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603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603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

长兄李弘猝死之后,李贤继立为太子。成为太子后,李贤曾三次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确公允,受到大臣的拥戴,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

此外,李贤的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后,他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释,而他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此外,李贤还著有《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籍。

李贤做太子期间,与武则天的关系紧张。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曾多次亲书手信责备李贤,并遣人送《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籍予太子,以此责备李贤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

李贤常年处于惶恐之中,而宫中关于“太子不是皇后亲生”的流言更为母子关系雪上加霜。

当时,一个名叫明崇俨的道士深受帝后信赖,常伴随武则天左右。一次武后请明崇俨为皇子看相,明崇俨随即作出“英王状类太宗、相王最贵,而太子不堪大任”的论断,事情传到太子耳中,令李贤更加忧惧。

公元680年,明崇俨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所为,随即派人搜查太子府第,查出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因谋逆罪被捕囚禁。

高宗向来宠爱这个儿子,犹豫再三希望赦免太子,但被武则天却以“为人子心怀谋逆,天地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的论断驳斥。

高宗无奈,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在长安拘禁一年多后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前妻子、儿女、仆从衣不蔽体,十分悲凉。

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继位不久即被武后废黜,改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大唐朝政。

唐睿宗即位初,武后因担忧废太子在外有所图谋,便以校检李贤宅第的名义派遣丘神勣赴巴州,丘神勣到达巴州后即逼迫李贤自杀。

武则天既然做得出杀子的事情,如今和武则天走上了同一条路的武京娘为什么做不出来,尽管现在只是杜睿的担心,但是未来的某一天,当武京娘也像他历史上的姐姐一样,权力**极其膨胀到无法满足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是一个疯狂的女人做不出来的。

杜睿看着面色惊恐的李弘,只得安慰道:“当然,你的母后肯定不会作出那样的事情,不过要是让她知道了,一定会不开心,从此之后就不会在疼爱你了!知道吗!?”

李弘闻言,好半天才迟疑着点了点头。

杜睿心中一声长叹,他真的不知道方才的提醒是对是错,很显然李弘不是一个心有城府的人,一旦表露出了什么,难免武京娘不会心有怀疑。

可是杜睿又能怎么样?

李弘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今天来的正事,接着又道:“姑父!弘儿今日来此,还有一件要事!”

杜睿不等李弘把话说完,便道:“是圣上让你来召臣入宫的吧!?”

李弘点点头,道:“姑父!父皇其实已经知道错了,当初都是因为他的过失,才气的姑父离开了长安,现在他已经知道了,所以才让弘儿前来,弘儿希望姑父能够留下来!”

杜睿笑道:“为什么?”

李弘满眼渴求道:“因为弘儿想要接着跟姑父做大学问!姑父走后,父皇和母后给弘儿找来的几个太傅授课都比不上姑父,况且朝中有姑父在,弘儿才能安心!”

杜睿闻言,笑道:“太子殿下太高看臣了,臣再有能耐,也不过就是一个人,况且当今朝中还有李世绩大人,杜养盛,以及田迎等后起之秀!以后有的是人可以帮助太子!”

李弘闻言,低着头道:“姑父!那个田迎,弘儿一点儿都不喜欢他!”

杜睿奇道:“这又是为何!?臣听人言,田迎乃是少有的俊杰之士,才华出众,且允文允武,太子因何不喜!”

李弘道:“弘儿总觉得那个田迎外表忠贞,内心狡诈,他说得每一句话都好像是别有用心,父皇命他做弘儿东宫的洗马,可是他却总是借机接近母后,讨好母后,弘儿不喜欢这样总是阿谀奉承的人!”

杜睿闻言,顿时一阵皱眉,虽然李弘年幼,看人看不真切,但是李弘说到底都是天家子弟,自小接受的便是精英教育,说出话来,也不会无的放矢。

田迎当真是个小人!?

可是杜睿每次接到狄仁杰的书信,上面都是对田迎倍加推崇的言语,狄仁杰在历史上,就已善观人而著称,狄仁杰该不会看走眼的。

李弘见杜睿不说话,顿时急道:“姑父不相信弘儿的话!?”

