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453部分

晋霸天下-第453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事情已经安排妥当,王誓挥了挥手,示意众心腹立即回去准备。

“大人保重,我等告辞。”众心腹抱拳领命,随即离开。

众心腹走后,王誓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按照他的设想,只要这些心腹率领众属下成功的进入军营,便等于是在周抚的心口插了一把刀,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成都的南门方向,益州刺史周抚正在视察城防,这里是防御叛军进攻的重要位置,因为,三路叛军中的两路都来自南方,南门很有可能是叛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这里的女墙都裂开了,一定要重修,这里的空地要多堆放一些礌石,还有这里,也要重新修缮。”周抚在南门方向,大声的给守城的将士布置任务。

为了成功的抵御叛军,守住成都,周抚对城防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城墙上的任何一点缝隙,他都要求士兵尽快修缮。

“大人,大人。”就在这时,将军杨谦走了过来。

周抚眉头一皱,轻声道:“怎么样了,加了三成军饷还是没人应募吗?实在不行就强征,一定要凑足两万大军,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击退叛军。”

杨谦摇了摇头,抱拳道:“回大人,下午应募的百姓非常之多,才两个多时辰,五千新兵便已经招满,现在,他们正在大营内训练呢?”

“哦,这么快就招满五千新兵了。”周抚闻言大为惊诧,顿了顿,轻笑道:“蜀中这些刁民,就是喜欢贪图小便宜,军饷才增加三成,应募的人数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哈哈!”说完开心的笑了起来。

“大人,这下我们有两万大军了,守城的力量变得更强了,凭借成都的坚城,只要备齐足够的粮草,坚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啊!”杨谦也跟着高兴。

周抚笑了笑,大声道:“杨将军,我们去军营看看。”说着走下城墙,向城内的军营方向走去。

正文第四百八十五章出兵时机未到

南郑距离涪城足有千里之遥,为了尽快抵达涪城,华安制定了严密的行军计划,以沿途的五座城池作为临时停靠点,每日傍晚之前抵达一座城池,休息一晚后,第二日继续向下一座城池奔去,大军驻扎的各种所需都由沿途城池负责,以提高行军速度。

由于每两座城池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道路的状况也相差很大,所以,华安制定了不同的行军策略,距离近且道路状况好的就晚些出发,以保持士兵和战马的体力,距离远且道路崎岖难行的,就在凌晨提前出发,以保证在天黑之前可以抵达下一座城池。

如此,经过连续六日的急行军,华安一行人马终于抵达涪城,并与铁牛和李奕的两万主力人马汇合。

将带来的三千精锐和五百辎重营士兵安顿好之后,华安在涪城的南部设下了中军大帐,并立即召集各军将领,商议益州的形势。

华安的中军大帐刚刚设好,前往郊外视察的铁牛和李奕听说华安已经抵达,便立即带着部将前往中军大帐。

“大哥,你总算来了,益州的形势越来越紧了。”铁牛走进大帐,大声说道。

“将军,据斥候回报,益州秘密集结兵马的将领,是邓定、隗文和王润,三人所部兵马,皆不少于万人,大有一战而攻取成都的气势。”李奕也跟着说道。

华安闻言,沉思了片刻。轻声道:“邓定、隗文、王润,这三个人都是蜀中名将,不可小觑,看来周刺史的处境堪忧啊!”

“大哥,周刺史麾下兵力虽少,但只要我军的两万余援兵增援过去,叛军便无任何兵力优势可言,以我军的实力,与周刺史里应外合,一定可以彻底击败叛军。”铁牛大声说道。

华安在大帐内踱了几步。轻声道:“叛军的兵马大部分都是前些日子遣散的蜀中兵马。重新被邓定等人收拢,其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定不可轻敌,还有。我等身为梁州兵马。没有朝廷的允许。或者益州刺史周抚的求援,是不可以随意进入益州境内的,这是朝廷的规定。身为将领,我们怎么随意违反。”

