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739部分

宋阀-第739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皇帝就想到徐良劝他充实后宫的话来……

这一日朝会,大臣们什么也不议,又围着徐卫的话题说起来。那几个一直抨击徐郡王的大臣,又将老一套说辞请出,听是人耳朵起茧子。可徐良随后发现,今天风向不对,因为三省几个官员跳了出来。听到这里,他不禁朝身前的麟王看去,这八成跟他有关。

那些大臣侃侃而谈,都说徐卫这次的作法,显示其久镇川陕,已经生出傲慢跋扈之风,应该提出警告云云。正说得起劲,枢密院几个主事官就站出来替徐卫辩护。要知道,这些年来,枢密院几乎成了摆设,因为其职责已经集中在中书宰相手里了。不过,徐卫是带着“知枢密院事”的头衔,是他们的主官,尽管可能面都没见过,但他们依旧维护长官。

“一派胡言!女真内luàn,武威王出兵恫吓,为国家谋利,怎么就跋扈了?你们倒是说说,徐郡王有一次不奉朝廷命令么?有一次违背中枢节制么?当年议和,我就再三言明,与契丹结盟,是徐郡王多年的心血,是共同抗金的大业,不能废掉,结果仍是写进和约。到了川陕,徐郡王有一句怨言么?还不是照样执行?想武威王从征以来,威名暴于南北,忠义闻名海内,怎容你们如此污蔑?论战功,徐郡王率西军大小数百仗,歼灭金贼巨万!收复土地千里!北夷畏之如虎!谁能跟他比?”

这话明白人一听,就是指向麟王折彦质,因为朝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称赞折王“功盖当代”,这种说法在折彦质出任首相以后,更是大行其道,几乎成了公论。

见影shè到了自己,折彦质也闲不住了,出班道:“陛下,臣认为,就事论事,功是功,过是过。武威王此次出兵,固是其职权范围之内,也肯定不是为个人谋利,想是为了充实川陕实力吧。”

这话表面听,好像没什么不对。但细细一揣摩,却有另外一层意思。方才签书枢密院事为徐卫辩护,说他是“为国谋利”,现在折彦质称其“为川陕谋利”,潜台词就是,徐卫只顾一隅,没顾全局,为什么只顾这一隅?徐卫想割据嘛!

徐良立马明白过来,暗骂折彦质yīn险,因为涉及到他堂弟,他也不方便出面维护,正着急时,参知政事秦桧就出班了。

“陛下,臣认为,麟王和武威王都是大宋卫国功臣,自宋金战端起,二王浴血疆场,力克强敌,均是卓越统帅,连女真人也是‘折徐’并称嘛。徐郡王此次出兵,虽然看似唐突,但毕竟金国政变事发突然,武威王若不及时反应,恐失了先机。”

“至于朝中大臣有些疑虑,这也正常,毕竟川陕远离中枢,有些沟通不畅,内情不明,也是难免。若是陛下有什么顾虑,下诏询问武威王便是,实在不必提到如此高度。”

听完这话,徐良松了口气。

果然,赵谨此时发话道:“先帝还在时,常与朕言道,西陲得以安定,实赖徐卫之力。更难得,其人事君得体,居功不自傲,朝廷倚若长城。所以,对武威郡王,朕是信任的。此次事发突然,而且武威王也上奏说明,取得朝廷批准,没什么……”话说到这里,突然卡住了。

众臣悄悄往上打量,只见官家神态不正常,立马明白过来,是不是垂帘之后那位又在干扰?这在朝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官家但凡接见大臣,或是朝会之际,那垂帘之后往往站着一人窃听。是谁,就不必说了。

大臣们对这事也很反感,但架不住皇帝极其宠爱,直到后来事情越演越烈,才有了徐相建议皇帝充实后宫之事。其用意,就是希望天子多nòng几个女人,免得专宠一人。

后头的话,皇帝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倒是转移了话题,问道:“诸卿还有何事要奏?”

话音刚落,便有知谏院站出来,朗声道:“陛下,登位已久,而后宫妃位多悬,这终究不成体统。臣请陛下,广纳贤淑,充实后宫。”

徐良暗暗皱眉,这不晓事的,你怎么这时候出来奏这事?不知道皇后就在那垂帘之后么?你这不是让官家难堪?

