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157部分

骁骑-第157部分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无意于依附李傕将军麾下,而是志存高远,所图甚大,或许将来主公还会与李傕将军争锋”

“文和,你越说越远了,咱们言归正传吧,只说撤军事宜。”李利当即打断贾诩的话语,沉声说道。

“呃,属下愚钝,言语失当,请主公勿怪。”贾诩惊疑地看着李利,连声告罪,随即说道:“撤军事宜,属下已有计较。主公意在撤而不离,就是说我军虽然表面上撤出长安城,但不会远离长安,仍在长安周边驻军。只不过撤军之时不能让人察觉我们没有离开,需要作出假象,掩人耳目。不知主公可是此意?”

“嗯,文和此言深得我心,继续说下去。”李利颔首笑着道。

贾诩神情诡秘地微笑道:“既然主公意图制造离开长安的假象,只怕还得劳烦你和几位主母颠簸一趟,远离长安城两百里,然后星夜急行军返回东阳谷大营。在主公领军返回途中,属下再加派斥候和细作,沿途劫杀长安城派出的细作和哨骑,如此可保万无一失。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文和行事缜密,如此甚好。不过文和是不是还漏掉了东阳谷大营周边的安全?要知道东阳谷大营的存在,可不是秘密,我叔父、李儒、徐荣、张济等将领都知道那是我们的营地,甚至连董相国恐怕也有所了解。此一节,文和如何考虑的?”李利眯着眼睛微笑着问道。

“呵呵呵!”贾诩笑眯眯地说道:“请主公放心。东阳谷大营的安全,属下早已开始着手安排了。之前半个月时间,属下与波才统领等人就在忙活这件事情。

东阳谷地处南山西麓,大营后面有一条极为隐蔽的山间小路,向东南方行进三十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村落,名为葛家坡,那里足可屯兵十万。并且,葛家坡距离董相国行宫郿邬仅有五十里路程,快马奔袭,只需一个时辰便能直达郿邬后方。

属下十日前便派青龙营进驻葛家坡,搭建营寨,转移粮草辎重,如今业已安置妥当。因此东阳谷大营眼下已是一座空营,营中将士虽有两万余将士,但只要主公一声令下,随时可以撤离。此事属下已经禀报过郡丞李玄,并与军中将领商议过,当初只是为了以防不测,给大军留一条后路,不成想如今确是歪打正着,派上用场了。”

“葛家坡?”李利沉吟着说道:“嗯,元忠倒是提起过这个地方,先前我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没想到这个地方居然在郿邬正后方。文和啊,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有先见之明,谋划深远,我不及你!呵呵呵”

贾诩闻言微微一愣,谦逊地说道:“主公过奖了。此番主公回长安风波不断,又要操办婚事,诸事繁杂,罕有空暇。属下身为军师,理应为主公分忧,为我军的战略部署略尽绵薄之力。此乃份内之事,岂可言功!”

李利闻言呵呵大笑道:“文和太过谦虚了。有功则赏。有过必罚,日后本将自当论功行赏。呵呵呵”

“相国驾到”

“恭迎相国!”

正当李利和贾诩在厢房密议之际,不远处的正堂门口响起宫中小黄门尖锐的吆喝声,既而传来声量颇大的百官跪拜声。

“相国到了?”李利惊愕地起身走到窗前瞄了一眼,随即带着贾诩走出房门。大步迎上去。

“小婿拜见岳父!”此次李利没有丝毫犹豫,当真是给董卓行了跪拜大礼。

今天不比往日。董卓今天亲自登门。身份是他李利的岳父,他理应行此大礼。人家把爱女董婉嫁给他,与情与理,这个跪拜大礼都无法避免。

“哈哈哈!贤婿啊,快起身,你今天这身衣服看着精神。英姿勃发,气宇轩昂!好好好,好啊!”董卓开怀大笑地夸赞道。

“呵呵呵!”李利爽朗一笑,让开正堂道路。躬身抬手说道:“岳父请上座!”

董卓大笑着道:“好!文昌啊,你今天是大忙人,不必相陪,咱家跟你叔父和蔡中郎说说话就行。婉儿她们快到了,你去忙吧。哈哈哈!”

