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332部分

宋阀-第332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此番进攻环庆无功而返,韩常很是不平。

“无妨,国相临走之时嘱咐,我们的要之务便是保住现有区域。虎儿军在关中平原上得手,一路推到丹州,对延安形成威胁。你及时回防,也是功劳一件。”娄宿宽慰道。看得出来,韩常的来援,让他心里吃了颗定心丸,整个人轻松不少。

正说着,忽闻契丹万户萧挞回来了。

“马五所部呢?”娄宿问道。

“只有萧挞独自归来,未见鄜州兵将。”士兵回答道。

娄宿勃然大怒,耶律马五这厮太过猖狂竟然数度无视我调兵急令

第四百三十三章棋逢对手

第四百三十三章棋逢对手

鄜州,古名敷州,历代以来行政区划屡次变动。至宋,以直罗、洛交、洛川、鄜城四县为州,形成于延安府西南的屏障。鄜延一路,将“鄜州”置于“延安”之前,足见其重要性。不夸张地说,鄜州若有失,延安则危矣。盖因鄜州地势险要,易守而难攻,又尤其是鄜州州衙所在的洛交县,城池规模虽不比延安来得宏伟。但因其战略位置重要,因此大宋开国以后,多次整修。形成了以高墙厚壁,辅以角楼、敌楼、马面、瓮城、护城壕的完备防御体系。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攻打这样的城池,是每个带兵之人头疼的事情。但在王禀看来,却不是这样。他自认对大宋所有的城池规划建设都有一定的研究,这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此番,徐卫给他的兵力并不算多,但好在器械锐利,尤其是火器充足。再加上鄜州的兵马大部分去驰援延安,因此,他对拿下这处要地有十足的把握。

在马五引军北上之后,他就率部越过了坊鄜边境。深受北夷盘剥的百姓自然是夹道相迎,痛陈沦陷之苦。这更加坚定了将士们收复鄜州的决心,王正臣本人也是志在必得。虽然没有明说,但心里却决定,五日之内,誓破城池

九月初十,鄜州城。

在马五离开了之后,鄜州就已经戒严了。女真人并不在意戒严会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而且他们也没有这个概念,一切为战争让路。城头上,执枪背弓的士兵往来如梭,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擂木滚石。各处城门,吊桥都高高挂起,禁止一切出入。金军可能还是次将自己裹得铁桶一般。

一次换防之后,在城头上站了一整天的士兵歇息去了。新上来的在军官指挥下检查器械,接手岗位。几名头戴皮帽的女真士兵清点完器械数目之后,便到各自岗位上,与身边的同伴闲聊起来。说的无非是夏收以后,伙食就越来越不济了,上头说是因为没有战事的缘故。但军士们私下传言,都说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宋军破坏麦收,今天在陕西收起来的粮食根本不可能吃到明年夏收时节。

这几个正骂着娘,忽觉城上的同伴们都躁动起来。一人朝南望去,只见城前驿道延伸的尽头,出现一片黑影,密密麻麻,也看不真切。但经验丰富的女真勇士们知道那是什么,顿时议论纷纷。值守的千夫长立即将消息报回城内

终于,那片黑影朝着鄜州城移动过来,距离越近,越是看得分明。那是一支大军从驿道上蜿蜒而来,前后延伸不知几许,一眼看不到头。士兵们纷纷传说,言坊州宋军来扣城

急促而密集的脚步声在城内大作增援城头的部队全数出动,从各处街道涌向城墙。百姓们纷纷避让,都缩回家去,不敢再露面。

“快西军来寇,快上城”

军官们焦急的呼喝声此起彼伏,士兵们如潮而进,都涌上城头。放眼一看,宋军已在两里之外,且阵形逐渐排开。攒动的人头漫山遍野,嘈杂声清晰可闻。经验老道的,并不在意宋军人多人少,而是去看器械。当现对方人潮之中耸立的鹅车飞桥等物时,他们知道,对方惦记鄜州城不是一天两天了。

万军之中,王禀一身戎装,跨着战马,在张庆陪同下眺望城池。良久,他沉声道:“此战若胜,三两年内,陕西全境当可光复。”

张庆将手中马鞭一指,朗声道:“远的先不说,拿下城池是紧要。”

