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822部分

晋霸天下-第822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谢公,皇上派人传来旨意,要谢公立即着手准备迁都事宜。”很快。司马聃的命令,便传到了谢安的府邸。

谢安闻言,看向麾下众心腹,正色道:“各位,如今皇上已经正式下令迁都,我们身为朝廷命官,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做好迁都的工作。”

“谢公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的做好迁都工作。”众心腹连忙大表决心。

谢安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麾下众心腹,开始分配各自的任务,以让迁都可以高效的进行。

迁都是一件大事,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除了车马物资的准备之外,还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毕竟,朝廷的核心官员和皇帝一旦离开了高大的宫墙,随时有可能面临危险,保护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乌衣六营的六千将士,自然是保护皇帝和众大臣的核心力量,不过,迁都的人马非常庞大,仅凭乌衣六营的六千将士,还不足以保护所有的迁都人马,所以,为了迁都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必须增加沿途的护送人马。

谢安觉得从水军大营调拨三万大军,沿途护送迁都人马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立即给韩勇下令,让其从大营抽调三万大军,负责保护迁都人马。

韩勇在接受命令之后,立即让谢石和王扁头开始从大营挑选兵马,并让挑好的三万大军立即进入待命状态,只要一声令下,便可以随时出动。

当然,由于迁都的人员和物资非常的庞大,为此,需要大量的车船,但道路的宽度是有限的,为此,为了防止拥挤,迁都的人马需要分批行动,人和物资也要分开运输。

仅仅准备了一日,第一批官员和第一批御用物资,便顺利的离开建康城,向洛阳城方向奔去,而为了保护这两支队伍,水军大营分别调拨一千人马,以确保这两支先头部队的绝对安全。

迁都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很快,从建康城出发的队伍一支接着一支,场面极其的壮观。

住在城外客栈的王三,看着一支支的队伍离开建康城,向洛阳城方向奔去,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迁都终于取得了成功,这里面有他的功劳和汗水,而如今,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随时可以返回洛阳城向华安复命。

“将军,朝廷已经开始迁都,我们的任务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一名亲兵,兴奋的说道。

“将军,既然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何时返回洛阳城向王上复命。”又一名亲兵说道。

显然,他们觉得既然任务都已经完成了,留在江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早一日返回洛阳城,便可以早一日获得赏赐。

王三摇了摇头,正色道:“不急,虽然朝廷已经开始迁都,但目前离开建康城的都是一些大臣和各种物资,皇帝和众皇族都还没有离开建康城,所以,我们还不能离开,再等等吧!万一发生变故,我们也好立即应变啊!”

很显然,王三对朝廷迁都还是有些不放心。也就是说,在皇帝和众皇族离开建康城之前,他是不会率先离开建康城的,以免江南发生变故。

不过,王三所担忧的变故并没有发生,在随后的几日。皇帝司马聃和众皇族子弟,在六千乌衣营的保护之下,从建康城缓缓离开,并直奔洛阳城而去。

见皇帝司马聃已经离开建康城,王三自然不会继续留在江南了,于是,在司马聃离开的几个时辰之后,便收拾行装,带领麾下的几名亲兵。跟随迁都的队伍,向洛阳城方向奔去。

当然,虽然朝廷已经正式迁都洛阳城,但健康城仍旧是江南的一座很重要的城池,为此,少量官员和兵马留在了建康城,另外,还有几名皇族也留在了建康城。并负责安抚江南的众士族。

此时的建康城,已经由大晋朝廷的国都降格为州城的治所。也就是扬州的治所,留守扬州的官员,自然负责管理和控制扬州的所有事物。

虽然谢安是扬州刺史,按道理应该留守建康城,并负责管理扬州的所有事物,但皇帝司马聃非常信任谢安。为此,临时让一名谢安的下属负责管理扬州,而让谢安跟随迁都的队伍前往洛阳城,以便随时向谢安请教棘手的问题。

谢安自然愿意服从皇帝司马聃的命令,并将扬州军团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属下。而后,便跟随迁都人马,一同向洛阳城方向奔去。

江水极为宽阔,并挡住了迁都人马的行进道路,在这里,所有的人马必须弃车登船,而他们乘坐的马车,则要用特制的运输船,单独运到江水的北岸,然后,他们在江水的北岸重新登上马车,继续向洛阳城方向行去。

