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347部分

宋阀-第347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索性道:“算了,你派个人送到馆驿去,告诉他们,就说东西是姓徐的就行。”

馆驿?难怪,原来是作官的。店主东满口应下,一边打包一边道:“官人放心,稍后便派人送去。”

徐卫嗯了一声,正要出去,忽闻一股脂粉气扑鼻而来,还没看清人,就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道:“掌柜,上回我看那匹苏绣取来。”

徐卫定睛一看,是个二十多岁的**,圆脸,娥眉,小巧的鼻头配上一张小嘴,很是有些韵味。衣着光鲜,惹人侧目,连他也不禁多看两眼。陕西那地方,受环境影响,姑娘婆姨们个性都是大咧豪爽,长相也是大气,却无江南女子这般风韵。

“娘子说的是……”店主东疑惑着,突然把手一拍,叫声不好。“对不住对不住那匹苏绣,已经让这位官人买下了。”

那**也没看徐卫,就瞧着在柜台上还没有打进包的那匹苏绣,一把抓了过来:“那怎么成?上次打过招呼,让你留着,如何能卖给他人?多少钱?”

店主东顿时面露难色,就算是寻常客人,这东西已经卖出去就是人家的,如何能往回收?更何况,这位客人还是作官的,怎敢得罪?遂赔尽小心,试探着问道:“小娘子,这匹绣已经售出,断无收回之理。要不,你看看其他的?再不然,等上半月,有新货到,我亲自送到府上?”

那**将东西紧紧抓住,摇头道:“等不得,说,多少钱?”

遇着这么难缠的客人,店主东有些着急,他是绝计不敢去跟徐卫商量,只是一个劲地求那妇人,无奈对方死活不答应,而且从头到尾就不拿正眼看看到底是抢了谁的东西。这行横,估计有些来头。

店主急得不行,连旁边的客人来过来相劝。说东西人家既然已经买了,你何必强夺?等些时日又何妨?那小娘子脾气倒倔,死咬着不松口。店主满头大汗,偷偷瞄了徐卫一眼,目光一触及对方,也赶紧闪开。

他这一看,本来是看看徐卫发火没有。怎料,却听对方道:“算了,既然她喜欢,让给她吧。”看那女人泼妇一般的行径,他才没闲心惹这些是非,谁跟个婆姨一般见识?

“哎呀多谢官人多谢官人您放心,新货一到,我亲自送来小人马上退钱”店主东如获大赦,松了口气。

“不必了,东西送来就行。”徐卫说罢,抬脚就往外走。

“谢了。”背后传来那**的声音。

徐卫回过头去,轻笑一声,也没说什么,继续往外行去。可那**在徐卫转过头来那一刹那,依稀看到他面容,心里不由自主地猛跳一下和花痴无关。

难道眼花了?看错了?心中一动,也顾不得什么苏绣,快步追了上去,一直绕到徐卫前头仔细打量。倒把紫金虎弄了个满头雾水,这女人有病是吧?哪有妇道人家大街上追着汉子看的?

徐卫这会儿脾气也上来了,干脆堂堂正正地站好,面朝那**,让她看个够。我倒要瞧瞧你能不能看出一朵花来。

是他就是他那妇人心中大震,转头钻进店外的一顶轿子里,催促着轿夫赶紧走。徐卫看着她远去,心里犯了嘀咕,怎么着?认识?不会吧,我头一次到江南,没认识的人啊,准确地方,没认识的女人。

当下也没多想,出了布行之后,漫无目的地闲逛。

街上行过一顶官轿,徐卫本没在意,但那轿子突然停下,侧帘掀处,一人从轿中打量着他,出声唤道:“子昂?”

徐卫寻声望去,看清那人是谁后,上前执礼道:“多时不见,大人向来可好?”

你道他是谁?当初夏津县的父母官,如今的副相黄潜善笑道:“我还以为看错了,你堂堂招讨使,怎地在街市上闲逛?还有这份雅致?”

