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骠骑 >

第49部分

铁血骠骑-第49部分

小说: 铁血骠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我服了!行了就你了,有基本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勇敢不怕死就成了。

对于张仪来说,自从被解救加入抗联以来,他就已经将全部的身心交给了这支部队,从一个单独的个体到被大家接受为其中一员。现在被马迁安如此信任,交与如此重要的任务,如何不令他心潮澎湃,热血激涌,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抗联基地有一个敌工培训组,这个组由魏拯民挂帅,延安来的经验丰富的老特工负责教导,培训出来的人员6续潜回到东北,投亲靠友转换身份隐藏起来,伺机而动。

但马迁安却没有安排张仪参与培训,一切基本常识都由马迁安偷师后再悄悄传授给他,就这样过了十几日,马迁安又通过老朋友苏军117师师长给张仪弄到了一本苏联护照,护送他登上了由海参崴开出的远洋客轮。

临上船前,张仪接到了含着马迁安体温的半块玉佩,从马迁安凝重的神色中,张仪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南洋华侨巨头陈嘉申,他将作为陈嘉申与马迁安的联络员。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居然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令他很兴奋。兴奋与疑惑之中他也曾问过马迁安,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联系工作交给他这个新人,而不是那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呢?被马迁安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一顿,一句“严守党的机密”这句话就使张仪后悔自己多嘴,检讨不迭。

送走张仪,马迁安一直提在半空中的心脏才算落回了肚中。他抚了抚怀中的报纸,这份报纸他不知道已经读过多少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报纸上那不起眼的一块地方刊载着这样一个报道,“英属印度近日现一个巨型露天铁矿,据悉,已由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领袖陈嘉申所属公司获得开采权。”

目送巨轮逐渐远去,马迁安又用力按了一下胸口,听着衣服里面报纸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得意的笑了。

至于张仪的去向,则无人关注,此时抗联的队伍人员往来,调动极为频繁,一支支队伍相继向北开拔,对于个把原本就不熟悉的新人到了哪里,谁又能记得清楚呢?

第86章出兵背后

更新时间:2011…8…2219:51:16本章字数:2696

杨靖宇对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还在筹划阶段的时候,他就已经将这个设想汇报给了中央,得到的回复出乎他的意料。中央军委并未对他的计划本身有任何评价与修改,只是勉励他取得好成绩,鼓舞他达成自己的战略构想,并言明,中央不干预各军区本地域内的战斗,不干预军事指挥官下战斗决心。东北局所部应依靠s1远东区政府的帮助,在认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战斗的起及结束。期间务必搞好与s1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大战略上要与反日本侵略主义达成一致。

接到这份电文的杨靖宇既欢欣又疑惑,欢欣的是中央主动放权不干涉东北局的战斗指挥,疑惑的是他不知道这是否是中央因东北局的特殊情况(与苏方合作)而做的特殊对待?好像是为了解除他的这个疑问,第二日中央又来电说明了这个决定是一视同仁的,对于所有军区中央都是如此对待,并举例说明八路军已经起的正太路破袭战(后展成百团大战)亦由彭dh、左Q全权制定,军委未作干预。

除了还在训练的3千余战士杨靖宇未动外,这次战斗杨靖宇动用了几乎6ooo名完全装备着苏联现役制式武器的战士,除了野炮、山炮携带不便未予配置外,迫击炮、火箭筒等轻便炮火配备十足,轻重机枪达到了每班一挺的地步,轻武器则装备了苏联最新式的托卡列夫自动装填步枪,少量的莫辛…纳甘步枪,除此之外还有马迁安千辛万苦磨来的冲锋枪近两千支。如此先进的武装就连临近驻地的苏军指挥官都垂涎不已。

伊万诺夫对抗联的这次出击也极为重视,并将此情况上报了史大岭。

对于东北抗联以往的战斗,史大岭多少了解一些,对这支杂牌武装他并不看好,听闻抗联准备打回中国东北,他沉默了半晌。如果这次战斗真能像杨靖宇说的那样快解决掉日军一个大队(11oo人),并能隐秘的撤回不让RB人抓到s1支持抗联的把柄也罢,但如果仗打烂了,撤不回来,被RB人咬到证据,外交上就会很被动。是否有必要与RB人再打一次张鼓峰或诺门坎那样的战斗呢?他暂时还下不了决心。