王禀笑了,目视不远处的鄜州城,就象看囊中之物一般。而后传下军令,围定城池西南两面,今日便开始攻城

在鄜州攻坚战打响之时,徐卫刚好攻破了丹州城。那破城实在不值当一攻,半天不到城防就告攻破,没到黄昏,负隅顽抗之敌就已肃清。用徐卫原本生活那时代的话来说,丹州城破,是直逼延安心理防线之举。除非娄宿看破了意图,否则,此刻他该热锅上的蚂蚁,沸水里的田蛙。

娄宿自然还没有看破,但他却并不着急。韩常从保安军带来了万余人马,正紧锣密鼓地加强城防。最不济,撑到马五来援是绝没有问题的。尽管萧挞带回消息,说耶律马五驻兵甘泉,暂时不北上,让娄宿非常恼火。但他心里明白,一旦延安攻防战打响,马五不得不来,除非他怀有二心。

丹州城

这座小城实在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丹州本就小,全州只有一县两镇。几次兵祸之后,城墙崩塌,房舍破损,城中的百姓加起来也不满百户。

徐卫正带着几名士兵走访人家,来到一处临街的民宅前,见一老妪坐在家门口。倚靠着门框,正漠然地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军士。徐卫走到她面前时,她也只是抬起头来看了看,一双浑浊的眼里没有一丁点活气。

“起来起来”士兵见她如此无礼,大声喝道。

徐卫挥鞭制止了他,在老妇面前蹲下身来,问道:“老人家,我看这城里的百姓大多关门闭户,藏在房里。你不怕么?”

“土都埋到鼻子底下了,还有好怕的?金兵都没把我老婆子怎样,难不成官军还会害我?”老妇估计年过花甲,满头银丝,只一根布帕包着。身上的衣裳已不是破旧能形容了,当抹布都嫌烂。她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布满了皱折,显现出暗土色。徐卫注意到,秋凉了,她还只穿着一件单衣。

“家里几口人?金军占据城池之后,你们靠什么过活?”徐卫又问。

老妇不回答,徐卫的士兵见状斥道:“大帅问你话,如何不答?你这婆子好生无礼”

也不知是不耐烦了,还是那句“大帅”吓着了她,老妇慢腾腾地站起身来,竟朝里去,跨过门槛之后,竟一把掩上了破门。

“嘿这老婆姨”

“罢了,想来他们日子也过得艰苦。稍后拟个告示,让丹州留守的百姓,凡愿去长安耀州等处的,部队可提供便利。”徐卫说道。

“是。”士兵刚说完,忽地望见在军中素以“不务正业”而著称的李贯过来了,遂提醒了大帅。

李贯的人马在军中仍旧没有编制,而他本人也只是挂个名,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实际的差遣。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大帅每次出征,几乎都带着他?徐卫曾经说过,李贯和他的部下,就是全军的眼睛和耳朵。这几年,也亏得李贯用心,徐卫的细作探子不说遍布陕西,至少,在沦陷区里,府州一级的地方,都有他的人。而且这些人,不是去去就回,而是长期潜伏。而且身份各不相同,有在军队里的,也有在衙门的,甚至还有经商的。这些人也不全是李贯派出的,有些还是在当地吸收的。

他们的身份,只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徐卫,一个就是李贯。正因为如此,徐卫往往将对手了解得十分详细。比如此番,延安防务空虚,就是某个原张深部下放出的口风。而完颜活女统军关中平原,并有铁浮屠相助,就是身在延安的细作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大帅。”李贯獐头鼠目的形象往往让人看轻了他。徐卫却一直庆幸收拢了这个人才,李贯的才干不在于他的轻身功夫,也不在于他那一对神出鬼没的双刀和暗器。而是这个人在江湖上阅历非常丰富,三教九流的人认识得非常多。而且处事果断,心狠手毒,很受徐卫器重。军中一些不明真相的将佐,对李贯这等货色跟他们平起平坐颇有微词,可有徐卫撑着,李贯始终巍然不动,如今刚刚升作了正六品。

徐卫看他一眼,点点头,将鞭一挥,示意亲兵不必跟着。他和李贯两人遂离了大街,转入一条小巷。

“情况似乎不太妙。”李贯这当头一句,就让徐卫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静听他的下文。

“卑职在延安境内四处放出探子,早前刺探到有兵马进驻延,估计是从保安军过来的。而今日,又探到有大量金军从南而来。”