“大哥,此时情况紧急,哪还能顾及这些,既然我军不能增援益州,那我们还集结在这里干嘛!不如回去好了。”铁牛有些不满的说道。

华安明白,此时益州即将发生叛乱,铁牛就是急着想要出战,以不失去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作为一州刺史,华安怎么不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只要救援益州及时,乃是大功一件,朝廷是肯定不会怪罪的,而且,还会大肆的赏赐一番,以表彰自己平叛有功。

但就目前的情况,显然还不是自己出兵的最佳时机,第一,邓定、隗文、王润,三路叛军正在集结人马,但是并没有公开表示反叛,在叛军还未正式反叛前,自己提前前往平叛,很容易被人诬告逼反蜀中旧将,这么大的罪名,华安可受不起。

第二,益州刺史周抚并没有写信求援,按照大晋朝廷的规矩,各州主力大军是不可以随意越境的,若是全国的大军都随意的乱调,大晋国岂不要乱套了。

第三,按照斥候所探查的情况,益州刺史周抚正准备固守成都,以利用成都这座坚城,大大的消耗叛军的锐气,若是华安所部前往成都,便会成为周抚所部的挡箭牌,成了叛军全力攻击的目标,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所部大军一定损失不小,而周抚所部却不会有丝毫损失,这么利友不利己的事情,华安是真的不愿意去做。

第四,为了实现北伐大业,华安需要足够的人口和土地,此时率军增援益州,大有战后都督益州军事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便是周抚大败而逃,没有能力保护益州,而自己所部则力挽狂澜,彻底平定邓定等人的叛乱。

有了如此多的理由,华安自然不会立即增援益州,但为了一旦增援可以快速击败叛军,华安加强了派往益州斥候的人数,以全面掌握益州的一举一动,同时,加紧练兵,让军中所有的新兵全部接受严酷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但这些心里话,华安只能一个人知道,毕竟,如此充满私心的想法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华安看向铁牛,大声道:“铁牛,你部新兵足有两千,这几日你要严格训练这些新兵,一定要将他们训练成能打仗的精兵,至于出征的事情,你就不用考虑了,该让你出战的时候,一定不会少了你的。”

“既然大哥早有打算,那就再多等几日好了。”铁牛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华安的决定。

“李奕将军,你部一千新兵,也要好好的训练才是啊!”华安以同样的口吻要求李奕。

“是,将军,末将一定全心全意训练好新兵。”李奕抱拳保证道。

“好了,各位将军请回吧!记住,各军斥候严密监视益州的一举一动,一有情况立即来报。”华安大声下令道。

“末将遵令。”众将士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众将走后,躲在后帐的张育和谢思明走了出来,这二人是华安离开南郑时,特意带上的,因为军中不能只有将军而无谋士,在打仗等冲锋陷阵的事情上,全部要仰仗军中猛将,但决策等事情,就必须依赖谋士了。

在政治问题极其复杂的大晋朝廷,作为一名将军,光有敢打敢杀的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政治头脑的下场往往会很悲惨。

为了一步步积聚自己的实力,实现心中的宏愿,华安不得不摒弃以往的单纯军事思路,开始考虑政治的因素,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张育年轻有为却不失老道,谢思明更是蜀中有名的智谋之士,将这两个人带在身旁,随时为自己分析益州的形势,对华安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华安任命二人为自己的行军司马,主要负责出谋划策,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谋略。

“二位都听到了,将军们的请战热情都很高涨啊!”华安看向二人,轻声说道。

张育抱拳道:“越是这样情况,将军就越要稳住,为了日后的北伐大业,将军切不可随意出兵。”

谢思明点了认可,轻声道:“将军刚才的决策完全是正确的,此时,我军就应该加紧练兵,并观察益州的形势,以便在最佳的时机增援益州,从而在击破叛军的同时,极大的保存自己的实力。”

华安正色道:“既然你们也这么认为,那本将就放心了,眼下春耕最多还有十天,十天之后,叛军一定会有所行动。”

“叛军集结、出征、筹集粮草都需要许多时间,抵达成都之时,只怕要在半个月之后,成都是座坚城,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我军当耐心等候,待叛军的锐气被攻打城池消耗殆尽之时,我军出击可轻而易举的消灭叛军,从而解救被围的友军。”张育抱拳分析道。

谢思明闻言,接着建议道:“将军,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军出征只怕要在一个月之后,将军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在附近多征召一些士兵,以增强兵力。”

华安觉得谢思明的建议有道理,顿了顿,道:“铁牛和李奕麾下的兵力维持一万便足以,陈霆父子三人新组建的梁州新军才一千兵马,实在是有些太少了,就让他们暂时扩军两千,凑齐三千兵马吧!”

