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61部分

晋霸天下-第61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三蹙了蹙眉头,道:“大哥,当年周瑜之所以能一把火烧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是因为诸葛亮借来了东风,若非如此,胜利的一定是曹操。”

“是啊!,大哥,此时是冬季,刮得都是西北风,若是火攻,被烧的一定是我军的战船啊!除非有人可以借来东风。”雷暴跟着说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怎么把这茬给忽略了。”华安一拍脑袋,蹙起了眉头。

“大哥,要不要贴出告示,寻找会借东风的异人。”雷暴大声问道。

华安瞪了雷暴一眼,斥道:“贴告示,若是这么做,不是明着告诉赵军,我军要用火攻吗?”

其实,华安作为一名后世人,是不相信什么借风之说的,所谓的借风全是假的,只不过是掌握了季风的规律而已。

可眼下,要么不刮风,要么刮西北风,全然没有刮东南风的迹象,而华安对渡口四季的季风规律也不清楚,因此,也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

可无论华安怎么想,火攻都不失为一条最好的策略,只有火攻可以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战果。

华安策马与雷暴、王三,行至江边,想通过实地考察,看看火攻有没有可行性。

站在江边,华安感受到了一阵凉飕飕的西北风,这让华安放弃了利用东风火攻的计策。

渡口南岸距离北岸很远,华安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对岸的赵军水寨,为了近距离侦查,华安决定亲自乘船前往侦查。

华安和雷暴、王三登上了一艘小船,在水兵的操纵下,小船迅速的向对岸的渡口驶去。

当船至江心的时候,华安让水兵停止摇橹,让小船顺着江水自动漂移,过了好久,华安才从两岸的参照物,感受到船只的移动,这说明渡口处的江水流速很慢,利用水流的速度从上游火攻,显然也有些行不通。

小船继续向对岸驶去,在距离北岸渡口一箭之外停了下来,再往前走就会遭到赵军的弓箭射击了。

华安仔细的观察赵军的水寨,发现赵军训练很刻苦,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赵国水军的实力就会反超晋军水师,到那时,情况将变得极为糟糕。

“大哥,快走吧!赵军战船划过来了。”王三见赵军水寨中划出数艘战船,大声提醒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回去。”

在华安的命令下,小船快速向渡口南岸驶去。

从赵军水寨杀出的几艘战船,自然发现了身穿便衣的华安和身穿将军铠甲的雷暴、王三,他们觉得眼前小船上的一定是晋军的大人物,于是,以最快的速度追击。

见赵军数艘战船追得很紧,负责摇橹的水军士兵紧张的冒出了汗。

华安见了,正色道:“不要急,慢慢摇,既然来一趟,怎么着也要给赵军一点见面礼吧!”说着拿出了身旁的弓箭。

赵军的战船摇橹手多,因此速度快一些,眼看着就要越追越近了,华安弯弓连续射箭,每一箭射出,都有一名赵军士兵中箭跌落江中。

十几箭之后,赵军将士大惧,不敢再追击,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华安乘坐小船顺利的驶向渡口南岸,一路上,华安不断的思索最佳的破敌之策,可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到最佳的破敌之策。

回到渡口南岸之后,华安回到中军大帐,开始看着地图仔细的思索,以寻找最佳的破敌方案。

几日后,铁牛和赵武所部传回消息,他们的大军已经渡过浙水,华安算了一下,距离京城也就五日左右的路程了,若是铁牛和赵武的大军能抵达京城,晋军的压力将再一次大减,而石虎主力大军的优势则将被抵消不少。

又过了几日,石虎的战船造的更多了,几艘四层大船开始在赵军大营中出现,实力的增强,自然让石虎的野心极度的膨胀,为了快速的踏平江南,石虎决定要尽快与晋军水师决战。

为了了解部将们的想法,石虎召集了麾下的将领,决定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在石虎的中军大帐中,部将们立在大帐的两侧,听候着石虎的训示。

“各位将军,我军战船已三倍于晋军,本王觉得现在也该是与晋军水师决战的时刻了,各位以为如何?”石虎开门见山的问道。

“末将以为,我军完全有实力一战,战则必胜。”

“末将以为,我军水师与晋军水师的实力在伯仲之间,若是决战,胜算只有五成。”

“王上,我军水兵训练还有不足,士兵仍有三成晕船,真的打起了,胜负难料啊!”