“到江南么,不游玩游玩岂不虚了此行?大人这是往何处去?”徐卫笑道。

“官家召见,正往禁中去。对了,你叔父徐宣抚到了吧?”黄潜善问道。

徐卫点点头:“今早已经被官家召入禁中。”

“哦……”黄潜善随口应道,若有所思。徐卫虽不言语,但看他这举止就知道。对方打听这事,恐怕是跟面君应对有关。三叔此番来行在述职是其二,据他自己说,朝中换了新宰相,政策又要变。这次来,天子恐怕也要咨询这方面的意见。

“行了,你继续逛,得空聚聚,好几年没看到你。想当初在夏津时,你带帮子泼皮横行乡里,谁能想到你有今天?哈哈”黄潜善哈哈笑道。

徐卫还记得,当初黄潜善是投靠在蔡攸门下,有心拉拢自己。后来蔡京父子倒台,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他们的党羽也树倒猢狲散。这黄潜善按说是蔡京一党,不受刑罚,也得永不录用。可他却青云直上,如今作到了副相,可见其人手段非常。

“好说,若有机会,自当拜望黄相,请。”徐卫拱手道。

“嗯,有事在身,就不耽搁了,你自便。”黄潜善说罢,冲对方点点头,放下轿帘匆匆走了。

徐卫看他远去,正要回首继续自己的闲逛旅程时,突然眼睛微眯。谁他娘的这么不开眼,居然跟踪到老子头上来?你也不打听打听爷爷是干什么的。不过想到如今这里是天子脚下,自己一个外任武臣,不宜生事,遂不去搭理身后那跟梢的,该干嘛还干嘛。一直逛到中午饭点,也懒得回馆驿去吃饭,有心尝尝这江南的饮食,便寻了家酒楼,独自要了一个雅间,点两三道招牌菜,要一壶黄酒。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自斟自饮,一边欣赏外头的江景,倒也惬意。只是酒淡了一些,吃得不给劲,那江南佳肴,倒还爽口。

正饱口福时,突然传来敲门之声。

我这酒菜都齐了,伙计还来作甚?也没多想,随口唤道:“进来。”

听得门开,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道:“官人好雅兴。”

徐卫转头望去嘿,今天真人娘的撞邪是怎地?怎么又是你?门口站着的,正是方才在布行里那小娘子。看着他,似笑非笑的模样。

徐卫马上就明白了,对方能找到这里来,就说明那跟梢的是受她指使。当下便没了好脸色,冷冷地问道:“你是何人?”

“官人如今显贵了,便忘了故人?”那妇人冷笑道。

徐卫看不得她自以为是的模样,挥手道:“出去,莫搅了我兴致。”说罢,不再理她,转头仍旧欣赏江景。晴空万里,那江面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蛇,蜿蜒盘旋。几叶扁舟,行驶在江心,船夫娴熟地划着篙,小船箭一般地往前窜,留下一路的水纹。这等景致,恐怕也只有在江南才能看到。置身于此,浑然忘我,果真美不胜收……

突然,徐卫感觉到身旁来了人。心中不由一恼这女人是疯了还是怎地?如此纠缠?转过头去,口中喝道:“你这妇人好生……”后面的话,他生生给吞了回去。

眼前站着一个女人,但绝不是先前那位。她二十多岁年纪,一袭白衣,这身穿戴就让人生不起气来。这个女人的五官,实在只能用精致来形容,就算这世上最最挑剔,最最嘴硬的人,也休想从她脸上找出半点不足来。

两道新月般的弯眉微蹵,衬托得下面一双明亮的眸子更加诱人。鼻翼轻颤,薄薄的嘴唇紧紧地抿着,那一双柔情似水的眼睛,正盯在徐卫脸上。而眼神,则恨不得化作万千利刃,穿透眼前这男人。

徐卫端着酒杯的手一直没动,保持着转过头来的姿势许久。两人就那么看着,谁也没说话。对方是因为什么原因不知道,反正徐卫是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泼辣的**已经掩门外出,留他两个共处一室。

直到看见她紧紧攥着两个粉拳,徐卫才放下杯,起身道:“刚到镇江,还没来得及去拜会何少保,他老人家向来可好?”

眼前的女人,当然就是何灌的女儿,徐卫发妻的表妹,曾经被他救过性命的,何书莹。自从徐卫娶了张九月,然后远赴陕西任职,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一晃眼,五六年过去了。他意图在何书莹脸上找出些所谓的“岁月痕迹”,可是很遗憾,美就象是一把利刃,瞬间就把你的心给穿透了。

何书莹不说话,死死盯着徐九,让后者几乎怀疑,她那两个紧攥着的小拳头是不是准备给我来一下子?哎,我招你惹你了?虽说你母亲当初对我婆姨很不厚道,当个丫头使唤,但徐何两家,毕竟是亲戚。何少保当初对我也非常提携照顾。你是九月表妹,也就是我妹子,见着表姐夫,怎么跟仇人似的?这中国传统,姨妹和姐夫,那感情都是顶好顶好的。

何书莹还是不说话,但拳头却松了,目光也从徐卫脸上移开了。呼出一口气,低声问道:“几时到的?”

