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 >

第178部分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第178部分

小说: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操之道:“葳蕤,上船来。”

陆葳蕤提着裙角,小心翼翼下到河岸边,陈操之伸手拉她上船。

短锄、簪花唤道:“小娘子——”

陈操之道:“短锄也上来,簪花在岸边等着,有人问起就说葳蕤小娘子会船游玩一会。”

操舟的是个老艄公,看着璧人一般的陈操之和陆葳蕤,觉得这二人真是般配,老艄公含笑摇着橹,逆水而上。

短锄坐在船头,陈操之与陆葳蕤在竹篷里,面对面跪坐,陈操之将粗苎布帘拉起,隔出二人天地。

陆葳蕤盈盈妙目凝视陈操之,柔声问:“陈郎君,昨夜淋到雨了吗?”

陈操之执着陆葳蕤的左手,在她手背上吻了一下,说道:“备了雨具,后来在延陵季子庙避雨,有幸得到一样宝物。”说着将那幅拓帖取出。

陆葳蕤见了,笑得极甜,伸手触摸了一下陈操之的脸颊,说道:“陈郎君从建康赶到曲阿,好生劳累吧——我真是欢喜,真没想到今日能看到你。”

陈操之道:“你回吴郡,我有机缘就会去看望你,谁也拦不住我们。”

陆葳蕤用力点了一下头,说道:“是。”

陆操之解开身边的包袱,取出两幅画,都是他在西府闲暇时画的,一幅是《东园图》,说道:“这是陈氏在秦淮河畔建的宅第,明年底可建成,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

陆葳蕤望着画上精美的亭台楼阁,低声道:“只要能和陈郎在一起哪里在都可以。”

另一幅画的是新亭菊花台,用小写意笔法,点染各色菊花,一对年轻男女携手而立,观览山川风景——

陈操之道:“葳蕤,我没有别的礼物好送给你,就画了这两幅画,还有——”陈操之从颈间解下一块小小的玉珮,托在掌中,说道:“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我送给你。”便给陆葳蕤系上,将那块小玉珮轻轻放入陆葳蕤衣领里、滑入隆起的双乳间——

陆葳蕤满面通红,身子一倾,伏在陈操之胸前,紧紧地抱了一会,仰头寻找陈操之的嘴唇,双唇相接,晕眩袭来——

听得短锄在船头扬声道:“小娘子在舱中。”又低声道:“蔡管事在岸上问话呢。”

陆葳蕤离开陈操之火热的唇,理了理发髻,摸摸脸颊,发烫的,羞涩一笑,弯腰走到船头,朝岸上的蔡管事说道:“我坐船玩一会,很快就回来。”又回到舱中与陈操之亲密,简直不想分开。

老艄公慢慢地摇着撸,那竹篷船逆水行舟,不进亦不退。

过了大约一刻时,蔡管事又唤道:“小娘子,要用早餐了,用罢早餐还要赶路呢。”

陆葳蕤与陈操之耳鬃厮磨,坐直身子定定地看着陈操之,忽然满眼是泪,说道:“真不想与陈郎分开——”

陈操之使劲吻了她一下,说道:“我也是,我们一定能在一起的,三年之约,绝不相负。”

才艄公将船驾回下游河岸平坦处,陈操之扶着陆葳蕤上岸,蔡管事和几名陆氏私兵看到陈操之,目瞪口呆,他们都认得陈操之,也知葳蕤小娘子常与陈操之私会,没想到陈操之竟出现在这里。陆葳蕤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相见时难别亦难。

陆氏车队启行,陈操之骑在马背上,望着车队迤逦远去,这才带转马头,与冉盛返程,傍晚时分回到建康顾府,陈尚已等候多时,要陈操之去见会稽王。

顾恺之问知陈操之在曲阿见到了陆葳蕤,他也很高兴,又道:“昨日午后谢幼度与祝英台来访,我就说你去追赶陆小娘子去了。”

陈尚对陈操之道:“我昨日对会稽王说起你不能赴宴,会稽王问何故,我别无托辞,也直说了——”

顾恺之道:“子重与陆小娘子之事尽人皆知,说子重去追赶相见又何妨,这正是子重有情有义之举。”

陈尚又道:“会稽王听罢,就说今日单请大陆尚书和十六弟,看能否说服大陆尚书允婚。”

顾恺之喜道:“会稽王肯出面,那子重与陆小娘子婚姻有望了。”

