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夜天子 >

第365部分

夜天子-第365部分

小说: 夜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叶推官算是自己人,心理上更亲近一些。

这些推官衙门的属官果然和他们更新近一些,他们不约而同地跟着众商贾对叶推官很是抱怨了一番,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理解,然后才道:“不过,据我所知,推官老爷新官上任三把火,也确实是想从三街六巷开工,为百姓谋福祉,赚取个好官声的。然而西城那边……,你们懂得!”

就算本来不懂的人,经过这两天的交头接耳互相串连也都懂了,西城的住户以张知府的本家亲族居多,是以知府老爷命令叶推官从西城开始清淤,所以这里就成了半垃子工程。

张家是坐镇铜仁府数百年的土皇帝,如今虽然权威基石渐渐松动,但那只是各地土司层面才有的感觉和反应。在这些小民眼中,张家依旧是铜仁府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同样一件事,反正都要做,那么先照顾自己的亲族就无可厚非。即便他们觉得毫无道理,又有谁去撩张知府的虎须呢?可是,劳役们都去了西城,三街六巷这个烂摊子怎么办?

清浪街上,花经历在众商贾百般央求之后。面有难色地道:“这样吧,我便替你等向推官大人进言,说明你们的难处,再从地方上征召一些劳役,对这些半途停工的地方,能清理的就清理,不能则先恢复原状,总之不影响大家做生意就是了。”

众商贾喜出望外,花经历道:“只是这额外征召劳役,一应花销却不可能由衙门来出了。各位掌柜的可有主意么?”

舒氏头面店的舒东主把众商贾引到一边商议起来,现在街巷两边全是淤泥,就算那不臭的也是弄得街上肮脏不堪,以至行人绝迹,每耽搁一天都是不小的损失,如果花点小钱能解决此事还是值得的。

不过人家花经历凭什么帮忙?好处费还是要给的。计议已定,剩下的就是这条街上各家商户分别捐资多少的问题了,这个可以容后商量,没瞧人家花经历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么,于是舒掌柜的便和几个较孚人望的商贾一起走过去。陪笑对花经历说出了他们的办法。

花经历无可无不可地道:“那就这么办吧,本官还有公务要忙,等你们准备妥当了再说。”

当天下午,商贾们便众筹了一笔款子。这笔款子的数目对每家商铺来说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汇集起来就很可观了,款子交到花经历手上,花经历一口答应,次日一早便安排人尽快运走淤泥,恢复街道原貌。

江经历和章知事等人那边也是大致相同的模样。几位官员都是满载而归,除了交到李大状手上的众筹款,自己还落下了一些好处,尤其是众商贾欠他们的这份人情,这可是用钱也买不来的。

※※※※※※※※※※※※※※※※※※※※※※※※※※※※

传说,有一对地主夫妇非常吝啬。有一天,地主进城办事,忽然想要出恭,又不甘心把肥料便宜了别人,只好硬憋着。后来实在忍不住,便找了个茅坑,却不想除了几个屁什么也没有。

地主很是得意,回家后把今日经历说与婆娘知道,地主婆却大怒:“你这个败家子,哪有你这样过日子的,省下这几个屁来吹灯该多好!”

在这个笑话中,真正用来嘲笑地主吝啬的是对那几个屁的利用,至于“肥水不流外人田”,却是当时客观事实的一个反映。实际上当时有许多地主就连长工们方便都有特意的要求,吃我家的饭,就得用我家的茅坑方便。这在后世人看来也是一个笑话,但在当时而言,却并不离谱。

陈老财就是这样一个地主。对于土地,陈老财有一种偏执狂般的热爱。他叫陈淼,据说是五行缺水,所以父母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但是从他一直以来的表现看,他应该是五行缺土才对。

年轻的时候,陈淼只有祖上传下来的六亩田地,他精心侍弄田地和庄稼,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庄稼把式,每年的收成总比别人家要好上两成。有些人家一有了钱就买酒买肉吃掉了,还有些人喜欢耍钱,而陈淼却只有一个爱好:买地。

他口挪肚攒,节俭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攒够一亩地的钱,便买一亩地。如此下来,在他年过中旬的时候,就已拥有了三十亩地,那时候自己家种不过来,就需要雇短工,陈老财自己一家人吃咸菜喝稀粥,也要供应雇工有干饭吃,就为了让他们干活有力气。

