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605部分

晋霸天下-第605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蒲洪,这个半截入土的老家伙还是出手了。”姚襄恨恨的说了一句。

“五哥。这个蒲洪一直按兵不动。如今,突然从出现在这里,似乎是早有预谋啊!”姚苌大声说道。

姚襄叹了口气,大声道:“这个老不死的。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迷惑我军。让我军疏于防备。都怪我一时大意,居然中了蒲洪的奸计。”

“五哥,蒲洪大军已经将我军团团包围。他们占据了优势,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呢?”姚苌紧张的问道。

姚襄看向四周,一时间也没了主意,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一颗颗的顺着脸颊向下滴落。

“将军,敌军主将奔过来了。”一名部将大声提醒道。

姚襄抬头一看,确实是蒲洪亲自策马奔了过来,在蒲洪的身后是一众部将和最精锐的士兵,足有百余人,不过在距离姚襄一箭之地的位置,蒲洪一行人停了下来。

蒲洪的意思,姚襄自然明白,于是,姚襄看向身后的部将和亲兵,大喝道:“你们,全都跟我来。”说完向蒲洪所在的位置奔去。

姚苌与部将,以及亲兵们策马跟随在姚襄的身后。

此刻,姚襄与麾下的兵马已经被蒲洪包围了,可谓是处在了极其不利的境地,硬拼的结果必然是损失惨重,为此,见蒲洪有意对话,便策马奔了过去,准备见机行事。

“蒲将军,许久未见,将军还是这么硬朗。”姚襄礼貌的在马上欠身行礼。

蒲洪笑了笑,轻声道:“姚贤侄客气了,老夫已经老了,是半截入土之人了,比不了贤侄的英姿勃发。”

姚襄咧嘴一笑,讽刺道:“蒲将军尚能策马奔驰,统领麾下大军将我军团团包围,何谈老矣。”

见姚襄有意讽刺自己,蒲洪笑了笑,轻声道:“姚贤侄不要误会,我与令尊曾同朝为将,不能说情比金坚,但至少还算是好兄弟,若非形势所逼,老夫也不会出此下策,做出不利于姚贤侄的事情啊!”说完看向身旁的蒲健。

蒲健会意,大声指责道:“姚襄,传国玉玺乃是天下至宝,本该归属大晋天子,你私取传国玉玺,是何居心。”说完狠狠的瞪向姚襄。

姚襄闻言,顿时明白了蒲洪的用意,也证实了自己的推测,在这几日之中,蒲洪虽然始终按兵不动,但对雍丘城方向发生的事情全都了如指掌,自己得到传国玉玺的事情,只怕不能敷衍过去了。

见姚襄表情暗淡,蒲洪嘴角微微一笑,轻声道:“姚贤侄年轻有为,有点野心是好事,不过,千万不可染指传国玉玺,否则,便是惹火上身,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啊!”说完以颇为关心的眼神看向姚襄。

“姚襄,我军奉大晋朝廷之命,前来拦截意图私吞传国玉玺之人,识趣的,快把传国玉玺交出来吧!”蒲雄大声催促道。

姚襄闻言,陷入了沉思,传国玉玺是他与麾下大军,费尽千辛万苦得到的,若是就这么交给蒲洪,他自然一万个不甘心,但此刻,麾下的大军却被蒲洪四面包围了,若是蒲洪率军发起进攻,他与麾下的三万大军必然会遭受重创,而一旦这三万精锐遭受重创,就算拥有传国玉玺,一时之间也很难恢复元气,当然,姚襄最担心的,是自己交出传国玉玺之后,蒲洪仍旧对其发起进攻,若是如此,就更不妙了。

“姚贤侄考虑了这么久,也该有个决断了。”见姚襄沉吟未决,蒲洪轻声提醒道。

姚襄看向蒲洪,正色道:“若我交出传国玉玺,蒲将军当如何待我。”

蒲洪毫不思索的说道:“我军让开一条路,贤侄可自由离去。”

“此话当真。”姚襄确认了一遍。

蒲洪肯定道:“老夫一言九鼎,况且,姚贤侄还有别的选择吗?”

姚襄叹了口气,侧首看向身旁的姚苌,轻声道:“将镀金铜箱交给蒲将军。”

“五哥,三思啊!”姚苌轻声劝了一句。

姚襄无奈的闭上双眼,轻声道:“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快去吧!”

