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洋1917 >

第581部分

北洋1917-第581部分

小说: 北洋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认真算的话,出城夜袭的德军步兵第139团的伤亡800多人,和防守一方的日本步兵第5旅团步兵第6联队800多人的伤亡差不多是打了个平手,而双方的炮兵伤亡则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虽然菊池步兵第5旅团第6步兵联队的矶川炮兵大队全灭,伤亡高达340多人,但是桥本晃司的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的重炮却歼灭了乌克兰炮兵第1营和第2营,乌克兰的炮兵伤亡超过千人,24门75mm克虏伯野炮也全军覆没。

第七百六十八章(二)心里就是不踏实

让冯·诺伊豪斯憋屈的是,由于这厮之前固执的要拿下日军的前哨阵地,由此导致了师侦察营和步兵第1营滞留在日军前哨阵地上,导致被日军的150mm重炮炮火覆盖而导致了重大的伤亡,要不然的话,他的战损率将只有日军伤亡的三分之二而已。

这也是德乌联军午夜的作战检讨会开到了凌晨2点的重要原因,西蒙·佩特留拉从夜袭中看到的是希望,因为德军一个步兵团在联军阵地前进退自如战斗力相当强悍,这厮便提出干脆把冯·诺伊豪斯的预备步兵第47师的其他两个步兵团也调回哈尔科夫,这样不但守城无忧,没准集中力量反击出去的话,能打破敌人对城北的封锁和包围。

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有自知之明,他的志愿者师躲在战壕里守卫既设阵地还勉强能靠保家卫国捍卫哈尔科夫家乡来提住士气,维持住战线,如果出击和联军打野战,这厮觉得毫无胜算,事实上,昨天下午协约国联军的联邦步兵第13师投入2个团的兵力进攻,如果不是缺少炮火支援的话,当时没准就攻上阵地了。

针对西蒙·佩特留拉提出的要求,德乌联军前敌总指挥冯·弗朗索瓦也有些心动,这位德军预备步兵第29军的军长,欧战东线坦能堡战役中威名赫赫的战神,骨子里崇尚的是进攻而不是防守,当然,冯·弗朗索瓦上将的目标是在城西活动的日本骑兵第4联队,如果把德军预备步兵第140团和141团调回来,出其不意的在西线包围歼灭日本那个骑兵联队的话,现在的被动局面就会大大改观!

不过德乌联军前敌指挥部的副参谋长、事实上负责指挥哈尔科夫一线作战的德军预备步兵第47师师长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却不赞同这样的想法,在德国少将看来,第二天联军航空队的空袭依然将成为最大的威胁,而得到了加强的联军炮兵的威力也不容小觑,这个时候,大白天众目睽睽之下调动主力部队出现在敌人眼皮子低下殊为不智!

冯·诺伊豪斯反而认为,此刻防守哈尔科夫的德乌联军不是少了,而是太多,昨夜的炮战中日本炮兵已经打破了不攻击城市建筑的先例,而且昨天下午联军的航空队虽然只是SE5战斗机中队,却已经开始投入了针对哈尔科夫城内德军炮兵阵地和高射炮阵地的攻击,这意味着,今天,1918年7月31日,得到了休息和补充回复的联军轰炸机部队,将重新成为笼罩在哈尔科夫上空的可怕阴云。

在联军空地协同步炮协同的立体攻击面前,第一线的部队不是越多越好,冯·诺伊豪斯认为城北的环城防线将是敌人的攻击重点,当然,阵地的坚固程度还是有保障的,即使比不上在哈尔科夫西北边境的堑壕筑垒阵地,但比一般的城防工事要坚固的多。

由于德国空军最快在第三天,也就是1918年8月1日将能卷土重来,重新和协约国联军航空队争夺东乌克兰的制空权,因此,冯·诺伊豪斯建议德乌联军的反击因配合德国空军的出现而进行,他说服了前敌总指挥冯·弗朗索瓦上将,要只凭借哈尔科夫城内现有的部队熬过这个漫长的7月31日,等入夜后,接着夜色的掩护把德国步兵第47师的主力调回来,同时把步兵第47师的炮兵团主力也调回来,以便在8月1日开始局部反击。

