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595部分

宋阀-第595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将光复了!拿下了太原城,它背后那些军、州、县,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徐卫和将帅们窥视了城防以后”才发现要拿下太原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韩常详细介绍了他自己是如何构建城防体系的,简单地说,就是跟西军学的,再简单点,就是跟王禀学的。

以袍制袍”这不可能。金军所用的袍,还是老式的多梢袍”属于,“人力袍”:而宋军的威远袍,却是近年制造”属于“配重袍”,任何方面前完全压倒金军,不管是shè程,载重。也就是说,我能打得到你,你却打不到我,怎么制?至多,就是给近前攻城作业的部队形成威胁而已。

至于其他城防方向的草新,西军也不怕。他们有高昂的士气,精良的装备,以及丰富的经验。问题只有一个,兵力不足。

三万人想攻太原这种坚城?你就算不全面进攻,只重点突破都不行。徐卫遂广发命令,派人去召集收复其他城池的义军降军赶紧向太原靠拢,又派人飞马传令两兴安抚使王彦,若南部没有紧急情况,则火速挥师北上,准备打太原。

同时,可以预见太原攻坚城是场硬仗,西军需要更多的物资。徐卫手令川陕宣抚处置司筹集粮草军械等,加急送往前线。

西军兵临城下,太原城中人心浮动。收到风声的太原百姓,无不翘着期盼官军攻破城池,结束这十多年的噩梦。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街头巷尾都流传着关于西军,关于徐卫的神话。而金军将士则终日惶惶,不知结局如何。倒是仆散忠义下令把门一封,金军将士坦然了,反正这下别想出城,要么就守住城池,要么就是不战死,即困死。

五月末,太原。

西军的营垒就扎在太原城外,两天过去了,西军并没有开始攻城。但城上的金军丝毫不敢大意,因为从今天上午开始,他们就发现不断有部队开到太原城下,这显然是虎帅在征召军队,准备强攻。

徐卫在牙帐里抬笔杆子,仗打到这一步,他正抽空给朝廷上个本子。当然,,这不算奏本,只是给枢密院的军报,不过现在枢密院快成摆设了。你问为什么?知道枢密院现任长官是谁么?就是在这咬笔头这位。徐卫带着“知枢密院事”的头衔,他人在太原城下,你说枢密院不是摆设是什么?所以,徐卫这几乎可以算是自己在给自己写报告。

“报!”一个声音在帐外响起。

“进来。”,徐卫头也没抬。

一名巡营的统领踏入帐中,抱拳道:“大王,有义军前来投奔!”,徐卫还是没抬头,沉声道:,“我不是说过了么?义军的事都由杨经略管,去吧。”

“禀大王,这支义军,非比寻常。他们是太行山来的。”那统领道。

太行山?听到这三个字,徐卫放下了笔。

他对河东义军的情况很了解,大的有两支。一支就是已经投奔他麾下听命红巾军,另一支则是以昔年邵家兄弟旧部为主的太行山义军。据说,邵兴邵翼两兄弟都战死了,论起来,这两个都算是他作义军总管时的部属。

“来了多少人?领头的是谁?”徐卫思索片刻之后问道。

“来了数千人马,领头的人自称大王旧部,姓邵名鼻。”统领答道。

徐卫眉头一皱,这是撞鬼了还是怎地?邵翼不是死了么?一念至此,他疾声道:“叫义军首领来见我,其部属让杨经略好生安顿。”,当年平阳保卫战,义军领袖部兴派遣他的弟弟邵翼引义军前来助战,负责防守羊马墙,作风颇为顽强,徐卫还有些印象。听闻他兄弟二人战死,还惋惜过一阵,今日莫非复生了?!!

第七百零二章直扑燕云?

第七百零二章直扑燕云?

好一阵之后,帐帘掀起,几名身着戎装汉子依次进来。他们可能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恭谨一些,但却掩饰不住脸上的激动和兴奋。一进入牙帐,几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往徐卫看去,而后者则放下了笔,站起身来。

这几人中,有一个约莫四十多岁,一张脸几乎都给浓须遮住了。他的装束很怪异,因为头盔、胸甲、身甲、掩膊这几件东西明显不是一套,而是拼凑出来的。看到徐卫,他眼中顿时精光闪烁,他似乎很想跟徐卫说话,但之前,还是大礼拜下去,与同伴道:“拜见大王!”显然,进来之前,他们已经被交待过了。

徐卫从帅案后转出来,到这人跟前,伸手道:“起来说话,你是……”

几名义军首领都站起身来,那为首一将激动道:“小人邵翼!昔年曾有幸追随大王,参与平阳一役!”

