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北洋巨擘 >

第27部分

重生之北洋巨擘-第2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洋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翰林院编修为七品小芝麻官,事多银子少,并且徐世昌还不待见于自己的顶头上司李鸿藻,于是就悲催的一直坐着冷板凳,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轮到自己上场了,要不是这个官是个京官且能结交到一些上层人士,已将近不惑之年的徐世昌早就请求外放了。
如今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徐世昌正一脸认真的听着袁世凯讲着自己的斑斑血泪史。
袁世凯诉苦道:“兄啊,你是不知,弟如今不容易啊,现如今中堂不待见我,我看我还是另寻他路得了。”
李鸿章现今为什么不待见袁世凯呢!原因都是小袁自讨的,袁世凯称病从朝鲜诈逃回国之后,李鸿章给了他个差事:管后勤,赶赴粮饷武器。小袁不愿意了,傲娇的对李鸿章说哥就不是管吃喝拉撒的样,不给哥来只部队,哥就不上前线去了。
要说这小袁也算是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类似的话有深刻的认识了,曾国藩有湘军,李鸿章有淮军,才被人称为“中兴之臣”,就算是他叔祖袁三甲也是因为有兵马在手,才得建功立业。所以他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有几根“枪杆子”拿在手上,很早以前在朝鲜之时小袁就玩阴的想谋夺“东家”吴长庆的庆字军,可惜功败垂成与老上司吴长庆搞成了反目成仇。
后朝鲜东学道起义,身为“朝鲜太上皇“的他心中暗爽,以为机会来了,却不知是被日本人摆了一道,日本人告诉他:小袁啊,你放心让大清出兵吧,我大日本帝国保证不派兵过来。
为了个人能猎取权势,袁世凯积极联系朝廷主张清政府对朝鲜派兵,可惜清军一到屁股还没坐热,日军也随后就到了,小袁一见,这情况不妙啊,人没小日本多啊,赶紧装病向李鸿章请求回国,李鸿章一听这丫的一个劲的说自己在朝鲜快病死了,不能处理事务了,心一软还是让他回国吧。可这小袁一回国,不但病好了,还吃嘛嘛香,到处上蹿下跳,逢人就说,日本人在朝鲜那个势力猛啊,我大清国还是退到鸭绿江边来吧,要不是我老袁在朝鲜见机得早,早就被日本人给咔嚓了。同时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胆小怕死逃跑回来,也为了能趁机领兵,一直劲的请求李鸿章给他一支军队上前线抗日。
李鸿章已经被他骗了一回,觉得这个小同志心术不正啊,得先放一边晾晾,磨磨性子。于是一脚把他踢向后勤大队,小袁一听这命令,心里哇凉哇凉!牙一咬,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托关系找门路,找上军机大臣翁同稣、李鸿藻,两人与小袁同志的姑父袁宝恒有交情,小袁又是大把大把的银子不要命的送,于是就奏请让小袁领一军上前线去。
李鸿章得到消息,怒了,竟敢去投靠我的政敌翁同稣小儿,好歹你也是北洋出身,忘恩负义啊,于是表示坚决反对小袁领军,你还是继续去给我搞好后勤吧!因为李鸿章的主子(慈禧)比翁同稣的主子(光绪)牛,见李鸿章态度坚决李鸿藻没辙了,表示无能为力,小袁两眼泪汪汪只好又跑回去搞他的后勤。
眼见这战争都结束了,小袁还没接到新的任命,心里未免有些急了,又听到朝廷“督办军务处”有意整顿旧军和改练新军,心里不免开始活络了,机会还是得自己制造啊。拉关系,找门路,先去拜访了李鸿章说了一下意向,李鸿章已经推荐了叶之魁于是就不鸟他,再拜访,李鸿章闭门不见,不得已只好找自己的好兄弟商量兼吐槽一下了。
军务处刚成立不久的,以恭亲王奕䜣、庆亲王奕劻为会办,李鸿章、李鸿藻、翁同稣、荣禄会同办理。
徐世昌时刻不在注意着朝廷大事,一听他的打算便为袁世凯徐徐分析:鬼子六奕䜣被慈禧打压弃用了十多年,今年方才出山,早已经被磨平了锐角,形同枯槁,不用考虑;奕劻没有什么大才还很贪财用钱可以搞定;剩下几个就是有实权有些能力的了,可惜李鸿藻、翁同稣不知兵,用他们来炒名气不错,但不是至关重要的人;这样只剩下李鸿章和荣禄这两个关键人物了。
袁世凯听徐世昌分析得头头是道,两眼亮晶晶的看着他,不由自主的赞道:“大哥果然大才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徐世昌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慰亭啊,不是我说你,你当初就不该忤逆中堂的任命啊,现如今中堂步入军机处更上一层楼,这关系要是断了,可惜得紧啊。”
袁世凯有点懊恼,说道:“今日去了趟贤良寺,中堂竟然避而不见,如何是好!”
