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592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592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朝野上下株守陈规,玩岁愒日,武举考试竟一直被延续下去。直到光绪二十一年,荣禄首先提出废止武举考试,他说:“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习非所用,与八比试帖之弊略同。积弱之端,未始不由于此。”

他主张各省创设武备学堂,以西洋军事课程培养新式军人。然而荣禄的倡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朝臣的响应。

一拖便是几年,光绪二十四年照例举行武举会试,那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次武会试。不久,要求改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来,“内外臣工请变更武科旧制,废弓、矢、刀、石,试枪炮。”然而依旧未能实行改革。

直到光绪二十七年,武举制度才终于被宣布废止。可惜这已经太晚了,仅仅十年后,满清帝国便宣告灭亡了。

虽然注定武举是要没落的,可是就目前而言,武举和文举一样,都在承担着为国选才的这一历史重任。

杜睿让杜学文去考武举,原本只是为了难为他一下,没想到杜学文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股子冲劲,居然一口应了下来。杜睿看着兴冲冲去找兄弟们玩闹的长子,也是哭笑不得。

“老爷!这事回去让夫人知道的话,怕是~~~~~~~~~~”冯照小声提醒了一句,他如今也有五十余岁了,不过依然英气勃勃,丝毫不见老态。

杜睿摆了摆手,道:“算了!孩子大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必将是他们的,由他们去吧!”

冯照闻言,笑道:“说起来同样是兄弟,可是大少爷和四少爷的性情居然相差这么威武,可是到头来该学文的去学了武,该学武的却学了文。”

杜睿也是哑然失笑,说起他的众多子嗣当中,他最为看重的就是长子杜学文和四子杜学武了,一个可以继承他的武艺,一个可以继承他的文采,说起来,他倒也是无须担心后继无人了。

正想着,转头正好看见四子杜学武站在道旁,看着远处劳作的百姓,也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只是站着看。

杜睿下了马,走到近前,笑道:“你们兄弟姐妹难得出来一次,怎的不和他们一起玩,自己站在这里看什么!?”

杜学武见是杜睿来了,脸上露出了不似少年郎的淡淡笑容,指着远处道:“父亲!您看那些百姓,他们每日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求不过是三餐温饱而已,可是父亲觉得他们当真想到了他们要的是什么了吗?”

对这个儿子时不时冒出来的奇特想法,杜睿也早就习以为常,笑道:“那你觉得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杜学武皱着眉,好半天才道:“父亲!孩儿觉得他们现在最想要,也最应该要的是说话的权利。”

“哦!”杜睿闻言,也很感兴趣,道,“你来仔细说说看!”

杜学武得了杜睿的鼓励,更加胆大,接着道:“孩儿觉得现在朝廷虽然施行科举,为天下的寒门子弟创造了一个可以跻身朝堂,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可是即便是再贫苦家庭出来的学子,他们当了官之后,也终究是官,可是百姓呢?有谁真正关心过他们在想些什么?”

杜学武虽然语气平淡,但是传到杜睿的耳中,则不免引起了滔天巨浪,看着杜学武,杜睿暗道:这个儿子也太妖孽了吧!

“学武!你说得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杜学武老老实实的回答道:“自然是父亲教的!孩儿每日里跟着父亲读书习字,自然是跟着父亲学的!”

杜睿闻言,不禁一阵纳闷,他教给的,他什么时候教给的?

在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杜睿即便是名满天下,可也不敢当真将这些足以被视为疯狂的想法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啊!

“我什么时候~~~~~~”

杜学武道:“父亲难道都忘记了,当初父亲曾经教过孩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真正解释,还有父亲曾对孩儿说过,‘绝对的权利,就等于绝对的腐化’,孩儿便想到,如果皇帝和官员们的权利不是那么大,有那么一个官署可以监督他们的话,那么会是什么样子,有了监管的,那些官员会不会就减少了犯错的机会,而皇帝是不是也就能避免成为炀帝那样的昏君呢!”

杜学武说着,见杜睿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僵硬,也不禁有些胆怯,他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父亲!孩儿说错了,惹您生气了吗?”

杜睿闻言,这才反映过来,看着杜学武不禁满脸的期待,道:“不!你说的很对,想的也很对,不过,学武!今天你对爹爹说得这些话,可不能随便对外人提起,明白吗?”

杜学武闻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道:“是不是孩儿的话让您很困扰呢!?”

杜睿笑道:“不!爹爹说了!你方才说的都很对,不过你想法当中的那些事情,现在都还很难实现,你可以等待,或者努力,将未来的大唐改造成你想想的那样!”

杜学武得了杜睿的夸奖,脸上不禁露出了喜意,在大观园之中,虽然每个长辈都很疼爱他,兄长,姐姐也都很照顾他,但是杜学武还是经常不自觉的感到自卑,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他的母亲是一个夷人,或许他从来都没觉得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好的,但是他还是觉得和兄弟们的差异,让他很自卑。

正是因为这小小的自卑,让他格外重视杜睿这个做父亲的对他的看法,平日里,只要能得到杜睿的一句夸奖,他就能高兴上好半天。

“父亲也觉得孩儿想象当中的那种大唐是好的吗?”

