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146部分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146部分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深得多尔衮的信任,果仑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后金决策层的种种决定,他此时非常焦急,因为新得到的情报没办法送出去了。
果仑听了多尔衮的问题,假装思考了一会,道:“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如今凡是有大河的地方都有敌人,只有北上开原、叶赫,然后西行这条路没有大河,但是我觉得大明朝的人不会那么笨,那没有大河的地方也许更加危险。”
多尔衮点头道:“我也这么觉得,那个地方肯定早被埋满了地雷,但是大汗却不这样想,我真担心他会把整个大金国都赔进去。”
“其实大汗也是不得不这么做,想要破局只能如此,北上后有蒙古科尔沁部接应八旗人马,确实值得一试。”果仑非常佩服皇太极的果敢,一旦皇太极的计划成功了,那么大明帝国的水上包围计划也会随之流产。
多尔衮对想出这个水上包围计划的崇祯皇帝佩服的不得了,最起码一个心理压力就让八旗子弟喘不过气来,同时不禁想如果自己坐在皇太极的位置上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会和皇太极一样毅然决然的北上吗?
果仑看着多尔衮阴沉不定的脸,咳嗽一声道:“爷,如果这次是您领兵带队,那么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
多尔衮见果仑一脸神秘,道:“有什么主意就说。”
“如果爷能统领这次的两万人马,那么将是爷另立山头的大好机会,您看……。”果仑说着指了指地图上科尔沁草原以西的地方,道:“如果您带着人马绕过大明朝的防线和豪格会合,就可假借大汗之名剥夺豪格的兵权,这样一来您就有了五万多人马在手,还有漠东漠西大片草原任您驰骋……。”果仑将这个前景描绘的无限美好。
多尔衮听了果仑的话,脸色登时大变,在这个大金国生死攸关的时候另立山头?如果这么做了,那么大金国很可能将不复存在,他摇摇头道:“我不能这么做,大金的实力已经不如从前,所以绝对不能再分裂,十指终究不如一拳来得有力气……。”
果仑见这一分化后金力量的计策因为多尔衮的大局观念而行不通,他又心生一计,道:“爷,不管怎么样,您一定要把这次的兵权拿到手,一旦您兵权在握,那么就可仿效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汗位,然后马上宣布称帝,这样一来不但能将兵变的贻害减轻,还可通过此举振奋军心民心……。”
多尔衮没想到果仑出的都是狠招,不过他更倾向于后者,如果真能取得这次领兵的权力,那他会毫不犹豫的夺取汗位,难就难在皇太极根本不会给他这样一个机会。
果仑看出多尔衮的决绝和难处,道:“爷,想要取得这次的兵权,有两个人您一定要让他们相信您所做的都是为了大金国,第一个人就是大贝勒代善,第二个就是大玉儿,代善和大玉儿如果帮助您,那么这次的兵权绝不会旁落。”

第三一零章 【自危的感觉】
岳托参加完白天的会议后,晚上又被皇太极叫来,他来的时候发现除了自己,被叫来的还有几个人,其中还有他的父亲大贝勒代善。
皇太极见人来齐了,道:“白天我们研究了一下如今的形式以及将要采取的突破策略,现在诸位心中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白天的时候皇太极并没有让人发言,而是乾纲独断拍板了,他怕的是有人破坏他这个计划,但是建议不能不听,因此晚上把比较亲近的臣子都找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代善见所有人都在看他,知道自己这个大贝勒必须要先说说,他清了清嗓子道:“我赞成大汗的计划,但是我极力反对大汗亲自领兵,这沈阳城没有了大汗坐镇,人心就没有啦!”
岳托觉得父亲说的不错,这次领军的不能是皇太极,皇太极的作用是坐镇沈阳,否则八旗军民的心肯定不稳,在这个严峻的时候出现民心不稳的现象,对大金国来说非常不利。
几乎所有人都和代善父子的想法差不多,因此纷纷表示皇太极最好留守沈阳,这就摆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究竟让谁带领这次突破的兵马呢?
皇太极知道代善等人的担心是正确的,大金国如果没有他镇守,在明军强有力的攻势下肯定会土崩瓦解,但是他心中非常不解,明明大明朝已经占据了战略主动,为什么迟迟不采取进攻呢?
他满有信心像父亲当年在萨尔浒那样将来犯的明军全部消灭,可惜崇祯皇帝不给他这个机会,这围而不攻,分明是想耗费大金国的国力呀!