他不等皇帝回话,马上出来遮掩道:“陛下,臣倒是有一桩要紧的事。山东新近收复,然多年战luàn,户口锐减,中书大臣商议,打算移河南两淮之民以充齐鲁,眼下已是五月,怕是拖不得了。”

皇帝正急得冒汗,幸好有徐良出来,忙道:“此事甚是紧要,朕大体上同意,中书拟出详细规划来。”

“遵旨。”徐良应下,回班。

可能是害怕大臣又搬出不该的话题来,皇帝匆匆下令散朝,逃跑似地离了资政殿。百官等他走后,方才退出,三五成群往外而去。

那知谏院追上徐良,质疑道:“徐相何以遮掩?这不是相公你……”

徐良盯他一眼,脚步未停,只道:“这事你以后别提了,我自有主张。”

说话间,旁边一大臣忽道:“徐相你看。”

徐良顺着他所示方向看去,只见内shì省都知沈择追上了折彦质,说了几句什么,麟王随即就转变方向,跟他去了,那显然是勤政堂方向。徐六脸上顿时yīn云密布,也不说话,扭头就走。

折彦质是皇帝专门扶起来的,有皇帝的支持,他在朝中也渐成气候,一些大臣往他门下投奔。而且他也明白自己为什么能上位,所以一直以来对皇帝都十分恭顺。比如这充实后宫一事,他就绝口不提,因为这不但得罪皇后,更会使皇帝烦心。

另一头,折彦质随沈择来到勤政堂,一进去就发现皇帝满脸晦气,估计着是刚才殿上的事惹到了皇后,闹了不快。

“陛下何事烦恼?”折彦质上前问道。

“唉,不提也罢。麟王谨强打精神道。

折彦质谢过落座,便听皇帝问道:“徐卫之事,你到底怎么看?”

“这……陛下方才在殿上不是已经结论么?”折彦质道。

“当时那种情况,朕势必要表态。只不过……先帝在时,倒确实时常称赞徐卫,然朕对他实在了解不多。”赵谨道。

折彦质思索片刻,答道:“臣与徐卫曾经并肩作战,此人才干无可挑剔。只是这次的事确实唐突了些。若放在平时也就罢了,宋金刚刚缔结和约,他一出兵攻金,这不前功尽弃么?”

“可徐卫不是说,女真人绝不敢造次,只能认倒霉么?”皇帝道。

“他太小看女真人了,这也难怪,他与女真大小数百仗,罕有败绩,难免轻敌。臣料,女真人必定不会轻易就范,况且完颜亮初登大位,势必要立威。有什么比击败来犯之敌更有说服力的?此次,徐郡王怕是偷jī不成,还得蚀把米。”折彦质“唱衰”道。他倒不是有意看扁徐卫,而是打心里真这么认为。

第三卷第八百一十六章真会来事

赵谨不禁开始有些紧张起来…他之所以想要议和,不仅仅是因为刘家,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打仗。之所以不想打仗,也不是因为不想收复失土,而是因为他不懂战争,也没有面对战争的经验,所以他害怕。

何止战争?就连作皇帝他也怕,因为他不会,他压根就没想到过有一天兄长会英年早逝,他压根就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登上皇位。这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以至于好几年过去了,他都还没法适应这个角sè,只能让自己装得像一些,像一个皇帝。这也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会纵容刘凤娘,在他看来,至少刘凤娘脑子还算活,能有主意。

一想到万一徐卫没讨到便宜,反破坏了宋金和约,他就如坐针毡,问道:“那,现在让徐卫撤军还来得及么?”

折彦质摇了摇头,似乎都不屑于回答这么外行的问题。

皇帝更急了,不住地叹着气:“这可如何是好?徐卫此次确实太草率了,太草率了。”

折彦质却没有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他不愿在此时给徐卫落井下石。不是因为sī谊,而是因为,如果整倒了这面主战派的大旗,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对折家又有什么好处?再者说了,只要徐九这回无功而返,朝里的口水都能淹死他。在自己的印象中,徐九有时用兵虽然大胆,但不是个愣头青,此番怎么就让猪油méng了心窍?自作孽正想着,皇帝突然问了一句:“折卿,倘若徐卫此番无功而返,女真人会报复么?”

“回陛下,这却难说。完颜亮方才夺了大位,或许暂时不会有动静,等到地位稳固再行报复:也有可能为稳固地位铤而走险。”折彦质道。

赵谨一听,顿感头大,连声道:“太革率了,太草率了,徐卫怎…”

话没说完忽有内shì进来禀报道:“官家,徐相求见。”

赵谨正烦躁,但毕竟是徐良,拥立他登基的功臣,只得耐着xìng子道:“宣。”

片刻之后,只见徐良快步入内,正yù大礼参拜,皇帝已道:“免何事?”

