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夜天子 >

第363部分

夜天子-第363部分

小说: 夜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小天便穿好靴子,独自向知府正堂走去。到了正堂一看,戴同知、李经历等人都已到了,这些人大多住在城中心或都距府衙较近的所在,都比住在东山脚下的叶小天来得便利。

尤其令叶小天惊讶的是。那位女监州于俊亭也在,这位据说从不上衙理会政务的女土司,最近似乎勤快了许多。叶小天在李经历旁边坐下,低声问道:“知府大人召见,可有什么紧要事么?”

李经历懒洋洋地道:“听说是知府大人的本家亲戚向知府大人抱怨,一下大雨便汪洋一片,出入不便,想必大人召见,就是为了这桩事吧。”

叶小天听了点点头,疏浚河道这种事与户科、工科才有关系。无论如何也不会跟他这刑厅推官有瓜葛,他今日来,只管带一双耳朵就足够了。片刻之后,一个幕僚师爷模样的人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在公案旁站定,咳嗽一声道:“知府老爷到了。”

众官员纷纷起立,就见张大胖子慢吞吞地走出来,未登台阶便先伸出手去扶住公案,把他那肥硕的身子挪上台阶,转到公案后面站定。众人长揖道:“见过府尊大人!”

张胖子点点头。双手扶案向众人一看,长叹一声,漫声吟道:“天降大雨是为何,东海龙王泪滂沱,老龙哭罢回宫转,只是苦了我张铎!”

“吭……”站在叶小天旁边的李经历紧紧闭着嘴巴,冲口而出的笑声硬是被他死死憋住,憋成了一声闷哼。

叶小天还是头一回参加张大老爷主持的大排衙一类的活动,不了解这位张知府的排衙风格,是以听得心头发愣:“什么情况,一亮相先来一首定场诗,莫非接下来张知府要开始说书?”

却见张知府吟完这首不逊于“千年铁树不开花”的好诗,便缓缓落座,长叹一声道:“本城的暗河,开凿于宋神宗年间,至今也有五百多年了,久不疏浚,如今一下大雨便积涝成灾,本官想着也该清浚一番,诸位大人以为呢?”

叶小天心道:“宋朝年间修的暗渠,已用了五百多年,到现在居然还能用,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河道早该清瘀了,就算一年积一寸吧,五百多年下来,这河道该堵塞成什么样子了。”

众官员均默不作声,此地的官员建制虽与中原相同,但这些官儿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财政上都是自负盈亏的,想修缮河道?好事啊,可这钱谁负责?是以谁也不愿做那出头鸟。

张胖子咳嗽一声,又道:“这疏浚河道的费用,当然是由本府来出。农小苗!”

户科司吏农小苗当即上前一步,垂首而立,张胖子道:“你匡算一下,疏浚全城河道需要多少银两,需用多少劳役。”

那人念念有词地掐算半天,拱手道:“回知府大人,计支税银二百两,便可作为清瘀疏浚的费用了。另外,河道修缮,总不能全城同时开工罢,不然各种道路难行,不免造成种种不便。若逐段清瘀的话,每一河段所需劳役,有三百人足矣,如此还不用大动干戈,损伤民力。”

张胖子一听,二百两这个数目倒还在他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便慷慨地道:“既然如此,工科司吏……”

工科司吏不等张知府念到他的名字,便出列道:“知府大人,西城城墙坍毁多处,本司人员正全力修缮。另外,城北的粮仓也在建造当中,还有北城外半坡镇的水利工程也在进行当中,实在腾挪不出得力的人手再去主持清瘀疏浚了。”

张胖子一听,这粮仓就是给他们张家建的,不能耽搁。半坡镇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是他张家的,那儿的水利工程当然也不能影响,工科的干吏,绝不能再抽调了。

张胖子迟疑着向众人一瞧,众人立即纷纷低头回避,张铎不禁露出恼怒神色。于俊亭坐在上首,俊目微微一瞟,见只揣了两只耳朵来的叶小天正神游物外,不禁微微一笑,开口道:“知府大人,此事不如就交给叶推官去做吧!”

:月末最后三天,诚求月票、推荐票!



