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85部分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85部分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皇后很不甘心,她非常想实验一下这个化学反应,因为很多想法都需要这个证实,好方便她展开下面的工作,她真的不想放弃。“我再试试,皇上不必担心,这个剂量很小,即使成功了也不会伤害到我。”说完又投入到实验当中。
我无可奈何的看着神情专注的张皇后,真没想到她会是一个科学狂人,我站在这里简直就碍事嘛!
从皇家科学院出来,我对身后的人道:“看好你们的张院长,一旦有意外发生要第一时间来禀报朕知道。”我真的不敢想像张皇后被炸的满脸漆黑头发冒烟的模样。
“皇上……皇上……。”高弘图大老远的就开始喊,来到崇祯皇帝身边,道:“皇上,您快跟臣走,工部那边出稀奇事了。”
我不知所以然的看着高弘图道:“高爱卿怎么如此失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话还没说完,高弘图突然怪叫起来。
“皇上快看,就在那里呢!”高弘图怪叫了一声指着崇祯皇帝身后,道:“那东西真的飞起来啦!”
我顺着高弘图手指的方向一看,西北角的天空升起一个大蘑菇,准确的说是看起来像是蘑菇,不过我马上失声道:“热气球?”
自从万户乘坐自己的火箭上天被炸的粉身碎骨后,人们对天空的探索趋于停滞,所以看到一个大蘑菇样的东西飞了起来,都被震惊了。
高弘图喃喃自语道:“原来真的可以飞起来呀!我还一位那小子是顺嘴胡懵呢!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孔明灯,真是厉害。”他把热气球理解成了特大号的孔明灯。
我在几年前编写教材的时候就提过热气球的原理,当然那只是原理而已,因为各方面的工艺都跟不上,无法做出气密性很好的口袋和燃料,所以我也没有让人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没想到今天却看到了成品。
来到热气球下面,我看着离地一百多米高的大蘑菇,看来这个高度已经是这个热气球的极限高度了,它十多分钟都没有再升高,这个高度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想要让这样的热气球成为我心目中空军的模型,简直是儿戏,敌人几箭就把它射下来了。
尽管热气球的要求没有达到崇祯皇帝的预期,可是它对普通人的震撼是巨大的,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充满向往,期待自己肋生双翅可以翱翔天空,但是这十分不现实,除了传说中的神仙可以腾云驾雾外,还没见过有谁能空中飞人,当然那个乘坐“火箭”的痴人除外。
今天,终于有人借助发明的工具飞上了天空,人们焉能不被震撼,当热气球一落地,马上围上了很多人,人们竞相观看这种能在天上飞的大蘑菇。
我近距离的打量着热气球,这个热气球很粗糙,口袋像是用布做的,底下是手工编制的大篮筐似的东西,在篮筐中间有一个架子,那就是发出热量让气球腾空的装置。
“皇上,就是他做出了这个东西。”高弘图拉着一个人来见崇祯皇帝,他一反刚才待人不冷不热的官威,对大蘑菇的发明人非常的热情。
“草民胡继宗参见皇上,皇上万万岁。”胡继宗恭敬的跪在地上,刚要磕头就被崇祯皇帝搀扶起来了。
我看着面前的年轻人,道:“朕对你这个东西很感兴趣,你详细的给朕说一说。”我说完对一旁的高弘图道:“叫人把围观的人赶走,把那个东西看护好。”

第一八一章 【假冒伪劣】
胡继宗制作的热气球是按照崇祯皇帝所说的原理而来,不过在制作工艺上特例性征明显,那个口袋已经不能称之为口袋,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灯笼,即使热气球落地了,口袋还是屹立不倒。
在口袋的内壁上,胡继宗涂抹了一种鱼油,鱼油可以给口袋提供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漏气,这个热气球最差的地方反而是能源,胡继宗在大篮筐里弄了一个小炉子,里面烧的焦炭混猪油,依靠这个能源飞天一百多米,还真是奇迹。
我听完胡继宗的介绍,失望不已,本来以为发现了一个人才,现在知道这个形同玩具,实用性能很差,看来没有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某些东西也只能想想而已。
高弘图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脸色变的那么快,刚才还是兴高采烈,现在却一点笑模样都没有,难道这个东西仍然不够新奇不够好吗?
