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北洋巨擘 >

第88部分

重生之北洋巨擘-第88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洋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我们去紫禁城”叶之魁看了一眼尸横遍野的街道,迈出坚定的步伐
1895年5月20日,在这个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之为‘京城流血夜’的夜晚,死亡人数一直就是一个谜,亲历者都讳莫如深,但据推测至少有七八十万满汉百姓死于此次动龘乱,其中满族大概有五十来万人,京城内几乎每个成年男子都沾过鲜血,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此日满清皇室被屠龘杀殆尽,即使有一两个漏网之鱼,也再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京城流血夜直接导致随后各地爆发的满汉冲突,各地满族企图报复汉族,然不同以往,各省督抚汉族势力庞大,纷纷出兵镇龘压,出现大规模屠满事龘件,几乎导致国家分裂,不知多少满族改名易姓,不敢露面,然几十年后,国家迈入正常,民族矛盾稍缓之时,一些满人又恢复籍贯,站出来叫嚷着自己是贵族。
叶之魁的后人站出来,让这些人自己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德性,若贪生怕死是贵族,大家都可以当贵族,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为贵族,大家都有成为贵族的潜质,一言以概之,这些人都是垃圾都是脑残之辈,以为拍一两部歌舞升平,为满清涂粉装饰的片子就能掩盖事实。【叶子】【悠悠】
叶之魁领着亲卫队经太和门,走向金銮大殿,沿路有护士兵分立两旁,一些太监宫女正在忙于清洗鲜血,收拾物品,各司其职,看来护已经完全控制了紫禁城。
护各位将领都是从其他门攻入,兵锋指向紫禁城和颐和园,待大事定下来之后,他们留下一些士兵维持京城秩序,而自己则带着亲兵入紫禁城,坐等叶之魁的到来。
守卫士兵见叶之魁经过,具是狂热万分,却挺直身体固守职责,纷纷行军礼,叶之魁一边还礼,一边道一声辛苦了。
摸着太和门前的一对青铜狮子,今时不同往日,以前他经过此地,都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放松,如今叶之魁不由心生感叹,喃喃自语道:“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众将闻到叶之魁到来,俱从太和殿迎了出来
一时间人声大作,众人劫后余生,自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
叶之魁放眼望去,只见吴大山、王士珍、徐世昌、伍先生等诸将都是一脸激动,喜悦万分。
见仁时吾走过来说道:“叶帅,想不到紫禁城如此之大,属下刚转了半圈,差点迷失了方向,如今大家都在等着叶帅入殿商议事情。”
“走吧”叶之魁轻轻说道。
叶之魁领着众将走进殿内,仔细打量起来,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看见乾隆亲写的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叶之魁眉头一皱,说道:“把这个取下来。”
两名军士急忙上前取下。
叶之魁看向大殿中央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众将齐声喝道:“还请叶帅登山金銮宝座”
叶之魁没有推辞,而是一步步走向宝座。
在众将的注视中,叶之魁坐于其上,稳如泰山。
往下一扫,叶之魁忽然笑着说道:“皇帝宝座也没什么,坐着还不舒服,大伙来摸摸,不要让我叶之魁一个高高在上”
一些将领闻言有些意动。
杨度出声制止道:“叶帅,尊卑有别,属下不希望叶帅荒废了礼法。”
伍先生也出来说道:“叶帅,如今满清皇室被屠龘杀殆尽,满清皇上和太后估计亦身死国灭,现如今是反清复汉的好时机,国不可一日无主,臣肯请叶帅登上九五之尊,号令天下”
其他一些义和团首领纷纷出列,上前劝说。
太和殿顿时热闹无比,都是请求叶之魁登上皇位之语。
叶之魁和一班护将领一时间愕然,这演的是那出。
叶之魁坐在皇位上没有说话,他自己是觉得做不做皇帝都无所谓,做了皇上又如何?真能千秋万载,只要他在世之时,能带着中国走向强国,他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身后之事,人死鸟朝天,哪管得了这么多。
