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462部分

晋霸天下-第462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傍晚时分,叛军各路人马已经准备就绪,并在东门和南门处集结完毕,就等着王誓下达撤军的命令了。

正文第四百九十八章再次攻占成都

此时,在王誓的丞相府之中,王誓与王润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毕竟,一旦分开,他们将分别奔赴吐谷浑和牂牁郡,两地相距数千里,交通极为不便,书信往来需要数月,至于见面,则必须要等他们联手攻下成都才行。

临别之际,王誓握着王润的双手,蹙眉说道:“王将军,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本相全族之人的性命,就都托付给将军了。”说完双眼有了一丝红润。

王润连忙抱拳道:“丞相大人放心,末将一定誓死保护好丞相的族人,还望丞相早日请到吐谷浑的援兵,末将还等着与丞相会师成都呢?”

王誓点了点头,正色道:“本相一定竭尽全力,大不了将整个梁州都分给吐谷浑。”说完满脸的心痛表情。

“丞相。”王润低头叹了口气。

王誓吁了口气,轻声道:“王将军,天色不早了,我们尽早出发吧!”说完挥了挥手,示意府邸的下人将出行所需的各种物资运往西门方向。

“丞相大人保重,末将这就走了。”王润抱拳行了一礼,转身离开丞相府,并跨上战马向南方向行去,王誓的至亲族人全都上马跟随在王润的身后,向南门方向奔去。

王誓走出府邸,向亲属远去的方向看了几眼,而后在下人的搀扶下,坐进了马车之中,并让车夫立即向西门行进。

天黑之后,王誓和王润的两路人马。已经分别在西门和南门外准备完毕,负责迷惑晋军的四路人马也已经准备就绪。

在王誓和王润的命令下,西门和南门缓缓打开,六路大军分批离开成都,向着不同的方向奔去。

叛军如此大规模的撤军行动,如何能瞒过晋军斥候的眼睛,在叛军刚刚打开城门向城外撤退的时候,晋军斥候便盯紧其动向,在探出叛军的撤退方向后,便立即返回大营。将叛军仓皇撤退的消息向华安汇报。

在成都北门外十里的晋军大营。华安正在中军大帐中,与王三等重要将领商议后日的攻城计划,便接到了叛军逃离成都的汇报,而且。前来汇报叛军动向的斥候一波接着一拨。

根据斥候的汇报。华安了解到。叛军兵分六路,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撤退,其中。任何一路的兵马都在千人以上,这不禁让华安很是疑惑。

叛军兵力不多,战力也并不强,主动撤退倒也是明智之举,但无论如何,也不同兵分六路,撤往六个不同的方向。

因为分散兵力意味着力量更加弱小,更容易被各个击破,唯一的合理解释,便是叛军释了障眼法,用多路撤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无法集中兵力追击,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加容易的逃掉。

毕竟,在光线暗淡的夜晚,斥候也无法判断,叛军的重要人物处在哪一路。

“大哥,既然叛军主力已经撤离成都,我军当立即追击,并进占成都。”王三看向华安,正色建议道。

华安思虑片刻,正色道:“叛军兵分六路撤离成都,是释了障眼法,想让我军难以确定追击的方向,我军必须准确的知道叛军主要将领的逃跑方向,方可派兵追击,至于进占成都,叛军主力都撤了,我军主力只需逼近成都北门,叛军便会望风而逃,成都唾手可得。”

王三闻言,觉得很有道理,开口问道:“大哥觉得叛军的主要撤退方向是哪里?”

“地图。”华安喊了一声,身后的亲兵立即将地图拿了过来,并平铺在华安身前的案子上。

华安拿出六枚铜钱,分别放在叛军撤退的六个方向,仔细的分析了半天,无奈道:“叛军的真正撤退方向在哪里,本将一时还真是看不出来啊!似乎每一个方向都有可能。”说完蹙起了眉头。

“大哥,叛军兵力与我军相当,我们直接兵分六路追击算了,这样总有一路是对的。”铁牛倒是省事,直接建议兵分六路追击。

华安摇头道:“天色这么暗,斥候探查的情报也未必全对,万一分兵多路,中了埋伏怎么办,对于叛军,我们不可不防。”

李奕抱拳道:“将军,此时距离叛军撤离成都已经有一个时辰了,就算我军追击,也未必能追的上,不如暂时放弃追击,全力进占成都,另外多派斥候前往六路方向侦查,待确认叛军准确的情况后,再追击不迟。”

