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洋1917 >

第266部分

北洋1917-第266部分

小说: 北洋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军骑兵当然没有弹无虚发的本事,萧楚银之所以把阵地布置在如此开阔看上去到处漏风的丘陵地带,当然不是为了方便夏伯阳的骑兵野战冲锋。

萧楚银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阵地周围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既能让自己部队的视野开阔视线良好,又使得苏俄红军骑兵冲锋进攻时的路线拉的尽可能的长。

这样一来,联军可以让自己这三个连的轻重火力配置和发挥到最佳状态,别忘了中校参谋带着的这个骑兵营,除了三个连九个排装备的9挺勃朗宁气冷式重机枪之外,还有18门60MM排属迫击炮,还有8门81MM营属迫击炮。

从2公里之外到联军阵地,都在萧楚银的营属迫击炮的射程之内,当敌人冲进1800米后,重机枪会依次开火,1300米,排属迫击炮开始宣泄炮弹,800米内,27挺勃朗宁班用机枪开始怒吼,400米内,300支M1伽兰德半自动骑步枪的火力加入进来。

由于战场处于丘陵地带,理论上联军阵地是一个完全立体的阵地,下了马的骑兵跟前是自己的趴下来的战马做的肉盾和掩体,联军骑兵被灌输的理念就是,战马随时都应该成为保护你的肉盾,而不是需要你去保护它的伙伴,战场上如果马在人亡,等于失败,马亡人在,从头再来!

对联军来说,每一个战士的生命和安全,比什么牲口武器都要重要的多,爱马之人当然也有,但是联军的纪律是铁打的,一声令下,叫你让战马卧倒替你当子弹当掩体,那就得服从,只要仗打赢了,你要你活下来了,无论是哈萨克草原还是顿河、伏尔加河流域,大把的优质战马等着胜利者征用。

夏伯阳用骑兵师心爱的战马当挡子弹的冲锋肉盾是逼不得已,但是冲锋的时候才发现,1800米的距离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巨大深渊,联军的营属迫击炮虽然只有8门,但是迫击炮超高的射速加上3·6公斤杀伤榴弹的威力,雨点一样迫击炮弹砸进苏俄骑兵大队人马之中掀起无数朵血与火的浪花和涟漪。

要是苏俄红军骑兵从两翼绕过联军那三个连的核心阵地走远路躲过去的话,未必不能插到梅列乌兹渡口去,毕竟联军骑兵的优势不在马上,你叫萧楚银的三个骑兵连追着夏伯阳的三个骑兵营去打,至少迫击炮和重机枪就使不上劲了,而且夏伯阳这边骑兵是一人双马,联军骑兵就是追,马力上不占优势。

夏伯阳这回是被对方的兵力少,武器好,重机枪多,地形又开阔有利骑兵冲击给晃了眼,一心想抓住这难得的野战机会一口气吃掉对方这三个连,那么多轻重机枪要是落到自己骑兵手里的话,尼玛,就是再来一个团的联军老子也不必落荒而逃!

结果第一次直冲到1200米距离之内就冲不上去,冲在最前面第一线三个连的苏俄骑兵和当肉盾的近500匹战马被打的人仰马翻血流成河,联军三个核心阵地成品字形展开,事实上控制了至少南北五公里,东西四公里宽的区域。

从三个方向冲锋的苏俄红军骑兵在丢下了一地的死人死马之后退回了2公里之外的冲击出发地,三个一线的骑兵连队几乎伤亡殆尽,当肉盾的500多匹战马也血流成河。

现在夏伯阳渐渐意识到,对方之所以选如此开阔的地点拦截自己,目的就是从最大作战距离上开始拦截和发挥火力,对方的营属迫击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毕竟数量只有8门,平摊到那么大的战场上每个方向也就2门的样子。

关键是重机枪的交叉火力封锁,1500米开始联军重机枪的弹雨威力明显加大,而到了1200米处,对方的18门排属迫击炮加入不间断吟唱之后,自己的骑兵再也无法坚持而垮了下来。

不能怪战士们缺少勇气或者怯懦,三个营的尖刀连骑兵们几乎全军覆没了,如果不是他们冲在前面吸引了联军的火力,刚才带着大队已经冲到1500米处的夏伯阳甚至都怀疑,自己和大队是否还能撤下来。

