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唐得道 >

第255部分

大唐得道-第255部分

小说: 大唐得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觉醒来,刘得道发现自己已经躺在自己那张柔软了床榻上了。也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现在是什么时候。看天色,应该在白天。这时候,瑶池提着一个木盆走了进来,见刘得道醒来,大喜道:“哎呀,夫君,你醒了”
或许是沉睡的太久了,刘得道感觉头昏脑胀的,全身虚发无力,眯着眼,悄悄张开条缝儿看着走过来的瑶池,笑道:“瑶瑶,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啊,是午时了”瑶池坐到床沿,挽扶起刘得道,用毛巾替他洗脸,关切的问:“夫君,您已经睡了一天了,夫人们都在厅里等你呢。”
“哦,这时候午饭已经该过了,瑶瑶,我饿了”刘得道慵懒的说道。
“嗯,我等下就叫人送来”瑶池替他洗完脸就提盆走出房门。
没过一会儿,门外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莺莺燕燕,欢声笑语。房门打开了,刘欣依在两丫鬟挽扶下挺着大肚子率先走进来,紧接着是苏妙倾,苏妆,瑶池,凌珊儿,曾倩,随后才是张舞娘,面容有些憨态可掬。最后还有几个丫鬟怀抱着婴儿跟随进来,众女步履轻盈,如风摆构柳枝,姿态曼妙之极。刘得道瞧得痴呆了,心神一荡。
几女手上都端着一个盘子,神似青捋,目光炯炯,都在注视着刘得道。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花枝招展的女人,刘得道居然有些不好意思了,招手道:“都来了,呵呵,坐,坐啊。”
“夫君,先吃饭吧”苏妙倾轻轻的一招手,她身后有两丫鬟就抬一张简易桌放到床沿。
刘得道望着空空如也的桌子,纳闷道:“吃饭,那饭呢?”
苏妙倾含笑道:“夫君别着急,饭菜在我们手上呢”
刘得道一怔,望见众女手上各端的盘子,隐约的闻到一股芳香,口水直咽道:“啊,都在你们手上了,那摆上来给我吃啊,你们夫君都快饿死了”
苏妙倾微微一笑,不答刘欣依晕着脸瞟了他一眼,嘴角含着甜笑低声道:“夫君,一时不吃饭也饿不死人的”
怎么回事呢,饭菜端在手上是什么意思?刘得道歪着脑袋,疑惑不解的问:“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啊?有什么事等我吃完饭在说也不迟啊”
凌珊儿心急口快,急忙站出来说道:“夫君,你这次被皇帝抓走,害得我们天天为你担心受怕的,我还梦到你,你被皇帝咔嚓了。你可到好,只顾自己逍遥快活了;到处沾花惹草,你想死;我们还不想死呢,哼”
刘得道眉头一挑,将诸女严肃的表情瞧在眼里,悠然说道:“哟,你们这是来开批斗大会呢?”
凌珊吐了吐舌头,晃一晃手中的盘子,说道:“我也敢批判你啊,夫君,我知道你是对我最好了,只要你对天发个毒誓,保证以后将不再对欣园以外的女人有关系,我这盘‘平安归来’的菜肴就先给你吃了”
“发毒誓啊,好啊”对于发誓如同放屁一样的刘得道当然没什么在乎的,紧盯着凌珊手里的盘子,添了添嘴巴,举手庄严发誓道:“苍天在上,我刘得道在此发誓,以后若对欣园以外的女人有一丁点关系,必将遭到天打雷劈,永世不得反身”
他说的义正言辞,心里却暗暗闷笑:俺是信科学的,老天爷算个鸟啊况且,这话也有很大的破绽,以后刘某人一喜欢将别的女人接进欣园里,岂不是成了欣园里的女人了,誓言不是那么容易破的
见夫君当面认真的发了毒誓,不像是说假话。凌珊儿喜滋滋的将手上的盘子端放在桌子上,喜道:“夫君,请尝尝奴家为你亲手做的,‘平安归来’呵呵。”
一眼望着桌面上的盘子,盘子上没别的东西,只有半只蒸好的甲鱼,味道到是很香,但是只有半只怎么吃得饱?刘得道纳闷道:“珊儿,这就是平安归来?”