杜睿摇摇头,道:“自然不是,不过太子殿下或许是与田迎这人接触的时间不长,对其了解的还不深,现在妄加评断,或许有失偏颇!”

杜睿的话,让李弘觉得有些失望,道:“那姑父不如留下来,帮着弘儿好好看看田迎的为人如何!?”

杜睿闻言一笑,他知道李弘是真心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眼下武京娘在朝中的势力已成,他纵然留下来,也做不了什么,倒不如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避居杜陵来得好。

“太子殿下!不是臣不愿留,而是臣如今对仕途已然心灰意冷,不愿在纠缠其中,况且陈往年大半都四处征讨,身子留下不少暗疾,如今也该好好调养一番了!所以太子的美意,臣只能拒绝了!”

李弘闻言,更是失望无比,道:“姑父当真不愿留下来,辅佐父皇!?”

杜睿摇头,叹息道:“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有些话,杜睿是不会对李弘明言的,现在对李弘说了,反倒是害了他,政治这种东西,李弘现在还不能理解,纵然他坐在太子这个位子上已经八年多的时间,然而真要说涉足政治,李弘还早了些。

如果可能的话,杜睿当真希望能将一个安定繁荣的大唐交托到李弘的手中,让他做一个守成之君,可是很显然,有的人已经太平的久了,心渐渐变得不安分了,大唐这一池静水,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被搅混了。

好说歹说,将李弘说的回了宫,为了避免麻烦,杜睿在安排了一番之后,便要启程返回杜陵了。

长安这个大棋局,杜睿虽然不能亲身参与其中,然而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炎黄子孙的未来,杜睿却也不能放松,一个棋局已经渐渐的在杜睿手中变得完善起来,现在杜睿等的就是想要参与其中的人出招了。

褚遂良的葬礼过后,按照李承乾的旨意,陪葬昭陵,褚怀玉兄弟几人,也遵照褚遂良的遗愿,纷纷辞官,不过他们并没有按照杜睿安排的一起去杜陵,而是要返回故里。

杜睿在离开长安的前一天晚上,在褚遂良的府上,与李世绩秉烛长谈,次日天明,李世绩离开的时候,近些日子,整日里忧心忡忡的李世绩,显得格外轻松。

杜睿也在送走了褚遂良之后的当天,便带着冯照等人,踏上了回返的路。

第七篇永徽第八章

承庆殿内,李承乾听了恒连的禀报,也陷入了沉默,挥退了身边的人,偌大的宫殿之中也只剩下了他自己。(,小说更快更好。。)

当大殿的门被关上的那一刻,李承乾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曾经他也曾有过这种感觉,那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当天,他一觉醒来的时候,整个秦王府内,所有的人都好像看不到他的存在一样,他的父皇不在,母后也不在,他只能无助的待在自己的房中,享受着莫名的恐惧。

不过此刻,李承乾这种孤独的感觉尤为强烈。

孤家寡人!

李承乾突然想到了这个词,他记得当初他还曾向太宗皇帝问过,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当时太宗的眼神之中有着和他此刻一样的落寞,后来他明白了,身为一个帝国的君主,他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了,要享受一辈子的孤独。

他不能有亲情,爱情,友情,他必须摒弃所有的情感,将所有的情感都变成对这个国家的爱,尤其是他不能相信任何人,他不能拥有朋友。

一个皇帝是不需要朋友的,他需要的只是人才,治国的人才,朋友这种身份,对一个皇帝来说,是十分奢侈的。

曾经,李承乾以杜睿为友,他几乎将友情这种情感全都加在了杜睿的身上,还曾信誓旦旦的说过,要和杜睿做一辈子的朋友。

可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他败给了对国家的爱,他首先是一个皇帝,然后才能是一个人,作为一个皇帝,他首先要确保的是这个国家的稳定,一切有可能破坏这个国家稳定的因素,他都必须消除。

所以到头来,李承乾还是孤独的!

