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国]七步成湿 >

第83部分

[三国]七步成湿-第83部分

小说: [三国]七步成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时狂风四作。林中落叶飞舞,不断落在伤亡的士兵们的身体上,仿佛是要掩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可惜没有用。
不断有士兵站起来,不断有士兵倒下。鲜血染红落叶,映在眼中有如火烧炽痛。
路在前方,曹植也在前方。
赵云疯狂朝着前方冲击。他对上曹植的目光,嘶吼道:“曹植——你可敢与我一战!”
单枪匹马,表面上赵云还处于无敌状态,但凡曹植利用人海战术将他团团围住,死的当然会是赵云。
身处万人包围的劣势中,非但没有必死的觉悟,还十分装逼地点名要求对方主将与之一战,这显然十分可笑。因为但凡正常人,都会觉得此人脑子进水了。
那么赵云当真是脑子进水了吗?
自然不可能。
他既然选择断后,自有破釜沉舟的觉悟。但世人皆不愿轻易死去,他赵云哪怕是要死了,也一定要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
昔日一败,赵云开始关注曹植。曹植会武,却无人知晓他的武艺高低;这些年天下流传的曹植诗篇,巴中大多文人包括诸葛亮在内,都觉得他的诗中带着无法忽视的年少轻狂的意味。
也是。
身为曹操之子,自小养尊处优,受万人顶礼膜拜;如今是他的第一次作为主将出征,却是不费吹灰之力逼得刘备不得不放弃定军山,曹植心中一定十分得意;而现在,赵云身上大小伤口不断,在曹植看来,杀死他赵云一定是胜券在握。
他的信心定已膨胀至最大。
强者当然可怕。但强者若是太过自负,那么他得到的结局,就唯有失败。
是以他在此时邀请曹植。
以他在诗篇中表现的性格,他不会不应战,那么赵云也就能寻找机会逃脱了。曹植若是胜了,理所当然;但他若是败了,且不论赵云能不能侥幸杀了他,也不论这一败会在曹植心中留下什么阴影,当下免不了一阵军心动荡。
曹植微眯了眼。
一旁贾诩急道:“这是激将法,如今局势于我十分有利,将军万万不可答应他的要求!”
“先生不必担心,”曹植露出一个微笑。“我的确打不过他。”
被噎了噎的贾诩:“……”
曹植继续微笑:“但我若不应战,岂非怕了他不成?”
贾诩面上表情愈发急切。
他还要再劝曹植,便听得曹植朗声道:“听闻赵将军从未一败。今日曹植斗胆,便与你会上一会。”
建安二十四年二月,曹植于定军山大败刘备。
曹植杀黄忠之消息传入汉中曹营时,几乎所有人都保持着震惊的表情,纷纷表示自己惊呆了。
因为曹操乃是令曹植营救夏侯渊。所谓营救,就是说这两万人的目的只需救出夏侯渊。但现在曹植非但轻易达成了这个目的,甚至他所做的比曹操预想的多太多了!
就连郭嘉亦是如此。此前他看不穿定军山之行曹植会如何打,主要是因曹植从小到大习惯事先布局,而其临机应变能力不佳。但他不能阻止。
因为首先夏侯渊是曹营不可或缺的猛将,第二此战曹植不一定会输,第三这却是曹植最后的机会。
曹丕差点就克制不住面上惊恐了。先前他还担心曹植会不会战死在定军山中。可是不到五日时间,曹植不但赢了,更是一战成名!
而曹操得到消息时,简直难以克制心中抚掌喜悦大笑起来。但他这样的年纪,本应保持心情平稳,不应有任何大悲或者大喜。他还没有笑完,就不小心岔气生病了。
谁都能看出来,曹操的身体正在急速衰败中。他年轻时候征战天下,身上大伤小伤不断。打仗时并未在意大部分致命伤,老了便成隐疾。哪怕华佗,对此同样无能为力。
曹操自然也觉察到了这些。
——他的时间不多了。
三月初五,终于不需曹丕搀扶下地行走时,曹操做了一个决定。哪怕这个决定终将要导致建邺许都鲜血满地、浮尸遍野。
他命人召回曹植与夏侯渊,包括驻守宛城的曹仁张辽一众武将,启程归去许都。
曹植收到这一消息时,大军已追着刘备走出定军山,前往平阳关。
二月汉中已迎来春天,一路春意盎然。比之多年前刘备行军时遇见的断壁残垣,此刻显得颇有些诗情画意。
此前于阵中,曹植应下赵云的单打独斗要求,但事实上他们并未一战。适时夏侯渊赶及此地,用“以大欺小”之名讽刺赵云,临时替换下曹植,最终重创赵云,并将之生擒。
曹植毕竟是曹操之子,如今形势并不明朗,夏侯渊怎敢令曹植深入险境?
至于生擒赵云,完全算的上意外惊喜。毕竟先前他们斩杀黄忠重创关羽,也从未有任何把握能将这些猛将生擒。
现在,黄忠死了,关羽重伤,赵云被夏侯渊所擒。纵使归去平阳关,也顶多与后继无力的曹军相庭抗礼罢了。
汉中之战,刘备大败。
他非但败了,短期内也再无力北上了。哪怕凭借蜀中屏障据守曹军,倘若几年内再无天才横空出世,十几年后也终将固步自封,沦为曹家天下。
这一年战争,刘备岂非正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倘若说刘备衰亡可以猜测,那么曹植崛起终成定局。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初三,帝王立卞氏为魏王后,命其子五官中郎将曹植为魏世子。
举朝震惊!
作者有话要说:。。。。我娘想用电脑看电视,于是就在我身后看着我囧。。。。
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囧。。。。
让位给我娘了Orz。。。


