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北洋巨擘 >

第62部分

重生之北洋巨擘-第6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洋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之魁一个漂亮的姿势翻身下马,一脸激动的上前,看着荣禄,真诚的说道:“大人,亲自出门相迎,下官真是受宠若惊,不敢当啊!”
荣禄面带笑容,上前挽着叶之魁的手道:“从云这次得胜而归,老夫可要履行诺言与你痛饮三百杯了,对了,随老夫进门,老夫还要为你介绍几个人认识。”
叶之魁跟在荣禄后面,进了总督府,见大厅已经有多人坐与两旁,偷瞄一眼看过去,不禁在心中暗暗吃惊,都是一些有实力的人物啊,大家在这里合法集会,所为何事?
荣禄首先指着末首一位留着一字胡,两眼炯炯有神,三十来岁的汉子道:“此乃直隶按察使袁慰亭,你二人都是我手下的青年才俊,可要多多走动,互相熟悉。”
此人便是袁世凯,难怪叶之魁闻到他身上有一股子血腥之气,可能是在山东杀人杀多了,叶之魁也是初次见到袁世凯,他们以前倒是通过书信,并没有见过真人,袁世凯看叶之魁的眼光中带着不善。
叶之魁心下想道:如果我真与袁世凯多多走动,恐怕你这个直隶总督就会睡不着觉了。
无论是为了避嫌还是袁世凯真的对叶之魁心怀芥蒂,他只是毫无表情的微微颔首,算是和叶之魁打过招呼。
叶之魁自是不会自降身份,热脸贴冷屁股了,连点头都懒得点,看向荣禄,荣禄见两人果然如传言中不和,不由心中暗爽,接着指着一名满脸严肃,花白胡子,犹如怒目金刚的老将道:“这位是甘肃提督董大人。”
这就是董祥福吗,说到他,叶之魁不得不佩服,此老先是反清,后被左宗棠收服,在大清收回新疆战争中立了大功,这些都不算是什么,主要是他后期的所作所为太彪悍了。
八国联军侵华时,董祥福不禁止甘军士兵加入义和团,日本使馆书记山三彬明日张胆,乘车出迎八国联军,董福祥命营官抽刀将其刺死;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附近向巡逻的清军挑衅,董福祥命部下将其击毙;然后又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
可以这么说吧,他是一名爱国的好将军,能贯彻实行朝廷的命令,没有丝毫的延误,让义和团慢慢侵蚀他的甘军。或者是他老了,没有心思再和朝廷斗,任由朝廷收编他的甘军。
叶之魁心思只是转了一瞬间,便微笑着说道:“小子叶之魁见过董提督!”
伸手不打笑脸人,董祥福勉强扯出个笑脸道:“叶将军客气了!”
还不等荣禄介绍下一位,叶之魁就连忙上前行大礼道:“小侄见过伯父。”
下一位原来是他的老丈人盛怀宣,他此时任津海关道,上书开办了一所学校——北洋西学学堂。
盛怀宣站起身子,拍拍叶之魁的肩膀,开玩笑道:“好小子,几个月不见,又变壮了,不过你现在是不是要改改称呼了?”
叶之魁笑笑,只好改口道:“拜见岳父大人!”
盛怀宣乐开了怀,不过方才的那番情景他可都看在眼中,老奸巨猾的他当然明白这是荣禄在向叶之魁暗示,别轻举妄动,你四周都有人呢!这样三路人马互相牵制,都不敢有所动作。
盛宣怀办商多年,调节气氛是一把好手,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大人,小婿何德何能让各位大人等候多时,不如晚上由小婿做东,请各位喝上一杯如何?”
有钱是大爷,对于这位北洋中的“实钱派”人物,众人都给上几份薄面,纷纷笑着轰然叫好,一时大厅倒是一团和气,看不出丝毫紧张气氛。
荣禄见情况差不多了,才拉着叶之魁的手道:“从云不如和大家聊一聊此次与德作战,老夫听闻你身处险境,几乎遇害,不知是如何逃脱。”
荣禄此话一出,倒是引起了众人好奇,就连原本已经开始闭目养神的袁世凯都睁开了眼睛,纷纷向叶之魁询问。
叶之魁暗叹一声,看来那个时代都不缺少八卦的精神。
第一百一章 荣禄的分化拉拢(求包养)
叶之魁看着这帮老头子大叔们一个个像长颈鹿一样伸长了脖子,侧耳倾听,熊熊八卦之火燃烧。!