杜睿点点头,道“自然是好的,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能实现你的理想,爹爹也会为你感到骄傲的!不过学武,你要记住,既然有了理想,就要努力去实现他,不要对任何人和事低头,你的理想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那关系着天下千千万万大唐百姓的福祉!”

杜学武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杜睿的话,但还是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是不是就像父亲当年为了变法,而得罪了天下的氏族大家一样,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也绝不低头,决不屈服!”

杜睿摸了博杜学武的头发,笑道:“对!心中记住就好!好了!去和你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在排斥他们。”

杜学武闻言,低着头,道:“孩儿没有排斥他们,只是~~~~~只是孩儿觉得自己和兄弟姐妹们不一样,我担心他们不会愿意和我在一起!”

杜睿看着杜学武,这个十多岁的小混血儿,要是以未来人的审美观念比较的话,绝对是个能让无数少女疯狂的小帅哥,即便是放在当下,他的面相也足以让很多男子感到自卑。

“放心吧!他们是你的兄弟姐妹,你们未来要永远都在一起的!去吧!看!你大哥正对着你招手呢!”

杜学武看过去,果然见到杜学文在对着他招手,略一迟疑,感觉到了杜睿鼓励的目光,脸上顿时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朝着他的兄弟姐妹们跑了过去。

“老爷!四少爷方才说出的那些话,老仆听着都觉得胆战心惊!可是老爷为何~~~~~~”

杜睿转头,看着冯照,笑道:“你是在奇怪我为什么要鼓励他,对吗?”

冯照点点头。

杜睿看着在一起嬉闹的孩子们,笑道:“因为学武说的是正确的,而且我觉得未来的大唐,就应该像学武说的那样!冯教师如果不信,便拭目以待!”

冯照讪讪的一笑,道:“信!老仆自然相信,要是大唐真能像四少爷说得那样,自然是好的,可是如果连圣上的权利都要被限制的,那天下究竟谁说了算!”

杜睿畅快的笑道:“这天下本来就应该天下人说了算,史记有言,厉王失政,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这天下的事,要是能所有人商量着来办的话,也就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状况了!”

杜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居然没来由的感觉到了一阵畅快,此前他只是想着要让大唐强盛,为后世的华夏子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算是日后太宗的子孙失德,大唐不复存在了的话,至少汉人的江山不会变,当全天下都插满了大唐龙旗的时候,就算是再次烽烟四起,群雄逐鹿,那也变成了兄弟之间的家事。

可是方才杜学武的一番话,突然给杜睿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或许杜学武说得那个大唐,他未必能看得到,不过只要他能埋下种子,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要遏制**,就要从权力的分散和监督工作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分散权力,权力过分集中就容易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尤其是同体制内的监督,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才能遏制**猖獗的势头,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政府要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接受各界的监督,外部监督的威力和效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权力是双刃剑,世人所追逐的也不过就是权利二字,权利用得好可以为百姓办好事,用得不好,则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要想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就要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权力运行领域都要有制度有规范,让权力只能用来为公,而不能谋私。

这才是杜睿想要的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他内心所期盼的,他希望大唐能够万世永昌,永远的存在下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用另一种权利,来制衡权利。

华夏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是将权利看得极重,汉代尚且实行丞相负责制度,相权与君权之间在艰难的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是越到后来,权利就越是集中,一直延续到明代的时候,才出现了内阁制度。

当然这个内阁制度,完全是明成祖想要将权利集中在他一人之上,废除了丞相之后,繁衍出来的一个完全违背了他意愿的产物。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后来,明宣宗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部校对下发。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中国式的内阁诞生,虽然将权利变得更为集中,然而却也让天下的各个阶层都拥有了监管朝政的权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

但是如果让杜睿选择的话,他不会选择这种中国式的内阁,他会选择一种更加完善的制度一一三权分立!

所谓的三权分立是西方国家的政治纲领,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就像当今的华夏大地,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三权分立则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诞生。

在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政体当中,也分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议会制,很显然所谓的总统制,肯定不适合大唐,那么也就只有英国的议会制度可以了。

不过英国的议会制度也不是完美的,首先议会制度本身就不是三权分立,他的显著特点就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不分立。议会不但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行使行政权的那些人来自议会,包括总理也是由议会推举的。他们既属于立法部门,又属于行政部门。也就是说,立法权与行政权在实质上是合一的。两种权力不但共生,即产生议会成员的选举也间接是产生总理的选举,而且共灭,即总理必须保持议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否则要么下台,要么解散议会而重新举行大选。不但如此,一般而言,议会制是没有任期限制的,只要获得议会多数的支持,总理就可以永远干下去。在议会制下,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在议会制下,政党政治实质上是主宰议会政治的幕后之手,“议会至上”实质是“执政党至上”。

杜睿当然不想大唐的朝廷陷入类似于明末时期那样的党争之中,三权分立制度要经过不断的完善,使之可以附和大唐的国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可是比当初变法要困难的多了,当初变法,是与大唐的世家豪门为敌,敌人虽然强大,但好在还有太宗皇帝的支持,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了,那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