陈操之笑了笑,心知没这么容易,匆匆沐浴后便随三兄陈尚去司徒府,也不用通报,径直去雅言茶室,却见陆始已先至——

陆始见到陈操之,脸色登时就变了,傲然不睬,对会稽王司马昱道:“大王,无他事,仆告辞。”振衣而起,便即离去。

司马昱见陆始这般态度,心知无法劝说,对陈操之道:“操之,你与陆氏女郎之事,本王亦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啊。”

陈操之躬身道:“足感大王盛情,操之感激不尽。”

司马昱也就不再提陈操之的私事,就土断检籍及并官省职二事与陈操之密谈良久,又道:“操之明年回朝中任职如何?或是太子洗马或是中书舍人——”

太子洗马和中书舍人都是七品官,属清贵之职。

陈操之道:“大王,操之还想在军府历练几年,在军府更能为朝廷效力。”

司马昱明白陈操之的意思,微笑点头:“那就过几年再回朝中,从县、郡长吏做起。”

陈操之道:“此番土断,还要大王鼎力支持,土断检籍成功,财阜国丰,可保江东三十年太平。”

司马昱总内外众务,常感国库空虚,台城宫阙年久失修,想重建朝堂大殿都有些捉襟见肘,若土断能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自是乐见其成,而且这是由桓温发起的大土断,且看桓温如何与三吴士族较量,当即道:“朝廷此次赋予土断司极大的权力,对犯禁的无论王侯贵戚,可即申请廷尉查办。”

陈操之离开司徒府时已是亥夜时分,与三兄陈尚和冉盛回顾府,顾恺之道:“子重,我叔父要见你,张侍中也在,等候你多时了。”

陈操之便去拜见顾恺之的叔父顾悯之,又向张凭张长宗见礼,这二人分别代表吴郡顾氏和张氏两大家族,又任侍中和御史中丞这高官,见庚戌土断制令甚是严厉,为家庭计,自然要趋利避害,陈操之现在可以说是桓温的心腹,又是土断司左监,二人是要向陈操之问个底。

陈操之心里有数,顾氏与陆氏和好之后,吴郡四大家庭顾、陆、朱、张关系变得更为密切,顾悯之与张凭在见他之前,定然已经先与陆始商议过,顾悯之、张凭虽然都很赏识他,但家庭利益至上,对于土断检籍之事,顾氏、张氏都是与陆始同气连枝共进退的,陆始又是土断司长吏,顾悯之与张凭自然以陆始马首是瞻,深夜请他来问话,未始没有代陆始来探听他口风之意,因为他背后是桓温,不然的话陆始根本就对他不屑一顾。

顾悯之从顾恺之那里得知陈操之连夜追赶陆葳蕤只求见一面之事,但这时只字不提,免得陈操之尴尬,只问土断检籍之事。

陈操之说了桓大司马对此次土断的决心,藏匿五户以上即要严惩家主。

张凭冷笑道:“如此说,江左士族一网打尽矣,试问三吴哪个士族没有收容流民隐户的!”

陈操之道:“是以桓公宽限至本月底,以便各大家族自行清理户籍,交出隐户。”

顾悯之道:“操之与我侄恺之是挚友,我且直言,这大检籍对寒门庶族、对次等士族都影响不大,就算有个十户、二十户隐户,交出来便罢,在官府注籍,此后纳税服役而已,但对豪门大族,那隐户以百千计,我也不瞒操之,我顾氏庄园十余处,僮仆数万,隐户五居其一,这要是全交出来,实难承受。”

张凭道:“顾兄所言极是,这大土断是要与我三吴大族争利啊,自北人渡江,求田问舍,我三吴士族利益已然受损,若此次大土断如此严厉,只怕事急生变。”


卷四 洞见 七、难题

谯鼓三更,御中丞顾悯之书房里犹自辩论不休,陈操之与顾悯之、张凭就庚戌土断之事各陈己见,顾悯之与张凭可算是三吴大族的温和派,虽然都代表各自家族的利益,但在态度上不会象陆始那般激烈,这二人是陈操之必须争取的,吴郡四姓、顾陆朱张,若能得到顾氏和张氏的配合、最起码是不反对,那么本次土断才能取得成效,然而要想顾悯之和张凭放弃家族的一部分既得利益,就必须在另一方面给予相应的补偿,而这个不是陈操之作得了主抢必须与谢玄和郗超商议,拟出对策,然后再由桓温定夺——

以顾悯之和张凭的资历和声望,本是不屑于向陈操之说这些的,他们可以直接与郗超相谈、向桓温进言,或者干脆就如陆始所言,三吴大族联结一体对抗此次土断,顾、张二人之所以要与陈操之深夜长谈,就是觉得陈操之是个人物,有见识、知进退,既与顾氏、张氏关系良好,又得桓温重用,顾悯之、张凭都不想与桓温对抗,所以把想法对陈操之说出来,由陈操之转告,让陈操之居中调停处置,这样更委婉,也更符合门户利益——