那语气让徐卫很诧异,答道:“有几天了,书莹,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来看看你,看看你好不好。”何书莹说道。

徐卫越发没底了,她这是咋啦?我是不是借你家钱没还?气氛有些尴尬,更有些暧昧,徐卫实在不喜欢这氛围,故意打着哈哈道:“好好好,自然是好。临走时,你表姐还嘱咐我,到了镇江,一定要去姨父府上拜望。这几年在陕西,你表姐时常……”

何书莹似乎没兴趣听这些,径直坐了下来。徐卫为之语塞,也缓缓落座,只见这表妹端起酒壶,动作轻柔地替他满上一杯。怪事,我记得当初的何书莹言行举止,都是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是得体,怎么这回见到,跟换了个人似的?

正这么想着,何书莹又换了一个人,嫣然一笑道:“自当年表姐夫远赴陕西,历年来,小妹时常闻得捷报。父亲大人也常常夸奖,说姐夫善战,连女真人也畏之如虎。”

徐卫觉得有些不对头,淡淡道:“何少保过奖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职责而已。”

“表姐和姐夫一去陕西,音讯隔断,想来,已经为人父母了吧?”何书莹问道。

提起这个,徐卫就来了兴趣,满面喜色道:“一岁了,已经开始学语学步,长得极象她娘哎对了,书莹,你……”本想问问她这方面的情况,但突然觉得,作为表姐夫,去问姨妹这个问题,而且是在这个时代,似乎有些不合适。甚至,今天这会面都有些怪。

徐卫此时想起来,刚才那**,就是何书莹贴身的丫环,当年在何府见过。这么说来,那跟梢的,也是那丫环指派。她一面让人跟着自己,一面去通知何书莹。这没必要吧?虽说是亲戚,但如此行事,岂非有失体统?

何书莹好像也不太想谈自己的事情,抬起头来,一双美目中已经完全恢复平常。看了徐卫一眼,起身道:“冒昧闯来,实在唐突,还望表姐夫莫怪。就不打扰了,若得空,请到舍下作客。”

她莫名其妙的来,莫名其妙地走,徐卫到现在没弄明白过。苦笑道:“你请我作客,至少得说说你家门朝哪边开吧?”何书莹显然已经成婚,从她的装扮就不难看出来。

“你会知道的。”何书莹笑着扔下这句话,后退一步,施了一礼,袅袅婷婷地出门而去。

徐卫伸出一个指头,伸进帽沿去戳了戳,这女人怎么了?说话颠三倒四,不着边际的?

第四百四十七章君前留对

第四百四十七章君前留对

尽管徐卫对于表姨妹的怪异举动有些猜测,但很快,他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到正事上去了。徐绍作为陕西的最高军政长官,刚一抵达行在,即被召入禁中,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详议司。着重讨论代理宰相赵鼎提出的方略。

虽然身为外臣,但执掌大宋最精锐军队,而且以宰执的身份宣抚地方,徐绍的意见分量自然不同。总体上,他支持赵鼎的政纲,只是受限于外官身份,他侧重对陕西事务尽行了阐述。政治上,陕西除沦陷区外,大致稳定。经济上,自给无虞,但因为面对强敌,必须依靠四川。自四川宣抚使徐处仁上任后,对陕西大力支持,尤其是在物资钱粮上。军事上,西军目前的三个招讨司,节制武装力量十六万,再加上宣抚处置司直属军队,西军总兵力在二十万左右。

徐绍认为,单从兵力上讲,西军已经足够了,不必再扩充行伍,造成财力上的负担。陕西应该作的,是任用得力干将,加强训练,广积粮草军械,以待时变。对于赵鼎进一步放宽武职限制的建议,他也持保留意见,但仅仅是针对陕西地区。

因为西军有自身的传统,朝廷限制武臣的政策,比如“更戍法”,也就是部队经常调动,以使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在陕西早就行不通,沦为一纸空文。而且西军将领长久任同一职务,甚至“父死子替,兄终弟及”,实在不需要再怎么放宽了。

此外,他着重上报了陕西的改革情况。得益于徐卫等大将的支持,他在陕西的革新推行顺利,并没有引起大的抵触。只时时间尚短,成效还有待检验。

徐绍甚至自信地表示,不论北夷如何凶悍,也休想觊觎全陕,遑论四川?只要假以时日,陕西上下必能收复失地,驱逐北夷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