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141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141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睿闻言大笑,道:“好!那我们一家这便启程,早早返回杜陵去!”

已经下了决定,杜府上下立刻就行动起来了,此前宝钗和熙凤已经将行李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如今只剩下了装车。

杜府门前突然出现了十几辆马车,顿时引起了街坊四邻的关注,杜睿早就拍了杜平原在外面看着,对于一些胆大,前来询问的邻里,杜平原也是耐心的解释,只道杜睿征战沙场,身上大大小小落了不少伤,此次会杜陵去修养。

杜睿要离开长安,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自发的涌到了大街上,杜睿前日承天门献俘,他们可都见识过的,这个时候虽然不讲究追星,但是杜睿俨然就是这些平民百姓心中的偶像。

杜睿刚一出府门,便又几个老者上前,居然跪倒在了杜睿的面前,口称:“杜大人不要走,还请杜大人留下来,辅佐圣上,救救百姓!”

如果说杜睿征战沙场,为国开疆拓土,消除边患,让人们十分崇拜的话,那么他力主推行变法,那些豪门大族自然恨不得能将杜睿挫骨扬灰,但是这些受到了新法实惠普通百姓的心中则对杜睿充满了感激之情。

如今杜睿要离开了,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新法还能不能延续下去,要是不能的话,他们这些百姓岂不是又要回到过去那种低人一等的生活当中去。

杜睿见状连忙上前,将几个老者一一搀扶起来,道:“老丈不可如此,当今圣上乃是生命天子,你等不必担心,新法如今已推行天下,以后便是大唐治国之本,有马大人等人在新法是不会被推翻的!”

那老丈又言道:“杜大人在长安,小民才能放心,还请杜大人留在长安吧!”

杜睿道:“在下此次征战,受伤颇重,实在难堪圣上驱驰,待杜睿将养好伤势,必定回来,辅佐圣上,还望乡邻勿怪!”

杜睿言罢对左近的百姓一拱手,便上了车,上车之后,见冯照正在身边,道:“冯教师!你志在军旅,我已经派杜平原和苏将军打过了招呼,你可去飞虎军去找他,他自会给你安排!”

冯照闻言一笑,道:“小人不想去飞虎军了,只想留在少爷身边,小人算是看出来,跟着别的将军,不合小人的脾气,他们也不会重用小人这等游侠,与其过去受人白眼,倒不如留在少爷身边,日后跟着少爷效命疆场来的快活!”

杜睿笑道:“好!既然你愿意留下,便随我返回杜陵去吧!”

在长安百姓夹道相送之中,杜家的车马缓缓的开出了长安城,长安城外十里亭处,杜平生老远就看到了前来送行的李承乾等人。

杜睿不敢怠慢,连忙下车,上前见礼:“小弟无状,如今返回故里,不敢劳烦殿下送行!”

李承乾也是一阵苦闷,好不容易将杜睿给盼回来了,结果这才两个月,杜睿便又要离开了,以后身边又少了一大臂助。

“承明!此去要多加保重,我要是有闲暇便到杜陵去看你!”李承乾虽然这么说,但是他也知道,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上是不多了,如今太宗已然开始将一些不大重要的政务都交给他来处理,平日里太宗巡幸东都之时,他还要在长安监国,那里还能像以前那般,随意走动。

杜睿又上前与前来送行的众人一一见礼,苏麟和秦束两人和杜睿说了两句,便去找各自的未婚妻去了,大唐风气开放,不想后来讲究男女大方,婚前男女双方都不曾见过面的比比皆是。

杜睿见过礼之后,笑道:“殿下若是有闲,小弟到时好好招待殿下就是了,今日安康怎的没来!?”

杜睿说着看向了停在道旁的一辆马车,以为安康公主和汝南公主就在里面。

李承乾神秘的笑了笑,道:“安康与我父皇赌气,至今还闷在自己的寝宫之内不肯出来,倒是有另一桩事要麻烦贤弟你了!”

杜睿诧异道:“殿下有事只管说!”

李承乾笑道:“可不是我的事,而是另一桩,你自己去那辆车看看就知道了!”

杜睿不解其意,走了过去,疑惑的打开了车门,顿时愣住了,只见汝南公主身着一领道袍,端坐其间。

“公主殿下!这~~~~~~~~~~”

汝南公主一笑,道:“你忘记了,我已然出家了,这公主的封号以后也不要提了,既然已经出家,再逗留皇宫中,不合礼法,从今以后大观园内的栊翠庵就是我的居所了!还望居士收留!”