华安点了点头,道:“李将军说的对,如今,夜色暗淡,叛军具体情况不明,我军当立即进占成都,而后再徐图良策。”

众将听了都觉得有些道理,皆同意先进占成都,而后,再根据情况,对叛军发起追击。

华安首先派遣亲兵,前往东门方向,命令那里的李亮率领五千人马,向成都东门进逼,而后命令帐中的诸将立即回营准备,半个时辰之后,全军向成都进发。

众将领命,离开中军大帐,各自回去准备,华安则仍端坐在中军大帐中,看着眼前的蜀中地形图。

“将军还在分析,叛军撤退的真正方向。”行军司马张育走了过来,轻声问道。

华安微微点头,道:“是啊!本将看了半天,觉得不管是哪个方向,都无法躲过我军的追击,蜀中虽大,却根本没有叛军的真正立足之地。”

张育闻言笑了笑,轻声道:“将军所说不错,蜀中虽大,叛军却很难立足,所以叛军可能不会呆在蜀中,而是远走他乡。”

“远走他乡?”华安闻言一愣,顿了顿,轻声道:“以你之见,叛军会逃往哪里呢?”说完凝目看向张育。

张育上前一步,指着地图上成都的西北方向,正色道:“将军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西域,你的意思是叛军会逃往西域。”华安正色说道。

张育点头道:“没错,这里只是西域的一部分,是吐谷浑的地盘,据说吐谷浑有十万大军,实力不可小觑,叛军进入吐谷浑的境内,可以借助吐谷浑的力量,与我军为敌,所以,下官认为,叛军多半会逃往吐谷浑。”

华安闻言,觉得有些道理,顿了顿,轻声道:“吐谷浑与我大晋并无仇怨,他们真的会为了叛军,与我军为敌吗?”语气之中充满了怀疑。

张育回道:“这个问题,在下也很难确定,不过,只要有共同的利益,难保吐谷浑不会帮助叛军。”

华安点了点头,忧虑道:“若是叛军与吐谷浑沆瀣一气,对我蜀中是个巨大的威胁,本将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叛军撤退已久,将军可派骑兵火速追击。”张育抱拳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看向旁边的王三,下令道:“王三,你带领亲兵营,与陈霆麾下的三千骑兵立即前往西北方向,追击溃逃的叛军,一定不能让叛军与吐谷浑合流。”

“大哥放心,我这就去。”王三领命,转身离开大帐。

很快,晋军大营的所有兵马都已经准备就绪了,王三带领一千亲兵营骑兵,与陈霆麾下的三千骑兵,已经向逃往西北方向的叛军追去。

华安全身披挂,走出大帐,带领主力大军向成都的北门进发,与此同时,东门方向的五千兵马,也同一时间向成都的东门逼去。

尽管叛军主力已经撤走,但华安仍不敢掉以轻心,为了可以顺利的攻下成都,仍带了不少的攻城器械。

晋军两路兵马举着火把,浩浩荡荡的向成都逼去,而且还带来了大型攻城器械,在城墙上虚守的叛军士兵,早就吓的魂飞魄散了,没等晋军主力靠近,便全都跑光了。

华安率领主力大军抵达成都城下,看着空空荡荡的城头,下令道:“架起云梯,攻城。”

士兵闻令,将巨型云梯用力的向前推,展开之后便架在了城头之上,大量的士兵,顺着云梯向城墙上攀爬,由于没有叛军抵抗,很快便登上了城头。

“将军,叛军都跑光了,成都是座空城。”一名登上城头的小校,面向华安的方向,大声喊道。

华安闻言,嘴角一抹冷笑,大声下令道:“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要快。”

小校闻令,连忙向几名已经抵达城墙下的士兵,大喊道:“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让大军进城。”

城下的几名士兵闻令,立即前往打开城门,并用力的转动绞盘,让高高吊起的吊桥,缓缓的落下。

“咔咔咔……”吊桥和城门同时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很快,随着‘铛’的一声,吊桥稳稳的落在了护城河之上,城门也顺利的打开了。