杜睿走了,又一次离开了长安,甚至都不愿入宫与他见一面,这让李承乾感到了伤心,无奈,他曾想过抛开一个皇帝的面子,亲自往褚遂良的府上走一遭,去和杜睿叙叙旧,即便不用君臣的名分,就好像当初两个人少年时代那般,好好的攀谈一次,只可惜杜睿连这个机会都不肯给他。

李承乾不知道自己在大殿之中站了多久,直到天色渐渐昏暗起来的时候,大殿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了。

李承乾被惊动,循声看了过去,见走进来的是武京娘,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突然感到了一阵厌恶,但是这种情绪只在他的心中停留了很短暂的时间,便消散了。

李承乾也是个聪明人,他能猜到武京娘做的一些事情,尽管武京娘不承认,但是他还是猜到了,只不过最终他选择了相信武京娘的话,他也只能选择相信,因为友情他已经不再奢求了,但是爱情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失去。

“皇后!你~~~~~~~来啦!”

武京娘微微蹙着眉,看着李承乾道:“圣上!宋国公走了!?”

李承乾闻言一愣,过了好久才点点头,道:“是啊!走了!他的心里还是怨恨朕的!”

武京娘看着李承乾,不禁心中涌起了一阵疼惜,道:“圣上既然想要见宋国公,何不将他宣进宫来!宋国公一想最重君臣之仪,定然不会抗旨的!”

李承乾闻言,心中也是一动,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叹息道:“还是不必了,承明不会愿意朕用皇权来要挟他的!那样只会让他更加怨恨朕!朕已经对不起他很多次了,不想再让他为难!”

武京娘闻言,心中对杜睿的忌惮,顿时更深了,她没想到,杜睿在李承乾的心中居然会有这么重的分量,重到了李承乾居然都不想勉强杜睿去做一些事情的地步。

试想一下,如果是她的话,李承乾一定不会这么做,这让武京娘的心中生出了几分嫉妒。

“圣上还是如此看重宋国公,只可惜宋国公不能体会圣上的心思!”武京娘接着又道,“圣上!臣妾劝您一句,还是不要去想了,既然宋国公不愿再为官,何不让他乐的逍遥!”

李承乾闻言,叹息一声道:“是啊!朕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让他逍遥了,当初承明曾对朕说过,也对先帝说过,他这一生最希望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富贵闲人,以前因为国事,他不得不来往奔波,大唐的什么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外族扰边,他还要时时出征,为国征战,现在好了,四海升平,民殷国富,也该让他好好歇歇了!朕只是惋惜,当初先帝驾崩之时,心心念念的就是大唐能一统宇内,横扫八荒,朕知道,能将大唐的龙旗插遍整个世界的只有承明能做到,只可惜,他不愿意再帮朕了!”

武京娘闻言,忙道:“圣上何出此言,大唐富有四海,俊杰之士比比皆是,决不止一个宋国公能有如此能耐!”

李承乾一听,笑道:“哦!皇后难道又要向朕举荐贤才!”

李承乾的这句话让武京娘的心里一阵不舒服,她能够感觉到,最近举动频频,已经让李承乾有所不满了,特别是此前向李承乾举荐武三思之事,更是闹得褚遂良因气生病,最后撒手人寰。

虽然李承乾嘴上说着信了,不是她害了褚遂良,但是心里肯定已经结下了疙瘩,这个疙瘩绝对不是一时能够消解的。

“这位贤才根本无需臣妾举荐,就在朝中!”

李承乾闻言,顿时来了兴趣,道:“是何人能有这般能耐!?”

武京娘道:“说起来,此人还是天子门生,圣上日日理政,难道不曾发现永徽朝第一科的状元,田迎的才华!?”

李承乾听了,笑道:“皇后谬赞了,田念东此人虽然有才华,然若是与承明相比,还是相去甚远,他与承明年岁相当,可是承明在十岁的时候,便已经为国征战沙场,未满二十便主持变法,这等文才武略,远非田迎能比!”

武京娘闻言,笑道:“圣上不曾试过,如何就断言田迎不及宋国公,依臣妾看,田迎此人虽然低调,可是才华却称得上经天纬地,纵然与宋国公小有差距,然差的也只是经验,只要圣上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的话,或许先帝的遗愿,能在圣上临朝之时,得以达成!”

李承乾闻言,不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