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北洋巨擘 >

第37部分

重生之北洋巨擘-第3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洋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一开始被康有为撩拨得热血沸腾,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想想不对啊,康有为讲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什么废八股取士,什么号令一下,四海皆服,但是都没有讲如何具体实行,没有给一个具体解决方案。
光绪无奈,看来还得去找自己的老师翁同稣商量。
翁同稣正在为光绪润笔《定国是诏》,听到光绪谈起康有为,并且索要康有为让他代为传递的“所进书”,不由心中郁闷,老夫不为你传书你还告起御状来了。
光绪毫无心机的问道:“朕听说康有为以前让翁师代为传递了一些‘进书’,现如今在何方?”
翁同稣心下想道,每日里托我传给皇上您的折子没有几千,也有好几百,我那里能都记得那么清楚,便随口回道:“臣与康南海不往来。”
光绪有些好奇道:“康有为名气极大,翁师为何与他没有来往?”
翁同稣摸摸胡子,回道:“此人居心叵测,一心只想向上钻营。臣也是最近看了他所著的《孔子改制考》方才知道!他不可深交!”
光绪哑然无语!既不赞同也不反对。
在光绪召见康有为不久之后,慈禧也在颐和园里面召见了李鸿章,询问康有为这个人到底如何!
李鸿章直接说道:“康有为一浮躁而幼稚的书生,如市井中喜欢争强好胜打官司的人。”
慈禧不解的问道:“既然这样,为何洋人都吹捧支持他?”
李鸿章没好气的回道:“那是西洋人不了解咱们大清国的文人,把咱们大清国的文人当成了他们国家里知识渊博的研究人员了,等到那帮西洋人知道咱们大清朝的文人都是一帮什么样的角色之后,臣唯恐他们躲之不及。”
康有为无形中得罪了荣禄、翁同稣,又不被恭亲王、李鸿章等人看好,所以他注定要愿望落空了。等他喜滋滋回家等着升官发财的时候,上面任命来了——总理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还是一个六品官。
这是为何,表面上是由于荣禄、刚毅这些大臣的反对,而翁同稣等人也不支持,所以光绪就算是再怎么喜欢他,也只能如此了,好在又给了他一个安慰奖,准予他“专折奏事”。康有为无奈,只有继续自己的上书事业!
京师风云起,康有为见自己官太小,觉得不行,得多拉拢点人才,聚点人气,于是强学会开始四处活动,拉人入伙,而作为操练新兵直隶提督叶之魁,也被康有为看上了眼。
第六十三章 帝后之间的交锋
1895年3月1日,光绪颁布了由翁同稣起草的《定国是诏》,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举国上下的维新志士欣喜若狂,梁启超说:“盖为四千年拔旧开新之大举!一切维新,基于此诏,新政之行,开于此日。、QunabEN、。niubb。 牛bb小说网”
年轻的光绪在紫禁城中踌躅满志地规划着他的宏伟蓝图,目光炯炯的展望着大清帝国的明天,昨儿个太后和他说了:“皇上办事,我不阻拦。”因此他胸有成竹!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不知道政治人物的嘴就像是一间公共厕所,说出的话就是厕所来来往往的人,永远不会相同。
光绪只做了三天美梦,仅仅只过了三天的时间,荣禄、奕劻、刚毅等慈禧的心腹便指使甘愿被当枪使的官员上书弹劾他的老师翁同稣,言翁同稣误国无状,结党乱政,狂悖揽权,致使户部贪污成风。
于是,一道懿旨从坐在颐和园昆明湖旁凉亭里观赏荷花的慈禧手中颁出——
协办大学士翁同龢,近来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辞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应查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在毓庆宫行走多年,不忍遽加发谴,着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
晴天一个霹雷,光绪只觉得浑身发寒,依之为左膀右臂的翁师就这样灰溜溜的被赶出了京师,李鸿藻已经又老又病不堪大用,军机处还有谁能信任?