护将领如王士珍、徐世昌等人沉默不语。
杨度再度进言说道:“叶帅,今日中国处于内乱外辱之时,需一强有力之人,削平内乱,捍御外侮,国以安宁,民以苏息,自兹以往,整理内政,十年或二十年,中国或可以谋富谋强,与列强并立于世界。臣观今日之中国,唯有叶帅能做到此地步,由此,属下衷心希望叶帅您登位称帝”
伍先生继续说道:“叶帅顺应民意,登上九五之尊,天下谁敢不从,京津地区之民,谁不欢呼,还请叶帅不要再推辞。”
叶之魁看向王士珍,示意他出来制止。
王士珍深得叶之魁之心,知道此时叶帅并没有登基称王的野心。
“众位,国家之事,岂是我等一言可决之,偌大之中国,各省督抚之反应还未清楚,在下认为应号召各省之代表来京,再商议此事,如此方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
杨度心有不甘的说道:“朝野之人,都是一些老朽之辈,前来商议,只会使事情越来越麻烦,叶帅还是先登上九五之尊,竖起反清复汉之大旗,以大义号召各省督抚跟随,到时,即便有人出言反对,亦能站在大义之角度,缓缓击之,否则,今日之中国必将陷入混乱之局面。”
叶之魁摆了摆手,说道:“众位,此事休得再提,是仿照列强共和制还是以日本君主立宪制为主,我做不做皇上,还是等李中堂等人来京之后再做商议。”
叶之魁接着又说道:“如今我们要做的是稳定京师形势,掩埋焚毁尸体,防止瘟疫,然后向全国发丧,太后和皇上丧命于乱军之中,我们要尽快把此消息传递出去。”
杨度和伍先生见叶之魁已经发话,无奈叹息一声,不过显然两人都不肯罢休,互相对视一眼,可能还要想其他办法。
叶之魁传令下去,让京师中没有身亡之臣尽快出面,先为瀛台的光绪办了后事再说。。。。

第一三八章 大练兵
5月20日凌晨开始,大战刚结束没有多久,全城封锁,各个城门早就已经被护将士占领,不得命令,严禁任何人进出。;
护将领开始组织群众在街上展开清理,在北京西郊连连挖了十几个万人坑,就近掩埋尸体,几乎家家披麻戴孝,为失去亲人而痛哭,为不可知的将来而哭。
不久,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传了开来,京师内还遗留的一些清朝遗老收到此消息,顿时恸哭万分。
不明所以的人问道:“你家到底谁死了,哭得那么伤心?”
“是皇上和太后死了啊,皇上,太后,你死得好惨啊!奴才舍不得你啊。”
“皇上又不是你爸,死了自然有其他人去当,你哭个鸟啊。”
那人一边抹泪一边说道:“你知道个屁,太后前日还说要赏赐我一些东西,如今太后死了,你让爷去找谁要赏赐!”
而更多的人则是迷茫不知所措,仿佛昨晚忽然爆发起来的那些人不是他们,他们转身又成为良民了,清朝灭了,光绪死了,慈禧死了,现在谁来管我们!
而此时,伍先生和杨度则派人到处散播流言!
“知道吗?叶帅出生之时有人看见一条白龙直入房内,叶帅的父亲大人见此情形,为避嫌不敢取字从龙,而是取字从云。”
“听说了吗?叶将军半岁能开口说话走路,小时就出口成章,素有大志,是真龙转世的天子。”
“叶帅是我们汉人的救星,是我们汉人的皇帝,你没看见吗,自从有了他,我们中国就击败了日本,打败了德国,现在又推翻了满清。”
此时好几万义和团拳民汇集在京师还没有散去,这些人被伍先生充分利用起来,逢人便说一些听说之事。
伍先生还将里面有一些能说会道之人专门提拔出来,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伍先生自己编写的《叶将军大传》,让他们日夜不停在各处传遍这些消息。
翻开书的内容,通篇都是一些神话故事,读过一些书的人都清楚这不能信以为真,奈何升斗小民就信这一套,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还信以为真。
京师的百姓正处在迷茫之中,这些有的没的传言像是忽然给他们找到了出路,中国人向来就有崇拜强者和从众的心理,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个情形。
加之此时的护将士不但对百姓秋毫无犯,更是执行叶之魁的命令帮助百姓灭火修缮房屋以及大祸之后的一切其他事物,这些无异为叶之魁赢得了更大的名声。
此举动让一些读书人看到了,也暗呼仁义之师,从而对叶之魁,也打心底里开始接受。
到中午之时,京师竟然有群众自发上万民书,山呼万岁,要求叶之魁登基。
杨度、伍先生以及屠夫三人正在紫禁城一间房屋里面密谋。
伍先生先向屠夫禀报道:“大人,我命拳民们遍布传言,相信此时京师已经无人不知叶帅的丰功伟绩,无人不认为叶帅是真命天子了。”
屠夫不喜不悲的说道:“你做得很好!若我们能推叶帅登上九五之尊,大家都是从龙之臣。”
原来伍先生的幕后主使竟然是屠夫这个平日最显得平静之人。
杨度有些担忧的说道:“叶帅在京师和直隶名声和实力够大了,但在南方各省没有多少势力啊,不知那些督抚能支持他吗?”