华安勒马向前,大声道:“将士们,进城。”说完率先策马进入成都。

身后的将领和士兵,跟在华安的身后,纷纷进入城内,与此同时,东门方向的李亮军团五千人马,也在几乎同一时间,进入了成都,两支人马在成都皇宫的位置汇合。

进城之后,华安首先让将士们,立即将城内的所有违禁物全都销毁,城墙和城内的所有叛军的旗帜全部卸下。

正文第四百九十九章养敌以自重

由于天色已晚,在完全控制成都之后,华安让少量兵马负责巡逻,主力大军立即在城内扎营。

叛军刚刚撤走不久,城内难免有叛军残余,为了安全起见,华安将自己的大帐设在了皇宫之中,并在皇宫内外布置了大量的士兵,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和上次进入成都一样,华安的大帐仍旧设在正殿的一侧,因为这里地势高,距离宫门近,而且最为宽敞,长宽各有数丈的高台,足以容纳华安的中军大帐和谋士亲兵的数个营帐,而且一点都不显得拥挤。

中军大帐的搭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士兵们忙着搭建大帐的时候,华安与张育、谢思明在宫内闲逛了起来。

对于成都的皇宫,华安算是一点都不陌生,毕竟,几个月前,在灭蜀之战后,他曾在皇宫之中度过一段日子,对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甚至,有一种莫名的温馨感觉。

尤其是后宫方向,是华安最常去的地方,上次进入皇宫的时候,华安在后宫之中见到了正在梳妆的李青怜,如此安静柔弱的美丽女子给华安留下了极其震撼的印象,并让华安大为倾心,随后,更是频繁出没李青怜的闺房,最后,将其收入后房。

如今,再次进入这皇宫之中,华安时不时的便会回忆起上一次经历的往事,心里不禁有种甜蜜的感觉。

谢思明作为蜀中旧臣,经常进入皇宫大殿。对大殿的熟悉自然远胜华安,甚至连大殿外的台阶数量都了然于心,但对皇宫的整体,尤其是后宫方向,谢思明是从来没有去过的,也完全不了解。

至于张育这个年轻的书生,从来都没有进过皇宫的大门,对皇宫自然就是完全一无所知了。

借着士兵们搭建帐篷的功夫,华安凭借自己的记忆,带着张育和谢思明在皇宫之内闲逛了起来。并时不时的与二人闲谈。

看着高档奢华。但却人去楼空的皇宫殿宇,三人多少都有些感慨,这里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已经连续多次易主。每一次易主都经历着流血冲突、尔虞我诈、野心背叛。

“短短数月。成都多次易主。刀兵之灾,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谢思明感慨的说道。

张育点头道:“此次,我军不费吹飞之力攻占成都。一定要努力守好,万万不能再出事端了,免得让老百姓再次遭罪。”

华安闻言,吁了口气,正色道:“当初,我大晋三路大军西征,邓刺史走南路进攻,本将从北路进攻,桓驸马从中路进攻,攻下成都之后,本将都督北面的梁州,桓驸马都督正中的益州,宁州则由邓刺史都督,眼下,虽然我军成功收复成都,但益州并非本将都督之地,若是朝廷下令,本将还是要率军北返的,若是能有都督益州军事之权,本将一定竭尽全力守好成都,绝不会再让成都落入敌手了。”说着满脸遗憾之色。

华安这句话主要是说给谢思明听的,毕竟,张育早就给他提出了都督益州,掌握更多土地和人口的策略,只是,朝廷能否同意他的请求,华安始终无法判断。

谢思明闻言,思虑了片刻,抱拳道:“荆州远离益州,桓驸马对益州是鞭长莫及,益州由将军都督最为合适,此次叛军作乱,将军领兵平定叛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只要将军以此为理由,上书朝廷请求都督益州军事,相信朝廷一定会慎重考虑的。”

“本将毛遂自荐,这个真的合适吗?”华安有些疑惑的问道。

张育连忙插嘴道:“将军放心,以下官分析,朝廷多半会同意的。”

“哦,何以见得。”华安连忙问道。

张育抱拳道:“眼下赵国实力最为强悍,对我大晋是虎视眈眈,桓驸马的主力大军必须部署在襄阳、武昌一带,以防止赵国悍然入侵,对益州根本无力兼顾,而眼下益州的叛乱还未完全平定,朝廷正需要将军接手益州,从而进一步彻底平定叛乱,桓驸马则可以全力保守荆州。”

华安闻言笑了笑,轻声道:“听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