徐世昌为他拿主意,说道:“中堂那边,你可多去几趟让他看到你的诚意,不过慰亭你此时急需做两件事:一是扬名,需广交权贵,召集幕友,正好可以在嵩云草堂翻译一些西洋各制书籍,大力鼓吹用西法练兵,使别人得知你是‘知兵文臣’。二是要在朝中重新找到可依靠之人,荣禄乃老佛爷亲信,位高权重,可前往呈递兵书,自称门生请求指教,拜入其门下,如此慰亭则在朝廷中内外有人,练兵之事自是水到渠成了。”
袁世凯不得不感叹道:“兄之才弟愧不如也,他日弟飞黄腾达必报兄之恩。”
徐世昌笑着说道:“慰亭何必如此,你我兄弟相称,岂是外人,往日如无弟之资助,何来兄今时之地位。这等话你就休要再说了。”
袁世凯说着说着说到了叶之魁身上,道:“今日弟在贤良寺外碰到了一个人,大哥你猜猜是谁?”
徐世昌摇摇头回道:“中堂门前车马如梭,往来无白丁,慰亭还是不要为难大哥了,直接说与我听。”
袁世凯开玩笑说道:“这天下间还是有兄长不知之事,是那个被老佛爷亲自赞过国之福将的叶之魁,弟原本想上前结交一翻,可惜见他来往匆匆,也就不上前去打扰了。”
徐世昌哦了一声说道:“是他,这个叶之魁倒是年少成名,只是不知是祸是福,不过从他入京来的表现来看,倒也是一个知进退,懂中庸之道之人。”
袁世凯不解的问道:“此话何解?”
徐世昌回道:“此人入京以来便自污名声,以损声誉,有时臣子名声过大,并不是好事,你看李中堂现如今不是给调进军机处削去北洋大臣之职了吗?叶之魁不管他是真愣头青还是假装愣头青也好,他至少使自己名声在外受损,有消息称叶之魁即将升为直隶提督,赴天津芦台操练新军。”
袁世凯愤愤不平道:“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同为北洋出身,我如今还要到处求人,他叶之魁却早已位高权重,唉!不能比不可比啊。”
徐世昌在心里暗暗咕噜了一句,慰亭啊,要是当初你能坚持留在朝鲜,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了,世事都是难料啊,谁又能想到中日大战就能这么快结束呢!从这一点来说,叶之魁还真是功不可没,不是你能比的。
………………………………………
首先感谢“精巧笔”兄弟的打赏,其次又到周末了,希望兄弟们能收藏本书,最后祝兄弟们周末愉快!
第四十七章 叶之魁四处览才
时间很快进入阳历十二月,叶府由叶志超做主严格按照六礼,经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之后,初步将叶之魁的婚礼定于次年的三月。!
盛惠颐知书达理,即便心有不愿也不会出言反对,而且那天见过叶之魁之后也没有觉得他有多讨厌;叶之魁是自知反对没有意义,并且见过盛惠颐之后,虽谈不上一眼就喜欢上了她,但也谈不上讨厌她,就由叶志超做主了,只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盛府要答应他娶小玲珑为平妻,当众人得知小玲珑在朝鲜救过他的性命,也就不再出言反对。
月初,朝廷赏赐终于下来了,叶之魁得蒙皇恩赏紫禁城骑马,忠勇巴图鲁称号,赐黄马褂、珍物,以军功累迁为直隶提督,总统直隶淮练各军,并且命令从驻防直隶的淮军中挑选30营马、步,配备新式武器,仿效德国兵制操法,编成“武毅军”,驻扎天津芦台。
叶之魁早在命令下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各项招人的准备,这任命一下,叶之魁当即找上李鸿章、聂士成(此时被迁为山东巡抚)以及自己的伯父叶志超。一日三请安拜访,硬是要从虎口里拔出几颗牙齿来,大有不得人才誓不罢休的态势,三人也是被烦得没有办法,纷纷推荐了一些人才如阮忠枢、王怀庆、言敦源等。李鸿章更是无奈的将他丢给自己以前的下属现任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的荫昌。
如果要说叶之魁是大清朝的国之福将的话,那么荫昌可以称为大清国的“福官”了,荫昌出身不是很好,虽是正白旗人,但平头百姓一个,13岁被强送入京师同文馆学德语,为什么说强送呢?因为当时的京师同文馆招不了人啊,主流声音认为去学洋文,那就是投降了外国,去那学习,丢不起人啊。没办法,招生办开展入学酬宾优惠大活动,凡来我校学习者,我校每月给你十二两银子,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当家教最多也才每月八两银子,这个价码够高了吧。但是谁知,过了几天,招生办发现自己的名单上还是空白一片,政府怒了,没人来是吧,去给我从八旗官学中挑学生,最后只挑到一些无权无势、又蠢又笨的学生了,其他的要不是有关系,要不就是官学不肯放人。