、世子之位

建安二十四年一月末,定军山胜负方定;曹操于汉中军营写下“鸡肋”二字;拉开世子之争真正序幕。
彼时曹操是这么说的。
他将一众谋士唤入军营之中,将这两字丢在他们面前;缓缓道:“近年来,孤久卧病床;了无乐趣,便喜欢上了猜谜解字。现在你们猜猜看,这鸡肋二字是何意思。谁第一个猜中了,孤便赏他一件大礼。”
大礼二字,从曹操口中说出,当然十分具诱惑力。无论解开曹公之谜本身具有的含义;抑或奖赏的金银珠宝、加官进爵,对于他们而言,皆是毕生所求。
郭嘉闻之,微怔。他已完全明白曹操意思了,但正是因为明白,方才怔愣。
杨修皱眉。
魏王之意,他已了然。但自从上一次他想直接说出“一合酥”之意反被曹植婉拒后,他已经明白这是曹操这些举动绝非是为考校军中谋士,而是在考校他的儿子们。
上一次“一合酥”为曹植所破解,那么这一次,定是为曹丕准备。
所以杨修闭口不言。
反观曹丕,却并不明白。
夫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表面上意义曹丕可以猜到,再往深处,又有何深刻含义呢?
他下意识瞧了身旁吴质一眼,见他面色坦然嘴角含笑,显然是明了其中深意。再见一旁司马懿神色虽然镇定,但面色又是奇怪的苍白,心中略有疑惑。
司马懿已无法提醒曹丕。
营长之中十余人,只有他与郭嘉真正明白了鸡肋二字的含义。这两个字,非但是说,定军山之战曹植虽然赢了,但他绝无法再打赢缩头乌龟一般的刘备了;同时,曹操更是在说,世子之争已有结果,任何人都无需再做无谓之争。
曹操于此间说出这两字,甚至曹植大胜尚未归来,世子之位曹操心属于谁,何须争辩?
而这一猜测,更在曹操遣散众人,又独独留下司马懿一人后,完全被证实。
可惜吴质没有想到这一点。
可惜郭嘉绝不会提醒曹丕。
半日之后,曹丕命吴质下达归军之意,命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李,整装回程。当时曹操卧于床中,命人唤来曹丕,询问为何,曹丕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曹操闭目颔首。
不久,以“假传军令”为名,斩杀吴质。
曹植从定军山归来汉中时,曹操已归去许都,只命人在此留守将消息告知曹植与夏侯渊,下令两人速速归去。
夏侯渊不明白曹操之意是为何,不过他向来不会违逆曹操的命令。便将兵权暂交于守城之将,嘱咐其守城要领,与曹植一同归去许昌。
至于曹植,询问守城将领曹操下令前的异常,听闻他走之前杀了吴质,心中大概是明白此行为何。
他心中忽然有了一些怔忡,一些喜悦,更多的却是莫名其妙的彷徨。
……就好像穷极一生之力追求许久的东西,忽然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反而有些朦胧的不真切了。
但不管曹植心中作何感想,半月之后,大军回到许都。
曹植回到许昌的第一件事,便是觐见了曹操。在曹操询问下,尽数交代定军山中他与夏侯渊的所做作为,几乎可以算得上巨细无遗。
曹操连连点头。
不得不承认,倘若当真是他带兵前去,有很大几率就着了关羽黄忠道了。也许届时他也许还能逃脱归去,但夏侯渊的结果,却是不堪设想。
他当真是没想过,曹植的第一次出征,竟就如此顺利,顺利到甚至令人惊喜。更别提他与夏侯渊联手,斩杀黄忠也好,生擒赵云也罢。
当真时也,命也。
他看着这个儿子。
经此一战,他周身温润之气已敛去小半,眼中则添一分果决干练。现在任何人看见曹植,都不会轻易认为他只是一个书生。
“好了,”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道:“连日赶路,你一定也累了。好好去歇息吧……对了,别忘记去瞧瞧豫儿,还有你的母亲。”
曹植到时,曹豫正在院子中,被卞氏与曹睿监督着背书。