凌珊儿甜甜一笑。点头道:“嗯,您看这甲鱼身子多平坦啊,走起路来肯定安全了,平安,呵呵,书上又说,甲鱼也是乌龟嘛,龟也就是归来,珊儿做这道菜的意思就是祝夫君平安归来啊”
“这是什么歪理啊?”刘得道无奈摇摇头,一口将珊儿亲手做的‘平安归来’吞进肚子里,味道没尝出来,不过还得违背良心的夸几句好吃,不然,小妮子心里不高兴就麻烦了。
这时,瑶池端着一盘子,站出来,说道:“夫君,这是奴家为你做的‘四季平安’”
刘得道举目一望,心里有了准备,知道自己没那么容易吃到,笑道:“哦,又有个平安了,说嘛,要怎么样才给夫君尝尝啊”
“算你聪明”瑶池那长长的眉睫一挑,说道:“夫君,我问你到底有没有跟那个虢国夫人有关系?她跟卿姐姐比,谁更美,你不说清楚,不给你吃”
“啊,又来了?”关押的这些天,被逼问最多就是这问题,刘得道回答得如火纯青了:“是有点关系,但质体来讲,又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关系,总之,我们什么都木有关系就是。要说谁的样貌漂亮嘛。。。。。。。”
刘得道语气一停,朝张舞娘看了看,眼中尽是感激之情。
本来是批判刘得道大会的,没想到居然扯到自己,张舞娘黑白分明的眼睛埋怨的睇了他一眼,清秀的脸蛋儿红馥馥的,忽然间似是充满了妩媚的女人味儿。
瑶池白了二人一眼,心里有些酸溜溜的感觉,将盘子往桌子一放:“夫君,尝尝我为您亲手做的四季平安”
盘子盖一打开,里面就只有四个荷包蛋,其他的啥都木有,好歹跟四扯上关系了。刘得道懒得问了,两口就吃个干净,大叫道:“瑶瑶,做的四季平安真是太好吃啊。”这话不管是真是假,都让小妮子得意不已。
接下来轮到苏妆献菜。苏妆一向是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她什么要求也没提,还关心的问候他几句就将一盘精致的菜肴端放上桌面了。
苏妆这一个反常的举动引起姐妹们一阵阵鄙视和暗骂。之前大家都商量好了:对夫君好是应该的,但是最好不要再顺着他,不然他会越发的无法无天,将来就不好收拾了。苏妆明明知道,但她却假装不知,充满呤爱的眼睛怔怔的看着他吃完。刘得道高兴的揽住苏妆小腰,猛亲几口表示感谢。
接下来是曾倩,她身份低微,更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况且前面苏妆先起了个头了,曾倩也没说什么,将亲手做菜肴递送到他面前。刘得道呵呵一笑,不接过盘子,反揽住她的腰身:“倩倩,我手疼啊,你喂我吃嘛。”
“额,好”曾倩面色一红,在一道道火辣辣的目光注视下,一口一口喂他吃完。这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是香汗淋漓了。
苏妆和曾倩把原本计划好批判大会搞砸了。还得到夫君的亲密的奖励,刘欣依一向好妒,她心里不爽了。郁闷的撇了撇嘴,什么也不说了,将自己做的菜肴直接端给夫君,也希望得到夫君的关爱。
刘得道来者不惧,将刘欣依温柔的拉入怀里。这次是刘得道亲手喂她吃。她是大老婆,又怀有身孕,气不得的,给他一个更大的奖励安慰让她高兴高兴。
这下瑶池和凌珊后悔了,他们两个打先锋,惹得夫君心里不高兴了。欣园里的女人越来越多了;以后夫君不疼自己怎么办?
