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上品寒士 >

第143部分

上品寒士-第143部分

小说: 上品寒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天阙山雅集,谢道韫一举扬名,王羲之、袁耽诸贤对祝英台的评价是:才华横溢、简傲任诞——从此无人不知上虞祝榭祝英台。

谢万带着子侄回到乌衣巷谢府,谢万踞坐胡床,脸色沉肃,严厉训斥谢道韫胡闹,说道:“上虞祝氏与我陈郡谢氏何干,你扬祝氏之名何为!荒唐!荒唐,祝英台娶谢道韫,简直荒唐至极!如此一来,你还如何婚嫁,你是打算终老谢家了吗?”

谢道韫也不辩解,俯首无语。

谢安夫人刘澹听说道韫受训,赶来劝解,领了谢道韫回内院,问知今日天阙山雅集之事,谢夫人刘澹失笑,问:“元子,你到底想干什么啊,说出来,我帮你参谋参谋?”

谢道韫知道三叔母刘澹最疼爱她,便道:“三叔母,我要以祝英台的身份和阿遏一样步入仕途。”

此语可谓是石破天惊,饶是谢夫人刘澹见识不俗且有英气,也是瞠目结舌半晌方道:“元子,你不打算嫁人了?”

谢道韫眼望西天晚霞,心道:“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王乔不我待——王乔不我待——”

王乔,仙人王子乔也,《古诗十九首》有云“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列仙传》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

谢道韫在咏松诗中对仙人王子乔表示了渴慕和向往,又感叹王子乔之缥缈不可求,却原来是在寄托对陈操之思慕啊。

面对叔母的追问,谢道韫道:“众人皆是我独非,就以此生特立独行一回!”

谢夫人刘澹听侄女此语甚是决绝,心下惕然,当下没说什么,夜里便写一信,次日派人送往吴兴,向谢安报知此事,又直言道韫喜欢陈操之,看谢安是何意见?道韫是最敬重三叔父谢安的。

第三卷 妙赏 第三十六章 夫子动心否?

三月初四,陆葳蕤约张彤云去瓦官寺看陈操之、顾恺之绘制壁画,张彤云欣然而往。

昨日清溪河畔蕉叶舟送玉珮,失而复得,张彤云与顾恺之的感情便亲密了许多,从孩童时的迷蒙友谊一下子跨越到男女爱恋之情,分别时四目交视,心中都是莫名的欢喜,期盼着明日再会——

当夜顾恺之兴奋难眠,就来找陈操之长谈,诉说内心微妙的、按捺不定的喜悦之情,大发感慨道:“原来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千日读关睢,今日才明白这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感受。”

陈操之笑道:“很好很好,长康悟了,赶紧去抄录《关睢》一万遍吧。”

顾恺之不去抄诗,就在陈操之卧室里高声吟诵“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一遍又一遍,越吟越起劲,看来今夜是不打算睡觉了。

冉盛已经去睡了,只有陈操之独自赞“妙哉”了,小婵的小榻就在陈操之卧室的外间,也不能安歇,她烹茶侍候,然后坐在陈操之身侧,笑眯眯听顾恺之吟诵关睢,不时看一眼操之小郎君,心里很欢喜。

顾恺之围绕小案踱步,摇头晃脑吟诗,满心想的是张彤云,心驰神往,魂不在此——

三更过后,小婵有点熬不住,伸懒腰、打哈欠,陈操之让她去歇息,她又不肯,说要侍候着。

顾恺之忽然止步不吟了,说道:“子重,我回去歇息了,明日张小娘子还要去瓦官寺看我作画呢。”拔脚便走。

陈操之送顾恺之出小院,关上院门回来,却见小婵伏在小案上睡着了,睡得很香,陈操之不忍叫醒她,便去外间取了小榻上的被褥来,铺在苇席上,轻轻将小婵的身子放倒——

小婵身量不高,约六尺三寸,合后世一米五五左右,身子圆润丰盈,好似一枚熟透多汁的果实,解散的发髻披垂下来,那沉睡的样子颇有撩人风致——

陈操之扯布衾为小婵盖上,长长舒出一口气,然后解衣上榻安睡,起先好一会没睡着,不知怎么突然想起金圣叹的一篇应试奇文——“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金圣叹连书三十九个“动”字,意思是说要四十岁后才能不动心,而现在则要大动而特动。

