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627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627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京娘闻言一惊,皱眉道:“你又想做什么?本宫已经说了,绝不能害了杜睿的性命,你若是敢擅自主张,本宫不会轻饶了你!”

天草四郎忙道:“娘娘!现在已经不是心软的时候,如果杜睿回来,掌控了大唐的政权,不但您的梦想将会破灭,大唐的江山社稷都要危险了,到时候大唐还能不能姓李,太子殿下还能不能坐在皇帝的宝座上都难说,说不定到时候江山都要姓杜了!”

武京娘闻言,心中也是一阵胆寒,迟疑道:“该不会吧!杜睿如果要造反的话,也不会等到今天!”

天草四郎急道:“皇后娘娘!当初王莽篡汉之前,难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大的奸臣吗?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给了杜睿可乘之机!”

武京娘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道:“杜睿已经归隐多年,他在朝中的根基已经不深,或许他不会生了这个心思的!”

天草四郎闻言,心中简直都要急死了,道:“皇后娘娘,杜睿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是没剩下多少,可是军中呢!?”

天草四郎接着将杜睿在军中的势力详细说了一遍,武京娘听后也是大惊失色,她虽然聪明,有野心,可到底是个妇道人家,对军国大事又能懂得多少,更何况是大唐军界,如果按照天草四郎所言,整个大唐军界岂不是已经被杜睿经营的铁板一块,只要杜睿一早饭,她们母子就要乖乖授首,这还了得。

武京娘此刻,心中充满了担忧,杜睿在军中经营的势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让她感觉到了深深的畏惧。

直到此刻,武京娘才彻底明白了李承乾当初为何要猜忌杜睿,不是李承乾疑心病重,而是杜睿的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让一个帝国的君主都没有把握可以控制得住。

武京娘犹豫了,她虽然不想害了杜睿的性命,可是当杜睿威胁到了她,威胁到了她孩子的时候,武京娘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天草四郎见武京娘动摇了,连忙接着又道:“皇后娘娘,宋国公杜睿现在已经势大难制,如果再不想办法的话,大事休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还请皇后娘娘三思!”

武京娘此刻心中也是一团乱麻,以前只是觉得杜睿在朝野内外声望极大,轻易不可善动,现在经过了天草四郎的一番分析,她才知道,杜睿的势力大的已经危及到了皇室对整个帝国的统治。

天草四郎紧跟着又加了一把火,道:“皇后娘娘还不仅仅是军界,杜睿当年变法,使寒门弟子得了进身之阶,微臣虽然也曾受惠,然得利最大的确实杜睿的弟子,朝堂之上或许还看不出什么,但是大唐境内那些州城府县,多少官员都是杜睿的门生弟子,皇后娘娘,不能再迟疑了,纵然不为了您与太子殿下考虑,也当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考虑一下,难道皇后娘娘要眼睁睁的看着高祖,太宗皇帝数十年苦心孤诣,缔造的大唐江山,被杜睿窃取了吗?”

武京娘闻言,顿时猛然惊醒,此前她犹豫不决,所缺的就是一个大义的名分,如今既然这个大义都有了,她自然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如你所说,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岂不是大半都姓了杜,看起来本宫确实不能再犹豫不决了!田卿家,此事你有何主意!?”

武京娘已经下定了决心要除去杜睿了,杜睿的威胁既然这么大,也容不得她再心软,她也在心里宽慰着自己,如果现在就杀了杜睿,杜睿好歹还能顶着一个大唐忠臣的名头,可要是一旦等到杜睿造反了,杜睿这么多年经营的好名声可就彻底毁了。

当真是应了那句话: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工钱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天草四郎见武京娘下定了决心,顿时心中一阵狂喜,如果杜睿被除去了,那么这个天下还有谁能制得住他。

“皇后娘娘!此事易也!微臣自会安排!”

此前武京娘不答应除去杜睿,天草四郎也没有办法,一旦因为杜睿的事情,触怒了武京娘,到时候让武京娘冷落了他,纵然他将武京娘送上了女皇的宝座,他也什么都得不到,现在好了,武京娘既然已经生出了杀心,剩下的事情,可就容易多了。

武京娘点点头,道:“好!田卿家,此事本宫就交给你了!”