“多谢岳父体谅,小婿告退。”李利躬身一揖,随即快步离开正堂,跨上金猊兽王,带着李挚、铁陀等一行人,奔出府门,快马加鞭地赶往西门正街。

按照常理,他早先就应该随迎亲队伍一起出门,怎奈他此次迎娶的妻室有六位之多,分别位于三个地方。于是他索性在家里等着,等到六位新娘都出门之后,他直接去街口迎亲,把六支迎亲队伍全部聚齐,然后将她们一起迎娶进门。

老规矩讲究花轿应该在正午之前迎娶进门,这意味着:旭日悬空照,正气除魍魉;新人得天佑,佳偶自天成。

良辰美景,正是好时候。

午时初刻,李利骑着金猊神兽,领着六顶花轿和上千名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龙骧李府。随即,在万众瞩目下,他手拿一条两丈长的红绸将六位搭着红盖头的新娘逐一请出花轿,随后他居中而立,左右各有三位新娘。一条红绸握在他们七个人手里,在侍女的搀扶下,进入正堂。

正堂上,正中主位上此时坐着三人,蔡邕居左,李傕居右,董卓大马金刀地坐在正中央。

李利牵着六位新娘走进正堂,看到堂上居然是这般安排座位,顿时看了一眼担任司仪的李玄。按照他最初的想法,正中的位置应该是他叔父李傕的,没想到让董卓霸占了。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便说什么,谁让董卓位高权重呢,他占据正位,谁敢当众提出异议。

“婚礼正式开始!”

“一拜天地”

“二拜君王、、、高堂!”

二拜之时,李玄一声高喝刚一喊出口,却看到李利双眸怒瞪着他,于是他立即改口,遵从李利事先的叮嘱,将二拜君王改成了二拜高堂。

天地君亲师,这是传承几千年的规矩,因此东汉官宦子弟拜堂时没有二拜高堂之说,而是拜君王。只不过夫妻双方的父亲都坐在堂上,而他们身后则悬挂着天地君亲师的匾额,因此拜得仍是双亲。

但李利此次却是沿用后世拜堂之礼,事先叮嘱过李玄。岂料李玄当时答应的挺干脆,事到临头,他却迫于礼制,脱口而出,使得二拜高堂变成了君王和高堂并列,显得不伦不类。

好在这个时候,大堂两侧的文武百官们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所以很顺当的糊弄过去了。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好不容易顺利地完成拜堂仪式,李玄悄然退到大堂拐角,拂袖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这时他才感觉后背凉飕飕的,浑身冷汗淋漓,刚才的一幕虽是极其短暂的一瞬间,却十分惊险。幸好主公李利没有当场发怒,否则就没法收场了。

直到此时李玄才长出了一口气,心有余悸之余,却又颇为兴奋,暗自叹道:“主公此次成婚确是出人意表,处处与朝廷礼法背道而驰,一次迎娶六位妻室也就罢了,却还要破除传檄数百年的拜堂仪式。当真是敢为天下先,不愧是我李玄效忠的雄主!”

第235章良辰美景之骤起波澜

晌午过后,龙骧李府。

正堂上,公卿满座,武将云集。

董卓居中而坐,李傕和蔡邕二人陪坐于两侧,不时向董卓敬酒。

堂下,李利坐在右侧首位,被一帮西凉军将领围在中间,酒盅未停,喝得七晕八素,脸颊潮红,已然醉醺醺的强撑着坐在那里。他醉眼朦胧地眯着眼睛,只要有人给他敬酒,一律来者不拒,仰头便喝。

此时的李利,俨然不复平时沉着冷静之姿,颇有些志得意满的骄狂之态,言语无忌,放浪形骸。在他身后,李玄和贾诩二人起先一直替他挡酒,结果他们俩反而先倒下了,刚刚被人扶下去休息。

不过李利身后随即又来两位挡酒之人,这便是滕羽和鞑鲁二将。

今天正堂上的喜宴,在座之人全是中郎将以上的朝中文武官员,因此武威军将领都没有入席,而在旁边的厢房设宴庆祝李利大婚之喜。

不过他们各自都有任务在身,那就是替主公李利挡酒,为主公护驾。这是滇无瑕昨天就交代过他们的事情,生怕李利喝得酩酊大醉。

果然,鞑鲁和滕羽二人来得正是时候。李利已经喝醉了,再喝下去,恐怕就会醉的不省人事,晚上都没法洞房了。果真如此的话,滇无瑕等六位主母肯定会埋怨他们,甚至记恨他们一辈子。后果相当严重。

洞房啊,多大的事情,岂能耽误!