德乌联军反击的首选目标并不是在哈尔科夫城西洛潘河和尤第河之间纵横驰骋的日本骑兵第4联队,而是哈尔科夫城东可能迂回出现的日军,这一点,冯·诺伊豪斯有着莫名的预感,对手既然在自己的左翼派出了一个日本骑兵联队进行迂回和袭扰,那么,对方不会漠视右翼的哈尔科夫森林地带。

乌克兰步兵第3师和第4师疏散撤退到城东十五公里之外除了借助森林的掩护躲避削弱联军航空队的优势之外,同时也是准备对联军右翼包抄迂回过来的部队进行关门打狗而布置的反击陷阱。

西蒙·佩特留拉拗不过冯·诺伊豪斯,而德乌联军前敌总指挥冯·弗朗索瓦最后也被德国少将说服,因此,当前哨警戒阵地一早发现日军工兵在哈尔科夫上游架桥时,冯·诺伊豪斯和西蒙·佩特留拉就得到了报告。

虽然在前线指挥部里用望远镜眺望,也并不能看的真切,但根据环形防线最前沿阵地观察哨的报告,当面几公里外架桥渡河的日本部队番号是步兵第23旅团和中国装甲部队。

西蒙·佩特留拉嚷嚷着要把哈尔科夫城内疏散隐蔽的炮兵调到东北角,只要能把大炮推到环形阵地后边,射程就能够上炮击对方加起来的浮桥,不过这个看似进取心十足的主意被冯·诺伊豪斯斩钉截铁的予以拒绝,理由很简单,“当面日军的炮火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已经超过了哈尔科夫城内的炮兵部队,更何况此刻哈尔科夫城内的5门德军150mm重型野战榴弹炮和105mm轻型野战榴弹炮营、75mm克虏伯野炮营已经再一次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布置到了哈尔科夫中城区和南城区,这时候再仓促往前调动,动静一大必然被协约国联军发现,到时候连阵地都没布置就绪就得被敌人端掉!”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日军工兵在哈尔科夫河上架了桥,只用了短短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前沿阵地上观察哨的望远镜里络绎不绝的日本部队居然开始排着队渡河了,一连串的报告回来,这边前线指挥部虽然已经给城东十五公里外森林里乌克兰步兵第3师和第4师追加了命令,要求他们不要打草惊蛇,守住现有阵地,放过河迂回的日军去包围城东和城南,等德军前敌指挥部统一指挥反击作战。

可西蒙·佩特留拉心里就是不踏实!

第七百六十八章(三)罐头很威武

诚然他觉得在炮兵部队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哈尔科夫城里的大炮后撤到敌人炮兵够不着的位置,专门用来为本方阵地前沿300—1000米的距离提供火力支援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主意,但看着日军旁若无人的渡河而不作出反应,乌克兰民族军的总司令显然有点沉不住气。

“佩特留拉阁下,如果您那么着急的话,我看不妨派您的哈尔科夫志愿者第1师第2旅防守右翼阵地的步兵第4团出击一下,不过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很可疑,敌人架桥的位置尚在他们第一线阵地的后方,而我们的炮兵布置靠后又分散,这会儿就是够对方五公里外的第一道阵地都够不着,你真要出击的话,可得想明白了!”实际承担了哈尔科夫一线指挥任务的德军少将冯·诺伊豪斯放下手里8x50规格1916年款的德国蔡司军用望远镜,交给了自己的贴身副官,又从身后的勤务兵手里接过一个刚开封的火腿罐头,拿起勺吃起了自己迟到的早餐。

虽然全俄和乌克兰都在闹饥荒,但德军的后勤供应标准依然是整个欧洲战场最先进也是最富裕的之一,比如说身为少将师长的冯·诺伊豪斯,和他的预备步兵第47师的将士们配给的给养中各类德国生产的罐头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1918年的时空里,德国罐头已普遍使用马口铁封装,而这世界最早的罐头是用玻璃瓶加上软木及铁丝紧紧塞着瓶口而成的,早在18世纪末,法国将领拿破仑率军征战四方,由于战线太长,大批食品运到前线后便会腐烂变质,他希望解决打仗行军时储粮的问题,于是他悬赏巨额12,000法郎,如果有人能发明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就将这笔巨款奖给他。

法国的许多科学家为此苦思冥想,当时有一位厨师叫尼古拉·阿佩尔(NicolasAppert,1749—1841)曾在酸菜工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时,发现有些往往变坏,而有些却不易变坏。他又偶然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于是,阿佩尔回应公家的悬赏,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这厮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在1804年获得成功。他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60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这阿佩尔获得了拿破仑颁发的奖金,更开设了一间工厂,为法军提供食物。阿佩尔的玻璃罐头问世后不久,英国人彼得·杜伦(PeterDurand)研制出薄钖铁制成的铁皮罐,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为现时常用的铁罐头的始祖。