陈操之心想:“夫子年方几何?前世二十七,今生一十九,动心否乎?”在黑夜里笑了笑,渐渐的睡去。

小婵一觉醒来,晨曦入户,大约是卯初时分,发现自己睡在书案边苇席上,稍一回想,便记起自己昨夜伏在书案上睡着了,这垫褥、布衾自然都是操之小郎君为她铺好、盖上的,这样一想,就觉脸颊通红,既欢喜又感动,起身撩开帷帐看尚在熟睡的小郎君,小郎君向里侧卧,有轻微的鼾声,肩背露出一大块未遮盖,小婵为小郎君掖好被子,然后蹑手蹑脚将苇席上的被褥搬回外间小榻,盘腿坐在榻上痴想了许久——

……

陈操之所绘的阿修罗像白描部分已经完成,阿修罗一身两头,一个头极丑陋,是粗野男子的相貌,另一个头则是姣美姝丽的女子,瑶鼻嘴唇,勾勒极为精致——

张彤云第一次见到这般非人图像,颇受震撼,这还只是白描,上色着彩之后将会更具佛教绘画独有的悲悯和恐惧的庄严。

张墨、张玄之也一道来看陈操之、顾恺之作画,顾恺之虽曾声明“我画未成,不喜围观”,但张彤云要看,他自然答允,他的维摩诘菩萨像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主像画成后,还有身形较小的其他罗汉、侍者像,任务颇繁——

长老竺法汰得知与卫协齐名的张墨张安道先生来寺,赶紧来相见,请张安道指点这东西两壁的佛像,张墨道:“佛像非我所长,操之、恺之后生可畏,我不如也。”

顾恺之对竺法汰道:“长老,这壁画宏大,佛诞在即,我与子重都恐不能完成啊,若每日来画,则过于劳累,又恐画得不如意——”

竺法汰闻言眉头紧皱,若四月初八前不能完成大雄宝殿东西壁画,这对瓦官寺影响很大,佛寺也讲攀比,瓦官寺就是要和龙宫寺比、要和建康的天师道道馆比,其时江东佛教远不如天师道兴盛,所以吸引信众是首务,而一年一度的佛诞是向民众宣示佛法的最好时机,浴佛、行像、放生,可吸引大批信众——

顾恺之又道:“长老不须忧虑,办法也不是没有,请两个助画者就好了。”

竺法汰赶紧道:“壁画之事全由顾檀越和陈檀越作主便是,顾檀越认为哪位助画合适,老僧便登门去请。”

顾恺之朝陆葳蕤和张彤云二人示意,说道:“长老,就是这两位女善信。”

陆葳蕤、张彤云方才向竺法汰行了礼,竺法汰知道陆葳蕤是陆纳之女、张彤云是张墨之女,又是顾恺之的未婚妻,张彤云来帮助顾恺之作画无妨,但陆葳蕤就有点微妙了,据说陆始是严厉反对陆葳蕤下嫁陈操之的——

竺法汰稍一迟疑,眼望陆夫人张文纨,合什道:“陆夫人意下如何?”

张文纨微笑道:“也无不可,就怕画得不好。”

竺法汰也有这样的担心,虽然听说陆葳蕤、张彤云都是张墨的传人,但一幅画不同的人合作来画,难免会出现不协调。

陈操之道:“竺法师放心,画像主要部分都是我和长康来画,陆小娘子和张小娘子可以帮助画一些衣褶线条、法器、祥云,画这些不难,但颇费时间,有两位小娘子相助,佛诞前就一定能画成。”

竺法汰连连称善,合什而退。

张墨望着从妹张文纨笑道:“这可算是千古佳话了。”

张文纨笑了笑,心里颇不安宁,葳蕤与陈操之在一起作画之事若被二伯父陆始知晓,只怕很不妙,她现在底气不足,若有了身孕,那会胆壮许多,也不知那食疗方效果如何?不过这几日陆郎似乎兴致颇高——

陆夫人面色微红,赶紧岔开念头,问陈操之:“操之,识得上虞祝榭否?”

陈操之一愣:“祝榭是谁?”

陆夫人补充道:“祝榭祝英台,听说与你在吴郡同学?”

陈操之心跳加快,答道:“是。”

顾恺之道:“祝英台与子重是莫逆之交,此人极有才,却有隐逸之志,张姨为何说起他?”

陆夫人道:“我听葳蕤父亲说,昨日天阙山雅集,祝英台一鸣惊人,深得王右军、袁长史诸位高贤的赏识。”

陈操之墨眉微蹙,心想:“英台兄怎么突然如此锋芒毕露了!”

顾恺之由衷欢喜,说道:“祝英台之才不在子重之下,他要扬名是很容易的事,看来他是受子重影响,也有用世之志了。”

陆夫人笑道:“据闻这位祝英台是陈郡谢氏的远亲,来建康是向谢氏女郎求婚的。”

“求婚!”陈操之大奇:“哪位谢氏女郎?”