这些负责运送迁都人马的运输船,都是水军大营的船只,这些船只有大有小,有的是运输船,而有些则是实实在在的战船,不过,用于运输人员,战船也是可以胜任的。

皇帝司马聃和宫中之人,乘坐的便是最大的几艘大型战船,而其余的众大臣和一些地位比较低的人,则乘坐小一些的战船,至于运输船则主要用于运输车马和各种物资,如此,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所有船只的运力,让迁都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母后,江水好宽阔啊!建康城就在江水的边上,而儿臣却是第一次看到江水,真是太美了。”司马聃双手扶着战船的栅栏,看向江水的两侧,激动的说道。

褚蒜子笑了笑,正色道:“皇上喜欢,那就多看几眼,不过,洛阳城以北的黄河气势更加雄伟,待抵达洛阳城之后,母后会陪着皇上,前去黄河欣赏景色的。”

“哦,是吗?那真是太好了,儿臣早就听说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真的很想亲眼去看一看啊!”司马聃向往的说道。

显然,整天被闷在皇宫之中的司马聃,对外面的世界是非常向往的,毕竟,四面高墙的皇宫,实在是太闷人了,而江水和河水是如此的壮观,对于整日闷在皇宫的司马聃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的。

看着司马聃一副非常兴奋的表情,皇太后褚蒜子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整日闷在皇宫,也是该让皇帝出来透透气了。

“咳咳咳……咳咳咳……”也许是太兴奋了,或者是被江面上的冷风吹的着凉了,皇帝司马聃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皇帝身体突然不适,顿时,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并立即向司马聃的身边围拢了过来。

“皇上,你怎么了。”褚蒜子连忙紧张的问道。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褚蒜子自然感到非常的紧张,并很是担忧司马聃的身体。

缓了片刻之后,司马聃摆了摆手,轻声道:“没事,母后放心,儿臣没事,只是咳嗽了几声而已。”说完又咳嗽了几声。

“都咳成这样了,还说没事,御医,快些给皇上诊治。”褚蒜子连忙下令道。

随行的御医闻令,立即开始为司马聃诊治,试了试脉象之后,便抱拳道:“太后不必太过担心,皇上只是感染风寒而已,只要好好歇息,并吃几服药就会痊愈的。”

“感染风寒,皇上好好的,怎么会感染风寒。”褚蒜子不满的问道。

御医连忙回道:“启禀太后,江面上风大,皇上在甲板上吹了这么久的风,想必是风寒人体,进而引发咳嗽之症。”说完低着头,等待着褚蒜子的训斥。

褚蒜子闻言,暗叹了一口气,江面上风大,他怎么会不知道,但皇帝乃一国之君,仅仅是被江面上的风吹了一下便得了风寒,如此身板,怎么能让他不担心呢?

不过,这也不能怪司马聃,毕竟,司马聃从出生开始就是皇室贵胄,刚刚两岁便登基称帝,一直处在皇宫的温室之中,被一大群宫女和太监保护着,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做,累了随时有地方歇息,渴了、饿了,随时有上好的美食端上来,如此娇生惯养,身体素质自然不会很好。

在皇宫的时候,条件优越,或许还看得不太明显,如今,在江面上刚被冷风一吹便染了风寒,如此,便可以清晰的看出,司马聃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差的。

作为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冷风一吹就染上风寒,褚蒜子自然是非常焦虑的,不过,身体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善的,为此,她也是毫无办法。

“你们几个,快些扶皇上回船舱歇息。”见司马聃感染上了风寒,褚蒜子连忙命令道。

“是,太后。”见太后下令,几名宫女连忙应道,并上前搀扶司马聃。

“母后,儿臣没事,儿臣觉得在这里吹着风很舒服。”司马聃留恋江水两岸的美景,显然不太愿意返回闷人的船舱。

褚蒜子见状,正色道:“皇上都染上风寒了,还说没事,快些回船舱歇着吧!”说完向几名宫女使了个眼色。

几名宫女会意,连忙驾着皇帝司马聃,向船舱方向走去。

司马聃本想留在甲板上,继续欣赏江水两岸的美丽景色,不过,见自己的母后强烈要求自己返回船舱歇息,便只好怏怏不乐的在几名宫女的搀扶下返回了船舱。(未完待续……)