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表论文,阐明食品腐败是细菌所致。于是,罐头工厂采用蒸气杀菌技术,使罐头食品达到绝对无菌的标准。现今的铝箔包装罐头则在20世纪的美国诞生,而之前,马口铁则成为各国罐头生产商的首选包装材料,坚固、耐用,轻便,成本又低廉。

如果不是在哈尔科夫这前线指挥部的避弹所里,冯·诺伊豪斯男爵大可以在贴身男仆的伺候下享用丰盛的早餐,可这是炮火纷飞的战场,即使为了表示同舟共济,这厮也不得不入境随俗的和部下将士一起吃起了罐头,德国火腿罐头则是少将相对有胃口能吃的下去的罐头之一。

如果说德军后勤的保障能力每天能向每一名德军士兵提供一个250克的肉罐头、一个250克的豆类罐头和一个250克的鱼罐头的话,那么给乌克兰民族军提供的间隔要拉长到三天甚至一个礼拜,诚然,宝贵的德国罐头当然要优先保证德军供应。

至于乌克兰人,不跟他们征粮要求他们提供牛肉猪肉那就算很客气了的,乌克兰民族军的伙食供应勉强处于黑面包和土豆一天三顿管饱的程度,而哈尔科夫志愿者师,作为保卫家乡和城市的志愿者,发给你武器和子弹就算是运气的,每天只管供应早晚2顿而已。

如果不是为了协调后续的大规模反击,德乌联军前敌总指挥冯·弗朗索瓦上将最佳的指挥位置至少应该后撤到克拉斯诺夫基地去,或者,干脆撤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去,但是冯·弗朗索瓦上将老当益壮,如何肯把难得的建功立业恢复自己往昔荣耀的机会全一股脑让给冯·诺伊豪斯少将?所以哈尔科夫城南地下室里的前敌指挥部里依然是冯·弗朗索瓦坐镇。

而真正指挥一线防御作战的,却是德军预备步兵第47师师长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和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西蒙·佩特留拉,位置就在这个哈尔科夫城北建筑群里的2层楼的石头大宅里。

“志愿者师依托坚固的工事用来守城还勉强对付,要他们冲出去野战进攻的阵地那怎么行,我看要么把您的师侦察营调上来出击,要么,把步兵第3师炮兵团第3营的75mm野炮推上来怎么样?”西蒙·佩特留拉推开了自己勤务兵递上来的德国罐头,追着冯·诺伊豪斯的后头问道。

“徒劳无益,佩特留拉阁下,这会儿联军的侦察机已经开始在哈尔科夫上空盘旋,我们有限的炮兵是用来帮主志愿者师守卫阵地和城市的,不是用来打水漂炸浮桥的,对方很狡猾,架桥地点几乎在我们所有炮火的射程之外,要够得着那座浮桥的话,至少要把大炮推到一线的战壕里去,你以为日本人的炮兵和航空队是吃素的?我们这边一动,对方既该劈头盖脸的打过来了!”说着冯·诺伊豪斯用手里的勺子敲了敲罐头盖,增强语气安抚着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道。

第七百六十八章(四)反击的重点

“今天白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尽可能的守住哈尔科夫,昨夜北城区已经被对方的四年十五厘重型榴弹炮轰得不成样子,我们甚至要做好撤退到南城区,和对方打巷战的思想准备,只要我们能争取到时间,等赫尔曼·威廉·戈林的战斗机联队卷土重来时,我们将好好给对面的日本人上一课!”“可前沿观察哨说准备渡河迂回到东面去日军至少是一个步兵旅团,万一对方推进到哈尔科夫城东发起攻击,我们怎么应付?天可未必有那么快就黑了下来,何况对方还有中国装甲部队的协助,步兵第3师和第4师隐蔽待机的位置总觉得有点远了,对方要真从城东攻入哈尔科夫城的话,那可是在我们腰眼里捅上了一刀……城市是否能守住还是个疑问!”西蒙·佩特留拉絮絮叨叨颇有点六神无主的样子,这位乌克兰民族军游击队的缔造者,没有经历过大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