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夜天子 >

第619部分

夜天子-第619部分

小说: 夜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负责的地方方圆三十余里,相当于一座县城的治理范围,分别属于两个头人、三个吏目。陆悠悠持着贵阳巡抚下发的公函,逐一拜访这些土地爷,又亲自择选建衙地址,请匠师设计图纸,雇佣当地百姓建筑衙门,又走访四里八乡的耆老以及有地位有影响的乡绅,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他不遗余力地忙碌着,再疲惫也甘之若饴。做为一个内间,和一个正常派来的人心态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他真是卧牛岭的人,恐怕反而不会如此不知疲惫的卖力,恰因为他是内奸,所以做得越多他越开心。

在做这些事时,他没有使丝毫手段,更没有丝毫的敷衍。他比任何人都要上心、都要认真,就像一个攒了一辈子钱的人,第一次盖一幢属于他自己的房子。

因为天王交给他的任务,是要把这一带的头人、吏目、耆老、乡绅,全都笼络到他一边。

朝廷派来的官员,会受到这些人本能的抵触,但迫于大势,他们又无法反抗。这样一来,他这位由卧牛岭派来,联系朝廷司法官员与地方土官和宗族力量的中间人,就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等来日这里归了天王,他才能保证这里的人因为对他的信服,迅速接纳新的统治者,并成为杨天王的坚实根基。

那时候,他将成为天王派驻于此的首任地方官员,干得好的话还可以世袭罔替,让他的子孙后代一直干下去。这种情况下,他岂能不与这些地方领袖倾心结纳?他岂能不认认真真地建造衙门。

他使尽了浑身解数,充分地发挥了他的光和热,为了卧牛岭的地方建设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着,不惜一分力,不贪一文钱。是的,为了卧牛岭,因为他现在必须打着卧牛岭的旗子,不可能透露出一丝一毫的异样。

※※※※※※※※※※※※※※※※※※※※※※※※※※※

像陆悠悠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倒不是投奔卧牛岭的人都是内间,而是被田彬霏选拔出来去“支持地方建设”的这些人,理所当然的都是内间。

无数的杨应龙的内间,为了卧牛岭的政权建设不遗余力、任劳任怨,老黄牛般辛苦耕耘着,汇总到叶梦熊手中的消息,都是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

有些耆老或蛮横的头人,对于这些跑到自己地盘上指手划脚的人还是很不友好的,杀人他们当然不敢,但是就算不敢当面制造麻烦,指使些泼皮流氓暗中下绊子扔黑砖,还是有胆子做的,但是那些可敬的内间们,哪怕流汗又流血,依旧无怨无悔。

甚至,为了担心上报卧牛岭,卧牛岭方面会派出他们的人来协助开衙建府,从而影响到他对这里施加独家影响,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一切不公都守口如瓶,坚决不肯叫叶土司知道。

他们宁愿独自去面对,独自去解决。实在碰上“钉子户”,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他们宁肯悄悄通知播州方面,由他们来协助解决,也不给卧牛岭添麻烦,这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一群大公无私的内间。

对于这些地方的迅速发展,叶梦熊自然是极为满意的。这些人的影响力?这些人的影响力,是建立在叶小天是叶小安、杨应龙能插手卧牛岭的前提下的,不然的话,它一文不值。

武力还掌握在叶小天手中,回头朝廷也会派人来担任司法官,想干掉混杂在其中的一个内间,易如反掌。甚至就算这个内间死了,他们也会榨尽他的最后一丝剩余价值:把这笔帐算在播州杨应龙的身上。

这个内间在当地打下的良好基础和人脉关系,将统统由卧牛岭接收,成为卧牛岭宝贵的无形资产。但……仅仅做到这一步,叶小天不满足,叶梦熊也不满足。

因为这些人被迅速清除之日,也就是“叶小天”还是叶小天的真相暴露之时,杨应龙自然会防备他,那时如何还能利用杨应龙误以为卧牛岭尚在他控制之中,给杨应龙来一记重击?