“从南边来的,除了耶律马五,不会有旁人。怎么,哪里不妙?”徐卫问道。

“问题是,这支兵马北上以后,就一直停在甘泉县,几天过去了,始终不见动静,不进亦不退。”李贯回答道。

甘泉?延安最南端的一个县,距离鄜州不过两三日路程。这当是马五的部队无疑,他停在甘泉,不进不退,所为何事?莫不是看穿我的意图?这还当真不是个好消息,若马五驻兵甘泉观望,一旦王禀动手攻打鄜州,他最快两天就能回援。而两天的时间,哪怕王禀再厉害,也不可能把鄜州完全拿下。而以王禀的兵力,如果在攻城之际,再分兵去挡马五,显然力不从心……

第四百三十四章回家

第四百三十四章回家

此时徐卫意识到,耶律马五极有可能是看穿了他的意图,因此驻兵甘泉观望局势。这样一来,想夺鄜州可就难了。延安已经得到了增援,不管来了多少,自己都不可能真去打延安。马五显然是得知了这个情况,因此才敢放心大胆地停在甘泉。他这是在等水清了,再仔细看看水下到底有什么鱼。

“大帅,照眼下情况来看,恐怕……”李贯话说一半。

徐卫不得不点点头,坦承道:“确实如此,本帅倒小看了耶律马五。”

“卑职不是这个意思。”李贯说道。

徐卫直视着他,后者思索片刻,直言不讳道:“如果甘泉金军在我军攻打鄜州之际迅回防。我军夺取鄜州的计划落空是一定的。但卑职担心的还不止于此,卑职是担心王禀。”

王禀原是太原守将,当初,金军猛攻、围困、诱降,使尽了一切手段,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没能从他手里将太原打下来。经此一战,王禀名震河东。并受到西军元老级大将种师中的器重,效命麾下,在种家军中担任要职。这个人的的确确是一员良将、能将、干将,本事在那儿摆着,谁都得承认。但这个人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自负,争强好胜之心较他人尤盛。

他初归麾下,而且是次带兵独挡一面,建功之心甚切。如果在他全力攻打鄜州之际,甘泉金军杀个回马枪,按常理说,他应该立即撤退。毕竟他手里只有三万余兵马,又要扣城,又要打援,那是不可能的。但以王禀的性格来说,他有可能会冒险一搏。李贯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徐卫自然明白这一点,他用这个人,就会考虑他的优点和缺点,尽量扬长避短。用他为正,就是扬长,以张庆为副,就是避短。因此,当李贯担出这个担忧时,他倒并不在意,只说道:“王正臣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应该怎么做。”

李贯闻言,便不再多嘴。徐卫在原地站了半晌,摇了摇头,叹道:“此事若成,收复陕西至少提前个两三年,唉,还真他娘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罢罢罢,再等两天,装装样子吧。”语气中难掩那一丝惋惜。

九月十三,战局果然朝有利于女真人的方向展。王禀在鄜州城下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指挥部队全力攻城。开战当天,他就在火器的助威下攻破了鄜州两座瓮城。但守城金军殊死反击,马五又在鄜州经营得法,尽管宋军攻势猛烈,但两天下来,几次打进城门口都被挡回来。

十三日这一天,收到鄜州告急消息的耶律马五大呼庆幸。就一直觉得紫金虎这回醉翁之意不在酒,果然如此来不及向延安报告,他立即率部重回鄜州增援。这时候,正是宋金两军胶着之际,王禀立功心切,快打红了眼睛。探听到有金军来增援时,尽管猜到有可能是鄜州金军没有走远,这是来回防了。可他认为,宋军攻势猛烈,照这个程度,再有个一天多的样子,必能取得重大进展。

因此他决定,让张宪引军前去阻击金军援兵,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拖住对方。但这个时候,陪同王禀前来的张庆极力反对。他认为,既然金军回防,那么再攻城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让你把鄜州城拿下来,又怎样?帅司的兵力,大半都在此处,你是想等对方再来攻城,还是看对方去袭击坊耀两州,又或是长安城?

两人生了激烈的争执,王禀甚至说出来他是主将,一切后果由他负责这样的话。但很快他就现,张庆吴璘等统兵官也和张庆是相同的意见,都反对他的主张,认为这样会把部队陷在鄜州。手底下的统兵官们都这么说了,王禀也无可奈何,只得下令撤军。

生在隆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