天草四郎连忙表起了忠心:“娘娘尽管放心,此事微臣绝对办妥,不过除去杜睿容易,可是要打破杜睿在大唐军界的势力,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武京娘一皱眉,问道:“此事,你有何主张!?”

天草四郎忙道:“要打破杜睿在军界的势力,首先就要先将英国公李世绩除去,李世绩把持着大唐兵部和总参谋部,一切军令调转,皆要由其做主,此人若是不除,皇后娘娘想要插手军界,可不大容易!”

武京娘看了天草四郎一眼,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也是一清二楚,道:“现在就对付李世绩还不到时候,圣上虽然对贞观朝的老臣都不大信任,可是唯独这个李世绩,圣上对他甚为倚重,不会轻易动了他的位子,这件事还需留待来日,你也不用心急,只要你忠心为本宫办事,那个位子总归会是你的!”

天草四郎见武京娘看穿了他的心思,也不禁一惊,连道不敢。

作为一个穿越众,天草四郎自然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军队,将来他才有成事的希望。

不过现在他倒是有些后悔了,方才为武京娘分析了一番杜睿在军界的势力,让武京娘狠下心来要除去杜睿,将来武京娘会放心让他在军界发展吗?

武京娘当然不会放心,杜睿庞大的势力,让她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为了打破军界的杜睿体系,她不得不狠下心来除掉杜睿,很显然她也绝对不会允许,军界再出现一个田氏体系了。

就算是要出现的话,也只能出现一个武氏体系,而且这个人选武京娘都已经选好了,除了武三思之外,还有她的另外两个侄子武承嗣,武懿宗。

武承嗣乃是武京娘的异母兄长武元爽的长子,虽然年纪不过十岁,可是武京娘听人说,武承嗣少有大志,且容貌俊伟,有威仪,久候必成大才。

虽然武京娘恼恨她的兄长,但是对几个侄子,还是十分关切的,此前就曾动用关系为武三思求官,只可惜被褚遂良给阻拦了。

在武京娘看来,武承嗣虽然年幼,可是其才却在武三思之上,早早就开始为其谋划,将来依为臂助。

只可惜历史会证明武京娘看人有多愚蠢,武承嗣这个人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历史上武则天以人后身份临朝称制,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重用其武氏亲属。嗣圣元年,武承嗣被提拔为宰相。武承嗣是凭借裙带关系爬上宰相高位,身居要职十余年,除了为武氏争权,卖力地制造舆论,排除异己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功绩可言。

武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废中宗为庐陵王后,武承嗣认为“武氏当有天下”。于是,他积极地为提高武氏声威出谋献策,为武则天称帝大造舆论。武承嗣先是建议武则天“追王其祖,立武氏七庙”。

于是武则天不顾宰相裴炎等反对,封其五代祖为王,立五代祀堂于文水。紧接着到了垂拱四年五月,武承嗣让人在一块白石上,凿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并以“紫石杂药”装饰起来,然后令雍州人唐同泰献给太后。

武则天高兴地称之为“天授圣图”。天授元年年七月,武承嗣又唆使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献上,《大云经》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

在武承嗣等大搞君权神授迷信活动的喧闹声中,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自己做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立即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其先世祖先为皇帝,追封其异母兄元庆、元爽,伯父反堂兄弟为王,封其侄、侄孙十余人为王。

武承嗣被封为魏王,食实封千户,监修国史。这样一来,凡是武家的人,不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不是帝,就是王,都尊宠无比,真是“武氏的天下”了。

武承嗣也确实被武则天寄予厚望,只可惜这个人除了阴谋害人的本事之外,简直一无是处,在为武则天称帝大造舆论的同时,极力向武则天建议“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

光宅元年九月,徐。敬。业,骆宾王等,为反武则天掌权,以“匡复庐陵王为辞”,在扬州起兵。武承嗣和堂弟武三思以唐高祖李渊的儿子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属尊位重,屡劝太后固事诛之。”

