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677部分

骁骑-第677部分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潭边,一夜未眠的李利稍稍梳洗后坐在岩石上,忘情地注视着不远处的枝头嫩芽。但见嫩芽上的露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那尖尖的嫩芽似乎静止不动,然而一盏茶的工夫,嫩芽儿就已变成嫩叶,一点点舒展开来,已有绿叶的雏形;或许等到明日清晨,它就会长成巴掌大的新叶。

“公子早啊。”忽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入李利耳朵里,随即一位窈窕淑女碎步走到水潭边,在李利面前不到两步的微微欠身,遂将一个精致的瓷罐递给李利,柔声道:“昨晚公子营帐中灯光亮了一夜,奴家猜想公子肯定又是彻夜未眠,刚刚熬了一些稀粥,公子趁热把它喝了,然后就去歇息吧。否则,公子连续好几天熬夜,白天又要干活,身体怎能受得了。”

“谢谢玲姐,我还真是有些饿了,便不客气了。”李利随手接过瓷罐,笑呵呵地向女子道谢,既而毫不客气地拿起罐中的木勺,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好吃,真好吃!”李利一边狼吞虎咽地喝粥,一边赞不绝口。

被唤作“玲姐”的窈窕女子见状后,抿着樱桃红唇。矜持一笑,笑容很甜美,似乎非常开心。轻轻走到李利身边、与他并肩坐在一起。玲姐笑盈盈地侧目看着他,柔声道:“公子慢点吃,不够还有”一边轻声细语地说着话,一边取出手帕轻柔地拭去沾在李利下颌上的米粒,温柔而贤淑,呈现出一幅很温馨的画面。

瓦罐里说是稀粥,其实是色香味俱全的山珍瘦肉粥。莹白如珍珠般的米粥中添加了青菜、香葱、山药和雉鸡肉末。细腻粘稠,柔滑爽口,让李利胃口大开。片刻间便喝掉大半,以致于无暇顾及身边的玲姐给他擦嘴的亲昵动作。要知道,她可是个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虽然被李利称作“玲姐”。实际她比李利还小两岁。而李利不过是跟着孔明一起叫她姐,以示尊重而已。

这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真正意义上的窈窕淑女,正是诸葛亮的大姐诸葛玲。此外,孔明还有一个二姐,名叫诸葛慧。

自从选定在卧龙岗上搭建茅庐之后,第二天诸葛玲和诸葛慧姐妹俩就带着叔父诸葛玄府上的几名侍女和扈从赶来帮忙,自此一直给众人张罗饮食。正是从那天中午开始,诸葛玲便对李利另眼相待。天天给他做小灶,每天大半时间都陪在李利身边。笑盈盈地看着他干活,送水擦汗之类的事情没少干,半个时辰内最少五次,一天下来便有几十次,乃至上百次之多。

孔明第一时间发现自家大姐对李利格外照顾,单独给他做小灶,乃至连自己这个弟弟都吃不着。起初他还不以为意、浑然不察,反倒觉得姐姐看人真准,第一眼就看出李利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为此他心中暗自钦佩不已。

直到孔明无意中瞥见大姐给李利擦汗的一幕,他顿时傻眼了,急忙上前阻止,硬生生拉走自家姐姐,唯恐别人说闲话,有损姐姐的清誉。

然而,让孔明始料不及的是,大姐诸葛玲见到李利之后就像丢了魂似的,拽都拽不走,前脚被他巧借名目支走,转过身又回来了,依旧黏着李利。这让孔明深感无奈,常常话到嘴边却又无法开口,只得再咽回去,说得太轻不管用,重话又说不出口。毕竟是自家大姐,又是少女怀春的花样年华,偏偏遇上李利这样英俊潇洒且极有魅力的成熟男人,擦出火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孔明作为弟弟,眼睁睁看着姐姐相中了李利,该说的他都说了,该做的不该做的也做了,可仍然阻止不了姐姐迷恋李利。

面对这般情形,如之奈何?