徐良当然听出来了皇帝语气中的不快,装作不知,道:“回陛下,方才接报,武威王已撤军回陕。”

此话一出,皇帝和折彦质同吃一惊,赵谨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问道:“结果……”

“武威王派遣川陕宣抚处置司准备差使吴拱来行在面圣奏达人正在宫外。”徐良道。

“那还等什么?快宣!”赵谨急不可待。

折彦质打量了徐良一眼,也没看出什么来,心中暗道,徐卫这是搞的什么名堂?不快马加鞭送信给江南,却专门派员前来难道是…各种可能在脑子里在打转,折王也一时mō不准。但他相信一点,事情的结鼻绝对不会像徐卫预想的那样顺利。

你摆两路兵马往边境上一放金国就吓得服软认籼金军还没有落到那步田地吧?

君臣三人各怀心事时,内shì已经领着一人踏入勤政堂,二十多岁年纪,穿绿袍,一直低着头,大步入堂之后,纳头就拜:“臣川陕宣抚处置司准备差使吴拱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你是吴阶之子?“折彦质想了起来。

吴拱仍未抬头回答道:“正是。“皇帝才不管什么无阶有阶,立马问道:“前线战况如何?”

“启奏陛下徐宣抚命两路兵马分别攻金,兵不血刃却夺取多城,金军望风而逃,无心抵抗。”吴拱道。

折彦质一听没对,听这口风,好像很顺利啊?皇帝心头咣咣那个跳,追问道:“然后?”

“完颜亮弑君篡位,金国大乱,他自知无力抵抗王师,慌忙派遣金国尚书左丞李老僧为使,前往兴元府见徐宣抚。宣抚相公得到朝廷批准之后,接见了他,并命安抚判官张浚为代表,与之谈判。”

张浚是朝廷派到陕西的,也就是皇帝的耳目,尽管当今皇帝可能没太当回事。徐卫命他为代表,也就撇清了自己。前些日子,先让张浚以宣抚处置司名义上本,而后他自己才有个人名义上本,也是有原因的。好让朝廷知道,张浚仍在尽忠职守“监视”着自己呢。

“女真人为求大宋退兵,许以重利,情愿送上财货,马匹,负担王师出征的全部开销。”吴拱说到这里,有意顿了顿。

赵谨顿上喜上眉梢,霍然起身道:“当真?女真人不但没反击,更,更情愿送上财货马匹?那,就是说这事已经了了?”

“回陛下,还没有。徐宣抚以复金帝大仇为号召,岂能为小利而忘大义?我方正告金国,宋金方才缔结和约,结为兄弟之邦,金帝年长,乃我大宋天子之兄!完颜亮身为臣子,弑其君,便是大逆不忠!

害我朝天子之兄,便是陷吾皇于不义!徐宣抚身为宋臣,受皇恩替天子守牧一方,绝不退兵!”

尽管已经知道了结果,可皇帝听到这里还是不禁扼腕:“女真人既以送上财货马匹,正该见好就收才是!怎地……”“回陛下,徐宣抚自然清楚所谓为金帝复仇云云,只是口号,实则为国谋利。想我大宋物产丰富,国富民殷,也不差这点财货。遂向金人讨还太原!”吴拱临行之前,绝对是被耳提面命了的,否则,他这故事不会讲得如此曲折,每每停在要紧处。

徐良已经提前知道了详情,心中暗自得意,倒是皇帝和折彦质一下子绷紧了皮,几乎是同声问道:“金人答应了?”

“赖陛下洪福,西军威武!金国被迫答应!现在,王师已经进驻太原城!河东除少数几州外,已宣告光复!重沐圣上恩泽!”吴拱朗声道。

赵谨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缓缓落座下去,一时竟不说话了。折彦质此时在旁问道:“那金人是何反应?”“李老僧代表完颜亮表示,将以宋金和约为准,再与圣上序齿,永为兄弟之邦。”吴拱道。

折彦质面无表情,不再询问了。徐良此时方才进言道:“陛下,此番兵不血刃,便得回太原重镇,又收下金人所献财货马匹,此诚为宋金事变以来未有之先例。”确实,想当年宋金交战,尽是女真人在勒索钱财,这回倒掉了个个。

“武威王一出手,果是不凡呐!”赵谨笑道。心中也庆幸,没听旁人乱说。徐卫这般厉害,女真人都怕他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