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国]七步成湿 >

第11部分

[三国]七步成湿-第11部分

小说: [三国]七步成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痪僖欢匀皇且酥跄康摹K粽嬲一⒖床。匀昵白孤碇涤桑峙虏煌住
思及此,他便不说话了。
他静静坐在位上,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失落伤感的气息。他本是极乖巧的小少年,任何人瞧见他这般模样,心里定是有些难受的。
但杨修却不在这些人里。他漫不经心弹指,嗤笑道:“其实我倒还听说过一种方法。”
曹植陡然抬眼,眸光微亮。
“你失魂,是因坠马伤了头。如今你若是再伤一次,说不定就能将原先忘记的东西记起来了。”语罢,杨修居然认认真真地指了指书房外门柱:“这根柱子看起来也甚为结实。你若愿意,不如撞上一撞,便知成效。”
“……”曹植默默转头瞧着那根看起来十分结实的门柱,再默默转头凝视自家混蛋老师,眸中亮光瞬间转为幽怨,深度不可言表。
“为师也极好奇究竟是何等大事困扰你三年之久。”毫不在意这无形杀伤,杨修一指轻点下颚,狭长的眼中又覆上了三分嘲讽七分戏谑:“你若记起,可别忘记同为师来说。”
“……”
“你现在既然没心思撞,我们便来说一说《墨经》。”开解完自家学生,自然还要继续上课的。杨修从身后丢出几卷竹简,示意曹植打开。
“《墨经》?”曹植将之打开,面色有些古怪。他瞧了瞧杨修不置可否的神色,轻声提醒道:“若学生没记错,已经学过了。”
杨修目光中泛起一丝诧异:“你居然还记得你学过?”
“呃……?”
杨修瞧着他无辜的表情,只淡道:“你将《墨经》之《经下》翻开来,全部看一遍。”
曹植依言翻开,默声阅读。
然后,他的表情很快变了。从原先的无奈,至不可名状的微妙。
他已知道杨修想说什么了。
《经下》中正有两句话说,“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沉,荆之贝也。则沉浅,非荆浅也,若易五之一”,却正是说明曹冲称象所用方法。
杨修不夸曹冲,也不贬低曹植。却拿出已教过的东西再让他学一次,不可谓不讽刺。
“我知你记忆不好,没关系。是以为师今日再告诉你,温故而知新,方可为师矣。”
曹植闻之,吸了吸鼻子,乖乖埋头苦读起来。
九月午后,阳光依旧璀璨。
曹操于花园亭中设了酒水,请荀彧与郭嘉喝酒。自他们引军归来,商讨最多的还是亲征刘备以及此后对付袁绍之事。如此时全然放松心情聊天,却并不曾有。
但奇怪的是,唯有曹操与荀彧饮酒,向来嗜酒如命的郭嘉居然不动——他只定定瞧着杯中美酒,眼中既有垂涎,又有无奈。但他一手举着茶杯,在荀彧微笑与曹操好奇里,一口口饮茶。
曹操道:“奉孝今日是怎么了,居然连这十年醇酒都吸引不了你?”
郭嘉闻言,眼中几乎要流出泪水来了。但他面上依旧风淡云清,甚至唇角都还挂着一丝极难看的笑容:“嘉喝多了酒,就难得饮口茶。这其中滋味,其实也颇为独特。”