正文第一千零一十二章孱弱的皇帝

司马聃在返回船舱之后,仍不时的咳嗽,而这让站在船舱外的褚蒜子非常的揪心,毕竟,皇帝司马聃是他的儿子,而且,还是大晋的一国之君,如此孱弱的身板,如何能够胜任帝王的责任。

褚蒜子非常担忧自己的儿子会突然病逝,毕竟,司马聃的父祖二代,前后三位帝王都只活了二十多岁,明帝司马绍活了二十六岁便英年早逝,而他的儿子成帝司马衍只活了二十二岁,褚蒜子的夫君康帝司马岳也只活了二十三岁,可谓是遗传性的英年早逝,而且,褚蒜子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儿子司马聃的身体,比其父亲司马岳还要虚弱很多,也就是说,到了第三代,司马睿子孙的身体变得更加孱弱了,按照这种趋势,司马聃很有可能活不过二十岁,而这样的结果,对于身为人母的皇太后褚蒜子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

司马聃的父亲司马岳二十三岁便病逝而去,从而让年仅十余岁的褚蒜子成了皇宫内的寡妇,而如今,皇帝司马聃已经十六岁,若是突然病逝,对褚蒜子的巨大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心里非常担忧皇帝安危的褚蒜子看向几名御医,轻声道:“你们立即开几服药,一定要让皇上尽快好起来。”

“是,太后。”几名御医应了一声,并立即走进了船舱。

听着船舱内继续传出咳嗽的声音,褚蒜子的一颗心都要碎了,他现在最亲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了,若是司马聃有个三长两短,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后。皇上不要紧吧!”没过多久,在另一处船舱内的谢安,听到了皇帝的咳嗽声,于是,立即离开自己的船舱,并遇到了站在甲板上的褚蒜子。

见谢安走了过来。褚蒜子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皇上在甲板上吹了冷风,感染了风寒,现在,御医正在为皇上调养呢?”说完又叹了口气。

谢安闻言,蹙了蹙眉,抱拳道:“太后,皇上如此身体,只怕不是社稷之福啊!”

“是啊!哀家也时常担心。若是有一日皇上突然……哎,哀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褚蒜子非常忧虑的说道。

谢安对前几任大晋皇帝的英年早逝,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在听了褚蒜子的担忧之后,也跟着蹙起了眉头。

“太后,如今皇上已经成年,去年刚刚大婚,若是皇后能早日诞下龙子。就最好不过了。”谢安正色说道。

褚蒜子点头道:“谢爱卿说的是,哀家也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只是皇上大婚已经足有半年,皇后的肚子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哀家的心里也很着急啊!”

“太后不必着急,皇上今年才十六岁,日子还长着呢?皇后诞下龙子是早晚的事情。”谢安轻声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褚蒜子,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谢安前去与几位心腹属下,安排队伍行进的各种问题,而褚蒜子则前往皇上何法倪的船舱,与之谈心。

“母后。”见褚蒜子走进船舱,皇后何法倪连忙站了起来。并欠身向褚蒜子行礼。

“不用行礼了,快起来。”褚蒜子连忙走到何法倪的身旁,并将其扶起。

由此可见,婆媳之间的关系还是颇为融洽的,褚蒜子丝毫没有摆出太后的威严和盛气凌人的姿态。

“母后快些坐下,臣妾给您沏茶。”何法倪也是极为孝顺,并亲自为褚蒜子沏茶。

“母后不渴,快些坐下吧!母后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你说说。”褚蒜子连忙阻止何法倪沏茶,并让其坐在自己身旁。

何法倪轻轻的坐在了褚蒜子的身旁,并轻声问道:“母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褚蒜子嘴角微微一笑,摸着何法倪的双手,轻声问道:“皇上最近肚子可有动静?”

见褚蒜子问自己是否怀孕,何法倪轻轻摇了摇头,如实说道:“禀母后,还没有任何反应。”

褚蒜子自然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不过,还是看向何法倪的肚子,并柔声道:“皇后啊!为皇家开枝散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