“皇上,这个东西似乎还有改进的空间。”这个时候,一旁有人说话了,“只要在火候上改良,再把口袋做的大一些,应该能飞的更高。”
我扭头一看,是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宋应星,这个《天工开物》的作者我很欣赏,他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在矿产和农业方面,发明改进的几种机器使国家和人民受益匪浅,我问道:“爱卿有什么见解,不妨说一说。”
宋应星自从当选为皇家科学院的院士,更加的热爱发明创造改进改良,他第一眼看到热气球也被震撼了,但是随后就觉得这个东西不够完美,想着怎么能让它飞的更高。
“皇上,这个口袋可以做的再大一些,因为口袋里的空间大了,留置的热气就越多,飞的就越稳妥,至于下面的大篮筐,则要做的再竖直一些,深一些,而燃料就不能用猪油和焦炭了,要用燃烧的更好的东西……。”
燃料方面的改进宋应星没有说明白,因为他对这个不太了解,但是他知道张博院长那里应该有更好的燃烧材料,他前几天看到过。
失望之后又有了希望,我对胡继宗道:“你跟着宋先生去,这个热气球如果造好了,朕重重有赏。”
热气球事件过去没两天,高弘图又兴冲冲的来找崇祯皇帝道:“皇上,新式战船已经完工两艘,停靠在海河口的造船厂里,皇上什么时候过去看看?”
我哦了一声道:“挺快的呀!不知道做出来的战船实际应用起来怎么样,告诉造船厂的人,要多下水实验,朕一个月之后去验收。”
高弘图说完才发现倪元璐在这里,知道崇祯皇帝可能又在为财政上的事情操心,点头道:“那微臣这就去传达皇上的旨意。”
倪元璐见高弘图走了,咳嗽一声道:“皇上,出现这样的事情微臣不觉得奇怪,不出现才不正常呢!不过这些假币绝对不是北方生产出来的,这一点微臣可以保证。”
就在几天前,倪元璐发现入库的银元有问题,大小和图案不差,就是光泽不对劲,后来皇家科学院的人检验,果然有问题,银元的含银量不到两成,其余的大多是铜锡合金,比官方造币差了三成银子在里面。
因为在京城地区的实验效果不错,所以货币兑换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当然有些地方是强制兑换,会不会因为国库的银元比较紧张,造币厂为了赶工,在技术上出现了失误呢?我这么问倪元璐。
倪元璐摇头道:“这绝对不会的,造币方面的工作一直是微臣亲自监督,里面的工人技术都很熟练,原料比例也是事先划分好的,让微臣认为这些假币不是北方制造的原因是,这种银元里面掺的铜是云贵地区的特产,所以做出来的银元光泽差一些,这点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已经认可了。”
我真的有些佩服中国人了,不管是在后世还是在今生,他们的“造假”技术真的是无懈可击,连官方掌握的造币技术都被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并且运用,我真的服了。
“这件事务必要一查到底,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查出来,否则会严重的削弱朝廷的信誉,影响货币的顺利兑换。”我说道:“把找到的假币都回炉重新制造,不要浪费了。”
从崇祯皇帝那里出来,倪元璐暗骂不已,财政压力刚刚改善,就遇到了这种事,造假的人真是可恨到了极点,难道他们看不得大明帝国的一点好吗!让他知道是谁做的,他肯定第一个去干抄架灭门的勾当。
宋献策被崇祯皇帝找来研究出现假银元的事情,他也很惊讶会出现这个事情,用崇祯皇帝的话说,这很有技术含量啊!