曹操眉头挑地更高了。他在郭嘉口不对心的纠结与荀彧高深莫测的笑容里再问道:“郭奉孝你这是怎么了呢?”
荀彧抚了抚胡须,笑道:“主公莫急。其实是奉孝与我打赌输了,所以呢,一年内他都不能再喝酒了。”
曹操微怔。
郭嘉打赌居然输了?号称算无遗漏的郭嘉居然输了!
——这简直是一个笑话!
曹操在郭嘉悲伤的目光里大笑了起来。
他本是极为豁达不羁之人,想笑自然也是放声大笑。如今他不仅放声大笑,更一手轻拍石桌:
曹操笑够了,才叹息道:“哎!号称‘算无遗漏’的郭奉孝竟也输了!孤可真是好奇之至啊,你们究竟是打了什么赌呢?”
荀彧微笑道:“这个小赌,还望主公莫怪。”
“哦?”
“象至许昌前,奉孝同我打了个赌。此等庞然大物,主公定是要弄清楚大小及重几许。但何人得以称出这象重量呢?是以奉孝说,定是四公子。”
曹操闻之,终是明白了前因后果:“好你个郭奉孝,好你个荀文若,居然敢拿孤的儿子打赌!”
他虽是这般说,面上却无分毫怒色。概因郭嘉与荀彧虽是他的谋士,却也是他的知己。
郭嘉与荀彧躬身告罪。
“你们这不仅拿孤的儿子来打赌,还把孤也给算上了!”曹操笑意更甚:“现在好了,昨日仓舒狠狠给了你一个难堪吧,你这真是活该啊!”
郭嘉的脸更苦了。
曹操笑了半晌,笑意暂歇:“不过孤也很好奇,孤的小四何德何能,居然让郭奉孝用一年的酒来打赌。”
郭嘉苦笑一声,并不作声。荀彧便微笑道:“主公有所不知,四公子在三月时曾在士大夫中有个趣闻。一来奉孝听信传闻,二来他并不不同于我,坚守许昌时常接触各位公子们。是以输的可是不冤。”
“哦?是何传闻?”
“起因却是四公子酒醉之后一首古怪的诗。”
“嗯?”
“这首诗怪在句句珠玑,更怪在这些珠玑,居然难串成一线。”荀彧说罢,表情微妙地念完那一首别扭的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曹操微眯了眯眼,眼中幽芒湛然。他默念了两边,转而问荀彧道:“文若倒同孤来说说看,你觉得这小四可有何不同?”
荀彧微皱眉。
他思索半晌,斟酌道:“四公子为人谦和,从不争强好胜。”他想了许久,居然想不出曹植有何不同,于是只再加上了一句相似之语,“待人也十分友善。”
曹操愣了愣:“你说了半天,似乎没什么出众之处。”
荀彧无奈一笑。
他也发现了。
这些十日,他也算与曹植有所接触了。但他对曹植的印象居然只停留在这些表面,更奇怪的他居然觉得这些印象,十分符合和他接触了这么久的曹植。
这究竟是为何呢?
荀彧思索处,郭嘉也无奈道:“不仅如此,四公子还是杨修的学生。修之才,主公亦颇为欣赏。他教了四公子三年,如何会不懂这称象呢。”
曹操敛去眼中深意,再度大笑道:“所以你这就打赌了?活该!”他想了想,又加了句:“活该输了!”
郭嘉怅然长叹。
“行了,你也别长吁短叹了。既然你们打赌也有孤一分,孤也便帮着看着你罢。文若啊,看来这十年醇酒就只有我和你喝了,馋死这个郭奉孝。”
荀彧微笑如初,眼中却也多了一些戏谑:“文若谨遵主公之命。”
郭嘉表情愈发痛苦。
他瞧着曹操与荀彧手中清酒,再看看自己杯中淡茶,一饮而尽:“这可真是举杯浇愁,愁更愁啊!”
却不知曹操眯眼轻笑道:“来人,请杨修过来……命他带上曹植近日课业。孤,要检查一番。”