皇太极心中难过的很,想要一个对他忠心耿耿而又有才能的将领实在太难了,多尔衮是第一人选,可惜多尔衮素有异志,他绝对不能让多尔衮兄弟掌兵,其他如莽古尔泰等人,都是勇猛有余,谋略不足的将领,不堪大用。
皇太极和代善等人先绕开了这个问题,转而部署突破事宜,他们经过严密的推演和仔细研究豪格送来的情报,制定了一条最佳的北上突破线路,只要这支北上的人马突破后和豪格合兵一处,那么就可以以优势兵力击溃明军吴三桂部,然后奔山西大同南下,将明军的大后方搅个鸡犬不宁,迫使明军不得不调兵回防,这样就可以解了大金国之围,可以说是一场大的围魏救赵的战役。
代善父子走出来,对研而不明的将领问题,代善想听听儿子的意见,问道:“你觉得谁适合担任这次的主将?”
岳托想了想道:“如果问我最合适的人选,非多尔衮莫属,可惜大汗绝对不会把兵权交给多尔衮,一旦多尔衮吞了豪格的兵力,难保不出现一国二主的局面呀!”
代善迟疑道:“不会吧!当年天命汗死的时候虽然有遗诏说让多尔衮继位,但是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多尔衮难道还不明白事不可为吗?再说在这个大金国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会为了一己之利而放弃整个天命汗打下的基业吗?”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汗肯定也是这个心理,所以我想阿玛最好不要提这个事情,就让大汗自己拿主意吧!”岳托不希望父亲替多尔衮冒头。
代善一边走一边琢磨儿子的话,等他回到家里没想到多尔衮和果仑正在等着他呢!多尔衮见代善回来了,起身道:“大哥,这是干什么去了,害我等了这么久。”他这是明知故问。
代善噢了一声道:“大汗有些事情找我商议,没想到这么晚才回来,来人啊!煮些热茶来。”代善一边吩咐一边想着多尔衮的来意。
多尔衮见代善不问自己为何而来,显得有些尴尬,道:“大哥,小弟这次来是来求大哥救命的。”他按照果仑提出的办法,脸上显出非常痛苦的神色,而且想要给代善跪下。
代善见多尔衮如此神情,道:“九弟,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有什么话坐下说。”他赶紧把多尔衮按住。
多尔衮的演技绝对高明,他这时眼泪已经下来了,道:“大哥,咱们兄弟之间我就不说虚的了,大汗对我怎么样您这些年来看在眼里,如今大金国时运不济,我多尔衮自问也是有才能的人,可我得到了什么呢?这些年来大汗时刻都在提防着我……。”
代善听了多尔衮这话默然无语,他当然知道皇太极为什么防备多尔衮,不给多尔衮实权,在这些兄弟子侄当中,也就只有多尔衮有能力和皇太极较量,皇太极不打压多尔衮才见鬼呢!
“九弟不要太多心了,咱们毕竟是兄弟……。”代善觉得自己这话说的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多尔衮叹息一声道:“大哥,别看我没有实权,但是我和阿济格还有多铎还是三旗的旗主,有些话不说我也明白,这次大汗如果亲自带兵北上,那么必然会拿我祭旗,他是不会放心把我留在沈阳的。”
代善一摆手道:“九弟放心,大汗不会御驾亲征,大金国还得大汗来坐镇呢!九弟也不必担心,有我这个大贝勒在,大汗不会对九弟采取什么措施,尤其在这个时候,九弟还得为大金国出力呢!”
