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692部分

晋霸天下-第692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第八百三十五章谢安游说桓温

见谢安要为自己分忧,桓温心头顿时有了一丝预感,他觉得谢安此来,一定与殷浩事件有关。

桓温蹙了蹙眉,看向谢安,故作疑惑道:“谢贤弟要为为兄分忧,可为兄并无什么忧虑啊!贤弟此话何意?”

谢安微微笑了笑,轻声道:“殷刺史讨伐青、兖二州之叛贼,不料屡战屡败,京城百姓皆言殷刺史无能,桓兄也上表朝廷,要求贬黜殷刺史,可如此一来的后果,桓兄想过没有。”说完看向桓温。

桓温摸了摸脑门,疑惑道:“殷浩无能,屡战屡败,像这样无能之人,难道不应该遭到贬黜吗?如今天下未定,大晋朝廷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若是让为兄讨伐叛逆,绝对不会出现如此屡战屡败的状况,贬黜殷浩这种无能之辈,又有什么过错呢?”

显然,桓温心下大有取殷浩而代之的想法,即使在谢安的面前,也没有丝毫的隐藏。

见桓温果然深怀野心,并有吞并扬州的志向,谢安心下暗暗惊心,如此一来,谢安更加坚定了劝阻桓温的决心。

谢安摇了摇头,抱拳道:“桓兄所言极是,像殷刺史这样的无能之辈,的确应该废黜,但殷刺史一旦被废,扬州将落入有野心之辈的手中,如此一来,岂是大晋之福啊!”说完看向桓温。

谢安心中的野心之辈是华安和桓温二人,但此刻,他口中所说的野心之辈,指的自然是北王华安。

不过,桓温却误以为谢安在说他,于是脸色一沉,不满道:“贤弟此言。是说为兄有狼子野心吗?”说完瞟了谢安一眼。

见桓温如此表情,谢安笑了笑,轻声道:“桓兄说的是哪里话,小弟怎会怀疑桓兄对大晋朝廷的忠心,所谓的野心之徒,自然不是桓兄了。哈哈!”说完刻意大声的笑了出来。

桓温闻言,心下大惊,既然谢安所说的野心之徒不是他,那么,普天之下除了自己,还有何人可以接管扬州呢?扬州那些没有名望的小将,自然不可能镇得住扬州,而在扬州之外,也就他和华安二人了。照这么推测,华安将接管扬州,从而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业。

“贤弟的意思,是北王将都督扬州?”桓温惊慌的问道。

见桓温开始惊慌,谢安笑了笑,正色道:“殷刺史屡战屡败,已经让京城的百姓很不满意,而桓兄又连上几道奏折要求贬黜殷刺史。朝廷迫于压力也只好决定废黜殷刺史为庶民,不过。扬州乃大晋朝廷的核心之地,若要废黜殷刺史,必须先选好后继者,以免让京城陷入混乱,朝廷鉴于桓兄已经都督江州,所以。急令河北的北王率大军南归,准备在废黜殷刺史之日,让北王领兵都督扬州诸军事,以安定社稷。”说完看向桓温。

桓温闻言,大感意外。他为了要吞并扬州,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费尽心机的要拔掉殷浩这颗钉子,却不料给华安做了嫁衣,出现如此意外状况,实在让桓温难以接受。

“这些年北王不断扩充兵马,且有王猛、谢艾辅佐,实力早已超过为兄,若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大晋的朝政将全部处于他的控制之下,这怎么能行呢?”桓温焦急的说道。

见桓温着急了,谢安连忙附和道:“桓兄所言极是,小弟也曾与北王有过数面之缘,仅从北王的面相,便可知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且深怀野心,若让此人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确非社稷之福啊!而且,北王一旦大权在握,第一个要削弱的便是桓兄啊!为了此事,小弟是夜不能寐,甚为忧虑。”说完一副关心桓温的表情。

谢安与桓温的交情并不算很深,为了桓温的前途,忧虑的睡不着觉,这句话说出来,不仅桓温不信,就连谢安自己都不相信,当然,为了显示交情,夸赞一些也是不要紧的。

桓温从谢安的话语之中,听到了危机感,虽然他还未得知朝廷决心让华安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确切消息,但这话从谢安的嘴中说出,真实性还是不容置疑的,毕竟,以陈郡谢氏的势力,想要得知朝廷的决策,要比他派遣的心腹要容易的多,且能够得知更机密的事情,况且,北面的斥候也传回消息,北王华安已经亲率主力大军返回黄河以南,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桓温便几乎可以断定,朝廷的确极有可能让华安都督扬州诸军事。