不得不将自己躲在棺材里面逃过一劫的事娓娓道来,叶之魁自是讲得惊心动魄,摄人心魂,一边大力鼓吹德军的厉害,一边暗自恰到好处的消弱自己武毅军的战力,当然其中和白薇薇的一些旖旎情节就省略不提了。
叶之魁眉飞色舞的讲完,每个人都是神色不一,有叹叶之魁运气好的,有赞德军强悍的。
袁世凯眼神闪烁,有些低沉的说道:“看来我大清军队离列强军队差距甚大。”
荣禄接过袁世凯的话来,说道:“朝廷之所以成立练兵处,就是要为我大清练出强军来,如今慰亭你和从云都是新军的先行者,当为其他各地做好表率,使朝廷练兵能开展开来,到时何愁我大清军威不强。”
荣禄接着话一转,看着袁世凯的眼睛,忽然说道:“慰亭,老夫听说你加入了康有为的强学会?与康有为等人来往密切,是为康党?”
袁世凯见荣禄声音中带着点不喜,眼神更是压迫,不由冷汗直流,后背全湿,其实这也不能怪他,谁叫他以前官小不能像叶之魁那样能直接面圣呢!不得不到处找门路,康有为那段时间又风头正健,甚得圣恩,袁世凯和他打得火热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稀奇的了。
荣禄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怀疑我袁世凯跟维新派走得太近影响到了太后的什么事情?可是太后不是也支持变法的吗?袁世凯心思百转,他刚从山东领军回来,加之消息并没有叶之魁那么灵通,绝想不到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京师已经开始乌云密布,太后和皇上已经成为水火之势。
好在袁世凯毕竟不是省油的灯,他知道面前这位荣禄既不是顽固派也不是维新派,可以说是中间派,袁世凯并没有否认自己加入强学会,因为只要是有心人都能查出来,相信荣禄既然这样说了,那肯定是查得一清二楚了。
于是便装着气愤的出言说道:“下官为我中国考量,是有些变法的思想,起初加入强学会,也是怀着报国的心思,后得蒙大人看重,筹练新兵,与康有为等已经很少往来,若有变法想法即为康党,那下官罪无可逃,实为康党。”
袁世凯硬邦邦的话让荣禄一阵尴尬,不知如何接话是好,叶之魁笑着劝说道:“袁将军,你何故如此气愤,荣大人也只是听说传言而已,照你的说法,岂不是连荣大人也变成康党了?荣大人一心为国练新兵,革新兵制,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这也是变法嘛!但荣大人实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岂是康有为等人能比的。”
袁世凯顺着叶之魁的话,趁机赔礼道:“大人,是下官太着相了,下官平日便敬重大人,对大人的话更是伤心,反应过大,望大人原谅。”
荣禄摇摇头,拍拍袁世凯的肩膀,微笑着说道:“此事不能怪慰亭,是老夫太孟浪了,不过无风不起浪,慰亭以后还是多多注意别与康有为等来往为好。”
袁世凯自是应允,表面一片平静,内心其实已经惶恐不安,生怕荣禄拿他开刀,夺他兵权,如今董祥福、叶之魁等人都在,他没有丝毫的反抗余地。
董祥福资格最老,未入天津前离中枢甚远,与朝中大臣少有瓜葛,其他众人不好出声询问荣禄此次召集大家前来的原因,唯独他却没有忌讳,咳嗽一声,出声道:“不知荣大人急招我等而来,所为何事?”