陆夫人道:“自然是咏絮谢道韫了。”

顾恺之不明究竟,大赞道:“绝配,绝配!谢氏女郎高傲,祝英台亦高傲。”

陈操之沉思半晌,他明白谢道韫的心思了,谢道韫是想用祝英台的身份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奋斗了,她为什么要这么做?谢安、谢万会答应吗?

次日午后,陈操之去乌衣巷拜访王羲之,告以因故未能赴天阙山雅集,向王羲之致歉,王羲之笑道:“操之未与会,实在可惜,不过此次雅集,大有收获,上虞祝英台,奇才也,操之可曾知道此人?”

陈操之道:“英台兄与我曾在吴郡同学,博学多识,我甚敬佩。”

王羲之喜道:“原来操之与英台是同学,他是近日来京的,可曾与你相见?”

陈操之道:“尚未及拜访,不知他寓居何处?”

王羲之道:“谢氏是其远亲,祝英台便住在谢府,我便陪操之去见那祝英台。”

王羲之与陈操之来到谢府,与谢万分宾主坐定,王羲之即道:“万石兄,请让英台世侄出来一见,我刚才得知,英台与操之乃是同学,都曾受教于京口大儒徐藻门下。”

谢道韫与谢玄在吴郡徐氏草堂求学时,谢万正在徐州厉兵秣马准备北伐,后来虽曾听说道韫曾男装与谢玄一道出外求学,但因为事已过去,也未在意,并没有责备道韫,没想到今日道韫的同学陈操之来登门求见了,这实在让谢万尴尬,但王逸少在此,又推托不得,只好命身边侍立的谢韶去请祝英台出来相见。

谢万知道那个表侄祝英台一时半刻出不来,要敷粉易装啊,便问陈操之与祝英台在吴郡同学时的情况,陈操之只谈与谢玄的友谊,对祝英台则轻描淡写,说祝英台深居简出,难得到草堂听课,只辩难过几次,深服其才——

王羲之道:“听闻会稽王有意聘祝英台为舍人,袁彦道推荐的。”

谢万连连摇头道:“不妥不妥,此子体弱多病,虽然颇有才学,但不适合为官,只适合隐居修身。”

第三卷 妙赏 第三十七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纶巾襦衫的谢道韫缓步而出,先向叔父谢万施了一礼,再向王羲之行礼,最后来到陈操之身前,细长的眼眸在陈操之脸上一转,微微而笑,作揖道:“子重,吴郡一别,忽忽三载,听闻子重声名雀起,忝为同学,英台亦有荣焉。”

陈操之自然也是道了一番契阔,对英台兄天阙山雅集一举成名表示欣慰和敬佩,谢万在一边瞧不出二人半点破绽。

王羲之见这个祝英台身形纤细柔弱,与峻拔秀挺的陈操之相比的确单薄得多,看来谢万说此子体弱多病并非虚言,便好心道:“英台贤侄,老夫早年也是体弱多病,后得幽究山隐士许迈的养生方,常年服用,颇见功效,不过服此方必须与寒石散同服,贤侄可愿一试?”

陈操之眉头微皱,却见谢道韫向王羲之躬身道:“多谢逸少公,请逸少公赐方。”

王羲之命取笔墨来,书写隐士许迈的养生方赠与谢道韫,又提起会稽王招揽贤才之事,谢道韫看了叔父谢万一眼,谢万瞪着她,谢道韫便对王羲之道:“晚辈暂无仕进之念。”

王羲之笑道:“婚姻第一。”见谢万脸有不豫之色,想必陈郡谢氏是不愿与祝氏联姻的,就不再说此事,只与谢道韫、陈操之论诗谈玄,不觉日暮,便与陈操之一道告辞。

谢万送王羲之、陈操之出府,回到厅堂想训斥谢道韫几句,这都是她前日在天阙山惹来的麻烦,她一个女子现在竟有同学往来了,这成何体统!

谢道韫不在堂上,侍僮说道韫娘子已回内院,谢万只好作罢,心想以后再有人来访祝英台,就说已打发回上虞了,然后严诫谢道韫不许男装外出,不出半载,祝英台之名就会被人忘却。

……

陈操之与王羲之别后,心殊怏怏,也不乘牛车,与冉盛跟在车边步行,过朱雀桥时听到后边有人唤道:“子重留步。”回头看,襦衫翩翩的谢道韫在夕阳下快步走来。

谢道韫命两个家仆在桥头等着,她与陈操之悠悠走过朱雀桥,又对冉盛道:“小盛莫跟着,我与你家小郎君单独说几句话。”

冉盛便立在朱雀桥西,看着小郎君与祝郎君在河畔缓缓而行。

“子重,你似有话对我说。”

“嗯,是,那寒石散切莫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