部将们分别发表不同的意见。

“什么,训练了这么久,竟然还有士兵晕船,为何会如此?”石虎一听士兵三成晕船,顿时火冒三丈。

“王上,江面颠簸,士兵在战船上站不稳,自然容易晕船,若要克服晕船,唯有加强训练,别无他法。”一名部将解释道。

“训练、训练、训练,本王的大军还要训练到什么时候。”石虎闻言又是大怒。

站在姚戈仲身后的姚襄本想进言,不过被身旁的父亲阻止了,因为,姚戈仲觉得自己渡江南下,未能取得任何大的战果,还损兵折将,因此,觉得还是不要再出风头的好。

第三百六十五章草船借箭

五十艘火船上的一百名水兵,借着微弱的光线,悄悄越过了赵军水寨外围的箭塔,向着停泊数千艘大小战船的赵军水寨内部行进。

赵军水寨中,万余弓弩手仍在不停的向晋军战鼓声发出的方向射击,弓弩箭矢的消耗已经高达百万,可晋军的战鼓声却没有丝毫的减弱,这让站在高台上的石虎,以及麾下将领都有些迷惑不解。

“王上,晋军战鼓声始终不变,既没有向前进攻的行动,也没有后撤的打算,这里面似乎有阴谋啊!”一名将领向石虎汇报道。

石虎闻言一怔,思索了片刻,看向身后的诸将,问道:“诸位将军以为,晋军有何阴谋。”

“王上,昨夜晋军数百艘战船在我大营外绕了几圈便撤离,今日凌晨又前来击鼓呐喊,末将以为,这是晋军的疲敌之计,目的是让我军将士无法休息,从而减弱我军的战力。”一名部将信心十足的说道。

“是啊!是啊!昨日傍晚晋军在大营外寻游的时候,末将就觉得奇怪,此时跑来击鼓呐喊,分明就是不让我军休息的疲敌之计。”连续几名部将赞同道。

“王上,从鼓声判断,晋军战鼓只有一百多,所需战船十余艘足以,我军立即派出三十艘战船,便可围歼之。”一名将领建议道。

“疲敌之计。”石虎点了点头,看向身后的支雄,问道:“支雄将军,可否派出战船出击。”

支雄摇了摇头,抱拳道:“王上,万万不可,此时大雾弥漫,根本看不清外面晋军战船的多少,万一遭遇晋军的埋伏就麻烦了,晋军擅长水战,在大雾天仍可调动自如,而我军士兵水战极不娴熟,只要离开水寨,很快就会迷失方向,一盘散沙,只能被晋军各个击破。”

“哼,练了这么久,士兵连方向都辨不清。”石虎发怒道。

“雾气实在太大,王上恕罪。”支雄连忙请罪道。

石虎看向晋军鼓声传来的方向,不耐烦的说道:“咚咚咚的,吵死了,难道就一直让晋军这么吵下去。”

“王上,只要雾气一散,末将就亲率战船,出寨驱赶晋军水师。”支雄连忙说道。

石虎指了指天空,大怒道:“天还没亮呢?若要雾气散尽,至少还要三四个时辰,哼。”

支雄怏怏不乐,退向一边。

大将姚戈仲一直低头不语,但他身后的爱子姚襄,却一直在努力的思考,他总觉得晋军不远不近,一直击鼓呐喊,似乎没有疲敌之计这么简单,或许还隐藏着别的阴谋。

想了半天,从大雾、击鼓呐喊、船只、江面等因素,姚襄想到了一百多年前,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个经典战例‘赤壁之战’。

当时雄踞北方的‘大汉丞相’曹操,兵力极为雄厚,于是就有了南下征讨东吴,以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曹操一路进军都极为顺利,但到达长江北岸的赤壁时,却遭到了江水的阻隔。

为了渡江征服东吴,曹操下令大军屯驻赤壁北岸,并日夜训练士兵,囤积各种作战物资,而大江对岸的孙刘联军,相比曹操就显得弱小许多,物资也不如曹操大军雄厚,在对峙中明显处于劣势。

水战中,敌我双方战船相遇,利用弓箭杀敌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储备足够多的箭矢,孙刘联军日夜赶造弓矢,其中,刘备麾下的军师诸葛亮便接下军令状,三日之内要备齐十万支箭矢。