帝师翁同龢开缺的同时,慈禧又调王文韶进京,以亲信荣禄署理直隶总督,掌握京师安全,下令凡是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都要具折到她那里谢恩。
老臣光绪不信任,小臣光绪又最多只能提拔到三、四品,光绪的智囊没有了,他只能整日看着各位臣子递上来的折子,然后由自己拿主意,觉得不错就通过,觉得不行就放下,像这样只凭一时之喜好,犹如小孩过家家般便决定了国家大事。
天津,从京师各地传来的消息像雪片般的飞进叶之魁的房中,叶之魁与李鸿章、聂士成、叶志超等书信不断,其中聂士成的有封来信让叶之魁警惕不已,聂士成言山东某些地方出现了一种叫义和拳的组织,好在他应对得当,及时扑灭了。但是叶之魁知道,义和团就要兴起了。
好在叶之魁手中有枪,心中不慌,武毅军经过一次行军拉练之后,士卒的毅力、耐力和战斗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让叶之魁惊喜不已,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和众幕僚商议过后,由此奏请定下了武毅军每半月实行一次行军拉练的策略。
叶之魁有意或无意间,将拉练范围慢慢扩大,从天津向京师那边逐渐靠近,因为行军拉练成为例行军事活动,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以及官员也就渐渐习以为常,全无了一开始的惊讶!
武毅军得到荣禄的赞赏,而朝廷也力图打造出这么一只标兵部队来,于是一切武器弹药等供给都给予优先考虑,军械局的总办是见仁时吾,他将叶之魁哭穷的手段发扬光大,不时便向兵部或总督府索要武器弹药,并且向叶之魁提出弹药用一半留一半的方针,悄无声息中囤积了大批的枪支弹药。
叶之魁鉴于京师形势日益紧张,向还没有卸任的王文韶建议道:“天津机器制造局乃重要军事基地,原有兵力过于薄弱,应派重兵加以防护。”
王文韶深以为然,于是叶之魁便从新军中抽调出两队士兵五百来人轮流进行警戒。
能够生产枪支弹药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就这样落入叶之魁的“保护”之下。
5日,康有为从京师来到天津,向维新派精神领袖李提摩太取经,李提摩太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积极活动于上层人士中间,多次建议将中国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聘请外国人参加政府,企图影响中国政局的发展,可惜他那时碰到的都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些老狐狸,因此结果都是未能如愿。
这次,他碰到了康有为,一见面,李提摩太便热情的捂住康有为的手,说道:“康,你是中国的伊藤博文!”
康有为受宠若惊,回道:“您太过奖了,我是《万国公报》的忠实读者,您在上面发表的变法思想深深吸引了我,您就是我的老师。”
李提摩太淡淡一笑,说道:“我在中国生活多年,也曾深深研究过日本国的明治维新,认为你们中国要想富强,不只要重“西艺”,要更重“西政”,我认为你们政府的变法太保守了,应该学习我们西方诸国,聘请我们西洋人为顾问,帮助决策维新。”李提摩太不知道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疼。
康有为大喜道:“如果您能帮助我们大清,则是我们大清的幸事,我会上书陛下邀请您当我们变法的顾问,我听说日本的伊藤博文刚辞去首相的位置(其实因为剿匪不力不得已辞职),伊藤君与又陵兄(严复)为英国同学,我和又陵兄想邀请他来中国游历,还请您代为转告。”
李提摩太一口答应道:“没问题,我和伊藤君经常联系。一定代为转告。”
康有为和李提摩太两人谈得宾主尽欢,康有为结交了两个强力外援,心中高兴,步子也迈得大了,想到自己还要去一处地方,不由更是期待起来。
叶之魁是在前天接到康有为拜帖的,言今日前来拜访,所以他不得不留在叶府等康有为。
好在没有多久,便有下人前来禀告康有为来了,叶之魁也不出门迎接,他与康有为又不是很熟,只是让下人领他进来。
康有为一进门就张口说道:“早就听闻叶将军年轻力壮,只是想不到比我预想中还要年轻,从云可真乃年少有为啊。”康有为天生的演讲家,拍起马屁来也不赖。
可惜叶之魁不吃他那一套,康有为此人就像是一根竹子,看起来有节有支的,其实腹内空空如也,千万要小心别被他忽悠了。
叶之魁不置可否的回道:“不知南海先生来我府上有何贵干?”