“将军英明,日后梁州新军还要进一步扩充兵马,以组建数万人马的梁州精锐大军,成为北伐关中的一支强大力量。”谢思明正色道。

华安认可的点了点头,随后便与张育、谢思明商议,一旦增援益州,进军路线的问题。

在键为郡的武阳城,蜀中旧将邓定已经集结了近两万兵马,他并没有完全按照王誓的命令,待春耕完成后再集结全部的人马。

之所以这么急迫的集结全部的兵马,主要是因为成都方向已经有了异动,自己即将反叛的事情被大晋的益州刺史周抚发现了,在这种时候,若是不立即集结全部兵马,万一晋军突袭,他将有性命之忧,所以不得不尽早准备。

况且,此时,春耕已经进行到一半了,大部分的耕地已经种上了庄稼,剩下的少量空地交给老弱妇孺耕种,也没有太大的问题,算不上有违农时。

“将军,成都方向最新消息,晋国益州刺史周抚正在大肆征兵,一天之内便征齐了五千新兵,看来是专门为了对付我们的啊!”一名小校走向邓定身旁,正色说道。

邓定闻言,思考了一会儿,大声道:“不行,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必须立即向成都进军。”

“将军,我们不是已经与王将军和隗将军约定好了吗?提前出兵,就凭我军一军之力,只怕无法攻破成都啊!”小校担忧道。

正文第四百八十六章叛军佯攻成都

邓定笑了笑,轻声道:“若是没有内应配合而强行攻城,就算王将军和隗将军的兵马一起抵达,也是很难攻破成都这座坚城的。”

“哦,这么说,将军是要与内应配合,出其不意一举攻下成都,可内应真的就这么可靠吗?万一内应被发现,我军独自抵达成都,岂不要独自面对周抚麾下的大军了。”小校担忧的说道。

邓定不屑的笑了笑,正色道:“周抚手下不过一万荆州军而已,临时征召的新兵和蜀中旧军根本就不可靠,以我军两万人马的实力,就算独自面对周抚大军,本将也毫不畏惧。”

“独自出兵势必危险,还请将军三思啊!”小校蹙眉劝道。

邓定摆了摆手,正色道:“本将心意已决,你就不要再说了,立即前去传令,大军三日后,向成都进军。”

“是,将军。”小校无奈,只得服从命令。

小校走后,邓定立即拿起毛笔,写信给隗文和王润,告诉他们自己提前起兵的消息,并强烈要求他们立即出兵,火速进军成都。

写好信件之后,邓定派遣亲信,快马加鞭将信件送往汶山和汉嘉二郡,交给隗文和王润。

三日后,邓定集结所部两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成都方向进军,与此同时,汉嘉郡的王润和汶山郡的隗文,也都先后收到了邓定的亲笔书信,并立即动员兵马,准备出征。以增援邓定军团。

很快,邓定军团进军成都的消息,便传到了益州刺史周抚的耳朵里,得知叛军已经杀来,周抚不敢怠慢,立即命令城中大军做好坚守的准备。

他的计策很简单,那便是利用成都的坚固城墙消耗叛军的锐气,从而为自身赢取主动。

周抚大张旗鼓的调动兵马,也就等于告诉城内之人叛军已经杀来了,作为内应的王誓等人。自然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刚刚得知这一消息时。王誓大吃一惊,因为,他早已与邓定等人商议好了进军成都的时间,眼下时间显然还未到。而邓定却提前起兵了。这让他微微有些气恼。同时,邓定的急躁也打乱了他原定的部署。

为了确认这一消息的可靠性,王誓特意派遣心腹。前往刺史府打探消息,在得到确定的消息后,王誓在府邸来回的踱起了步子。

眼下情况有变,他也就不能按照原先约定的时间,在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