垂拱四年八月,唐太宗儿子豫州刺史越王李贞、李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氏掌权,很快兵败被杀。武则天以李元嘉、李灵夔等一批李唐诸王,与越王李贞父子通谋,全部杀掉。

天授元年七月,武承嗣又唆使酷吏周兴,罗织唐高宗李治子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谋反罪名。在押解途中,派人缢杀李素节,李上金自杀,并尽杀其诸手及支党。八月,又杀南安王李颖等李姓宗室十余人。

甚至留下了“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这样的记载。

与此同时,武承嗣还劝武则天杀掉李孝逸、韦方质等许多声望甚高,但不曲事武氏的文武大臣。大杀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文武大臣,无疑为武则天称帝扫清了道路。

武则天称帝后,以其子李旦为太子。武承嗣就瞄准了太子这个位置。他懂得只有先当上太子,将来才能当上皇帝。他不断派人向武则天游说、乞请,同时极力讨好武则天和其宠臣,谋求争得他们的支持和赞同。天授二年九月,武承嗣令凤阁舍人张嘉福,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王庆之屡求见,“以死泣请。”其请求变易太子的理由是:“神不欲歆类,氏不祀非族,”既然武氏为皇帝,就不应该以李氏子孙为皇嗣。由于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之议,武承嗣遂指使酪吏来俊臣诬陷岑长倩、格辅元,和司礼卿兼判纳言事欧阳通等数十人谋反。十月,岑长倩、格辅元等数十人全部被杀。

后大臣李昭德奉命杖杀了王庆之,长寿元年,他又以武承嗣既为亲王,又为宰相,权势太重,建议罢免了武承嗣的宰相职务。

当时“酷吏恣横,百官畏之则足,昭德独廷奏其奸”,因此,李昭德就成了武承嗣和来俊臣等酷吏的眼中钉。后来李昭德被流放、被杀,与武承嗣,来俊臣等的陷害有极大的关系。

为了争做太子,武承嗣除残。酷迫害反对者外,对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阿谀之能事。长寿二年,武承嗣率五千人上表,请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延载元年五月,武承嗣又率两万余人,请加尊号“越古金轮芒神皇帝”。

武承嗣等两次请加尊号,武则天都接受了,并高兴得大赦天下。从垂拱元午至天册万岁元年,武则天宠信薛怀义,神功元年以后,武则天宠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承嗣、武三思兄弟,对薛怀义“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怀义欲乘马,承嗣、三思必为之执辔。”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争为执辔,谓易之为五郞,昌宗为六郎”。

武则天对武承嗣也确实很信任,她觉得武承嗣等人的“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也有道理,所以在立子、立侄为太子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可是,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杰、吉顼等人的不断劝说下,武则天终于做出立子不立侄的最后决定。武承嗣因为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忧愤而死。

像武承嗣这种连伪君子都算不上的真小人,武京娘居然会觉得是武家难得的大才,当真是奇哉怪也。

至于武懿宗那就更加不堪了,武懿宗祖父武士逸是武京娘的伯父,历史上武懿宗性情残暴,最善于诬陷别人,加之其身材短小,腰背弯曲,相貌丑陋,为时人所不齿。但他却靠其姑母武则天的提拔,却步步升官进爵,尊荣无比。天授元年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武懿宗被封为河内郡王,之后累迁济州长史、左金吾大将军。

神功元年,大唐以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五月,又以娄师德为靖边道副大总管,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武懿宗率军刚至赵州,听说契丹数千骑兵将至冀州,就心惊胆战。遂仓促退兵至相州,军需物资损失惨重。

契丹乱平后,武懿宗、娄师德与魏州刺史狄仁杰等,奉诏分道安抚河北。

史载“百姓有胁从贼众后得归来者,懿宗以为同反,总杀之,仍生刳其胆,后行刑,血流盈前,言笑自若。”

河北百姓把武懿宗与在冀州滥杀的契丹先锋何阿小并称“两何”,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武懿宗听说后竟向武则天上奏,要求把从贼的河北百姓“尽族诛之”。他不仅要杀害被契丹胁迫而又回来的百姓,而且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