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274部分

骁骑-第274部分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余下便无能为力了。”

说这番话时,荀彧神情坦然,不卑不亢,尽显贤士能吏之气度。

“嗯,甚好!”曹操微微颔首,摆手示意荀彧落座。旋即他眉头微蹩,沉吟道:“去岁我大军出征徐州,本想一鼓作气打败陶谦,夺下徐州六郡。倘若一战功成,我等便不会被钱粮所累,可尽得徐州陶谦积攒多年的兵马钱粮,实力大涨。不承想,陶谦虽然年老力衰,却深得徐州百姓拥护,节节抵抗,众志成城,以致我军劳师远征,无功而返。

然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事绝难善罢甘休!若是不能除去陶谦,我曹操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又有何颜面与众诸侯并立于世?前番我等出征徐州未果,令我兖州军大失颜面,袁绍、袁术等人恐怕正在看我曹某人的笑话!

如今冬去春来,我军却苦于粮草不济,无法长期征战。反观徐州陶谦,经去岁一战,他必然加固城池,招兵买马,据城死守,时刻提防着我们。此消彼长之中,我军短期之内很难攻克徐州,势成骑虎啊!”

堂下,荀彧、荀攸和程昱等幕僚自然听得出曹操话语之中透漏的无奈之情,似有暂不攻取徐州之意。细想之下,曹操此言也合情合理,可谓明智之举。只是他们同样听出曹操说话时很不甘心,因为曹操借着陶谦部下杀死曹嵩之事而出兵徐州,这个足以掩人口食的借口,着实来之不易。如果曹操此时休兵罢战,那就意味着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后就很难再找到攻打徐州的借口了。

“禀主公,攻打徐州,事在必行,断然不能放弃!”正当堂下众人暗自思量之际,荀彧一边神情绝然地开口说话,一边再次起身出列,躬身继续说道:“而今我军粮草短缺,这是事实,并且短期之内也无法彻底解决大军所需粮草。但是,主公却不能因此而休兵罢战,反而应当积极操练兵士,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再次出兵征讨徐州!

与此同时,主公还要派遣快马给陶谦送去战书,言明我军不日便会出兵,再度攻打徐州。如此以来,方能让天下诸侯得知主公攻取徐州之决心,令他们不敢擅动,坐观徐州成败。而我军则可以暂缓出兵,积极备战,待春耕过后,主公便率兵攻打徐州。即便我军此番仍然不能一举攻下徐州,却还要出兵攻城,藉此表明主公为父报仇的决心。

惟有如此,方能表明主公对徐州势在必得之心,既而震慑周边宵小和诸侯势力,促使他们不敢轻视我军,更不会觊觎徐州。倘若主公就此放弃徐州,南阳袁术和冀州袁绍等辈很有可能趁着陶谦不备,出兵袭取徐州。到那时,即便主公再想攻取徐州,却迫于袁绍、袁术等人的强大实力。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从容出兵了。故而,纵有百般困难,主公也不能放弃徐州,无论如何也要克服困难,拿下徐州!”

荀彧话音方落,其叔荀攸立即起身出列,接声说道:“文若所言极是。徐州地处中原咽喉重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岂能轻易放弃!何况,徐州六郡经过陶谦数年治理。人口众多,钱粮充足,实乃中原各州之中不可多得的富庶州郡。主公若要征伐中原,必须攻取徐州,获取其钱粮。作为我军日后进取的钱粮供给和战略纵深之地。

而今我军虽占据兖州之地,却未能收复全境。陈留和冀州边郡仍旧掌握在张邈、吕布和袁绍等人手里。再者。兖州乃四战之地,东临青州,有黄巾贼肆虐;北面与冀州袁绍相邻,南接豫州,又与袁术相争;西面与司隶接壤,时刻面临西凉军的兵锋。故而。兖州作为根基尚可,却不是成就大业之地。”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的话,听得曹操神情微变,不禁颔首认同。

眼见二荀先后谏言。参军程昱自然不能一语不发,置身事外。于是他起身出列,恭声道:“禀主公,文若、公达所言甚是。去岁长安朝廷敕封天下各路诸侯,徐州陶谦、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公孙度兄弟,冀州袁绍和豫州袁术等人尽皆得到朝廷敕封,就连陈留张邈、吕布等小诸侯都得到了想要的官职。唯有主公非但没有得到兖州牧之职,反而得到了一个镇北将军的虚衔,反倒是袁术举荐的金尚却被敕封为兖州刺史。