要知道,徐卫上次见邵翼是“平阳保卫战”,而且那是他们唯一一次见面,如今多年过去了,他不记得很正常。因此,听到对方回答时,紫金虎面露喜sè,伸手搭着他的肩膀,惊讶道:“真是你?这有多少年没见了?不是听说你阵殁了么?”

邵翼一笑,禀报道:“这几年以来,形势一直艰难。河东义军最盛时,控制多处州县。可后来金军围剿甚急,红巾流落在南部,我兄弟二人引部转入了太行山坚持抗金。或者是金狗有意造谣,又或者是传言有误,都说我兄弟战死,其实没有这回事。”

“哦,原来如此!来来来,都坐下说。”徐卫招手道。

“大王面前,怎有我们坐的份?”另一名将领陪笑道。

“虽说你们是义军,我是官军,但你我抗金却是一般无二,坐!”徐卫大声道。

众人落座后,徐卫又问道:“说说,说说你们这几年的情况。”当下,邵翼便详细介绍了一番。陕西金军退过黄河,进入河东之后,便加紧围剿各路义军。实力弱小的,根本无法与之对抗,成了“流寇”。实力较强的红巾和邵家兵起初还跟金军硬拼,扎扎实实打了几仗,但后来也实在撑不住,红巾退到了南部山区,邵家兵也化整为零,遁入太行山区。金军仍旧不放过,多次纵兵进山追剿,但都无法根除。

此番徐卫进军河东,最先收到消息的,就是红巾军,所以早早引部来投。而邵家兵因为消息隔绝,道路不畅,直到西军打下汾州,他们才晓得河东局势大变了。当时,太行山义军很振奋,邵家兄弟立即就想起兵响应。

但因为所部义军分散各处,联络集结甚为不便,而且太原也还有金军重兵防守,所以一直拖到现在。邵翼此番带了六千人为先锋赶来助战,邵家兵领袖邵兴引大部在后头,最迟两天之内就将赶到。

徐卫听罢,由衷道:“自我撤离平阳回关中,你们在河东这么些年坚持抗金,很不容易!此事,我必如实上奏朝廷!给予你们应有的嘉奖和待遇!”

邵翼正sè道:“我等举义军抗金,非为荣华富贵!实因女真狄夷暴虐河东,我等与之势不两立!但凡七尺男儿,皆应被坚执锐,守土抗战!再者,义军弟兄皆打‘徐’字旗,就是坚信有一天,大王一定会重返河东!苍天有眼,今番,大王果提虎狼之师前来!一中势如破竹,直捣敌巢,河东光复之机,为时不远矣!”

徐卫深吸一口气,朗声道:“你等放心,河东义师多年的坚持不会白费。日前金军大败于榆次,残部龟缩于城中,今各路兵马集结太原,必能一举攻破城池!”

到六月初,西军正军、番兵、弓箭手、河东各路义军,云集太原城下者,超过十万!而王彦率领的两兴军,正在紧急赶往太原的途中!

十万大军围住太原城,热火朝天地作着战前准备。营造器械,聚集物资,因为太原是座坚城,所以宋军仅砲车就架起了四百多座!这一切,让城中的金军将士心胆俱裂!美中不足的是,西军精良的火器在征战中消耗殆尽,而陕西方面又还没有送到。但徐卫认为,凭宋军现在的战力士气,足以攻破太原。遂定于六月初九,强攻太原!鼎定河东!

六月初八,上午。韩常被召到了徐卫的牙帐,这一路跟随西军攻上来,韩常目睹了西军的强大以及骁勇善战,而他自己又十分清楚河东金军的分量,所以也认定太原不会坚持太久。甚至于,他对大金国都感到悲观,宋辽联手,大金的霸主地位,恐怕维持不下去了。

“大王召唤在下,有何吩咐?”韩常入帐之后,执礼甚恭。他因为投降大宋,但因为并没有派给他任何职务差遣,所以他不自称“卑职”。

“元吉兄,坐。”徐卫正看书,见他来,释卷笑道。

韩常谢过,落坐之后,只听徐郡王道:“是这样的,大军定于明天正式攻城。坦白地说,对于拿下太原,我还是有把握的。但太原城中百姓,皆我同胞,一旦开战,矢石无情,难免伤及无辜。且城中守军,也不乏河东子弟,卫实不忍看骨ròu相残。”