曹豫虽聪明伶俐,却生性顽皮,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也不知这是遗传了谁的心性,总之仅凭极宠爱他的卞氏,根本压不住他。
曹豫在背的是《荀子劝学》。事实上,他的记性很好。只是很多时候他都懒得复述这一程序,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没神马用,要是能做到郭嘉故事里那些神将一般,非但运筹帷幄,更能用兵如神,才是真正厉害的。
他百无聊赖地背着,正背到结尾几字,忽然就瞧见了曹植。顿时欢呼一声,蹦蹦跳跳跑到曹植面前,被曹植一把抱起,然后捧着曹植的脸胡乱亲了几口,惹得卞氏与曹睿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等曹豫亲够了,曹植才放下他,与卞氏说了会话。
直至最后,卞氏也只叹了一口气,轻轻摸着曹睿的头,柔声道:“这些日子,母亲时常想起你们小时候,你,你二哥,你三哥,经常在亭子里玩耍。所有一切,就好像昨日一般,一眨眼,你们却都已长大了,甚至连睿儿、豫儿,都已经这么大了。”
“小三儿,母亲并没有多余的要求——只希望,不管你们是谁得到当上了世子,未来你们三人,依然能像年幼时候相亲相爱……”
她说道这里,顿了一顿,然后苦笑道,“罢了,罢了。这或许,也仅是母亲的一厢情愿罢了。”
从院中走出时,曹植遇上了曹丕。
他抱着曹豫,停下脚步,微笑了笑:“二哥。”
曹丕也停住了脚步。
时光翩然擦身,昔日被无数人寄以希望的曹丕在岁月里埋没,渐渐落入劣势。而跟在他背后傻里傻气的弟弟,已长成万众瞩目的青年才俊了。
曹植看着他,目光一如既往的冷静温和;而曹丕与他对视,目光反而陌生锐利。
谁比谁更无情呢?
当晚,因汉中之战大胜,曹操宴请诸位将领,犒赏三军。
晚宴之后,又召夏侯渊、张辽、乐进、于禁、庞德、张郃,徐晃等人入殿。
他们之中有几人是自曹操陈留起义后便一直跟随至今,杀吕布,灭袁绍,夺荆州……征战天下。这些人皆为当世少有的精英良将,任何一人皆足以独当一面。
这么多年,他们依然站在这里,主要是因他们与曹操目的一致,或统一天下,或名垂千史。但更多更重要的原因,反而是他们信服曹操。
——亦或者说,他们只服从曹操。
现在,曹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若是去世,而这些良将正值壮年,便极容易引发两个致命问题。
第一,功高震主,新主难容。
第二,新主无得,旧臣心中滋生不可磨灭的野心。
当然,首先曹植绝非无量之人,相反他比谁都看得清楚自己的缺点与优点。短期内,至少在平定江东与蜀中内,曹植绝不可能因军权问题牵涉到七位将军;其次,这七人心性忠诚,也断不可能在曹□□后效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惜,人心易变。曹操自然不可能完完全全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和平,还需做一些安排。
曹操说了他的第一句话:“你们还记不得记得,你们因何跟随孤征战天下?”
七人毫不犹豫点头:“记得。”
曹操又道:“那你们还记不得记得,我们这些年打败过哪些强敌,又被那些人打败过?”
七人又不假思索点头:“记得!”无论是吕布,无论是袁绍,无论是乌桓……所有一切战事皆历历在目,昔日豪情万丈也好,死境困境也罢,从未有过丝毫遗忘。
“好!”曹操缓缓道,“你们都还记得,很好,很好!”
他一脸说了三个好字,顿了顿,又道:“只可惜,孤年时已高,无力再领着你们征战四方了。”
七人大惊。
曹操的这一句话,岂非是在说自己快要死了?
也许是七人的表情太过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