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204部分

铁血强宋-第204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算就这样富贵终老了,再没了掌握朝局的雄心,而旧党之辈,注定已然大获全胜,自家是不是要改换门庭,抱抱他们的大腿?

父亲年老,自己却还强壮,仕途道路,还有得走呢,只是旧党之辈,一直都是恨蔡京入骨,自家从来和他们不是一条线上的,这个门路到底如何寻觅?

蔡攸在心里嘘了口气,旧党辈此次大获全胜,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想到编管在外的童贯也有指望,心下难免有些妒恨,当日自家和童贯是不折不扣的一党,怎么圣心就这么念及童贯,却对他小蔡相公这般忽视?

朝局变动若此,算是尘埃落定,前些时日还风光万分的杨可世不死也是远窜琼崖,自从知道圣人要在今天就河东事引发的朝局变动下正式旨意之后,整个汴梁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总体而言,大家都是有相当把握,这一局是旧党清流之辈赢了,朝中各方势力都达成妥协了,就是圣人高高在上,还能拧着干不成?

赵佶虽然是这几十年来君权最重的。但是操控朝局,还是靠着以一党压另一党,以一派牵制另一派。此次各方势力都达成妥协,赵佶身边信重之臣因平燕事凋零许多,新的还没提拔起来,复相的蔡京此次又不肯出头给赵佶当枪使,赵佶也只能不太违逆着各方议定之事。

就是小有调整,大局也是不会有什么变化,就是旧党辈,也没指望圣人都完全顺着他们的安排,对其有所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比如说极其要紧的河东路暨河北西路安抚制置使,很有可能就不交给何灌,而是挑选一个他更为信任,和旧党清流一系没什么渊源联络的大臣。顶着压力将童贯召回来任此差遣也是论不定的事情。

反正来日方长,只要回到了舞台中央,则今后几十年大宋朝局,总会落到我辈手中!

局中人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其他一切安排,赵佶都没有半点更易。

第四百四十章 莫须有(十一)

温度渐渐的在这片大地上升了起来,向征着充沛的春雨就要开始洒落在这山川大地上,世间所有一切都要从严酷肃杀的冬天当中苏醒过来,让万物在大地上面滋养生长,好养育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灵。

应州大地上,在一冬下来冻得如铁一般的道路也开始被春风和零星初春雨水软化,道路四下,河流当中春水暗生,田野四下绿意星星点点,间或还有流民百姓模样的人物在田地当中劳作,耕田的铁犁铁锄被收走化成了军刃,这些在劫难当中余生出来的流民们就重回家园,用尖头的木棍松地,用双手拔着田间杂草。

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百姓是世界上最为勤劳的一个族群,只要能让他们稍稍远离兵火,他们就会自的继续劳动耕作,将最为荒凉的地方变成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所在。

两骑快马,在道路上并肩疾驰,马蹄溅起大块大块的黑色松土,马上两名骑士,都披着宋军专有的红色札甲,裹着红色披风,背上捆着赤色三角火焰牙旗,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不过抬头看了一眼,就低下头去。

从天色微明开始,这两两一对的宋军骑士就已经不断的朝南而去。

一开始这些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北地百姓还马上就趴下来藏在田间,经历兵火的人才知道这些军士破坏力到底有多强。

哪怕号称是向来号称秋毫无犯的大宋军马也是一般,虽然宋军占领应内之地,倒是没有四下劫掠,那位主政应州城的主官还很是以工代赈,在残冬里面给了流民百姓一些活路,不多的得自女真手中的耕牛种子也尽力的分了下去。但是这些才成为大宋子民的北地百姓,还是离这些全身披挂都做红色的大宋丘八爷们有多远是多远。

不过他们很快就觉自己白担心了,从一开始,这些在道路上面疾驰的宋军甲士就丝毫没有骚扰他们的兴趣,只是一对对的不住向南而去,到了后来。这些百姓还有闲暇数着今日到底向南去了多少对骑士。

此处就是应州郊外,百姓们当年也见过不少辽地贵人,知道这些宋军骑士都是去迎接重要来人的,大宋底定应内几个月了,终于派遣流官来接收应州诸地州郡了?却不知道那位在应州城留后的官府,是不是还能当他们这些新鲜大宋子民的父母官。

