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官商风流 >

第150部分

重生之官商风流-第150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官商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3年全国财产险承保总额5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国有77.6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1。3亿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2.5亿人次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690.3万件,支付赔款137亿元,为664万人次支付人身保险金91亿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扩大。1993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5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3%。全国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5852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300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020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4.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37.3万人。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993年,全国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96亿元,增长16%,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2%。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全国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3万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781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7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41项,国家星火奖113项。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7.7万件,授权专利6.2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97%。1993年新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到1993年末,我国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个,有高新技术企业1.4万家。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进一步完善。1993年,全国共有产品质量监测机构15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33个。全年制定、修订各类国家标准1411个。全国共建立了超短波天气警报服务系统发射台1874个。

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4.6万份,成交金额20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7.4%。

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199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2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在学研究生10.7万人,增加1.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92。4万人,增长22.5%;在校学生253.6万人,增加35.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1993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762.3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173.9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419万人的53.7%。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新进展。1993年全国初中在校学生408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4亿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79.7%提高到81.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7.1%和2.3%。

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迅速增加,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开展。199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招生的普通班学员)86.3万人,比上年增长45.8%;在校学生186.3万人,增长26%;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06.8万人,增加32.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5342万人次;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856.3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548.2万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1993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723个,文化馆2897个,公共图书馆2585个;博物馆1116个,档案馆3585个,广播电台98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25座,电视台68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85座,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1.3万个。1993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54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222部,有30部(次)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99亿份,各类杂志出版24.3亿册,图书出版64.1亿册(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1993年末全国医院共有病床279.5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9%。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1.7万人,增长1.1%;其中医生183.2万人(含中、西医师137.3万人),增长1.3%;护师、护士105.6万人,增长1.6%。

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在1993年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在18个项目中获得103个世界冠军,38人7队124次创57项世界纪录,81人3队242次创81项亚洲纪录,176人16队368次创173项全国纪录。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近89%的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86%的学生达到合格标准。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3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8.09‰,死亡率为6。64‰,自然增长率为11.45‰。1993年末全国人口为1185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6万人。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337元,比上年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1无,比上年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劳动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快,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1993年各级职业介绍所发展到1.3万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国家还为12。8万失业职工提供了生活救济。劳动合同制有了较大进展,国有单位合同制职工达2330万人,占城镇国有单位全部职工的21%。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50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116万人,增加278万人。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1993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47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职工平均工资3236元,增长19.4%。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1993年城镇新建住宅2.66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5。7亿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1993年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95.4万张,收养70.6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4051万人次。全国已有31.5%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镇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快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7万个。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面继续扩大。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1993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人员共有8。1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290个,环境监测人员3。3万人。全国自然保护区中有10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到1993年末,制定的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已达313项,在全国472个城市中建成了293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492平方公里,在363个城市中建成了177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3689平方公里。1993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5737个,总投资25.4亿元。

————————

注:

①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

②公报牛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五:VCD与姜万勐

安徽万燕公司创始人姜万勐

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万勐显得异常平静,对于过去的事情,他仿佛不愿意再提。

在1993年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VCD可行性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惟一机会。为此,姜万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中国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可以说,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但是,万燕也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令姜万勐感到伤心的是,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

有人认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不懂专利保护,在记者向他问及此事的时候,他的回答相当坦率:“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认为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

也许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姜万勐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当事隔多年后的今天,记者问他是否对此感到后悔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这笑中带着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愧疚,更带着他永久的遗憾。

姜万勐创办万燕树起了中国VCD机的旗帜,他也应该为此得到国人的赞许。但从万燕最终的结局上看,万燕的兴衰多少又有些悲怆。如果说,当姜万勐开发出第一台VCD机时就立刻申请了专利;如果说,当时国家投资2.4亿元,将安徽作为中国VCD机的生产开发基地的计划成为现实;如果说……中国,乃至世界的VCD机发展史,也许应该是另外一种写法——一部由中国人唱响主旋律的史诗!?

由此,有人把姜万勐比作中国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

提到VCD机,必然要说到它的创始人姜万勐。世界上第一台VCD机产自中国,时

世界第一台VCD

间是1月,由姜万勐研制。

姜万勐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视技术工作。他看到我国电视设备的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企业每年都要为此花大把的银子,他感到心痛。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催人奋进。身为安徽省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工程师的姜万勐,和中国千千万万立志创业的知识分子一样,要“走出去看看”。

1992年4月,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视技术博览会。时为安徽现在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带着自己的同事赴美观展。

展会上,一个2平米的展台前,美国C-CUBE公司员工正介绍他们研发的MPEG(图像解压缩)芯片,引起了姜万勐极大关注。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和探索追求的天性,姜万勐一连三天像着了魔似的围着这个展台转来转去。对这项不起眼的技术他浮想联翩,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用MPEG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制成音像视听产品VCD(VidepactDisc)。广播电视业由此可结束磁带录像机一统天下的历史,而开创光盘记录的全新时代。

这一开创性的构想,激励着姜万勐上下求索。

展会上,姜万勐与C-CUBE公司董事长孙燕生相见。说来也巧,孙燕生是美籍华人,两人一见如故。姜万勐道出自己的构想和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力打造应用MPEG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

回国后,姜万勐抓紧立题。为此他认真地做了市场调研,预测视听产品VCD机年销量可达200万台。在该项目可行性报告中,姜万勐阐明:这是本世纪消费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唯一机会。

1993年3月18日,姜万勐与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意在用美国MPEG技术研制视听新品。

任何一项技术用于新品研发都不会一帆风顺。为实现研制中的技术突破,姜万勐一路走来,激情难眠。他发挥极大的聪明才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世界上第一台VCD机于9月4日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鉴定。这是消费电子产品有史以来我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成果,吸引着世人眼球。

在安徽省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展览室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第一台VCD机真品。它令人欣喜,也让人心里沉甸甸的。它的命运竟是昙花一现。

1月,万燕第一批1000台VCD机下线。它完全符合此前国际上正式颁布的图像压缩标准(MPEG1)。万燕要大展宏图了。1994年一年中,万燕生产了几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