但是,抗联的这次出击也是又一次检验RB关东军战斗力的机会,还可以顺便检测一下苏军最新式制式装备实战情况下的表现,是一个绝好的实战试验场,第三还可以直接观察抗联的素质是否像情报中说的那样不堪,或者反之,看看他们是否是将来可以利用的利器。

战斗结束后所引起的后果不可预料,这正是史大岭难以下决心的地方。被抗联这么一支小武装牵着鼻子走的状况,还真是头一次遇到。

作为一个头脑清晰的领导人,史大岭心中有数,日军的战斗力绝不像己方宣传的那样低,诺门罕战斗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切。在这次战斗中,双方动用的兵力旗鼓相当,但苏军胜在技术兵器数量巨大,出动的飞机与坦克、装甲车始终是日军的2倍,在名将朱可夫的指挥下经过3个多月才艰难取胜,己方伤亡2万5千多人,日军伤亡近5万,仅就死亡官兵来讲,苏军9千人,日军1万8千人,己方在占据兵器优势下,对日军并未取得一边倒屠杀似地胜利,宣传归宣传,史大岭是不信这一套的。

在兵员素质上,双方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苏军抽调了欧洲部分最精锐的驻军,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还有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而日本人的主力第23师团只不过是一个才组建一年的新兵师,大部分士兵是一年兵或二年兵,老兵极少,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派到了满洲。论单兵实力,当然比不上己方的老兵会打仗。

而且,史大岭也注意到日军为弥补技术兵器不足的缺陷,经常鼓动士兵做死亡冲锋,浑身捆满炸药或举着燃烧瓶的亡命之徒给己方T…26、T…28等汽油动机坦克装甲车造成大量损毁,这种东方式的“勇敢”也令史大岭不能小瞧。

史大岭沉思之余委托共产联盟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让他摸摸**的底,看看毛Zd是什么态度,最后得到的信息也是极为令人玩味,**方面表态,不干涉地方军队抗日的具体行动,但对能与s1合作,对s1方给予抗联的帮助表示了感谢。

史大岭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日俄百年积怨的思维占据了上风,在远东,只能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伟大的s1,RB这支土狗必须被打垮。

除了这个思维外,RB外交大臣松岗洋佑的一份提议也让史大岭生气不已,协议上提到要求s1让出萨哈林岛北部,RB将补偿s1一定费用及渔业捕捞权。如能同意,RB将与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永保和平。这是RB新内阁试探s1态度而放出的烟雾,史大岭如何不知道?如果是别的也就罢了,偏偏狂妄的RB人提出要北萨哈林岛(库页岛,此时根据19o5年日俄战争后签署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占北半部,日占南半部),这使他想起日俄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南萨哈林岛,怒火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38年打的张鼓峰战斗,39年打的诺门坎战斗,都是先由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军挑起战端,日军随后肆无忌惮的进攻。RB人可以蛮不讲理,那么我也可以,不就是代理人战争吗?主动一次又如何?顺便探探RB政府的底线,也可以探探世界各国的态度,看看他们到底站在那边。

史大岭终于在伊万诺夫的电文上批复了“同意”。

第87章攻无不克(1)

更新时间:2011…8…2219:51:16本章字数:3365

对于抗联来说,将六千人集中起来打一次规模战斗,还是头一次。在抗联鼎盛阶段,也没有过,即使当时名义上有3万9千人,但当时太分散,最大的一次也只不过3千人,还是分批投入战场。

选择渡江的地点是佛山县朝阳镇南3o公里左右的一个名叫十里河子的地方。选择这里渡江是经过大量情报分析后,由杨靖宇做出的。本地江面平缓,江两边俱是山脉,连绵不绝,且荒无人烟森林茂密易于隐藏部队,还有一点是“满洲国”边境守军每三天才经过此地巡视一次,防备极为疏松。

这次战斗的意义大家也都在杨靖宇的反复讲解下了然于胸,那就是振奋东北民众的抗战决心,印证一下配备了先进武器的抗联能不能成建制的消灭日军。

当然马迁安还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顺便打击对方的经济,充实自己的钱袋。这层意思杨靖宇没有明说,马迁安是从他口中时不时冒出的“充实军需,战时经济”等词汇中猜的,再加上从选定的打击目标上来看,这层意思十拿九稳。看来,杨靖宇亦不愿久居s1,一切后勤依靠s1,没来由的矮上一截。