北地百姓的心思,在今日上场诸人当中,甚至连稍稍垂顾一下的闲暇都不会有,眼看得这两名甲士向南驰出不过七八里。就已经在道路上看见一支逶迤队伍,这条南北通路是当日大宋民夫为了补给军资物资翻修加宽过的,北来队伍将宽宽的道路占得满满的,车马如应,成千士卒拱卫,队伍前面旌旗节杖飞扬,前面派出迎接的几十骑红衣甲士在头前引路。

这条大路在战事平息之后已经清净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今日却又突然煊赫至此。

两名甲士一声不吭的疾驰迎上。早有走在前面的旗牌官迎接上来,这来的两名甲士和前面几十对又不一样。背上都背负着锦色竹筒,这旗牌官也是老公事了,知道此次北来两位大人是大人物,克复应州内暂时在此镇抚留后的守臣应该有一道纳土纳民关书送上,交到这两位代节的手中,算是履行完了最后一道迎候手续。

如果等到他们进了应州城在交卸。那就不够恭顺谨慎了,非人臣之所为,而那些暂时镇抚留后北地的军将守臣,就不再是节制之臣,而将以僚属身份在应州城迎候。

两名甲士看见。远远的就已经翻身下马,大步疾趋而前,离着十几步就翻身拜倒尘埃,解下背上竹筒双手奉上:“官家鸿福,大宋天威,臣等幸不辱命,应州,寰州,朔州关防舆图,编户之册,纳于官家阶前,臣等军前屡有失机之处,罪衍深重,难以自陈,伏讫周全。”

立于千军之中的王黼和李邦彦都是神色俨然,王黼更摆足了威严,眼睛一霎不霎的盯着那代表三州复归于宋土的锦筒,哪怕他们和杨凌刚刚拧成一股绳,还谈不上多大的攻守同盟,此刻都有些心旌摇荡,不能自已。

晋阳军只是在短短不到半月之内就击溃应州女真鞑子,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作为王黼,这个时候也是低调了不少,其实换个念头想一想,和杨凌通力合作未必不是好事,晋阳军凶悍,一但多打几个胜仗,自己暂时作为河东宣抚使,自然是有功劳的,重返汴梁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自己怎么就着相了?早该如此想就好了。

应州等三州,也是幽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大宋百年,耿耿于先祖之地沦于异族之手,高屋建瓴之势全在敌方,为了此十六州,汉家军马抛尸于此,何止数十万?

一个皇帝在复燕战事当中大腿中了一箭,重创乘驴车而遁,后来也因为这箭伤中道而崩殂,大宋开国几十万精兵强将,几乎全部丢弃在这里,异族大军,更凭借此处出,一直深入到大宋腹心之地,虽然又是一个皇帝被迫御驾亲征迎敌,可是签下的合约,和城下之盟也差不了多少。

其后百年,虽然宋辽之间约为兄弟,难闻兵戈之声,可是宋君宋臣,这百年来无时无刻都有一个噩梦折磨着自己,就是异族大军,以上视下,越过这一马平川的河北之地,一直杀到汴梁,将大宋国都淹没在血海之中。

却没想到,开国雄武之君,后起勇烈之士,百年来都未曾做到的事情,在大宋国力已颓,兵疲财尽的徽宗之世,却一举功成,这气数之事,当真是难说到了极点。

而自己身处其间,必然也将载入汗青,百代之后,这王黼两字也不会消磨,

王黼回头,看了一眼正做沉吟之色的李邦彦,咳嗽一声,扶着玉带上前,双手郑而重之的接过了那锦筒,扬声道:“某等代天纳土,尔等忠勇效死,官家已尽知矣,恩赏勋荣,绝不吝于三军将士……”

第四百四十一章 莫须有(十二)

王黼双手将那锦筒捧过头,让每个人的目光都能看见,放开了嗓门,大声道:“值此大宋宣和五年,长城之内,再无胡汉分野,大宋已是金瓯无缺,从此山河无恙,本固邦宁,百年以降,无定河边白骨,当千秋血食不替。”

几千军士,猛的举起手中兵刃,金戈耀日,大声疾呼:“万胜,万胜,万胜。”

王禀策马,并没有随侍在李邦彦和王黼身边,而是远远的在队伍外面,看到眼前一幕,饶是他满腹心事,现在也忍不住湿润了眼眶。

这三州之地,总算回归汉家,他叹息一声,在三军欢呼之中,向北而望,北伐战役,波折起伏,要不是杨凌横空出世,岂能有今日?