、16如此提醒。

杨修到时,曹操已命人再上了一壶酒。见人已在眼前,随意道:“来来,德祖坐。”
杨修诚惶诚恐躬身一礼,在曹操微笑里坐了下来。
此时正是未时一刻,不早不晚;地点是花园亭中,十分舒坦。曹操身边还有郭嘉与荀彧,想来只是闲聊之时说起自己。
杨修心中已有一番计较,神色亦是十分自信。
如今乱世,群雄并立。如他们这般世家公子,大多有着极大抱负。有人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有人四下奔波,唯求贤主……但不管手段如何,目的皆是一样的。
——荣华富贵也好,无尽权势也罢,谁不想要?
他坐下之后,听得曹操问到:“曹植近日课业学得如何?”
杨修起身恭敬道:“四公子少而聪颖,敏而好学。已学完《孝经》、《论语》,《孟子》等,近日则在学习《诗经》,颇有心得。”
曹操闻之,面色温和挥手命杨修坐下:“唉,今日闲聊罢了,德祖你何须如此拘谨。”
杨修依言坐下,并将曹植先前所做文章递于曹操。
曹操阅读之余,眼中先有一分笑意,片刻后眉头微皱,接着才变幻成些许的诧异。他最后将纸张递给荀彧,意味深长道:“文若也来看看。”
任何文章,先看到的必然是字。
曹植的字写得很好看,字里行间距离也极为恰当,一眼便令人赏心悦目,是一般十岁少年断无的控制力。
荀彧忍不住道:“好字。”
曹操颔首微笑。
“建安五年,战乱纷争。时物价昂贵,民生大损……”
这一篇文章,乃是不久前因战乱缺粮导致城中物价变动时杨修命曹植思考原因而作。这篇文章辞藻平淡,并无异彩,甚至开头几句读起来索然无味。
但其后曹植表达的观点,却足叫各人刮目相看。
曹植在文中说,物价的根本在于其价值,如粗布无论如何贵不过锦缎;但又因民之需求而变,譬如行军打仗需要的粮食多,百姓种的粮少了,而这又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而供不应求,粮价便居高不下。就跟人一样,能满足需求的就被看重,因而贵;反之则贱。
荀彧心下惊异。
杨修让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做此文章,显然是他心中抱负。二则曹植居然洋洋洒洒下笔数百字,其中心观点甚至如此理智且分明。
——这样的小少年,难道当真如他所记得的平淡无奇?
他思索瞬间赞叹道:“仅以十岁幼龄便做的如此文章,文若甘拜下风。”
荀彧此言自然十分谦虚,但此等状况须得谦虚。
“文若不必贬低自己。”曹操满面笑容,他拍拍郭嘉肩膀,笑道:“郭奉孝啊郭奉孝,我倒是有些明白你为何输了。看来我这老四,也不输一般人啊!”
郭嘉苦笑不语。
观点虽好,但毕竟曹植文采不佳,曹操便命杨修好好教他诗经之流。而后再不言曹植,反而同杨修喝起酒来。
此刻他已敛去浑身杀伐之气,若非他眼中光芒尤甚,几乎无人能看出这个温和的中年人居然是能在北方一手遮天的曹操。
与曹公同桌喝酒,今日杨修还是第一次。但他举止从容不迫,没有丝毫拘谨,也无任何僭越,曹操眼中愈发欣赏起来。
诚如郭嘉所言,杨修之才他很是欣赏。事实上曹操此人有一个极令世人津津乐道的优点——他爱才,极爱才。
哪怕昔日袁绍攻许昌前,命麾下文士陈琳起草檄文。陈琳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将曹操乃至祖上骂得几乎狗血淋头,如今陈琳都能成曹操的文士。
以曹操之爱才,又如何能错过杨修呢?
但杨修与这些人又有一些不同。因为六年前他一怒之下将杨彪送入大牢,使得杨彪此生仕途不复辉煌,他不能确定杨家中人是否心含怨恨。
若杨修心无怨怼,这自然皆大欢喜;倘若杨修心中仍有疙瘩,便永远做教书先生罢了。
酒过三巡,曹操忽然道:“你父亲还好吧?”
杨修指尖一顿。
他不着痕迹以放下酒杯作为掩饰,抬眼凝视曹操,却只在他脸上找到关切与惆怅,就仿佛杨彪本是他的知己好友,他此刻也纯为之担心。
他观察的时间并不长,只消一眼,而后便敛眸道:“修代父谢过曹公关怀。如今父亲的身体还颇为硬朗,只是到底年迈,总有些旧疾缠身。”
曹操叹了口气,良久才缓而沉重道:“说起来,还是孤的错啊!”
“岂会呢。”杨修说了这三字,稍微顿了顿,眼中居然泛出一丝笑意“修年幼时,常听父亲说他自小愿望便是博览群书,通天地之道理,晓世人所不知。只是后来在朝为官,总是十分忙碌。四年间他闲赋在家,总算能得偿所愿。若非后来陛下与孔大人再三相邀,恐怕父亲是宁愿清闲一辈子了。”
这一番话,他说的并无愤慨抑或激动,反而是极为风淡云清,譬如在谈不久后该吃些什么。他眸中已敛去所有孤傲嘲讽,只余这巍然不动的泰然自若。
仅此气度,已足令人刮目相看。
曹操面上果然更是愧疚:“当年到底是孤做的不对,德祖也不必再替孤推托了。”
杨修闻之,眼中浮现出恰到好处的些微感动。
如今曹操在朝中地位已无人可撼,兼之他收复袁绍所占的冀州,也仅是时间问题。如此地位,生杀夺予也不过一念之间罢了。
——哪怕父亲心中再抑郁,哪怕他再怨恨,也须藏着、掖着,以至淡忘。淡忘到就算是曹操见到杨彪,也不能想起这一件事。
这一席酒,几乎是宾主尽欢。
父亲同自家老师相谈甚欢,达成命他多学习文采辞藻的决定,曹植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此刻正在校场之中,练习王奇所教导的剑法。
他练了一个时辰,方才停手。见得不远处站了两个身影,便走近躬身一礼道:“司马大人是在巡视校场么?”
其中一人正是司空属官司马朗。
“四公子。”司马朗微躬身,见小少年额上汗迹,微笑道:“四公子是在练武么?”
曹植武从王奇,他倒是有所耳闻。只是大多时间都在王奇家中学习,鲜少能在校场瞧见曹植。
曹植乖巧点头。
然后他的目光放到了司马朗身旁一人。
这是一个十分俊朗的男子,长相与司马朗有几分相似。瞧着不过及冠之年,双目神采奕奕,负手而立间气度清雅不可名状。
司马朗道:“这是舍弟司马懿,字仲达。”
司马懿微微躬身。
他神色十分温和,但唇角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