杜睿一愣,看着一脸淡淡笑意的汝南公主,没想到平日里端庄的汝南公主居然也会说笑,还叫他什么居士。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汝南公主身子不好,能和他一起离开,留在他的身边,他还能方便照顾,像是汝南公主患的那等急症,要是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复发,如今好了,不过就是不知道太宗知不知道。

李承乾看出了杜睿的顾虑,忙道:“贤弟无需忧虑,此时也是得了父皇应允的,不然谁有这天大的胆子,敢将汝南妹妹偷运出宫!承明!以后汝南就多靠你来照料了,她身子不好,还需你早晚多多看顾。”

杜睿连忙点头,道:“这是自然,小弟自然理会的!”

这是早有李承乾带来的内侍取来了酒水,李承乾亲自给杜睿斟了一杯,道:“承明!不要忘了你当初说的那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莫要忘了大事,如今为兄也是无可奈何,终有一日,弟不负兄,兄也定然不会负弟!”

杜睿听了心中不禁一阵感动,道:“殿下此言,小弟谨记于胸,小弟定然助殿下,已成大事!”

杜睿说完朝着李承乾一拱手,也不上车,翻身上马,扬鞭而去,自打回长安,到现在,不过两月有余,杜睿终究还是在上元佳节之前,离开了长安,重返杜陵,这一去,却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在回来了。

杜睿知道如今的大唐,还不是他能任意施展的舞台,太宗能信任他,重用他,却不能当真放心他,况且如今的朝堂之上,正是名臣群星荟萃的年代,对于他来说,资历还是太浅了,既然如此,不如归去!

杜睿这边刚走,长安城中的不少人就开始行动了起来,有杜睿这个李承乾的铁杆支持者在,他们与其劳心劳力的互相算计,占不到半点便宜,如今杜睿不在了,那些怀着别样心思的人,也要开始动了。

看似平静的大唐王朝,其内确实暗流涌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掀起滔天巨浪来。

第二篇浊世第七十章各有算计(第二章)

长安,自打杜睿引军回朝的那天起一直下着的大雪,刚刚停了下来,岑文本府上。

李恪一直等到杜睿离了长安,方才怒气冲冲的找上门来,家人想要通禀一声,却被李恪一把给推开了,径自走到后园,他知道这个时候岑文本一定在后园当中看雪赏梅。

果然李恪一到后园,就看到了一副闲云野鹤模样,卧在胡榻上,自斟自饮的岑文本,不禁更是怒火中烧。

“岑大人好雅兴,岑大人荣尚尚书右仆射,本王特来贺喜!”

岑文本从李恪刚一进后园的时候,便知道了,听李恪出言讥讽,也不生气,淡淡的笑了:“吴王殿下既然来了,便请坐吧!”

李恪哼了一声,走上前去,看着微闭着双目养神的岑文本,冷笑道:“岑大人荣升,本王确实应该来讨一杯喜酒喝!只是不知道岑大人何时去东宫朝见储君啊!”

岑文本还是一笑,道:“东边自有东边的人去朝见,也不多老夫一个,老夫有何必去讨那个没趣,况且圣天子在朝,老夫只朝圣上一人,余下的还没谁能劳动老夫这个仆射去朝见!”

李恪冷笑道:“岑大人如今如何不算是东边的人,岑大人妙笔生花,一片奏疏便保住了那杜睿的性命,东边的人此时还不知道如何感激岑大人的仗义执言呢!只要岑大人肯去,本王想,便是太子也要倒履相迎!”

岑文本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道:“殿下错了,保了杜睿的不是老夫,而是另有他人,即便是没有老夫,杜睿也不会当真有事,圣上是不会因为些许小过就要了杜睿的性命。”

李恪强忍着心中的怒气,道:“岑大人的意思谁想要保杜睿!”