所以,清洗的最好时机,是在决定给予杨应龙一记重击的同时,这才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就需要叶梦熊这边向杨应龙施加压力,逼其尽早动手,如此一来才能保证两方面的计划同步进行。

“是该老夫动手的时候了啊!”叶梦熊轻轻地吁了口气,从笔山上拈起他的那枝紫檀猩毫,亲自动手……写了一封信。



第31章纷纷出手

大明人才济济,而叶梦熊和李化龙在这精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大明朝廷中也算是佼佼者了。不管是叶梦熊还是李化龙,都是治世名臣,而且两人的经历出奇的相似:文职入仕,武职扬名,曾在辽东执掌军务。

李总督已经得了老花眼,他捧着叶梦熊的来信,在灯下细细看了良久,微微一笑,拿起一个小铜锤儿,敲了一下一只悬挂在古旧沉重的桌案之上的铜馨,“当”地一声,悠远传去。

片刻功夫,一个老学究慢慢悠悠地走进了书房,李化龙道:“传本督谕令,播州自即日起,向朝廷缴纳税赋,由我四川征收、代缴!”

杨应龙不是李化龙治下土官,而且论级别,比他也低不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杨应龙是土官,应该纳贡而不纳税,就算纳税也该走贵州那条线,实在和他李总督没甚么关系,但李化龙吩咐的理直气壮。

更绝的是他那位冬烘先生似的老师爷,听他吩咐了一句,点点头,二话不说转身便走。什么与法度不合,法度这东西,仔细找找总是有漏洞可钻的。你一个小民找出它的漏洞,官府未必承认它是漏洞,但堂堂一省总督想利用这个漏洞,那它不是漏洞也要变成漏洞了。

至于说播州不归他李化龙管,至于说杨应龙是一方土司,他不需要纳税,呵呵……

既然总督大人这么吩咐了,找理由、找借口就是。播州其地近四川而远贵州,双方地盘犬牙交错,杨应龙有着庞大的产业,那是杨应龙的经济命脉,而它的销路主要就是通过四川,还怕找不到办法?

这种用熟了的师爷,根本不需要吩咐他太多,只消告诉他要做什么,这么做合不合理。能否行的通,该如何给自己找出充分合理的理由,师爷自会去想办法,完全不需东翁操心。

……

“李化龙。老匹夫,当真欺人太甚!”李化龙的一句话,到了杨应龙的案头,就变成了一篇洋洋洒洒千余字的一封公函,上边盖着鲜红的总督关防。杨应龙重重一掌拍在这公函上。怒气勃发。

他的堂弟杨大岐、二弟杨兆龙、一向有权参与其机要大事的田雌凤,大阿牧陈萧,兵马大总管田一鹏、田飞鹏,家政赵文远等人也都怒容满面。

杨应龙气咻咻地骂了几句,道:“暂且拖他些时日,若他催促不急,便拖延下去,若逼得急了,老二,你去一趟成都。当面向李化龙陈明情况,希冀宽容,备些厚礼,上下打通。”

杨兆龙应道:“是!大哥,我记下了。这事儿交给我办就是了。”

杨大岐蹙眉道:“大哥,李应龙如此要求,实属荒唐,置之不理就是,何必低声下气求他。”

杨应龙叹口气道:“话是这么说,可我播州远贵州而近四川。依赖其处甚多,真要不予理会,恐怕会给我们惹来许多麻烦。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田雌凤妩媚的月眉一挑。道:“天王也太小心了吧,天王之地,广袤数千里,西北堑山为关,东南附江为池。领黄平、草塘二安抚,真、播、白泥、余庆、重安、容山六长官司。统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世为目把。何所惧也。朱元璋一介草民可成大帝,天王千年基业,难道就不成吗?何必苟且于李化龙老匹夫之下?”

在场的都是杨应龙的绝对心腹,田雌凤说话自然不必顾忌。杨应龙沉默片刻,道:“稳中求进吧。卧牛岭那边来信说,若不尽快控制卧牛岭,恐叶小安终会被人识破。我以为,不妨加快那边的进度,雌凤,你抽空再去一趟铜仁,亲自主持其事。”

田雌凤听他虽说“稳中求进”,但随后之言显然是意有所图,播州这边他已经准备了十多年了,还要准备多久?现如今天王正当壮年,也正是该大展宏图的时候,难不成要到迟暮之年方才起兵?

看起来,只等卧牛岭那边落入掌握,天王就要发动了!想到这里,田雌凤心中一阵激动,立即答应下来。

杨应龙道:“对叶小安,不可一味逼迫,要又拉又打,许他些好处。蛊教根基犹在,许多人对卧牛土司忠心耿耿,依旧是因为叶小天的尊者身份,所以即便我们彻底控制了卧牛岭,要利用他们为我效死力,还是需要叶小天这块招牌,叶小安这个人,始终有用!”