虽然,朝廷畏惧华安的实力,且对华安抗命不遵存有戒心,但朝廷对待自己也是一样的,在自己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朝廷自然要让华安来制衡自己,从而平衡大晋内部的力量。

想到这里,桓温突然开始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步步紧逼的将大晋朝廷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最终致使大晋朝廷做出了反击,将他最梦寐以求的扬州交给了华安,从而让他不能得逞。

桓温懊恼了片刻,看向谢安,正色道:“朝廷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绝非社稷之福,贤弟是否可以助为兄,阻止朝廷这一决定,以维护社稷之安宁。”

显然,此时谢安既然已经来了,就一定会有办法的,否则,怎么能说是来为他分忧呢?

谢安思索了片刻,抱拳道:“桓兄无需多虑,朝廷之所以要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是因为殷刺史即将被废黜,而殷刺史之所以被废黜,除了屡战屡败被百姓唾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桓兄的连续弹劾,让朝廷压力很大,不得不废黜殷刺史,而一旦桓兄以大局为重,为殷刺史美言几句,朝廷自然就不会废黜殷刺史了,而殷刺史不被废黜,自然也就不需要北王前来都督扬州诸军事了,而且,桓兄为殷刺史美言几句,殷刺史一定会感激涕零,日后在朝廷方面,一定会多多的报答桓兄的。“说完看向桓温。

桓温闻言,觉得谢安说的很有道理,但他心里总有些怪怪的感觉,因为,谢安说的越是合理,他就越觉得有问题,毕竟,他与谢安没有多么深厚的交情,谢安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他考虑这么周全,而且,还不远千里的前来劝说。

但不论如何,谢安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他考虑的,为此,桓温心中还是颇为感激的,并抱拳道:“多谢贤弟一番教诲,听了贤弟的教诲,为兄是茅塞顿开啊!贤弟放心,为兄随后便上表,为殷刺史美言几句。”

“桓兄还是尽早准备,小弟初来乍到,想去浔阳城的街市走走,就先告辞了。”谢安起身准备告辞。

见谢安要去街市逛逛,桓温自然不会阻拦,他看向正堂外的亲信校尉,大声道:“你带领几名士兵,沿途保护谢贤弟。”

随后,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谢安离开桓温的下榻之处,前往浔阳城的街道游览。

谢安走后,桓温连忙召集几名心腹部下,研究当下的局势,毕竟,桓温对谢安还是有所怀疑的,他总觉得谢安的话中有虚假的成分。

“王上,以末将之见,朝廷根本就不打算废黜殷浩,也不打算将扬州交给旁人都督,谢安此来,就是特意为了朝廷游说的。”一名心腹部下,蹙眉说道。

“是啊!王上,北王的势力比我们还要强大,若是朝廷为了对抗王上,而将扬州送给北王都督,则是饮鸩止渴,末将认为,朝廷是不会这么做的。”又一名部将也是同样的观点。

桓温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他突然发现,刚才差一点被谢安给迷惑了,谢艾根本就不会关心自己,而是做了朝廷的说客。

“这个谢安,枉我还将他视为贤弟,他居然为了朝廷来欺骗我,真是岂有此理。”桓温气氛的吼道。

“王上,虽然末将也觉得朝廷没有废黜殷浩之意,但此刻,王上也只好按照谢安的话去做了。”一名部将抱拳说道。

桓温闻言,脸色一沉,大声道:“为何?本王一定要为殷浩这个废物说好话吗?”

显然,桓温吞并扬州之心仍在,他仍然希望可以吞并扬州,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这名部下抱拳道:“王上,北王的主力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对我军形成了实质的威胁,以末将之见,这一次,朝廷派遣谢安前来游说,是为了给王上一个警告,若是王上一意孤行,非要废黜殷浩,则朝廷极有可能孤注一掷的将扬州交给北王,以与王上来个鱼死网破。”

桓温闻言,猛然拍了一下脑门,让谢安前来给自己一个警告,这才是朝廷的真实目的。

不过,朝廷突然玩弄如此高深的权术,让桓温感到大为意外,在他的原有印象中,朝廷根本就不存在如此心思缜密的有识之士,如此良策是何人在背后出谋划策,桓温心下非常的感兴趣。