正因为如此,鞑鲁和滕羽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主公李利喝得大醉,否则他们二人就有难了。

在鞑鲁和滕羽二人奋勇向前替李利挡酒的时候,李利侧歪在座位上。眯着眼睛留意着对面的司徒王允和站在他身后的俊秀后生。

李利实际上根本没喝醉,也不可能这么容易醉倒。时下大汉的美酒酒精度数不高,顶多三十度,就算喝上三五坛,他也不会醉,顶多就是肚子撑得受不了,涨得满脸通红。

李利此时正是这种情况。而他也恰好借着这副模样,躲过董越、徐荣等将领的劝酒,侧着身子装醉,趁机观察堂上文武百官的神色。最值得他留心之人便是坐在他对面的司徒王允。

李利原以为王允今天绝对不会来参加婚礼。却不料王允非但来了,而且还来得很早,又带着一些贺礼赶在董卓到达的半个时辰前他就到了。这是刚刚李玄在身后挡酒时告诉李利的。此外,温侯吕布今天没有到场,护持在董卓身后的将领是中郎将董越。

王允此举很诡异呀!

难道他真的这么宽宏大量?夺女之恨哪。难道他一点不计较,反倒连续两次送来贺礼。他对义女任红昌真有这么好吗?

李利眯眼看着对面端坐的王允。心里越想越觉得王允此举很不对劲。却又想不明白王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然而,当李利不着痕迹地留意着王允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有一双情感极其复杂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暮然间,李利本能地抬眼望去,却发现此人是个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的俊俏儒生。他的身形不高不矮,七尺有余。双肩较窄,体格单薄,瘦瘦弱弱的,颇有种弱不禁风的架势。最让李利疑惑不解的是。这个儒生脸型长得极其俊美,五官精致绝伦,完美无可挑剔,莫名中给李利一种十分熟悉之感,似曾相识,却又让他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这个长得比女人还漂亮的“小白脸”。

此人是王允的跟班,站在王允身后。他似乎很懂礼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轻易不会让人注意到他。

李利之前就没有注意他。但此时李利却真真切切地看见这个俊美儒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他的眼神很复杂,一双美丽灵动的双眸中浮现出仇恨、埋怨、彷徨无助、苦苦挣扎等等负面情绪,甚至他的眼底还有一丝羡慕向往之色。

这是怎样一双情感丰富、仿佛会说话的美丽的大眼睛!

李利从未见到过这么一双酝酿着如此复杂情感的眼睛。仅仅一个眼神,却仿佛在责问他很多难以言语的事情。眼神中既有对他李利的怨恨,又有些许赞赏;既有痛彻心扉的绝望之情,又有对他的一丝祝福和叮咛。莫名中这个儒生好像对李利很熟悉似的,那眼神给李利一种强烈的亲近感,却又饱含无尽怨恨。

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眼神,更是一个情感极其细腻之人。

李利眯着眼睛与儒生对视一眼,随即撇过头,不再看他,只当他是怀才不遇的心里充满羡慕嫉妒恨的“愤青”,没有将他放在心上。

大喜的日子,在席间遇到这么一个俊美儒生,带给李利这么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特殊观感。换做平时,或许李利还会耐心观察他一番,但李利此时却顾不上他。

人生得意须尽欢,谁会在意一个眼里满是负面情绪的愤青呢?

但是,这次席间偶遇,李利虽是瞬间忘怀了,但俊美儒生却对他印象深刻,牢牢地将他的模样烙印在心里。以至儒生此后费尽心机,做出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撼动了整个天下的局势,从而彻底颠覆了李利心中那个熟悉的三国。

龙骧李府的喜宴从正午开始,一直延续到月上柳梢头,方才曲终人散。

随着前来祝贺的数百位朝中官员相继离去,李利也在李挚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后院。

李府门前,李傕和蔡邕二人一直把董卓乘坐的车驾送出府门,紧接着又把司徒王允一行人送走,然后再逐一送别其他公卿大臣。

距离李府一百余步的地方,醉眼朦胧的董卓突然下令停止前行,随即停在路边,等候着后面的王允一行人。

“微臣见过相国。”

王允车驾上的仆从看到董卓的车冕停在前面,当即停下马车,而王允则带着俊美儒生急忙下车行礼。

“呵呵呵!王允哪。刚才在席间百官们都向咱家敬酒,你为何不向咱家敬酒呢?难道咱家的爱女大婚,你不该给咱家敬酒吗?”董卓醉醺醺地冷笑道。

“呃,相国误会了,微臣万万不敢。席间百官们纷纷给相国敬酒,微臣是怕相国醉酒伤身,因此不敢上前劝酒。请相国明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