为此,这些天孔明时常长吁短叹,无奈地摇头晃脑,一种难以言语的无力感充斥心头,忧心如焚。但他一直没有对大姐诸葛玲提及李利的真实身份,因为他只是猜测出李利的身份,却无法证实。再加上李利这几日与扈从们一起干活,不怕脏不怕累,从不挑肥拣瘦,堪称勤劳务实的典型好青年。

这让孔明甚为疑惑,对之前自己的猜测产生怀疑,因为传言中的西凉李利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在此之前,他对李利的印象并不好,虽然谈不上憎恶,却也没有一丝欣赏之意。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西凉李利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屡屡挑起战端,穷兵黩武,短短五年之内便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搅得天下混乱不堪,片刻不得安宁。

与此同时,孔明也知道传闻不可全信,乱世当中各路诸侯都在刻意诋毁其他诸侯,将别人说得一文不值,把自己说成是正义的化身,从而巩固自身统治。

正所谓三人成虎,人云亦云之事绝非空穴来风,这就使得孔明对西凉李利的印象很差。加之,两年前正是由于李利独霸朝纲,使得他叔父诸葛玄已经到手的豫章太守硬生生被朱浩所取代,以致诸葛家族处境困顿、生计艰难,寄人篱下,饱受欺辱。

两相结合之下,不难想象孔明对西凉李利的印象有多坏,他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这辈子和李利之间有任何交集,肯定是敌非友,完全可以划分在敌对势力的范畴之内。

小分割线

世事难料。

此次孔明与李利见面后却甚为投缘,一番交谈之下。他们二人的所思所想竟然空前一致,颇有一见如故之感,彼此将对方视为生平知己。等到孔明隐隐猜出李利的真实身份后。方知传言不可信,李利绝不是穷兵黩武之辈,亦非一味逞强斗狠之徒。恰恰相反,一番深谈之后孔明发现西凉李利平易近人,聪明睿智,能屈能伸,谋而后动。英明果断,堪称文韬武略的一代雄主。

正因如此,孔明猜测出李利的身份之后仍然没有拒绝他的好意。打算近距离观察一番,与他接触一段时间,而后再行抉择。毕竟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目睹的一切远比传言可靠得多。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家大姐诸葛玲竟然对李利一见倾心,上赶着黏上李利,而且愈演愈烈,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这段横生枝节的巨变,着实让孔明暗自叫苦不迭,却又无力阻止。

所以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希望自家姐姐能够悬崖勒马,早一天看清楚李利“风流成性”的本质。弃暗投明,重新选择心仪的郎君。

好在。李利倒是有些自知之明,或许是感觉到孔明对他和诸葛玲交往甚为排斥,亦或是意识到自己妻妾众多、必须有所节制,不能随意沾花惹草,更不能招惹黄花大姑娘。因此他刻意与诸葛玲保持距离,安分守己,从不队诸葛玲动手动脚,没有丝毫过激动作。

这让孔明稍稍安心一些,下意识认为只要李利拒绝了姐姐诸葛玲的爱慕,坐怀不乱,姐姐自然会知难而退,继而彻底死心。

只可惜,这只是孔明一厢情愿的想法,过于想当然了。以至于他下意识地忽略了李利风流多情的本性,最重要的是,他忽视了自己家族的女子个个都是容貌美艳的美人。暂且不说诸葛家族女子长得有多美,单看诸葛家的男子一个个英俊飘逸、风流倜傥,就不难想象出身诸葛家的女子丰姿绰约的身段与容貌。

容貌对于男女而言是对等的。英俊男子与美貌女子在相貌上有很多共同点,因为正常人的审美观大致相同,对所有美好的事物有着共同的喜好和追求。

年仅十六岁的诸葛亮,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堪称翩翩美少年;那么他的亲姐姐容貌又岂能差到哪去?换言之,如果诸葛玲相貌丑陋,或是中等姿色,那么出身荆州望族的蒯家三公子蒯祺又怎能死乞白赖的追着她不放?

事实上,现年虚岁十九的诸葛玲出落得亭亭玉立,宛若含苞待放的璀璨芙蓉,娇艳欲滴,楚楚可人。她与孔明一样拥有近乎完美的血脉传承,身材高挑、足有八尺,鹅蛋脸,娥眉凤眼,唇红齿白,肌肤白皙如脂玉。粉颈莹白似雪,双肩纤弱,酥胸丰满、挺拔高耸,腰肢纤细狭长;翘臀滚圆,后翘跨度极大,正是典型的腚大好生养的旺夫之相。双腿笔直而修长,支撑起前凸后翘的极其明显的起伏曲线,亭亭玉立,见之令人心猿意马,惹人浮想联翩,沉迷陶醉不可自拔。