连刘欣依都放弃了,苏妙倾和张舞娘也没什么好说了。这次由她们精心计划好的批叛大会也就宣布失败了。
。。。。。。。。。。。。。。。。。。。。。。。。。。。。。。。。。。。
大唐得道三百五七章批判大会(正文)
'  '
三百五八章 针锋相对
天宝九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请记住我)先是大唐北部一个叫恒罗斯的小国家竟敢冒然进犯,李隆基大怒,便命大唐名将高仙芝率五万军前往征讨
紧接着皇帝身边的宠臣,大宦官高力士突然病重,原因是多日不进食导致身体严重虚弱,甚者危及生命。大多数人听到这消息后,无不欢心雀舞,大快人心。但是很少人知道,高阉人之所以患上了厌食症是受了刘帮主所赐。
三月初,丐帮帮主刘得道低调迎娶了大唐国师,前白莲教教主张舞娘为平妻。虽然是低调迎娶,但还是被长安许多官民知晓,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平妻这个身份,很新鲜的词语,这个平常不过的小事却引发了一场大唐帝国的婚姻危机。
在大唐朝婚姻法明明有个规定,上至王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都只能允许迎娶一妻。你有钱迎娶多少个小妾都可以,唯独妻子只能娶一个。要想娶第二个妻子并非不可以。除非原配妻子死了或者休掉了才可能迎娶第二任妻子。
在长安,大多数人都知道,刘帮主早娶有妻子了。他妻子也没休掉,不久前还为刘帮主生下了一个女儿。如今迎娶张国师为平妻,再加上原来的妻子,那么他现在可是有了两个妻子了。
刘帮主这一举可是对大唐婚法的公然挑战了。李隆基知道了会怎么对付他?张舞娘终究是嫁人了,而新郎不是自己,李隆基心里当然不爽了。不过他现在可没有这个心思研究怎么对付胆大妄为的刘得道了。
因为就在这些日子,发生了一件棘手的大事,让他不得不放下刘得道闹腾的小事。
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已经激发到了极点。安禄山多次派使臣到长安面圣,公然指责杨国忠为首的尚省严重克扣截留范阳军的军饷已经达到了半年多。引起边军多次哗变,要不是安某人的调停和安抚,平卢郡,安阳郡,辽北郡等早已发生巨大的叛乱。当然这里面也安禄山能力浅薄,不能好好约束部下,在没有军饷发放的情况下安抚不周。
为了稳定军心,臣安禄山恳请陛下賜罪指前,先行处置杨国忠,及时补发军饷三百万贯钱,已好稳定军心的作用
这边,安禄山公然叫嚣处置杨国忠。作为当事人,杨国忠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最近杨某人可是春风得意了。原本还跟他处处对持的高力士一下子病倒,朝中在也没人跟他抗衡。文臣不敢公然对抗,唯有武将不服气。大将郭子仪看杨某人不顺眼,在朝堂上顶撞他几句。结果,第二天马上就被贬至灵武,在荒凉的大漠守卫边关。有杨氏在朝,一辈子也别想在回到中土了。
杨国忠露出这一手,也极大了震慑了那些帝国的名将们,这次真正做到大权独揽,权倾天下。连太子李亨见了他也得降下身份来巴结几分,祈求他的庇护。
不过,杨国忠高兴没多久。死对头安禄山就跳出来折腾,指责他拖欠克扣边军的军饷,硬是给他身上添堵。杨国忠此能让他这么诬陷下去。他一边向皇帝证明户部是按季度准时发放军饷,自以那些粮饷到没到边关将士们的手中就不关户部的事了。有可能是安禄山是血口喷人,他自己把军饷克扣了。不然,安大胡子每次来京,有那么钱大肆挥霍,一万贯钱买一处女就是很好的例子。
听了杨国忠的辩解,李隆基也觉得有道理。这两人都是大唐的肱骨大臣,处置谁都不好,他一时心里又犯糊涂了,心里只想着拖延下去,然后就不了了之。
事实上,杨某人是克扣军饷了,但是又能怎样呢?他是尚令,户部是他直属,要做什么手脚不难。李隆基查都不查一下,就轻易相信了杨国忠看似有道理的辩解。谁也不处置,听之任之。最后导致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彻底恶化,最后无法挽回,矛盾渐渐激化下爆发了。
天宝九年六月,得不到回应的安禄山耐不住性子,再次发来一道奏折,要求皇帝处置杨国忠,补发军饷,不然后果很严重。此时的杨国忠已经是大权独揽,严格的把制言论,这道奏折自然是很难到李隆基手里。
七月,安禄山接连发来六道通牒,如果朝廷方面再不满足边军的要求,那么他们只能选择极端的行为了。安禄山通牒上说的很耐人寻味,那个极端行动底是什么谁也猜不准,也可以说安禄山要反叛,也可以说不是。
大唐已经安定近百年,根据沉厚,当今也是名将名帅辈出,就凭安禄山一郡之地,要叛变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大多数人都客观的相信,安禄山现在很生气,但他肯定不敢反叛,才接二连三的派人来警告和谴责。总之,日后见分晓。
不过,此刻在欣园里过着性福生活的刘得道可不这么想。他虽然不在朝为官了,但他还是杨党的核心成员。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越发的激化,安禄山的种种作为可以显示,安胖子要造反了。他连连向朝廷发出通牒,肯定是在舆论上做文章。要反叛,也要反叛的道理。况且现在朝堂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开元盛世了。如今奸臣当道,国库空虚,民生越发的困难,受苦受难的百姓越来越多。
安某人若是反叛也是逼得已的,让舆论站在安某人那一边,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
刘得道意识到安禄山可能要叛变了。防患于未然,刘得道刚刚过上幸福生活呢,他可不想那么快就家庭破裂了。他大量的派出人手前往范阳,密切监视安禄山的行动。历史上,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天宝十四年,不过现在安史之乱很可能要提前上演了。
果然,在天宝九年九月初,安禄山突然来一道令人震惊的清君侧檄文。直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