康有为严肃的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叶将军你位高权重,更应该为我大清着想,现如今皇上励精图治,有心变法图强,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当鼎力支持,叶将军你也曾留学德国,了解我们大清与西洋诸国的差距,如若我大清再不求变法图强,多年后终将被这些虎狼之国吞没。”
叶之魁粗声的说道:“南海言过其实了吧,现如今我大清歌舞升平,谁敢冒犯,即使有宵小之辈窥视,也要先问过我手中的刀!况且某叶之魁区区一直隶提督,专心为我大清练兵即可,其他的某也管不了太多。”
康有为听了郁闷,区区一直隶提督,你丫的年纪轻轻便是一品大员了,我还只是个小小的六品芝麻官,只好又问道:“那不知叶将军对变法之事有何看法?叶将军如此年轻,不会和朝中那些顽固守旧的大臣一般见识,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吧?”
叶之魁闷声闷气道:“变不变法不是我叶某人说了算,朝廷让我变我就变,朝廷不让我变就不变。”叶之魁也没把话说死。
康有为对这个答案还不满意,继续逼问道:“叶将军出身北洋,现如今中堂大人为太后心腹,只是不知道叶将军你所指的朝廷是太后还是皇上。”
叶之魁心里暗恼,小样你有完没完,硬要逼着哥表态干嘛,只好装傻充愣好奇的反问道:“皇上和太后不是一家人吗?
康有为一时哑口无言,又不能明着挑拨皇上和太后的关系。只好退一步说道:“叶将军倒是看得清楚,只可惜到时你恐怕身不由己。”
叶之魁不紧不慢说道:“朝廷让我练新军,总和一个‘新’字连在一起。”
康有为眼睛一亮,心下自以为了然,认为叶之魁是个可以团结的同志,只是胆子太小不敢明说,顿时又热情起来,最后康有为又从叶之魁那里忽悠了一千两银子为变法事业做贡献,才施施然离开了叶府。
等到康有为离开之后,叶之魁才清醒过来,暗暗懊恼今日没有带见仁时吾,否则绝对不会被忽悠走银子。
第六十四章 馒头引起的血案
求朋友们收藏,推荐!收藏快3千了,还有去三江阁帮忙投张票哦!
…………………………………………………………
在京师之中帝后两党争权夺利,都想主导维新变法之时,山东菏泽的一个小集市里。。
杜三小心翼翼的把刚乞讨回来的两个馒头放入怀里,今年华北大旱,颗粒无收,朝廷的救济远远不够,杜三只好带着两个女儿来镇里乞讨,希望能挨过这个冬天。
“让开!快滚开!要是碰伤我们大人,你们这些贱民陪得起吗?”杜三抬头看去,见是镇上的两个洋教士出行,而在前面开路的却是三个中国教徒,这些人被山东老百姓称之为“二毛子”。
杜三惹不起这些人,只好向一边让开,可事情就是有这么巧,杜三多日不食饭脚下发软一不小心便摔在了那个二毛子身前,二毛子一见,哟呵一声大叫,还真有不怕死敢拦爷路的,这些人以前就是地痞无赖,加入洋教之后,更是横行无忌,任意妄为,搞得连官府也不敢再多管。
二毛子见从杜三怀里掉出来了二个馒头,一个二毛子便上前一下将馒头踩得个稀烂,剩下两个更是狠踢了杜三几脚,嘴里叫道:“狗日的,老子让你拦路!不想活了你。”
周围的围观的群众都愤愤看着这几个二毛子,后面传教的两个洋鬼子怕影响不好,上前制止道:“主是仁慈的,罪恶的人啊,让主宽恕你的罪孽吧。阿门!”
杜三嘴边流血,半躺在地上,眼睛犹死死的瞪着被踩成粉碎的馒头,想到正在等着自己回家的两个女儿,一咬牙不由又向馒头爬去,洋教士见杜三不理他,心下微怒,一脚站到馒头上面说道:“仁慈的主啊,原谅你的信徒吧,信吾主者得永生,不信者坠入地狱!阿门!”
杜三见此心如死灰,忽然发了疯般大叫一声,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用尽全身力气爬起身子来,便朝洋教士冲去。
其中一个洋教士不慌不忙从身上掏出一把火枪,对着杜三就是一枪,杜三中枪身子一软,倒在了血泊之中,二毛子趁机向旁边围观的人群叫嚣道:“你们这群不知好歹的贱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我们是你们能惹的吗?谁要是再敢拦路就是这个下场。”
二毛子的话犹如油浇火上,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怒火,四周已经聚集了百多人,一开始他们想不到洋鬼子会当众杀人,等到反应过来之后杜三已经倒在血泊中了,这些人原本都是愤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