这当然远不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时代,这是100颗子弹都未必能消灭一个敌人的时代,但是9挺勃朗宁气冷式重机枪即使把射速调到450发分钟的慢档,半分钟多点就能打掉一根250发的弹链,联军9挺这样的重机枪在一分钟内泼洒的金属弹雨数量高达4000发,刚才短短几分钟时间,超过5万发重机枪子弹漫天飞舞蹂躏这自己冲锋的骑兵们。

夏伯阳有点后悔,不应该试图攻上联军的阵地,更不能试图从对方的机枪弹雨编制的火网中穿越打透过去,应该迂回绕过去赶紧有多远跑多远,当然,背后只要这三个联军骑兵连阴魂不散的跟着,自己的大队人马铁定没有机会顺利的渡河。

何况此刻渡口情况不明,如果对岸也有敌人的骑兵把守,哪怕只要一个骑兵连,只有几挺重机枪,泅渡中自己的骑兵大队也只有被人宰割和屠杀的份,夏伯阳最后从望远镜里眺望了对方机枪阵地上的重机枪一眼,发出了全军向东撤退的命令。

只是,太晚了,正在此时,联军阵地上欢呼声群起,接着阵地西边蹄声大震,地平线上至少一个营500多的联军骑兵增援部队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里。

于此同时,北面和东北面也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和枪响,夏伯阳调转身子不用望远镜,都能看到北面和东北面约3公里之外,出现了大批风尘仆仆的联军日本骑兵部队,瞧规模和人数至少有两个骑兵大队约1700人的样子。

1918年7月14日15:30苏俄红军东方面军第一集团军夏伯阳骑兵师余部约1700多人,在梅列乌兹以东约十五公里的别拉亚河北岸,被联军混成骑兵旅第一团的两个骑兵营和日本第四联队的两个骑兵大队一起合围。

苏俄红军骑兵师长夏伯阳带着剩下不到200骑兵血战突破包围圈,从日本第四骑兵联队从东面包抄的第16骑兵大队的阵中杀了出去,奔东面消失在别拉亚河上游的乌拉尔山脉群山之中。

这天下午的晚些时候,苏俄红军骑兵师的余部两个营约900多骑兵,分别在别拉亚河上游的山谷和彼得罗巴甫洛夫卡村以东被歼灭。

联军在库梅尔套—梅列乌兹的别拉亚河段的拦截作战,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因为日本骑兵部队包抄迟缓了一步,最后功亏一篑,不但没有逮住图哈切夫斯,连图哈切夫斯基手下的夏伯阳和富尔曼诺夫这对红军骑兵的双子星座,最后也都成了漏网之鱼逃之夭夭。

第四百七十七章最后通牒

1918年的7月14日18:30乌法联军指挥部。

“报告总司令,乌拉尔骑兵第一师第二旅来电,他们半小时前已经拿下了博尔加尔,全歼苏俄东方面军第五集团军留守博尔加尔的辛比尔斯克步兵第26师,消灭对方约3000多人,俘虏近7000人,其中近半数一是伤员,还缴获了对方三个炮兵连的大炮,骑兵第二旅伤亡近千人,阵亡三百多,负伤700多。”一个作战参谋拿着刚收到的电报进来后报告道。

紧接着另一个参谋脚步匆匆的闯了进来,报告道,“总司令阁下,刚收到畑俊六大佐发来的电报,他带领日本第四骑兵联队主力,在联军从奥伦堡北上的混成骑兵第二旅一部的配合下,于梅列乌兹以东的别拉亚河北岸,经历三次大规模的战斗,全歼苏俄第一集团军图哈切夫斯基余部骑兵部队约2300多人,这会儿刚打扫完战场!”“图哈切夫斯基跑了?”王庚见那个日本作战参谋的脸色有点尴尬,不由得问道。

“纳尼?畑大佐怎么回事,怎么让图哈切夫斯基跑了?是战场上没找到尸体还是确认已经跑了?”边上的联军副参谋长、联军日本统帅宇都宫太郎大将忍不住跳起来吼道!