最难得的是,诸葛玲气质清纯,温柔婉约,加之其高挑绰约的身姿,可谓是窈窕淑女的典范,实为无数男人美梦以求的完美女神,最理想的伴侣。

面对这样一个千娇百媚的美人,且对自己一见倾心,李利却只能看不能碰,还要保持一定距离,即使美人主动投怀送抱,他还得坐怀不乱,佯作正人君子。

由此不难想象,李利是多么不容易,憋得好辛苦,逼得他每天埋头干活,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全都用在搭建茅庐之上,如此才能保全自己正人君子的形象。否则,以他多情风流的本性早就按耐不住了,只要稍稍使用一点千锤百炼的撩拨手段,便可将对他极为迷恋的诸葛玲拿下,生米煮成熟饭,从而名正言顺地成为孔明的大姐夫。

然则,李利和诸葛亮二人都不会想到,正是由于孔明出面阻拦,迫使李利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而违心地佯作正人君子,才使得温柔贤良的诸葛玲误以为李利是个坐怀不乱的榆木疙瘩,从而不得不主动黏上李利,颇有投怀送抱之势,大胆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倾慕之心。

男女之情就是这样。一旦擦出火花,彼此间必然有人主动,有人被动;倘若两情相悦,最终就会演变为彼此互动,顺理成章,水溶交融。反之,男追女如隔山,山水迢迢,结果很难预料;女追男隔层纱,一触即破

求月票,求推荐票,谢谢!

第914章离间计,破镜难圆

感谢:书友ashbey月票支持,多谢!

宛城,一夜厮杀到天明,战况空前惨烈,血腥味弥漫全城。

直至次日午后,刘表陪同天子和百官登上南门城楼上,劝说六位诸侯罢兵言和。为此,刘表不惜调集十万荆州军压阵,与天子一道出城止息兵戈,极力化解诸侯混战,希望六位诸侯化干戈为玉帛,平息战端,以免造成更多更大的无谓伤亡,以致削弱各自的实力。

然则二十余万兵马厮杀一昼夜,很多将士早已杀红眼了,岂能说打就打、叫停就停?

所以大混战并未就此罢兵,所幸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吕布和孙策等六位诸侯亦知如此厮杀混战下去,其结果必将是两败俱伤,谁也占不到半点便宜。慎重权衡利弊之后,他们深知其中利害,甚为顾忌,遂不约而同地出面制止厮杀。

由此激战一昼夜后,六位诸侯麾下兵马在南门外分成两大阵营,对峙僵持,虎视眈眈,谁也不敢率先撤兵。否则,一旦将后背留给敌人,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万一敌军趁势袭击,其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如此胶着僵持的局面,最终还是刘表亲自出面作保,并将荆州军横在两军中间,方才彻底平息了这场大混战。

伴随夜幕再次降临,战火熊熊的宛城终于再度恢复平静,十余万诸侯大军各自返回营寨。舔犊伤口,庆幸自己还活着。

一天一夜的大混战过后,南门外十余里范围的旷野上散落着不下五万具尸体。尸骸遍地,鲜血染红了这方土地。更有数以万计的伤残兵士,他们既是这场空前混战之后的幸运儿,又是最大受害者;虽然侥幸保住性命,却落下终生残疾,离开军队后的生计之艰难是不言而喻的。

风平浪静后,终于冷静下来的六位诸侯。心头沉甸甸的,疑窦丛生,隐隐感到这场混战来得蹊跷、疑点重重。却又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北门外,曹操大营。

“哈哈哈!”中军帅帐内充斥着志得意满的开怀大笑,笑得张扬,笑得豪放。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疯狂。

此刻营帐内只有五个人。上阶是主帅曹操,下阶两侧是荀彧、毛玠、满宠、曹仁和乐进。

“这场大战打得大快人心,不但削弱了各路诸侯的兵马实力,还挑起了他们之间的争斗与猜忌。惟有如此,我等才能趁乱牟利,一尝夙愿。”当曹操、曹仁四人放声大笑时,荀彧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显得有些勉强。而他此时出言附和。其实就是一种掩饰,以免让人觉得他不合群。心存二志。

满宠,字伯宁,山阳人,之前才能不著,声名不显,直至兖州失守后方才崭露头角,正式进入曹操的视线。其人能文能武,沉稳机智,务实却不出风头,识时务、知进退,堪称智者。此次宛城混战就是出自他的谋划,或者说他是这场大混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

时下宛城一共盘踞着七位诸侯,以荆州刘表实力最强,余下六位诸侯中又以曹操麾下兵马最少,只有五千虎豹骑和几百名亲兵,与其他诸侯麾下兵马完全不对等。但曹操自身实力并不弱,在六路诸侯里排在中流,实力仅次于袁绍和袁术兄弟。由此,三位实力相若的诸侯联手攻打刘备、吕布和孙策三方势力,若是逐一击破,实在是易如反掌;但这对曹操并无好处,只有同时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