既然大家对于指挥这个规模的战斗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如何隐蔽渡江,并在渡江后如何隐秘的达到指定位置就成了重点议题。每个人都是绞尽脑汁琢磨最稳妥的方案。但在马迁安眼里这又有点小题大做了,他清楚的记得就算是抗美援朝时渡过鸭绿江也没这样小心谨慎啊,当时美军的技术侦察手段比现在的日军高出几个档次,地上大量军队蜂拥而来,天上飞机不时飞跃我国境,无线电装置配备到排,如此先进也没有搞清楚志愿军动向,只有挨了揍之后才反应过来,当时志愿军可是大摇大摆架起浮桥,摆起长龙进入朝鲜境内的。

目标…乌拉嘎金矿。这个目标还是几个月前林B来远东的时候,由林B提议攻击的。抗联在远东安顿下来之后没忘了它,几个月来一直派侦查人员在外围不断探查,不断的踩点,摸清了乌拉嘎金矿周边一百余公里的日伪驻军情况。

在距离金矿一百公里范围内,只有日军一个中队,驻扎在矿山谷口负责看管镇压矿工,此外还有小林矿业株式会社的技术人员,武装看守,及汤原县警察署派驻金矿的一个警察中队,全部敌人加起来大概4oo余人。其实在前一年,此地还没有如此多的日军,只不过去年赵尚志曾率队袭击过此地,打死了3o多个RB人,为避免同类事件再生,佳木斯公署才对此加派了力量。

从今年3月份开始,乌拉嘎金矿的工人由于卫生条件极差,爆了大面积流行性传染病,至八月流行病才控制住,大约病死矿工将近两千人。为补充空额,“满洲国”佳木斯公署以极低的价格从日本人控制的“华北自治政府”手中买来过3千人的劳工及“特殊劳工”,以补充消耗。此时此地矿工大约5千余人,人数比正常开工时的人数多了不少,多出的人数就是防备万一再度爆传染病,劳工死亡过多后能够及时补充,不至于无人干活。RB人给这些人安了名称叫做“储备工人”,至于里面稍微负点小责的则称呼为“储备干部”。当然多出来的这一千多人也不会让他们闲着,在小林矿业的指挥下,这些人正在开新的矿洞。

过一百公里范围的地界,北边则有关东军驻逊克附近的一个边境守备联队,西边则是茫茫小兴安岭原始森林,渺无人烟,南边则有汤原伪“自卫团”地方武装及“满洲国”第四军管区第十九混成旅骑兵团第四师团驻地佳木斯,拥有2万余兵力,但并不集中于佳木斯一地。

通往乌拉嘎的道路并不好,从南来只有一条能通行汽车的山路,只要选择一处险要的地方,摆下阻击阵地,就能挡住敌人快增援的部队,即使敌人弃车步行,想到达乌拉嘎也需两天时间,何况抗联不会让他们毫无阻碍的步行。

十个支队分成三股依次渡过黑龙江。伊万诺夫对抗联的这次战斗也给予很大关注,不仅给抗联搜集了数十条木船,还将阿穆尔河舰队的几艘炮艇也调用给抗联。第七支队陈翰章部第一大队2oo余人顺利渡江,迅控制了左右长达十里的江岸。至上午九时左右,全军渡江完毕,弃船登岸,进入Zg境内。

渡江过后,第八支队向北疾进,做防御姿态防备日军逊克驻军,马迁安第十支队脱离大队向鹤岗街(此时鹤岗仅是一小型村镇)方向疾进,目的是阻击佳木斯或汤原方向的敌人援军。

依以往经验判断,关东军的反应度并不是很快,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日军很少动用大集团对抗联进行攻击,九成九的可能是收到遇袭警报后,先行派出小型讨伐队等队伍进行搜剿,几乎没有例外。这与关东军与抗联的作战模式有关,狂妄的关东军根本不屑派出主力部队围剿破破烂烂的“土匪”抗联。所以,据大家判断,等日军醒悟过来集中大批军力参与围剿,应该是十天之后的事,而完全攻占乌拉嘎金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