“皇上,这件事不要急,一旦打草惊蛇后,想要彻底的解决就很麻烦了,微臣觉得先让曹变蛟查一查,凭借谍报司的能力,查到线索应该不难。”宋献策如此说道。
曹变蛟伤愈后被崇祯皇帝任命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本来这个位置不是很适合曹变蛟,但是崇祯皇帝觉得曹变蛟年轻,很有可塑性,所以不到二十二的曹变蛟成了大特务头子。
曹变蛟很忙,忙着完善崇祯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要重新组建一张间谍网,明的暗的都要有,而且不能等同于以前的东厂西厂锦衣卫,所以说任务量非常大,一点都疏忽不得。
“臣曹变蛟参见皇上,皇上万万岁。”曹变蛟一脸疲惫,两个眼角都有点发青,可见劳累程度。
“爱卿平身,坐吧!最近很累吧?”我笑着问道。
曹变蛟如实回答道:“还好,因为皇上已经给出了大致的框架,微臣只要执行和完善就好,不过有些细节方面很是费力,不容易解决。”
“朕能帮你的只有那么多,细节上只能你自己钻研了,你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大明帝国的安危,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我说完勉励的话,就把发现假币的事讲说了一遍。

第一八二章 【大不了重头再来】
曹变蛟神色一秉,这可是件大事,可以说非常严重,听过了崇祯皇帝和宋献策的分析,道:“皇上,参谋长,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别的话他也不会说,马上告退前去部署如何追查这件事。
宋献策看着曹变蛟离去,道:“皇上,他还行吗?微臣总觉得他楞了一些,心机也不够深沉,做谍报工作有些不合适,战场才是他天生存在的地方。”
我知道宋献策说的在理,可是别人也不合适,朝廷缺少谍报人才,只能先这么培养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发掘出几个这方面的人才。
晚上回到后宫,我发现周皇后等人正在玩牌,本来雀牌麻将要在二百年后才出现,可是我为了让周皇后她们有点乐趣,就提前制造出来了,用上好的汉白玉雕刻出来的麻将简直就是绝佳的工艺品。
“八万。”周皇后打出一张牌后看看怀里的孩子,她对这种新游戏很贪恋,每天不打四圈都睡不好觉。
“胡了。”田妃微微一笑把牌推倒,“单贴八万,大家给钱吧!”她高兴的收钱,今天赢了十多银元,让她还想玩下去。
“炸胡!”根本就没有胡嘛!我来到近前一看,田贵妃手中的牌有二万,四万和六万,根本就不是一条龙,怎么能胡呢?
袁妃啊了一声,道:“原来是炸胡啊!快赔钱,你今天几乎都是这么胡的……。”
周皇后笑的不行,道:“妹妹你这是连唬带蒙嘛!你每次胡我都不看牌,还以为你运气好呢!原来是唬人的。”
田妃一脸委屈,道:“我……我以为这样就行的,原来不行啊!”她可不是存心行骗,而是没有掌握规则。
我见周皇后她们朝田贵妃要钱,生怕田妃怨我,赶紧开溜,结果出门遇到了王承恩,这个刚刚履新的内务部长。
王承恩手里拿着一道折子,道:“皇上,这是内库今年的收入,请皇上过目。”王承恩接管内库后,因为货币改革和江南李邦华的进项,内库已经有了三百多万元,虽然远远不如崇祯皇帝刚登基那会,但是现在这些钱不必再贴补国家用度,算是真正属于崇祯皇帝个人私有了。
我看过之后道:“不错嘛!以后应该不会再为银子发愁了,对了,一会给皇后和几位娘娘取些现银来,她们手里最近也没有钱。”
王承恩答应道:“老奴记下了,有一件事,微臣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总管有什么不能说的,说吧!”我见王承恩吞吞吐吐,爽快道。
王承恩迟疑一会道:“皇上,老奴觉得应该把皇宫修缮一下,这几年来,皇上节俭非常,加上皇宫之中人少,很多房屋因为无人居住都破败了,有的地方连天棚都裂开了,几位娘娘的寝宫都有损坏,再这么下去,皇宫就真的不适合人居住了。”
我也知道紫禁城损坏的很严重,可是苦于无钱修缮,现在手里有了点钱却舍不得花了,这么大的宫殿,修缮起来要花很多钱,心疼啊!
“总管,你看这样好不好,把有人居住的宫殿好好的修缮一下,其余的全部拆了,砖瓦木料窗扇什么的都运到城外用于修建军营,原地呢就改成花园算了,免得以后还要花钱修缮。”
王承恩想了想,道:“皇上体恤万民,实在是天下苍生的幸事,老奴这就去传旨,按照皇上的意思办理。”其实崇祯皇帝这么做也不错,因为皇宫之中没太多的人居住,显得非常冷清,如果把宫殿规模缩小,不但节约维护的钱,今后的护卫工作也好做。
“对了,拆下来的上好木料留下来,造船厂可能用的上。”我看着宫殿的横梁说道,“再看看还有什么能卖的古董字画,给李邦华他们送去。”
王承恩听了这话,哭笑不得,这紫禁城哪里还有能卖的出去的东西了,值钱的都被崇祯皇帝折腾光了,如果让前面几位先帝爷知道,非得从陵中爬出来找崇祯皇帝算账不可。
“二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