现如今,虽然主公已经诛灭金尚夺得兖州,进位兖州牧,却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得到朝廷正式敕封,很难令百姓信服。究其原委,不外乎我军实力稍逊,不及袁绍、袁术、刘表等诸侯实力强大,使得执掌朝堂的李傕、李利叔侄不把我等放在眼里。有鉴于此,属下极力赞成出兵攻取徐州,迅速壮大我军实力,此乃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哼!”程昱这番话正中曹操的痛处,致使他勃然大怒,神情极为不忿地斥骂道:“李傕、郭汜、徐荣这帮乱臣贼子着实可恨!昔日这群人跟着董卓独霸朝野,横行天下,声名何其响亮。不承想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竟然被李利这个黄口小儿悉数击败,反倒沦为李利小儿麾下之鹰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今李利小儿手握数十万西凉军,扫平西凉二州,暗中掌控天子,私设雍州,以弱冠之龄提领雍州牧、凉州刺史,僭越卫将军之职,位及三公。可怜昔日威震天下的西凉上将李傕名为大司马,辅国摄政,坐镇朝堂,实则却是个毫无用处的傀儡,朝廷真正主事之人还是他的侄子李利!

只是李利小儿不知为何偏偏与我曹操过不去,肆意刁难,敕封我镇北将军之职,却不将兖州牧敕封于我。当真可恶之极!”

曹操这番话乍一说出口,便让堂下众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一股压抑至极的氛围悄然笼罩在大堂之中。

事实上,武威李利的威名早在两年前便已传遍大江南北,上至各方诸侯,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百姓们只知李利扫平西凉,平定西边蛮夷祸乱,却不知其人已经暗掌天下权柄,权势滔天。但各州郡的文武官员却对西凉局势心知肚明,而卫将军李利之名更是成为蒙在天下枭雄霸主心头上的一层阴霾,使得他们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讳莫如深。

但是,迫于形势所逼,中原各路诸侯非但不能和西凉李利正面交恶,还需岁岁进贡示好。毕竟此时的西凉军不比从前,昔日董卓统帅西凉军虽然兵锋强盛,却有马腾、韩遂等人在凉州后方掣肘,而今武威李利则不然。李利收降李傕、郭汜等西凉旧将之后,独揽西凉军权,整合西凉大军,扫平西凉全境,再无后顾之忧。

近两年来,西凉全境休养生息,西凉大军厉兵秣马,整戈待旦,随时都可以出兵攻取中原。面对武威李利异军突起,中原各镇诸侯具是惊惧不已,只能加快攻城略地,积极壮大自身实力,小心提防西凉大军的调动,却没有哪一路诸侯愿意招惹西凉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大军。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素怀大志的曹操无疑压力最大,因为他所占据的兖州大部和司隶一部,就在西凉军攻取中原的最前沿,首当其冲,时刻面临西凉军强大兵锋的威胁。

“众将听令,各营整顿兵马军械,积极备战,待入夏之后,再战徐州!”眼见堂下众人一个个心不在焉,曹操长身而起,厉声下令,随之拂袖而去。

ps:中郎这个月更新不太给力,月初时已向诸位仁兄言明,请诸位仁兄见谅。月末了,弱弱地求一声“月票”,请仁兄看看兜里还有没有票票,中郎先行谢过仁兄了!

另外,中郎月底声明,下个月,也就是四月,骁骑每天保底两更,经常三更;若有动力,中郎拼了,一定不让关注骁骑和中郎的诸位仁兄失望!说到做到,绝不食言!

感谢仁兄对中郎的支持!

虎贲中郎拜上。

第391章突变

“哗、哗、哗!”

蒙蒙细雨下了半天,裹挟春风,倾斜而落。

午后,雨势渐大,哗哗而落,使得道路泥泞,颇为难行。

对于北方干旱之地而言,春雨贵如油,可望而不可及,极为难得。

但是,对于地处江淮的汝南一带而言,四季雨水充沛,河流湖泊众多。显然,春雨贵如油之说就无从谈起了。

“嗒嗒嗒!”

大雨中,在前往汝南的驿道上,一行百余骑快马冒雨前行,策马挥鞭疾驰。

道路两旁,大树参天,新草翠绿。

在雨雾弥漫中,云山雾罩,郁郁葱葱,尽显一片烟雨蒙蒙之象。

这是一段前不捉村后不着店的山间驿道,方圆数十里无人烟,冒雨赶路的行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大雨泥泞中疾行。

“在客栈躲了大半天,原以为下午雨势就会停下,没想到小雨过后还有大雨。老天爷这是故意跟咱们过不去,有意戏弄我等,真他娘的晦气!”