“是,五哥。”姚苌应了一声,策马奔回,并很快将镀金铜箱拿了过来。

“五哥。”姚苌将镀金铜箱交到姚襄的手中。

姚襄接过镀金铜箱,看向蒲洪,轻声道:“蒲将军,这里面便是传国玉玺。”说完双手递出。

蒲健见状,上前接过镀金铜箱,并交到蒲洪的手中。

蒲洪将镀金铜箱晃动了一下,看向姚襄,轻声道:“姚贤侄,这里面便是传国玉玺?”

“不瞒蒲将军,里面究竟是何物,侄儿也不清楚,不过,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是传国玉玺。”姚襄肯定的说道。

蒲洪仔细的观察镀金铜箱,发现上面刻着传国玉玺四个大字,心中便已相信了九成,其实,在效忠石虎的时候,他是亲眼见过这个镀金铜箱的,那时,这个箱子和里面的玉玺都在石虎的手中,石虎当着他的面使用过。

“好,老夫相信姚贤侄。”蒲洪大声说了一句,随即下令道:“让开一条道路,让姚贤侄前往泰山郡。”

麾下将领立即传达命令,很快,蒲洪大军的包围圈便闪开了一道大口子。

见蒲洪得知自己要前往泰山郡,姚襄大为惊讶,如此看来,眼前的蒲洪不但对自己的行动了如指掌,甚至,还能洞悉自己的想法,如此人物,实在是太可怕了。

姚襄看向姚苌,轻声道:“让大军立即出发,迟则生变。”

姚苌领命,立即下达命令,随后,姚襄与麾下的三万大军,便快速离开蒲洪的包围圈,迅速向泰山郡方向奔去。

在离开包围圈十余里之后,姚襄总算是松了口气,不过,内心的不甘更加的强烈。

“五哥,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传国玉玺,就这么拱手让给蒲洪这老家伙?”与姚襄一样,姚苌也非常的不甘心。

姚襄无奈的说道:“我军实力不济,不是蒲洪的对手,不拱手相让又能如何?难道你想让我军全军覆没吗?”

姚苌眉毛一转,正色道:“五哥,如今我军已经逃出蒲洪的包围圈,没有必要再惧怕蒲洪了,况且,张遇等人的兵马据此应该仅有一日的路程,若是蒲洪与张遇他们的联军打起来,一定两败俱伤,到时候,不见得我军就没有机会啊!”

姚襄闻言,沉思了一下,摇头道:“蒲洪是个人物,只怕张遇等人根本就不能伤其分毫,我军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况且,晋军两万人马囤积雍丘,意图不明,同样让人担心啊!”

姚苌闻言,便不再说什么了。

蒲洪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内心显得异常的兴奋,为了早日抵达黄河以北,蒲洪立即命令大军出发,赶往黄河南岸,准备渡河北上,同时,严密监视姚襄、张遇等人的一举一动,以让自己有充分的准备。

与姚襄猜测的一样,张遇等人不自量力,在济北郡的一处山谷之中,中了蒲洪大军的埋伏,损失极为惨重,不得已,只有退回各自驻守的城池,以休养生息。

两日后,蒲洪主力大军与十余万族人百姓,全部在黄河南岸集结,准备渡河北上,进入河北之地发展。

正文第七百零八章司州刺史

在蒲洪的大营之中,前锋军团已经陆续离开大营,并在渡口乘船向黄河北岸进发,而蒲洪则命令大营内的锁匠,让他们尽快打开镀金铜箱。

“将军,铁锁打开了。”锁匠在打开铁锁之后,连忙汇报道。

蒲洪与二子闻言,皆是大喜,并连忙奔了过去,此刻,他们的内心都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父亲,我来。”蒲健说了一声,上前轻轻掀开了镀金铜箱的盖子。

“石头,怎么会是石头。”顿时,展现在蒲洪父子三人眼前的,并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而是一块普通的方形石头。

蒲洪伸出颤抖的双手,从镀金铜箱之中取出方形石头,脸上露出了极其愤怒的表情,并用力的将手中的石头砸在地面上。

“父亲,姚襄这小子居然骗了我们。”蒲健同样愤怒的说道。

蒲洪仔细思索了片刻,摇了摇头,轻声道:“不,姚襄并没有骗我们,这个箱子里面原本就是石头,一定是晋军的奸计。”

蒲健与蒲雄闻言,皆是大惊,连忙问道:“父亲为何如此肯定?”