听到这里,韩常已经大概知道了对方的目的。

“而元吉兄曾为河东金帅,城中将士都是你的部曲,我想请兄修书一封,劝城中将士投诚归顺,一来可免战士死伤,二来也可保全百姓,功莫大焉。当然,如果城中将士非要负隅顽抗,那就另说了。”徐卫笑道。

韩常听罢,当即道:“大王虽提虎狼之师,然有此仁心,实为军民之福,在下如何不从?不过……”

“直言无妨。”徐卫点头道。

“仆散忠义是女真人,且几代为将,忠于大金。想要让他开城投降,恐怕不容易。”韩常坦承道。

“这没有关系,我不是说过么,倘若非要负隅顽抗,那又另当别论。兄只管写下劝降书便是,应与不应,是他们的事。”徐卫道。太原是河东首镇,在目前情况下,失太原,几乎可以标示河东丢失。想来,那仆散忠义也不会答应。但这不打紧,金军士气本已跌至谷底,我再劝一回降,luàn其军心,总是有益无害的。

当下谈好,韩常本应该立即离帐去抬笔杆子,但他没有走。徐卫见他似乎还有话要说,遂问道:“元吉兄还有事?”

韩常低头不语,像是极纠结。

徐卫见状,也不催促。好一阵之后,只见韩元吉抬起头来:“大王,恕在下说一句不中听的话。”

“只管说。”徐卫显得很大度。

“大金,乃我故国……”韩常起了个头,就被徐卫打断了。

“慢,恕徐某说一句不中听的。以我了解到的情况,元吉兄是燕京人,与令尊共仕于辽,率领汉儿军。如此算来,大辽才是你的故国。”徐卫笑道。韩常虽是汉人,但在这个时代,扯民族认同感这种事,基本没用。

韩常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的神情,承认道:“大王所言不假。然自家父与在下归金以来,大金待我父子不薄。在下如今降宋,理所应当为大宋效力。但故主恩情难忘,请大王许诺,决不使在下与旧日袍泽兵戎相见。”

“这……”徐卫倒有些为难了。韩常还是有些手段,算得一员能将,既投了大宋,又不想与女真兵戎相见,要你何用?但转念一想,这些事该杭州那帮人去cào心,自己咸吃什么萝卜?

“我可以答应此役不使兄与金军敌对,但今天的事,就是不我能作主的了,这一点,相信你也清楚。”徐卫道。

“这自然。”韩常道。停了一阵,他才终于开口:“以如今局势,太原绝对守不了多久,大王收复河东,几成定局。但是不知徐郡王可想过后头的事?”

徐卫目光闪动:“哦?后头的事?”

韩常既然已经挑了头,也就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讳道:“据在下所知,此番宋辽联手出兵。宋军进攻河东,辽军直扑燕云。此刻,想必大金主力都在与辽军对抗,这也正是大王能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的原因。这话或许不好听,但请大王理解,在下绝没有贬低西军的意思,再说,我一个败军之将,也没有这个资格。”

徐卫点点头,表示不介意。

“辽军入境,大金必然震恐!倾举国之兵与之周旋亦在情理之中!这也就表明,此时,燕云之地防守空虚,大王没有想法么?”韩常沉声道。

徐卫神sè如常,问道:“元吉兄的意思,是建议我拿下太原之后,率军直扑燕云?”

“正是此意!大王统率西军,连战连捷,士气如虹!倘能一举攻入燕云,倒不敢说就能鼎定天下,但至少,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韩常道。

直扑燕云!别说作,光是想想都叫人神往!燕云十六州,自打被那个臭名昭著的石敬塘割予契丹之后,从此与中原隔绝,至今两百年!大宋开国,多任皇帝无不期盼收复旧疆!宋太祖赵匡胤,甚至为此设立“封桩库”,打算用巨款赎回燕云;宋太祖甚至不惜以武力夺取,而终告失败。

大辽据有燕云,每每以此为基地,南下劫掠。而中原失此战略要地,时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直到宋辽澶渊之盟缔结,这种情况才得到好转。

到庙号徽宗的道君赵佶作皇帝时,光复燕云的机会来了。女真人起兵反辽,摧枯拉朽般扫dàng着契丹人的统治。赵佶匆忙将刚刚在南方平定方腊叛luàn的西军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