杜睿被打入刑部大牢,最高兴的就要数李恪,他知道如今杜睿已经取代了李纲,张玄素等人,成了李承乾面前的最大臂助,便是李承乾的亲娘舅长孙无忌,和岳丈侯君集,在李承乾心中的地位也及不上杜睿。

要是杜睿当真被太宗治罪,无异于断了李承乾的一条臂膀,失去了这个智囊,李承乾犯错的希望就大了,只要李承乾犯错,如今魏王李泰已经被押入了宗正府,李佑不得太宗欢心,余下的皇子年岁还小,唯一有希望入籍东宫的就是他李恪了。

可是现在因为岑文本的一道奏疏,太宗居然轻描淡写的便赦免了杜睿的罪,虽然将杜睿去职为民,但是李恪却依然不放心,杜睿只要还活着,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今日杜睿方一离开长安,李恪就忍不住跑来岑文本的府上兴师问罪了。

见岑文本不答话,李恪怒道:“岑文本,你可是忘了当年在封德彝封大人床前是如何说的了,你当初的誓言是不是全都不作数了,眼看着本王扶不起来了,便要转换门厅了。”

岑文本终于睁开了双眼,看着李恪,略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如果说当年李恪聪慧英武远胜于李承乾的话,那么现在这个情况就完全被改变了,李承乾在杜睿的调教之下,已经隐隐有了人君之象,而李恪却因为宏远始终得不到实现,反倒变得朽木不可雕也。

“老夫从来都不曾忘记自己当初说过什么,是殿下忘记了,殿下忘记了当年封大人临终之时对殿下说过的话,封大人当时只说了一个字一一忍!封大人让殿下忍,韬光养晦,以待时变,可是殿下呢!遇事变沉不住气,将来如何能做大事,殿下以为圣上当真要惩治杜睿吗?殿下错了,圣上根本就没想过当真要取了杜睿的性命,不错!圣上确实对杜睿心怀忌惮,担心将来太子无法控制杜睿,给大唐召来灾祸,可是圣上同样倚重杜睿,将杜睿当成了将来留给太子的肱骨之臣,殿下,如此说来,你还觉得圣上会杀了杜睿吗?既然杜睿不会死,即便臣不站出来替他求情,圣上也会暗示其他人出来。”

李恪闻言,心中怒气稍息,可是依然道:“即便如此,这个出来替杜睿求情的人,也不应该是岑大人你。”

岑文本摇摇头,道:“殿下又错了,既然杜睿不会死,老夫为何不趁机为殿下攫取最大的利益呢!不但能为殿下获益,还能给杜睿一个人情,老夫以为,这笔买卖,殿下都稳赚不赔!”

李恪有些不明白,道:“此时若是按岑大人所说,好处都是岑大人的,本王又能得到什么!”

岑文本微微有些失望,道:“殿下还是没有看透啊!圣上为何要贬斥杜睿!?”

李恪语气稍稍有些缓和,道:“大人方才不是说了吗?父皇是为了要让太子今后能牵制杜睿。”

岑文本道:“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其二就是圣上已经开始不放心太子了,殿下看看,这大唐王朝的朝内朝外,支持太子的人又多少,内有长孙皇后坐镇,朝堂之上,长孙无忌是太子的亲娘舅,侯君集是太子的岳丈,那大唐第一精锐飞虎军,以前便是太子所掌,如今的主帅苏定方与杜睿也有姻亲关系,自然被绑上了太子这辆战车,要是杜睿再留在朝堂之上,担任着尚书仆射这样重要的位置,圣上他能放心吗!?”

李恪微微明白了些,看着岑文本等着对方进一步的解惑。

岑文本接着说道:“对待任何一个帝王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平衡,平衡之道,朝堂之上也是如此,要是满朝文武都一个鼻孔出气,圣上哪里能放心的下,只有满朝文武自己先斗起来,圣上才能高枕无忧,殿下当真以为圣上是为了表彰老夫的忠直之心,才将老夫扶上这个位子的吗?殿下错了,圣上是为了平衡朝堂之上的势力,让老夫和长孙无忌接着斗,让殿下给太子制造危机感。”

李恪闻言苦笑,道:“危机感,本王要不了多救就要返回封地了,还说什么危机感!”

李恪说着,突然眼睛一亮,道:“大人是说,本王有希望留在长安!”

岑文本点点头,笑道:“不是可能,是必定,圣上一定会让殿下留下来的。”

与此同时,麟德殿内,杜睿被赶出了长安,太宗的心里也同样不舒坦,杜睿的才学,能力,他是深有体会的,不说别的,虽然远征西域,为国开疆拓土的功劳甚大,但是这种事,朝中那些沙场宿将谁都能做,杜睿真正体现出自家的才学,是他提出的变法一事,世间万物,变则通,不变则亡,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太宗可以预见到,当杜睿所倡导的新法,真正在大唐推行起来的时候,会起到什么样的变化,会带给大唐怎样的实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