多尔衮和果仑交换了一下眼色,看来他们判断的没错,代善等人不会同意皇太极亲自领兵北上,这让多尔衮心中升起一线希望。
“大哥就不要安慰小弟了,如果大汗有那个心,就不会让小弟投闲置撒,晚上就不会避开小弟研究北上突破,早就跟小弟研究这次的出兵事宜了,”多尔衮继续博取代善的同情。
代善知道多尔衮说的都是实情,他突然想起儿子岳托的话,多尔衮是这次领兵的最佳人选,为了大局着想,是不是该向皇太极建议让多尔衮领兵呢?为了大金国的将来,他忘了岳托给他的忠告。

第三一一章 【特务头李信】
多尔衮从代善的府上出来,拍拍果仑的肩膀道:“看来代善大哥肯定会帮我这个忙了,有他给我说好话,大汗怎么也得斟酌一二。”
果仑点点头,道:“爷,如何让大玉儿替您说话,果仑就帮不上忙了。”
多尔衮一笑,道:“那是自然,大玉儿那边我明天就过去,她不是一个忘情的人,只要我拉下脸面去求她,一定能成功的。”
果仑走到马匹前刚要上马,发现马鞍上系上了一条红绸,这让他的心加快了跳动,趁人不备将红绸扯下收到袖口内,翻身上马陪着多尔衮往回走。
回到住处的果仑坐立不安,马鞍上的红色绸带条说明有紧急情况,系在第三个鞍轴上是说在多尔衮住所后的第三条街见面,可是他现在想要分身去见上级会冒很大的风险,万一这是敌人设下的圈套呢?上次就因为战友的疏忽,使沈阳城内一个重要的据点被鞑子端掉了,害他现在有情报都送不出去。
果仑权衡再三,决定冒这个险去试试,他手中现在已经积压了两份非常重要的情报,再不送出去必然会给大明帝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这就必须让他冒险尝试一下。
“果少爷,这么晚了您还出去呀!”看守后门的老头见果仑往外走,没话找话道,果仑现在是多尔衮的心腹,下人们都非常愿意巴结这位少年新贵。
果仑答应一声,道:“大爷,我出去一下就回来,您可得给我留门啊!”说着递给老头一块指甲大的碎银子。
老头见状赶紧把碎银子接过来,道:“那好,我一直等着您回来再去睡。”他紧握碎银子欢喜的紧。
果仑出了后门佯装闲逛在街上溜达,不一会就到了第三条街,这条街白天的时候很热闹,但是现在却非常冷清,他把那条红丝带系在腰上,从街头走到街尾也不见有人过来和他搭讪。
就在果仑觉得奇怪的时候,一间民房内走出两个人,一前一后来到果仑身边,道:“进去吧!李大人在里面等你呢!”
果仑哦了一声,知道他们所说的李大人乃是特务部的高层人员李信,没想到李信竟然到沈阳来了,看来是有重大的变故啊!果仑来到里面果然看到了李信,当初就是李信将他送到沈阳的,两个人还十分的熟悉呢!
李信阻止了果仑的礼节,仔细看了看果仑,道:“你长高了,一年不见你,变化还挺大。”
果仑嘿嘿一笑道:“在这里吃的倒是不错,顿顿酒肉,想不快点长都不行,我现在几乎忘了家乡菜是什么滋味了呢!有机会一定要大吃一顿家乡菜不可。”
聊过家常之后,李信询问了重要据点被端的情况,他这次来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这个,据点被端掉说明鞑子的反间谍能力有了长足进步,算是给特务部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是几位兄弟自杀,我很可能就暴露了,我欠兄弟们的实在是太多了。”果仑对那些为了掩饰他身份而自杀的特务部成员,有深深的愧疚。
李信也非常难过,那些人都是特务部里的精英,牺牲了确实非常可惜,“你也不要太难过,加入特务部的第一天我们就背过条例,我们整个人都是属于大明帝国,属于皇上,他们也算死得其所,我已经呈报给了参谋总长大人,他们的家属会得到丰厚的抚恤金,子侄也将得到大明帝国的培养,他们走的会非常安心的。”
果仑略感安慰后深吸一口气道:“大人,我手里有两份非常重要的情报,第一条就是皇太极决定从开原、叶赫等地北上,突破后和豪格会合袭击吴三桂部;第二个是由我亲自策划的帮助多尔衮兵变的……。”
李信仔细的听取了果仑的汇报,关于第一个情报,综合他所知道的宋献策和满桂北上,他认为参谋部肯定能想到,第二个情报是最新情况,而且迫在眉睫,送回去询问崇祯皇帝等人的意见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李信告诉了果仑崇祯皇帝班师回朝的信息以及大明帝国在海外取得的战果,这些情报都是他通过地下报纸得到的消息,具体的情况他因为没有回京知道的也不够详细。
尽管如此,果仑听到之后也高兴的不得了,道:“这么说大明帝国很快就要北上了,我做卧底的日子也到头了。”
李信摇摇头道:“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根据我从报纸上的内容来看,皇上一时半会还不会对鞑子展开大规模的作战,很可能仍旧是围而不攻的策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