荣禄微微拂须,一低头,不紧不慢的说道:“想必各位也是知道,近日朝廷维新变法,到处要用钱粮,户部前不久传来消息,这些已经影响到了枪炮弹药的生产,因此老夫为预防弹药不足,奏请太后这段日子,诸军领取弹药都需经过老夫的同意方可,以前领取的弹药剩余下来的亦需登记在册,报与老夫流向和用途。”
叶之魁等人心里都是一惊,荣禄这招不可谓不老道,朝廷掐断弹药供给,枪炮就成了烧火棍,好在叶之魁之前就早有准备,和见仁时吾截取了大批的弹药,囤积在秘密地方,都上报为训练之消耗,作为一时片刻的消耗还是足够的。
荣禄见众人不说话,顿了顿,接着又说道:“各军驻防营地,非老夫之命令,不得任意调动,否则…”
荣禄话不说完,但众将都知道后果会很严重。一时之间大家各自思量,都不说话。
叶之魁也是低头考量,他武毅军连洗碗炒菜的算在内的话共有二万余人,为众军中实力最强者。
袁世凯在小站新兵有六、七千人,战力还行,可惜里面混入了大量的武毅军细作,叶之魁相信自己有心的话,至少可以让袁世凯的小站新兵混乱不堪。
荣禄亲自统帅的南苑新军一万余人就是一群逗鸟遛狗之辈,里面八旗子弟甚多,而且还没有炮队,没有经过战争,战力可想而知。
董祥福所领的一万多甘军虽然经历过新疆战争,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从未和外队交过战的甘军,是一只老旧的军队,基本上就和山东诸军一样,打仗但凭个人勇猛,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失眠基本靠手,何况叶之魁还有秘密武器对付他们。
剩下的是宋庆的毅军,这支军队布防在山海关,一时片刻对他造成不了什么影响,最后的还有京师的步军巡捕五营,这个可以直接无视。
叶之魁暗暗盘算了一遍,竟然发现没有谁会对自己造成危险。不由暗暗谨慎,他自己都看出来了,荣禄至少可以看出武毅军是最强的军队吧。
荣禄见众人脸色都不是很好,又拉拢了一番,消除大家的戒备,便让其他人先行退下,独留叶之魁一人。
“从云,老夫甚是看重你,希望你不要让老夫失望。”荣禄忽然幽幽的说道。
叶之魁其实与光绪没有什么奸情,心中无鬼也就不担心,不过还是连忙说道:“下官一向惟大人马首是瞻。”
“听说你觐见皇上时谈了一个多时辰,看来皇上很看重你啊,飞黄腾达之日不远。”
“皇上是君,下官是臣,皇上兴致较浓,下官只有附和,不过相较之下,下官还是比较喜欢去颐和园。”叶之魁半真半假的说道。
“是吗?从云,你是个聪明人,要知道皇上能给你的,太后也能给,皇上和太后是母子两人,人伦之道不可废,你可要看清楚形势了。”
“大人,从云一向安守本分,不该做的不做,不该管的不管。”还是装孙子吧。
荣禄闻言点点头,他当然不是一下子就信了叶之魁这番话,不过他自信做了如此多准备,叶之魁就算有什么二心,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荣禄又告诫了叶之魁几句,这才放他出去。
叶之魁出门之后,也如袁世凯一样,感觉到自己的后背湿透,谁说杀荣禄如杀一狗尔。
“贤侄,你总算出来了,老夫可等了一段时间。”盛宣怀竟然一直在门口的轿子里等着他。
叶之魁连忙上前见礼,笑着说道:“伯父可是有要事找小侄相商?”
盛宣怀含笑看着叶之魁说道:“贤侄你先上轿再说。”
叶之魁无奈,只好钻了进去,好在盛宣怀的轿子很大,两个人坐着没有任何的拥挤。
盛宣怀一脸笑意的说道:“皇上已下了圣旨召我入京,老夫不日将入京面圣谈修筑铁路、练兵、理财、办学等事,不过在入京之前,老夫还想把一件事给办了。”
叶之魁皱起眉头,无视后面那句话,不解的说道:“如今风大雨大,伯父入京面圣可有危险?”
盛宣怀毫不在意的说道:“太后是怕你们这些手握兵马的将军,对老夫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有何怕之,无论谁赢谁输,总归需要人来办商业,不是老夫狂妄,如今朝廷有几人能有老夫熟悉这些事物。”
叶之魁放下心来,笑着说道:“还是伯父看得深,看来是小侄瞎操心了。对了,伯父你前些日子接办湖北汉阳铁厂,铁厂欠款甚多需要借款,小侄亚洲银行正好有几个闲钱,想参与几股,不知伯父是否看得上小侄的钱?”
盛宣怀很诧异,摇头劝说道:“从云,不是伯父不同意,而是汉阳铁厂亏损甚多,想赚钱还不知要熬到何时,因此老夫劝你还是去投资其他产业,老夫手下厂矿甚多,那个不比这汉阳铁厂好。”
汉阳铁厂一开始就是个笑话,张之洞接手七年,被弄得焦头烂额、赔本赔尽了不说,还欠下了五百万两的巨款,只好跑到天津来找盛宣怀接手,张之洞初办此厂时,盛宣怀就告诉他要商办不要官办,否则大家薅社会主义羊毛,挖社会主义墙角,不会心痛,不会手软,奈何张之洞不信,后来果然亏得连他老妈都不认识了。
对这个号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的铁厂所遇到的困难,叶之魁一直是耿耿于怀,决定参上一脚。
因为老外实在是欺人太甚,后世汉阳铁厂被盛怀宣接手后,虽然造出了钢来,但一直不合格,质量有问题,卖不出去,为什么呢?盛宣怀几经波折,派李维格去海外考察,终于弄懂原因,汉阳铁厂产出来的钢之所以易脆,易断折那都是矿石中含磷太多,在冶炼过程中,使用去磷法就可。
汉阳铁厂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