伍先生笑着说道:“皙子不用担心,我们还会在全国其他地方发起舆论攻势,各省督抚现在是谁也不服,但护实力最大,他们即使不心甘情愿,至少会在表面上遵从,毕竟中国不可一日无主,而其他人又没有这个实力和威望,叶帅是各方首选的目标,即便有一两个出言反对,也不用太过于在意。”
屠夫忽然出声说道:“除了叶帅外,还有李中堂有此威望!”
伍先生闻言一咬牙道:“要不要属下派人刺杀他!”
屠夫摇头道:“此时刺杀实为不智,叶帅还需要他的威望来稳定形势,再说他也没有几年可活了。”
“如到时各省督抚欲推李中堂登基何办?”
“我相信李鸿章是个聪明人,护不是他能控制的。”
“消息已经传给各地报社了没?”
“放心吧,大人,属下相信明天开始全国各地会继续绿色起来。”
由于处理及时,皇宫和颐和园以及其他宫殿都没有怎么破坏,里面的金银珠宝,稀世佳宝亦没有遗失,叶之魁让见仁时吾清点这些东西,一些文物典籍叶之魁自是不会去动它,但是像一些金银之物,就化为了他招兵买马的资本了。
占领京师之后,要说叶之魁想得最多的,还是招兵买马,没办法,虽然走的是精兵路线,但也顶不住别人的人海攻势啊,他现在是要钱有钱,要枪有枪,要人满大街都是,此时不招更待何时!
叶之魁虽然无心称帝,但也不会让中国分裂,准备在各省督抚派代表入京商议国事之前,将护按照最新编制扩编成六万来人的样子,到时来个大阅兵,看那些督抚顶得住还是顶不住。
护内的各位将领,如董福祥、徐世昌等人,都是积极响应叶之魁,扩编之后,他们也是水高船涨,于是练兵招兵处在众人的热盼中,马上成立,叶之魁亲自为总理,王士珍为会办,掌握护文武官员练兵的考核,奖罚权,以及人事任免权,练军军饷等事,
护进行一系列比较大的招兵练兵工作。
先是对那些投降的巡捕营士兵进行改造,然后吸收,另外计划再招募新兵三万余人,大多是义和团的拳民,加上原有之三万人的底子,扩编成五镇两混成协,镇是新军的最高单位,相当于后世的师级。
一镇有一万多人,每镇下辖步队2协,马队1协,炮队1标,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军乐队1队;步队每协2标,步、马、炮每标3营,步、马、工、辎每营4队,炮每营3队,步、炮、工、辎每队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各种队伍每棚士兵均为14名,全镇官兵共12512名。
除此之外,护另有特战队和天兵两只部队,不过这两只部队都只从老兵中考核录取,不招募新兵。
叶之魁心中清楚后世直到清亡为止,全国练的新兵也才仅仅十六万多人而已,何况在此新旧交替之时,各省督抚对光绪练新兵的诏令阴奉阳违、敷衍塞责,或应付了事,所编练的新军,或由绿营、防军、练军改头换面,或临时募集以充其数,致使“新军”领导不一,训练不力,装备不齐,五花八门,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
只有去年张之洞署两江总督时,响应号召,在南京编练了一支新军——自强军,三千人还没有满员,今年年初刘坤一接手两江总督后,没有将自强军扩编,反而还有所减少。
叶之魁相信只要自己的新军能尽快成编制,天下无敌虽然不可能,但大清无敌那是铁定的了,当然,天下事不光是打仗就能解决的,但是拳头大了好说理这句话谁都懂。
天津,李鸿章在总督府处理公务,自从他回到这个有点类似直隶总督(只少了军权)的位置后,李鸿章觉得自己又焕发了第二春,只是心中有些担忧东北和京师的形势,与其他各省督抚通过电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