第16章推官疏渠

叶小天呆了一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是刑厅推官啊,挖河渠修下水道这种事怎么会轮到我?张胖子是个没主意的人,一听于俊亭提议,马上就觉得叶小天是很合适的人选了,便道:“叶推官……”

叶小天反应过来,急忙起身道:“大人,下官是刑厅正印,恐怕……”

于俊亭一双黑白分明的俊眼斜乜着他,似笑非笑地道:“叶推官近来很闲么,难道不能为知府大人分忧么?”

“呃……”

叶小天真想亏着良心说他确实很忙,可这小妖女刁蛮的很,万一她非让自己递上承办的一应诉状怎么办?目前为止,就只有一个张土舍来告过状,还因为朴阶被杀而未递上状纸……

万般无奈之下,叶小天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低头道:“是,那么,疏浚河道之事,就请交给下官来办吧。”

张胖子转嗔为喜,开口赞道:“叶推官年少有为,精明强干,定然不会有负本府所托的,你办事,我放心。”

叶小天很是无语。

张胖子议定此事,可以就此免了亲族找他聒噪,便心满意足地回转内宅去了,自有一位师爷替他上前,笑吟吟地向叶小天打了声招呼,低声道:“叶推官,西城一带住的大多是府尊大人的本家,你懂得,呵呵……”

这位师爷刚走,戴同知又凑上来,向叶小天和煦地一笑,道:“本官府前积水甚深,出入很是不便啊,,你懂得,呵呵……”

戴同知刚刚走开,州判御龙又走过来,对叶小天道:“叶推官呐,本官住在城南的安澜巷,你……”

叶小天赶紧点头道:“我懂得。我懂得!”

孺子可教也,御州判含笑而去,李经历又凑上来,搭着叶小天的肩膀。亲热地道:“贤弟,我那丈人家住街头,我家住街尾,我家住在哪儿你是知道的,咱们自己兄弟我就不用嘱咐你什么了。反正你懂得。”

叶小天再度无语。

这一路下去,认识的、不认识的,职阶比他高的,职阶比他低的,纷纷上前打招呼,叶小天含含糊糊地一一答应下来,回到刑厅签押房里坐下时已是昏头转向,李秋池像条黄花鱼儿似的溜过来问道:“东翁,知府召见有何要事啊?”

叶小天想到自己一介推官跑去挖渠治河,一时之间还有点儿不太真实的感觉。便有些迷茫地道:“今日大雨,城中多处积涝成灾,知府大人决定拨款清瘀;疏理河道,说是咱们刑厅事务不忙,就交给咱们刑厅来办了。”

李秋池先是一皱眉头,旋即展颜道:“管他是不是份内之事,有事做总比没事做好。再说,这件事未必不是东翁与各位官员结纳关系的一个契机。呵呵,不知知府大人准备拨款多少啊?”

叶小天皱了皱眉,努力回忆着道:“唔……。好像是拨银二百两吧,轮番调换,每拨劳役征三百人。”

李秋池翻着眼睛想了想,便转身走了出去。叶小天从来没有市政建设方面的经验,正苦苦思索该如何着手,李秋池又抱着一具算盘走回来,这是他从户科那里借来的。

李秋池作为师爷,在叶小天的公案之左就有一张办公桌,李秋池把算盘往桌上一放。便开始噼呖啪啦地打起算盘来,一边打算盘一边还念念有词:“依他地惯例,似我铜仁这般大小的城池,全城清瘀需时约两年,分段施工,每日用工三百人的话,计曰……二十一万九千人次……”

叶小天好奇地看向他,不知这位师爷又打算干什么,不过……李师爷的算盘打得当真不错,噼呖啪啦的听起来还挺有节奏感,看来李大状若是去当个账房也是蛮称职的。

李秋池继续道:“现今市价两石米一两银子,二百两银子可买四百石米,四百石米的话,人均每日合粮米约为三两……”

李秋池的眉头蹙了起来,当时的一两约等于现代的三十七克,也就是说,如果服劳役的人自己带工具,官府只负责吃饭问题的话,这些劳役每人每天也只有一百克米上下,这点米熬粥都得熬稀点儿才能撑过一日三餐,何况官府不可能只负责吃饭,骡马呢,车辆呢,工具损坏的维修呢,这些都是钱呐。

叶小天听到这里业已皱紧眉头,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开口了。

李秋池道:“这么点钱……”

叶小天道:“这么久啊……”

李秋池摇头道:“东翁,时间不是问题,最难的是初时的安排和调度,一旦一切确定下来,大人只需安排几个小吏负责就行了,不必亲历亲为,真正为难处,是银子不够啊。”

叶小天跳起来道:“先生所言甚是,没有钱怎么做事,我去找府尊大人要银子!”