虽然说地主雇工很少会故意苛待,因为雇工一旦对你怀恨在心,偷闲误工还是轻的,故意在你的庄稼地里做点手脚,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到时候收成不好,你知道是怨天还是怨地?但是像陈淼这样主家待遇反不如雇工的倒也罕见。

几十年下来,当年那个青壮的小伙子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却已拥有了一百多亩土地。成了他们村里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在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这可是很不容易的。

小淼子变成了陈老财,但他依旧节俭如昔。出门时总要习惯性地带着一个筐,万一看到什么牛马粪,就抄起来送进自家的田。当然,别人家的骡马屁股后面大多带着一个兜兜,谁也不想把肥料便宜了别人。可总有不会过日子的。

陈老财已经老了,曾经挺拔的腰杆儿已经佝偻起来,家里的田地主要交给几个儿子去侍弄了,但他每天还是会习惯性地到田间地头去走一走,巡视他的王国,只要看那庄稼长得粗壮,心里便无比满足,憧憬着继续攒钱,继续买地。

今日吃罢早饭,陈老财拎着小筐又出了门。快到自家地头儿的时候,陈老财忽然发现道右秦老财家的地头上堆了一大片的淤泥,那乌黑的颜色,被锹铲过的切面甚至发出闪闪的乌光。

好肥的土啊!陈老财登时两眼放光,他赶紧走过去,抓起一块泥巴,淤泥已经干了,被他用力一攥便化成了细土。“好土!好土!肥力十足!”陈老财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沃土之中庄稼疯狂地生长,睡一觉起来,庄稼便拔高一节。

“秦老财从哪儿弄来的这样肥土?”陈老财的心登时像猫爪子挠着似的。看到地头正有秦家的一个长工在锄草,陈老财赶紧向他招呼一声,把他叫到自己面前。

听陈老财一问,那老农憨厚地一笑。摇头道:“这俺可不晓得……”

老农一脸憨厚质朴的笑,却掩不住他眼底的一丝狡黠。那种农民式的狡猾,陈老财再熟悉不过了,他没多说什么,只是忍着肉疼,从怀里摸出两枚黄澄澄的大钱儿。

大钱儿到了那老农的手上。陈老财便打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铜仁城里正在清淤,那淤泥可都是沤发了几百年的肥土,只不过三街六巷刚开始清淤,役夫们就被调去西城,以致三街六巷停工,淤泥堆满堤坝。

秦老爷有个本家亲戚在推官衙门做事,是他告诉秦老爷这个消息,秦老爷才想到去运污泥的,这泥巴运到自家田地里,均匀地撒开来,那可就是极好的肥料啊。

陈老财得了这个消息掉头就走,他也不去地里了,提着筐子,风风火火地往家赶,生怕晚了一步,那肥料就被秦老财家给运光。很快,三街六巷外的路口处又多了几辆车子,陈老财带着他的几个儿子和长工也加入了争抢河泥的队伍。

那些河泥在堤坝上晾晒了几天,已呈半干状态,运输起来并不很难。李秋池站在路口,轻摇小扇:“看这光景儿,明天淤泥就能运光,到时候让役夫们回来,把道路重新铺好,也就小半天的功夫。”

苏循天摇头笑道:“李大状,你当真好手段!此一举,既帮大人收服了刑厅僚属的人心,又帮大人赚到了一笔银子,如今还有这许多免费的劳力,自告奋勇帮着清淤,佩服!佩服!”

李秋池笑道:“此乃李某与东翁共同商议出来的主意,李某可不敢独居其功!”

苏循天道:“对了,说到大人,一大早就没见他,大人去哪里了?”

李秋池道:“大人去了裕记砖瓦厂。”

苏循天愕然:“砖瓦厂?大人要在铜仁再起一幢大宅子么?”

:月末双倍,诚求月票!

书号3441889,书名《我家后山是宋朝》,作者:夜格子,:一个现代人从父亲留给他的遗书中得到了一个惊天的玄机和一个让他无法解开的秘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在自家后院的假山山洞里穿越到了北宋初年,成为了赵匡胤的四皇子赵德芳。且看,这个历史上的八贤王,如何玩转北宋!

另:月末双倍,诚求月票!!!