不过,既然华安主力军团已经南渡黄河,而朝廷也给出了如此严重的警告,桓温也只得认栽,并老老实实的重新写了一封奏折,将殷浩的过错尽可能的掩盖,并未殷浩说了不少好话。

正文第八百三十六章北王宫

重新写好一篇奏折之后,桓温连忙派遣心腹校尉,连夜将奏折送往建康城方向,以退一步的姿态向朝廷示弱。

奏折送出之后,桓温开始仔细的思虑了起来,他觉得京城方向,已经出现了有远见的谋臣,否则,不会想出如此让自己不得不妥协的计谋。

而以桓温对大晋朝廷的了解,这样有胆识和气魄人才原本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是刚刚进入朝廷的。

思索了片刻,桓温突然觉得前来游说的谢安,是嫌疑最大的人物,毕竟,听了谢安的一番话,桓温能感受到谢安是很有才华的人才。

有谢安这样的人才辅佐朝廷,桓温突然觉得自己吞并扬州的计划,是彻底的难以实施了。

几日后,在建康城方向,桓温派遣心腹送来的奏折,抵达了皇宫之中,并交到了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见桓温果然不再追究殷浩的战败责任,褚蒜子感到大为满意,这也让她更加坚定的认为,谢安是个难得的人才,并已经下定决心,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提拔谢安,让谢安逐步取得扬州的主导权,从而维护大晋朝廷的统治。

为了让殷浩安心,褚蒜子派遣宦官前去广陵城,告诉殷浩,朝廷的最终决策是让他继续担任扬州刺史的职位,并要他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严令殷浩不许再领兵出战了,以免再次出现战败的窘状。

在洛阳城方向,华安与麾下的十四万主力大军,已经抵达郊外,并在郊外的一大片空地上驻扎了下来。

当然,华安与麾下的将领,还有一万亲卫军将士。自然是前往洛阳城内驻扎了。

洛阳城经过数年的治理,已经由原先的破败不堪,变得无比的繁荣起来,除了偌大的皇宫之外,城内其余的位置几乎全都进行了重修。

皇宫虽然没有重修,也不能住人。但里面乱七八糟的杂草和垃圾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了,看上去虽然有些破败,但通过断壁残垣,还是可以看出当年盛世时的影子的。

自从华安麾下大军收复洛阳以来,便下令将洛阳皇宫的大门全部关闭,以防止有人进入内部,对皇宫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为了保持皇宫内部的清洁,华安招募部分百姓。每隔几日便到皇宫内打扫一番,多年来,从未停歇。

由于洛阳城是大晋朝廷建国时的都城,因此,华安对洛阳是极其的重视,除了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迁都以外,还对洛阳城进行了修缮和一定程度上的扩建。为了方便自己居住,华安命令工匠在皇宫的东门外建设了一座王宫。

王宫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上洛阳的皇宫,但也是不小,由于与皇宫相连,为此,还在外围挖了一条足有十丈宽的护城河,并引皇宫护城河的水灌之。让王宫俨然成了一座袖珍的皇宫。

为了建设这座王宫,华安给工匠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既要高大气派有档次,同时,还不能花费太多的经费。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旁边皇宫的规模。

在工匠设计出模型之后,华安亲自看过之后,方才同意开工。

自从王宫开始动工,至今,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经过数千工匠的努力,华安的王宫,终于在华安返回洛阳城之日,胜利的竣工了。

华安刚刚率部策马进入洛阳城,城内的部下,便将王宫已经竣工的消息,告诉了华安。

华安听说王宫恰好刚刚竣工,顿时大为高兴,并立即带领麾下部将,向王宫方向奔去。

在王宫的周围,还有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府邸,这些府邸也都是华安下令建造的,为的是让自己麾下部将的家眷又一个舒服气派的居住环境,以让这些部将,更加忠心的效忠自己。

一路上,华安与麾下众部将,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府邸,心中皆是大为舒心,只要日后天下安定,他们便都可以住在这些舒舒服服的府邸里面了。

“王上,这些府邸都是赏赐给我等的吗?”邓羌看向一座府邸,高兴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那是自然,各位将军,随本王征战多年,本王赏赐各位将军一座府邸,也是应该的吗?”

众将闻言,皆是大为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