“大将阁下,畑俊六大佐的电报中已经做了检讨,审问俘虏后才发现,图哈切夫斯基到了别拉亚河之后就没跟大队一起行动,而是和对方的骑兵师政委富尔曼诺夫一起,带了约200人的小部队,找了一个当地的向导,奔东边别拉亚河上游去了!”作战参谋嚅嚅的回答。

正说着,第三个作战参谋闯了进来,这厮显然是个中国中校,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报告道,“总司令阁下,参谋长,混成骑兵第三旅旅长萧山令来电,他率领第三旅第一团在别拉亚河拦截了图哈切夫斯基余部约2500多人向南渡河突围的企图,并在接下来的北岸战斗中,旅部作战参谋萧楚银带一个营的兵力逮住了苏俄红军夏伯阳骑兵师余部的主力,先后经历两次战斗挡住了对方的进攻”“后来呢?图哈切夫斯基真跑了?”王庚微皱着眉头问道。

“后来骑兵第三旅旅长萧山令带了一个营渡河增援萧楚银部,并在日本第四骑兵联队两个大队的协助下,一举击溃对方夏伯阳近2000人的骑兵队伍,夏伯阳带领卫队从日本第16骑兵大队的阵地上突了出去。在随后的追击过程中,对方留在彼得罗巴甫洛夫卡村的那个营凭借险要的山路死战不退,拖住了我们追击的步伐,等全部消灭这个营搬开路障,夏伯阳已经跑的不见了踪影。”“说重点,我不关心什么红军骑兵师长夏伯阳,图哈切夫斯基呢?”王庚皱着眉头道。

“最后审讯俘虏的结果,跟着夏伯阳和大队在一起的是个假冒的图哈切夫斯基,真的图哈切夫斯基根本没跟大队在一起行动,到了别拉亚河之后就悄悄的带了一小队骑兵在向导的带领下奔上游跑了。他在彼得罗巴甫洛夫卡村派一个营佯装渡河也好,让夏伯阳带了2000多骑兵奔西边试图从梅列乌兹渡河也好,都是障眼法,这厮一早就奔东面进山跑了”显然在中国作战参谋的汇报中,混成骑兵第三旅旅长萧山令的战报要详细的多。

当然,撇清责任的意味也很明显,夏伯阳可是从日本骑兵的阵地突出去的总不会错,逮住了夏伯阳骑兵主力的是中国骑兵第三旅的部队这也不会错。

“哎,这图哈切夫斯基真是打不死捉不住的小强啊,这都能跑出去,要是他早走了半天的话,再怎么追一时半会也追不上了!”王庚显然有点懊恼,这么点人一进入山区,再要找出来可就事半功倍了,难为图哈切夫斯基最后关头能玩出个金蝉脱壳的计策来,要不然,跟叶戈罗夫一样的话那就插翅难逃了!

“纳尼?总司令阁下,打不死的小强是什么意思?不过这个图哈切夫斯基可当真狡猾大大滴,居然玩出了当年武田家影舞者的招式来,老毛子远看长的都一个德行,咱们根本分辨不清谁是谁,畑俊六大佐功亏一篑也是情有可原,毕竟这厮一天一宿没怎么睡了,上午还在萨拉瓦特以少胜多全歼了对方第一集团军的步兵31师,要说到底功大于过,当然,萧旅长的部队打的也不赖,都值得嘉奖和表扬!”“索噶,受教了,总司令阁下拿得起放得下,说的很有道理,不愧为我等的总司令,可是,要不要让畑俊六派骑兵一路向东沿着别拉亚河上游追下去?要不然图哈切夫斯基摔死在山路上我们都不知道,还傻傻的满世界找他那就亏大了”宇都宫太郎闻言松了一口气,一边建议派人继续追击,一边还在琢磨,蟑螂是什么东西?

其实这时代的蟑螂学名还多数被叫做蜚蠊,昆虫纲(Insecta)、蜚蠊目(Blattaria)有时特指蜚蠊科(Blattidae)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约有6000种(一说225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

蜚蠊与其他昆虫源起于泥盆纪,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相当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所以王庚把突破重围逃之夭夭的图哈切夫斯基比作小强。

在中国,其实蜚蠊多数时候被烘干培成粉作为中药的一种广泛使用,粤语俗称这东西叫甴曱(yóuyuē)汉字写法为甴曱,但因“曱”与“甲”在字形比较接近,因此很多刊物都错误地把甴曱植字为曱甴,亦影响了部份不查字典的人把甴曱这词冠履倒易。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宇都宫太郎此刻琢磨着,是不是让畑俊六将功补过,派一支骑兵沿着山路向东追上去,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怎么也把图哈切夫斯基找到才是正理。

“穷寇莫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