策马奔行中,窄小蓑衣和斗笠根本遮盖不住桓飞的雄壮身躯,致使他身上的粗布衣已淋湿大半,湿漉漉的衣服贴在身上,还得骑马赶路,端是难受至极。是以他狠狠地挥动马鞭,驾驭战马冒雨疾行,与最前方的李利并驾齐驱,唠骚满怀,破口大骂天意弄人。

在大雨中奔行,李利心境恬然,一呼一吸间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蕴育万物的清新气息。这种雨中跃马挥鞭的情形,让他心中无端滋生出一种难以言语的写意,仿佛自己已融入丛林旷野之中一般,感觉格外亲切,身心舒畅。

对于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后世空气浑浊之人而言。决计体会不到李利此时的心境,更加感受不到这种清新自然的环境,何其难能可贵。

“呵呵呵!”未语笑先闻。

李利笑呵呵地扭头看着桓飞身上窄小的蓑衣,笑道:“为将者,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做到不以物喜、不怨天尤人,否则就会丧失准确的判断力。飞虎啊,看来此次让你出来游历一番,着实很有必要;借此机会,好好打磨一下你急躁的性格。增加见识和阅历,足以令你受益终生!”

“嘿嘿嘿!”看到李利脸上轻松写意的笑容,桓飞咧嘴而笑,粗犷的面容显现出别样的憨厚与淳朴。随手抹一把鬓角的雨水,他憨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末将不怕大漠风沙。也不怕狂风暴雨,唯独受不了这种不大不小的雨水。主公请看末将身上的衣服。手臂、双肩和下身全都湿透了。只有胸口是还未完全湿透。衣服黏在身上,束缚着四肢,让末将难以驾驭战马纵意驰骋,实在是难受得紧!”

“哈哈哈!”看着桓飞一副有苦难言的神情,李利朗声大笑,指着桓飞笑声说道:“你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飞虎将军。居然招架不住雨水的浸湿,此事一旦传扬出去,恐怕会让军中将士笑掉大牙!”

随之李利语气稍顿,笑容迅速收敛起来。神情郑重地说道:“我西凉将士不惧严寒,不畏风沙,却极不习惯南方烟雨朦胧和潮湿的气候,极不擅长临水作战,甚至对江河湖泊有着近乎本能的敬畏。我西凉铁骑素以骁勇善战之名威震天下,纵横大漠,驰骋草原,所向披靡;但我西凉虎将桓飞来到南方之后,却变成了软脚虾!这对我军而言,绝对是个极大的讽刺,本将为此甚为忧虑。

但是,这些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西凉自古便是苦寒之地,干旱少雨,常有风沙弥漫,百姓困苦,生计多艰。再加上雍凉地势颇高,境内没有大江大河,颇为缺水,尤其是春秋两季更为明显。此等恶劣环境造就了英勇善战的西凉将士,蕴育着天下最优良的战马,由此诞生了骁勇无敌的西凉铁骑。

然而,凡事有利必然也有弊,利弊总是相辅相成的。西凉铁骑在北方、西方和东北一带尽皆毫无畏惧,一往无前,却唯独对气候湿润、遍布河网的江南地区极不适应。正是这种气候差异,造就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也由此形成了沿袭数千年之久的南北格局。上溯至远古时期的轩辕黄帝与蛮尤之战,已至春秋争霸,再到四百年前的楚河汉界,皆是如此。

而今天下再度纷乱,汉室将倾,诸侯割据。随着战争逐渐加剧,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占据各地的小诸侯相继被大诸侯势力吞并之后,必将再次上演南北割据之势。到那时,我西凉军必然参与其中,逐鹿中原,攻取江南各州郡。届时,我军不善水战,不喜南方气候的弊端必将显现出来。如不能克服这种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逐渐习惯潮湿多雨的沿江气候条件,我军必败无疑,断无取胜之机。

有鉴于此,从前年夏天开始,我军增设了一项训练科目,那便是下河练习潜水。我之本意便是,即便我军将士不能人人习得水性,也要每年在水里泡上三个月,多多少少也能习得一点水性,不至于落水之后手足无措。尽管这种训练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仍然无法适应瘴气弥漫的江南气候,但至少可以让我军将士不再畏惧江河,站在船上不至于四肢乏力,晕船落水。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