第19章这个男人很认真

田间秧苗一片葱绿,十余骑骏马在地头小道上轻驰而过。一边走,华云飞一边对叶小天介绍道:“这裕记如今不但是铜仁府最大的砖瓦行,而且是唯一的一家砖瓦行。前几年还有两家同行,可惜都不及裕记会经营,先后关门大吉了。”

裕记砖瓦厂设在黄土岭下,岭前空旷的土地上用篱笆扎出了一个偌大的院落,院子里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砖和瓦,在院落的后方是一排屋舍,屋后就是山坡,山坡被挖出一个巨大的豁口,就像被洪荒巨兽咬了一口。

叶小天牵着马走进裕记砖瓦厂,饶有兴致地停在一片比地面矮了尺许的泥坑前。泥坑里有几个老者,手里各牵着一头牛,正在泥坑里慢吞吞地转来转去,他们这是在和炼。

和炼是烧砖的关键一步,把从山上挖来的黄土加水,经人畜踩踏,反复多次,直到把黄土踩成具有黏性的稠泥时才能用来制作砖胚和瓦胚。泥坑里的几个老者已经成了泥猴儿,依旧牵着牛缰绳反反复复地踩踏着。

裕记砖瓦厂正房里,丁大掌柜正毕恭毕敬地请于俊亭落座。于俊亭听说六龙山七玄观的长风道人神通广大,今日特意赶去拜望,回程时便绕到了裕记砖瓦行,这是她名下的一份产业。

丁掌柜的迎了东家进来,心中很是惶恐。这位女土司家大业大,在她麾下的产业里,砖瓦厂还真不是什么主要收入来源,往日里都是年终报账时他才去监州府拜见东家,却不知东家今日为何纡尊降贵来到这里。

丁掌柜小心翼翼地向于俊亭禀报着近来的经营情况:“现如今修缮城池、还有府衙要扩建粮仓,都需要大量砖瓦,生意是不愁的,只是眼看要到农忙时节了,雇工的价钱得涨一些才能留住人,府衙那边却还想压咱们的价呢。”

于俊亭不悦地道:“我已经给了他张胖子很大的实惠了,他还想得寸进尺么?不要理会他。府衙里若有人来压你,你只管来找我。”

有东主撑腰,丁掌柜心中大定。于俊亭道:“我今日来不是查账的,今天我去了一趟六龙山。拜会了七玄观的长风真人,这位真人很有道行,他有意在铜仁城内建座道观以弘扬道法,我已向真人许诺,建筑道观所需的砖瓦全部由我承担。道观想必近日就该动工了。这件事你要放在心上,不能怠慢了。”

丁掌柜暗暗慨叹,东家近来似乎要用到大笔的钱,各处产业都奉命把节余资金上缴了,可是轮到那出家人,东家不但分文不取,还生怕怠慢了。心里想着,当然忙不迭答应下来。

这时有人进来禀报道:“掌柜的,有位自称府衙叶推官的大人要见你。”

于俊亭听了不由一怔,叶小天?他跑到砖瓦厂来做什么了?于俊亭心思转了一转。便对丁掌柜道:“你去迎他进来,我避在后面,听听他的来意。”

丁掌柜的听命出去,把叶小天迎进正房客堂,叫人奉了茶上来,小心翼翼地问道:“老朽一向奉公守法,并无任何不法举动,却不知推官老爷今日光临,所为何事?”

叶小天笑道:“我这推官上门,就一定是来打官司的么?呵呵。你是生意人,叶某今天就是和你谈生意来了。丁掌柜的,你这裕记砖瓦厂是你自己的产业还是另有东主?”

丁掌柜愣了一下,答道:“这砖瓦厂的生意。老朽做得了主,大人有话尽管说。”

叶小天呷了一口茶,笑眯眯地道:“近日大雨,城中积涝成灾,知府大人决意要疏浚河道,造福于民。因工程浩大。牵涉全城,恐工科难以承担重任,所以就把这件差使委托给了本官。”

这客厅内主位后面是个木制的大屏风,屏风后面还有一个小空间,与正面一样也有座椅陈设,于俊亭就坐在那儿,前边说话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听见叶小天毫不害臊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于俊亭便有些忍俊不禁。

叶小天道:“清理河道,最麻烦的就是如何处理清出来的那些淤泥,要把这些淤泥清走,需要雇佣车辆骡马,耗时费力,开销太大,现如今本官已经想了一些法子,一些淤泥可以用来填塘,一些淤泥发动乡民运走肥田,可还有大量淤泥无法处置,本官便想,何不利用这河泥来烧制砖瓦呢?”

丁掌柜试探地道:“推官老爷的意思是,让我们裕记砖瓦行在城中设窑,就地用污泥烧制砖瓦?”

叶小天击掌道:“正是,如此一来变废为宝,岂非一举两得?”

丁掌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