陈操之道:“顾伯父、张伯父,我钱唐陈氏虽源出颖川,但迁居江左已历四世,亲南人更甚于北人,我自不会坐视南人利益受损,我明日与郗侍郎和谢幼度商议,把三吴实情禀知桓公。”

所谓的南方士族,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北地迁徙而来的,吴郡四姓中只有顾氏是江东土著,其余三姓和会稽四姓,以及吴兴沈氏、宜兴周氏,这些家族都是东汉年间从中原迁至江东的,而现在划分南人、北人,一般都是以永嘉为界,永嘉之前南迁的基本算是南人,之后南迁的就是南渡的北人,陈操之先祖自魏初南迁,今已一百多年,虽晚于吴郡、会稽八姓,但比永嘉南渡可就早得多了,钱唐陈氏自然要算南人,但在桓温、谢安等人看来,源出颖川的钱唐陈氏又可以说是北人,所以说陈操之既是夹缝中求生存,利用得好又可以左右逢源——

张凭听陈操之这样说,点头道:“当年永嘉南渡,若非我三吴士族识大体、顾全大局,北人亦难在江左立足,于国于民有利之事,三吴士族一向欣见乐从,就只不忿有人利用土断检籍扬北抑南。”

张凭告辞,顾悯之与陈操之一起送出大门,送罢张凭归来,顾悯之让陈操之陪他在庭院散步,说道:“操之知我先伯父君孝公故事否?太兴年间,丞相王导遣八部从事下各郡访察,诸从事纷纷言各二千石官长得失,独先伯父君孝公一无所言,王丞相问‘卿何所闻?’先伯父君孝公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王丞相称善。”

顾君孝名顾各,有令名,陈操之明白顾悯之说顾和故事的用意,就是要他清净无为,莫要事事纠察,这样不会得罪人,顾悯之这样说乃是好意,入土断司不见得一项美差,陈操之现在资历浅,稍一不慎,容易遭人诟病弹劾。

陈操之道:“多谢顾伯父提醒,操之铭记,说起掌故,操之记得当年余姚令山遐查出会稽虞喜藏匿隐户三千,按律应弃市,但王丞相不追究虞喜反而罢了山遐的官——”

顾悯之微笑道:“操之是聪明人。”

却听陈操之话锋一转,说道:“但桓大司马不比王丞相,王丞相对世家大族优容宽厚,有时简直可以说是委曲求全,这与南渡初时的时政有关,王丞相需要得到南北士族的拥挤,一切以稳定王与马的政权为第一,但现在时局已变,北方苻秦与慕容燕日益强大,我料不出二十年,北胡将南侵,桓大司马亦有此忧,是以要进行土断检籍,增加赋税、扩充兵员,操之虽是南人,但对醒大司马此举是决心支持的,并非为了个人立功晋职,实为江东长治久安计,不然,胡马渡江,玉石俱焚矣!”

顾悯之默然,半晌方道:“操之要助桓大司马厉行土断,我顾氏不会让你为难,要的是南北士族一视同仁。”

……

次日一早,陈操之就去拜访郗超,还未及说土断之事,郗超就笑问:“子重,昨日见到陆氏女郎未?”

陈操之心道:“这事又满城皆知了?”答道:“在曲阿匆匆见了一面。”

郗超道:“我与你说一事,你不必急于答复——”

陈操之道:“请嘉宾兄明言。”

郗超徐徐道:“南康公主对子重的才貌甚为赏识,得知你尚未婚配,有意把长女许配给你,桓公女年方十岁,五年后可与子重完婚,子重若为桓公佳婿,岂不是美事?”

陈操之心道:“荒唐,让我与十岁的幼女定亲,太荒唐了!我可以辅佐桓温,却不能把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完全与桓氏捆绑在一起,即便我未与葳蕤相恋,也不会娶桓氏女。”说道:“嘉宾兄是知道的,我与陆小娘子有三年之约。”

郗超微笑道:“所以说子重不必急于答复,三年后再答复不迟。”

郗超意思是说陈操之三年内无法迎娶陆葳蕤,那里再与桓氏联姻,这样就不算负心,不至于德行上的瑕疵。

陈操之道:“葳蕤之父曾问我若娶不到葳蕤又当如何?我应以终生不娶。”

郗超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重纯孝之人,为家族门户计,岂能终生不娶!”

陈操之笑道:“此所谓破釜沉舟、志在必得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