但诸葛亮并不自己建造弓矢,而是向鲁子敬借了二十条小船,小船上面扎满了草人,而后利用大雾的天气,进入赤壁北岸曹操的水寨大营,击鼓呐喊,以使曹操误以为是孙刘联军杀来了,于是,万箭齐发,‘草船借箭’的经典一幕便出现了。

姚襄仔细思索片刻,认为当年赤壁之战时的情景,和如今的情景极其的相似,晋军利用大雾前来击鼓呐喊,似乎还有‘草船借箭’之意。

“王上,晋军似乎不止疲敌之计这么简单,击鼓呐喊似乎呐喊另藏玄机。”姚襄抱拳向石虎奏道。

“哦,快说说看,晋军还有和阴谋。”石虎连忙问道。

姚襄抱拳,大声道:“王上,晋军此举似乎有草船借箭之意,我军万余弓弩手,连续射击,我军箭矢耗费足有百万以上,而晋军始终不撤离,其战船上的箭矢应该也有十万了。”

“草船借箭。”石虎闻言大惊,顿了顿,一拍脑门,大悟道:“原来晋军还有此阴谋,本王大意了,本王太大意了,支雄,快下令让所有弓弩手停止射击。”

“是,王上。”支雄大声应了一声,转身前去传令。

支雄走后,石虎在高台上踱着步子,后悔道:“晋军之中真是能人辈出啊!本王一个不小心便损失了百万支箭矢,诸位将军一定不可轻敌啊!”

“是,王上,我等一定谨记。”众将皆大声应道。

随着大将支雄下达停止射击的命令,赵军水寨外围,所有的弓弩手全部停止了射击,江面之上,只剩下晋军的鼓声和呐喊声。

晋军的十余艘战船,距离赵军水寨只比一箭之地稍远,因此,仍可以感受到赵军士兵射来的箭矢,待赵军大营方向不再射出箭矢,晋军的将士自然也感受到了,于是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华安做了汇报。

“大哥,赵军不射箭了,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微微一笑,轻声道:“发现上当了呗,呵呵!”

“什么,大哥的意思是赵军发现了我军的企图,那么,我军的行动岂不要失败了。”王三心头顿时一惊。

“大哥,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直接撤军吗?”王扁头也被华安的回答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来。

“坐坐坐,你们急什么,大哥的话,还没说完呢?”华安笑了笑,示意二人坐下。

二人相继坐下后,华安指了指外面的大雾和战鼓,轻声道:“看看,这儿的环境,像不像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时的情景。”

第三百六十七章大火蔓延

赵军水寨方向,数万士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进行救火,但大火是无情的,尽管赵军士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大火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越烧越旺,甚至前去救火的士兵也被无情的大火所吞噬,被大火灼伤的就更多了,猛烈的大火一直在向四周蔓延,赵军驻扎在岸边的营地也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王上,大火越烧越旺,已经不可能扑灭了,我军还是快撤吧!”

“是啊!王上,大火已经向高台这边蔓延过来了,岸上的大营也很危险,还是速撤为妙。”

“王上,数千艘战船已经保不住了,船上的士兵就让他们自求多福吧!我军当立即撤退。”

一众将领,皆劝说石虎立即离开。

石虎自然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筹建起来的数千艘战船已经保不住了,但看着这些战船上的士兵在战船的甲板上无助的乱窜,石虎的心里也很难受。

要知道,为了第二日一早能够迅速出击,杀向对岸的晋军大营,石虎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数万水军全都睡在船舱里,这些水兵大部分水性极差,近半的士兵不会游泳,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他们只能在甲板上乱窜,等候着被大火吞噬的命运。

“轰轰轰……”就在石虎准备放弃战船,将大营向后迁移的时候,几艘大型战船后甲板上堆放的大量霹雳弹爆炸了。

爆炸的霹雳弹带着炽热的火焰向四周飞射,最远的可以射出几十丈,其中,近三成的霹雳弹射向了赵军岸边的大营方向,瞬间就点燃了无数的营帐。

一些木质的箭塔和各种各样的军用物资被大火所包围,更有许多霹雳弹直接砸在了赵军士兵的身体上,瞬间将赵军士兵砸成重伤,整个大营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并且大火仍在向赵军大营的深处蔓延。

赵军大营和赵军水寨的大火顿时连成一片,将乌江渡口北岸方圆数十里的天空都照的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