叶小天风风火火而去,只过了小半个时辰便怏怏地回来了,李秋池问道:“东翁要来了多少银子?”

叶小天牙疼似地咧了咧嘴,道:“知府大人是铁公鸡,要拔他的毛,困难得很,此事容后再说,你先去工科索来本城地下暗渠的图纸,咱们研究研究。”

李秋池苦着脸道:“东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叶小天一贯的思想就是当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而且还要认认真真地撞钟。用现代一点的哲言来讲就是:“生活就象被强。奸,如果不能反抗,就好好享受吧!”所以说道:“没有米,咱给他变出米来,那才叫本事。做官不怕有苦差使,就怕没有差使,我们全力以赴吧!”

驿日一早,叶小天作为推官的第一单生意终于正式开张了,李秋池这些天还真暗中鼓动了一些有陈年旧案在身的人来告状,只是鉴于上一次审理戴张两家的命案不了了之,为谨慎起见,李秋池这一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这第一件案子办得干净俐落,所以找了一件案由经过很清楚的案子。

这件案子并不难判,那苦主以前也曾向衙门递过状子。可那位于海于推官哪会理会这种事情,他那时还是个玩心甚重的少年呢,状子递上来便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应。

要知道这铜仁府和葫县不同。这里的官大多是土官,虽然经过百余年的渗透,现在也有大量流官,算是流官和土官掺半,但是他们是一府两制。土官是不用受朝廷考成之法考评的。

于推官在任时,既然不用考评,这案子办不办的,还有谁去理会。如今的叶小天却不同,同样是在铜仁府为官,朝廷的考成法对他的升迁任免都有影响,受理案件自然要勤勉一些。

叶小天召来被告,原被告当堂对质,李秋池又事先早就做好了一应准备,人证物证调的又快又准。让叶小天充份表现了一把青天大老爷的威风,一件陈年积案居然当日受状当日审毕,令不明就里的刑厅众官佐们惊讶不已。

到了午后,叶小天便换上常服和李秋池一起离开了刑厅,据说叶大老爷这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去了。

叶小天揣着李秋池从工科要来的那份图纸,时而取出来看看,时而和李秋池遛达一阵,时不时的还站在满是肮脏积水的坑渠前指指点点一番,宾主二人便露出一脸的奸笑,也不知在商量什么。

翌日一早。叶小天便召集刑厅一干僚属吏员开始分配清瘀工程事宜。叶小天按照工科提供的那张全城水渠图,请衙门里专门负责画影图形的画师给他绘制了一副大挂图,就悬挂在公堂之上。

叶小天指点着图纸道:“花经历,你去户科索要服役民工名册。许你一百名劳役,从清平街路口开始挖渠清瘀;江经历,你也一样,许你劳役一百人,从太平街路口开始清理;章知事去户科领回银子,负责采买粮食。阳照磨。你写几份告示,张贴于大街小巷,宣讲一下知府老爷的恩德……”

众人一一领命而去,立即如火如荼地大干起来,清平街、清浪街、太平街三街六巷,最繁华的所在同时开工,都是从路口开挖,沉淀几百年的污泥全都挖了出来,曝晒于河道两侧,一时臭气熏天。

旋即,刑厅的告示也贴了出来,大肆宣扬知府老爷的善政。大雨时不少商户也都受了灾,能够清瘀疏浚,那是一件大好事,所以虽然造成了一时的不便利,客人也为此大幅减少,商贾们也很是理解。

第三天一大早,知府老爷身边那位幕僚师爷便沉着脸进了刑厅,一见叶小天便冷笑道:“叶推官是朝廷委派下来的流官,而我们知府大人是土知府,想必叶推官是不把我家大人放在眼里了!”

叶小天惊讶地道:“先生何出此言,本官对府尊大人一向敬重有加,安敢有丝毫不敬?”

那师爷冷笑道:“是么?乔某提前就已和你打过招呼,说西城一带住的是知府大人的本家,足下却从三街六巷商贾聚居之地开始清瘀,这不是藐视我家大人又是什么!”

叶小天大吃一惊,道:“这话从何说起,乔先生,你误会本官了,本官明明……,李先生,李先生!你给我过来!”

叶小天把李秋池唤到面前,恶狠狠地质问道:“本官把清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