田雌凤嫣然道:“不劳天王吩咐,妾身明白其中利害。这个叶小安,逃不出妾身掌心的。”

大阿牧陈萧激动地道:“天王,我等是否也该早作准备了。”

田一鹏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杨应龙听了这话,饶是他一向镇定,也不由得心旌一阵摇动,他想到了紫禁城中的那张宝座,那座令他无比热望的宝座。杨应龙深深地吸了口气,道:“嗯,有备则无患!”

众人摩拳擦掌,齐齐领命!

※※※※※※※※※※※※※※※※※※※※※※※※

遵义郡,大悲阁。

这是杨氏先祖捐资建造的一处寺庙。播州统治者杨氏信佛崇道,简而言之,他崇信一切具有大神通者,既修今世,也修来世,所以佛道两家在播州大兴其道,和平共处。

但,龙虎山张家的闺女在寺庙中带发修行,传扬开去却未免叫人尴尬,所以杨天王的正牌掌印夫人在大悲阁潜修的事情,知者了了。大悲阁寺主是知情人,对外也是秘而不宣,寺中许多高僧上人也只知道有位贵人在本寺修行,而不确定她的真实身份。

张氏,容貌其实并不难看,怎么说也算是中上之姿,只是比起田雌凤那种天生狐媚的女子来,少了些撩人的风韵。但,青灯古佛潜行多年,她的气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看起来淡泊自然,多了几分道气佛光,却少了些女人的风情。

她十六岁离开龙虎山。嫁给播州世子杨应龙,如今也不过三十一二岁。田雌凤现在的岁数跟她差不多,但一眼望去,仍是一个花信女子。月貌花容,妖娆妩媚,而张氏沉静内敛的气质,却似比她的实际年龄还要老了几岁。

女子如花,少了男人。少了爱情的雨露滋润,纵然整日浸淫于佛经道藏之中,终究少了几分鲜活气。

张氏在大悲阁中潜修,平素少有人来打扰,但这两日出入大悲阁,求见张氏的人却极多。求见张氏的人都是轻车简从,秘密而来,寻常人根本注意不到,寺中有职司的高僧虽知来访者身份不俗,却也不知道他们的准确身份。

来访者中。包括播州五司七姓的一些权贵,如果说杨氏是播州之王,他们就是播州之侯,在杨应龙之下,有他们传承沿袭下来的领地、子民,自然称得起一方诸侯。

可惜,这些诸侯实在没有“天高皇帝远”的条件,杨应龙近在咫尺,对他们的控制力自然也就更为强大,比如柳田青山何氏。何氏附庸于杨氏已达七百年之久,简直可以算是“与国同休”了。

而今日跑来向掌印夫人张氏吐槽的人中,居然包括一向对杨氏只知服从、从无怨言的青山何氏这一代的家主,播州宣慰司中军何恩。

何恩忧心忡忡地道:“夫人。开春之后,就是农忙时节,但大阿牧传下消息,居然要大兴土木,要求各方土官出人出物。出人出物,原本也是我等份内之事。可……

哎!大阿牧要扩建增修的不仅仅是海龙屯主楼啊,土城、月城、环城、家庙、仓库、兵营、金库、火药库、校场坝、采石场都要加固,桐柱关、铁柱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飞虎关等九道关都要翻修,养马城、海龙屯前喇叭水两侧高山上的海云屯、龙爪屯全部扩建,这是要抽光人力,如何组织春耕……”

播州宋氏的宋世臣愁眉苦脸地道:“不仅如此,我播州所属的庄田二百余处,茶田四十余处,蜡崖三十余处,渔潭二十余处,织坊一百余座,明年全部加收一倍税赋,各方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呐。可大阿牧居然说,若是征收不上来,土司大人可另派贤良,这……都是大家传承千百年的基业,那是说换人就换人的吗?”

罗承恩道:“夫人,乔氏土司拒绝服从,已被削去土司身份,没收全部家产,各方土官现在是惶恐不安,不从天王之命,自己身家性命不保,服从天王之命,只恐百姓没了活路,大伤我播州元气啊!”

播州城西碧云峰“大报天正一宫”的观主是张氏夫人的本家叔父,名叫张时照。侄女儿嫁给杨应龙后,他便从龙虎山来了播州,成为“大报天一正宫”的观主,传播龙虎山道统,是当地道家有名有号的人物。

此时他也在场,对张氏愤愤然道:“天王宠信田雌凤,据说天王如今种种倒行逆施之举,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