荫昌就这么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先是当出使德国人员的翻译官,可惜学了几年德语还是没过关,三等翻译官降成了四等,外语学得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运气好不好了,毕业之后的荫昌被派去奥地利陆军学习,丫的竟然和皇太子威廉二世分为同一队,两人也不知怎么就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不但称兄道弟,而且还一起院,荫昌在德国有了这么一个好朋友,加之后面威廉二世上台之后,清政府与德国的很多关系往来就交由他了。
叶之魁拿着几幅名画名帖找上荫昌府上的时候,荫昌正拿着个鸟笼逗鸟,一见叶之魁,便上前热情的说道:“是从云吧,中堂和我说过你的事,你看我这只画眉怎么样?叫得清脆吧!”
叶之魁上前一瞧,说道:“荫大人的鸟叫声是厉害,可惜就是有点太小了。”
荫昌这人绝对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早就在留德期间剪去了辫子,每次觐见慈禧的时候,都弄上一个假辫子戴着。叶之魁看着他那两撇德式的小胡子,不由在心里感叹一句,时髦啊!
叶之魁和荫昌的交谈就从一只画眉鸟开始了,两人都去过德国,也有共同话语,叶之魁知道荫昌喜附庸风雅,爱吃喝玩乐,先将自己带来的几幅名画拿出交给他点评一翻,当然点评之后也就顺道赠送予他了,随后将后世的一些玩乐潇洒之法说于荫昌听,荫昌一时惊为天人,热情似火,几乎要拉着他要秉烛夜谈了,没多久两人就称兄道弟了。
好在叶之魁还记得此行的目的,不多时就说道:“荫大哥,小弟此次是来找你借一些人才啊。得蒙太后和皇上垂青,操练新军,可惜人才实在难得啊,小弟入伍不久,手下没几个可用之才,大哥你贵为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可要好生为我推荐几个才是。”
荫昌拿人钱财,替人办事,拍着胸口说道:“没问题,你老弟的问题就是大哥我的问题,难得老弟看得起为兄的那些学生兵。为兄也不矫情,让为兄想想那些能入得你老弟的眼。”淮军大都以行伍起家,自是轻慢武备学生了,此时的武备学生毕业后只能当教习了,无任何的实际指挥权,不被重视,升迁甚慢,所以荫昌才会如此说。
荫昌凭记忆想到几个优秀的毕业人物,于是说道:“有个冯国璋不错,当年成绩优秀还留校任教了。”
叶之魁嘿嘿一笑,回道:“华甫现如今是小弟的幕僚。”
荫昌讶然,接着说道:“还有个王士珍,也很不错。”
叶之魁不好意思一笑,道:“聘卿是小弟的炮兵教习。”
荫昌愕然!笑道:“从云啊,你我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等等,我让下人把各期毕业学生名单给你拿来,任由你从云挑选,挑好之后拿着我的名刺前去说项,相信这些人会给我这个老师一些面子的。”
叶之魁只有感动得鼻涕四流了,不一会下人便将名单拿了过来,叶之魁翻了一下,上面不但有每期毕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还有毕业之后的去向以及联系地址,不由大喜。
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叶之魁心中便彻底震惊了,因为名单里的人物实在太惊人了,什么段祺瑞、曹锟、陆建章、李纯啊,后世民国时期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在屁都不是,要不是在其他军中充当教习,要不就是充当一些协助,文案的工作,都不得重用。叶之魁相信只要自己稍微给一些实权予他们,他们肯定会被勾引过来的。
叶之魁真的激动了,说话都带有些颤抖,对荫昌感谢道:“大哥如此厚礼,小弟真是无以为报,以后大哥有什么事找小弟,小弟定当万死不辞。”
荫昌显然不明白叶之魁为什么那么激动,心里犹自还在盘算着,娘的,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