蒲洪想了一下,轻声道:“第一,这个镀金铜箱的确是盛放传国玉玺的箱子,为父当年是亲眼见过的,而姚襄并不知晓我军会在半路拦截他们,所以,根本不会想到提前在箱子里放上石头,这就足以证明,在姚襄得到这个箱子之时。里面就已经是石头了,负责护送魏国使团的晋军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第二,晋军派遣两万援军前来接应,他们得知箱子被劫之后,不但没有立即向姚襄发难,而且表现的很安静,为父原本以为,晋军是为了等待援兵,待兵马足够之后。再找姚襄算账。可这么多日过去了,晋军不但毫无援兵抵达的迹象,甚至,前来接应的两万大军。都已经启程返回彭城和下邳了。这似乎说明。晋军早就得知这箱子里装的是一块没用的石头,而不是玉玺。都怪为父一时大意,居然中了晋军的诡计。”

蒲健闻言。气愤的说道:“可恨,晋军可真够卑鄙的。”

“父亲,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蒲雄轻声问道。

蒲洪想了一下,轻声道:“虽然传国玉玺不在我们手中,但装传国玉玺的箱子却在我们的手中,只要为父说这里面是传国玉玺,又有谁会怀疑呢?“

蒲健与蒲雄闻言,对视一眼,抱拳道:“父亲英明,如此,我们仍有称霸天下的机会。”

蒲洪点了点头,大声道:“传令全军,加速渡河,先稳定清河、平原一带,而后再徐图良策。”

“是,父亲。”蒲健与蒲雄大声应了一声,并立即前去催促大军加速前进。

在建康城的皇宫大殿之中,满朝文武齐聚一堂,魏国人质冉明已经跪在了大殿之上,传国玉玺也被摆放在龙椅前的案子上。

见传国玉玺重新回到大晋的手中,满朝文武都显得很是兴奋,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预示着大晋即将一统天下,阿谀奉承之辈立即开始歌功颂德,并畅想大晋一统天下的未来。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冉明被安置在建康城的一处院落,并派遣五十名士兵负责保护,而传国玉玺自然由皇太后褚蒜子负责保管。

魏国上表请降,并献上传国玉玺,这对于大晋朝廷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在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喜悦,在散朝之后,一些心腹大臣,特意留了下来,他们要与皇太后褚蒜子,商议更重要的事情。

见几名肱骨大臣留了下来,皇太后褚蒜子,连忙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吗?”

一名大臣抱拳道:“启禀太后,传国玉玺重新回到大晋朝廷,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如今天下纷争不断,并非四海升平的盛世,我辈仍需如履薄冰,方可让大晋朝廷千秋万代。”

“爱卿何意,不妨直说。”褚蒜子轻声问道。

这名大臣抱拳说道:“启禀太后,最近建康城盛传谣言,说华将军屡屡擅自做主,大有不臣之心,虽然微臣相信华将军是无辜的,但所谓人言可畏,此事不可不格外重视啊!”

褚蒜子闻言,有些不悦,轻声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华将军身为大晋将领,理应有临机专断之权,若是处处请示朝廷,势必会贻误战机,况且,华将军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我大晋朝廷,若华将军果真有反叛之心,大可私吞传国玉玺,何必费尽心机的将传国玉玺送往京城。”

“太后所言极是,微臣也觉得华将军对我大晋朝廷是忠心耿耿的,不过,眼下,华将军麾下大军已有几十万之多,都督益、梁、秦、雍、司、并、冀七州诸军事,实力如此强大,实在是让人担忧啊!万一有奸诈之徒挑拨离间,让华将军与朝廷之间有了嫌隙,后果岂不严重?”这名大臣抱拳说道。

褚蒜子笑了笑,讽刺道:“爱卿这番言论,似乎就有挑拨离间之嫌,眼下燕王大有不臣之心,朝廷正需华将军这样的将领固守边防,岂能自毁长城。”

这名大臣闻言,表情有些尴尬,顿了顿,抱拳道:“微臣失言了,华将军的确是我大晋军中的中流砥柱,只是华将军麾下实力增长过快,若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终究不是朝廷之福。”

褚蒜子闻言,觉得有些道理,沉思了片刻,正色道:“既然华将军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爱卿认为该如何遏制啊!”

“太后,以微臣之见,华将军已经成了气候,绝不可贸然过分逼迫,否则,极有可能会造成王敦、苏峻那样的后果,当逐步缓图之。”这名大臣抱拳说道。

“逐步缓图,如何缓图?”褚蒜子问道。

这名大臣思索了一下,抱拳道:“启禀太后,微臣为了此事,已经苦思幂想了许久,认为当先从益州和梁州下手,逐步削弱华将军的实力,以利于大晋朝廷的千秋万代。”

“恩,接着说。”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