而等待杨凌的命运,还不知道是什么在勾心斗角当中,杨凌似乎是天纵之才,绽放出的光芒,将所有人都掩盖干净,可是当对着大宋士大夫们这一个全新的对手,只怕他也只有黯淡无光了罢?他能战胜只剩下残山剩水的残辽,能击败女真先头之军,难道还能对上整个大宋不成?

此刻荣光,全成就在一个没有背景之人手中,这是他们这些食禄几十年的大宋武臣之耻,可王禀对杨凌很是服气,一身而当千军,万死当中成就奇功,要是对此人使用得当,谁能不说杨凌将是大宋今后几十年的长城?

可是从现在开始,大宋偏偏却要自坏长城山河之固,在人而不在于险,应州诸地虽好,可是在这末世飘摇之际,却又不知道在大宋手中,又还能保有几年?

王禀在那里思前想后。这里王黼却是意气风发,大宋末世景象,许多文臣他们也看得清楚,看着国势就这么一天天的败坏下去,他们这些清流之臣也开始惶惶不安,如果再拖延下去。就算等到异日他们上台,就来得及收拾这局势么?

幸好这应内之地,在王黼和杨凌他们强行起推动之后,最后变化到了此般景象,给了他们这么一个天大的机会,也许从现在开始,就是他们正式跃上大宋统治体系核心之始,还有时间慢慢收拾着残破河山,而他王黼。就将必然是主导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

马蹄声轰隆隆响动,却是一队人马驰回了杨可世南门别业之内。

一众穿着内使服色的人等夹着杨可世,大声说笑,意气昂扬的直入而内。

在外面戒备盯着杨可世南门外别业动静的开封府班头们,忙不迭的避道一旁,在别业外面值守的杨可世随扈亲卫想迎上去接过杨可世,这些内使就一鞭子抽下来,喝骂之声劈头盖脸的就泼过来。

杨可世身边这些亲卫。都是能披甲冲阵,手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命的厮杀汉。除了杨可世之外,其他少有人能摆在他们眼里。如何能受得了这个,更见杨可世一副被挟持住的样子,顿时跳开避过鞭子,佩刀带剑的太惹眼,操起一旁棍子就要动手。

他们还未曾动作。杨可世严厉的目光就扫视过来,在他目光之下,这些出自白梃兵的亲卫都是一凛,默不作声的退开去。

在杨可世旁边的胖瘦两位使者得意的扫了那些亲卫一眼,那瘦的内使笑道:“不打不成器的东西。却是俺们替杨枢密调教一下了,杨大人不会见怪罢?这等粗蠢没眼力的人物,杨大人怎么就收在身边了?依着俺的话,早早开革逐退了就是,也亏得是俺大量,不与之计较,换其他人试试?这等刁奴,打死了又直得什么?”

他声音极大,有意让人听得清清楚楚,退开的那些亲卫,个个气得脖子上青筋一跳一跳,垂下头咬牙不语。

杨可世淡淡一笑:“大人说得是,异日定然好好调教他们……一路辛苦,还请入内,为诸位接风,小小便宴,一定还请赏脸。”

那胖胖的内使转头笑道:“杨大人,不是俺说你,入汴梁的时侯,上蹿下跳,一早便如此识趣,如何会有今日?俺们总是想尽力周全大人的,可大人总得不让俺们为难才好……”

这算是来软的,那干瘦内使却是冷哼一声:“要紧差遣在身,便宴什么的,却不敢领,这干系俺却承担不起,杨大人也得当心,千万不可自误,有什么不对,俺们到时候回禀与隐相处,就不见得是什么好听的了!”

这个就算是硬来威胁。

这内宦如此猖獗,无非就是今日朝堂之上已经有人在弹劾杨可世了,弹劾的人是当今的御史中丞秦桧,主要的借口便是河南之地惊现地龙翻身,秦桧上奏说道,“此乃上天示警,用人不当,朝中武人当道,阳者过甚……”

秦桧的奏章洋洋洒洒几千字,最后也没有说出个具体的名堂出来,大概意思局势朝中用了一个武臣,违反了祖宗的重文抑武的规制,这次地龙翻身,就是上天示警,这武人是哪个,秦桧没有明说,但已经是呼之欲出了,除了杨可世没有第二个人了。

这等事情,东府西府在没有得到皇帝的授意之前绝度不敢擅作主张,一个不慎便是构陷重臣的大罪,只能上报官家赵佶定夺。

说句实话,要想符合各方的利益,杨凌,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