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和离记 >

第16部分

和离记-第16部分

小说: 和离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吓得缩了缩脖子,但还是不甘心:“那小侯爷以后再不来了?”

“应该不来了罢。”沈月华忙着夹菜。

王氏便不说话了,好一会儿才叹口气:“这孩子讨人喜欢,我是真不舍得。”

珊瑚,玉珠也这么说。

沈月华看着身边的位置,一时也有些惆怅。

以前每逢吃饭时,贺允宁就坐在她身旁。

光是看他吃饭的香甜样,就够开心的了。

她叹了口气,又想,下回敏敏来,就只有她一个人听故事了,再也没有人提那么多的问题。

也许,敏敏也会想念贺允宁呢?

结果,事实证明。

大人跟孩子是不一样的。

王敏听说贺允宁不在了,不知道多高兴,都哼起歌来。

沈月华大为不解:“你们好歹也认识的,见不到他,你就一点不难过?”

“难过什么?”王敏叉起腰,控诉道,“以前表姐老讲敏敏公主的,他来了,就开始讲李公子,我不要听李公子!还有,他烦死了,老是问啊问的,就他一个人聪明吗?他不在,才好,我能好好的听故事!”

沈月华目瞪口呆。

真是两个早熟的孩子啊!

洪氏则跟王氏说话。

“大姐上回叫我去打听,还真有不错的。”她小声道:“不过月华这不好好的,干什么急着叫她成亲呢?”

王氏回头看沈月华还在同王敏玩,便道:“总要试试啊,虽说女婿好似对月华还有念想,可咱月华生不出孩子,这一点到哪儿都要被人念叨,我这做娘的真是操碎了心,现在让月华去相看,女婿要是晓得,指不定就下了狠心,对不?说不定还能再娶咱月华呢,到时我就得说清楚,不能委屈了月华,生不出孩子,她也不想啊,就是纳妾,也得咱们来操办。”

洪氏瞪大了眼睛:“原来大姐还有这法子。”

“不然怎样,看着月华老了?”王氏叹口气,“若是女婿没啥动静,也罢了,正好就找个人再嫁了,我就算死了,也安心。”

“哎哟,大姐这话说的,您身体可好呢,能活一百岁!”

王氏又笑起来:“是哪家的媒人说与你的?”

“就住我旁边那姓梅的,说了两个好的,我都不敢相信。”洪氏轻声道,“还年轻,家底也不错,听媒人说,都还有孩子呢,样样都合适,他们也只想找个相当的。”

王氏来了精神:“明儿去看看。”

第二日,她就去了,回来时,给沈月华带来好消息。

“啧啧,为娘的给你找了个如意郎君了。”她笑眯眯道,“保管你满意。”

沈月华的头一下子大了。

她老娘就没个消停啊,非得把她给嫁出去不可。

“早说了还不想成亲,急什么呢?”

“你不是答应过我,都要相看一下的?”王氏也来个迂回对策,并不立刻拍桌子摔东西。

沈月华道:“还用看么,有几个好的?”

“这个还就是好的呢!”王氏眉飞色舞,“你就看一下,可行?看一下不成,为娘的也死心了。”

沈月华看她不吵不闹的,倒也狠不下心,便答应了。


、第22章 攀比


这相看么,还是在王氏的院子里。

王氏现在养了两只老母鸡,专门在前院修了个鸡棚,沈月华抓了一把糠麸撒进去。

两只鸡立刻就啄食了起来。

王氏催道:“别把衣服弄脏了,人等会儿就来,你快进去躲着。”

沈月华拍拍手,进了屋。

在她喝茶的时候,那人来了。

王氏在外头咳嗽两声,示意她出来。

沈月华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往前一看,倒是怔了一怔。

此人比起之前相看的那个男子,着实是英俊了不少,皮肤微黑,一双桃花眼,高鼻,薄唇,甚为出众。

那人见她看来,目光也投了上去。

沈月华“唰”的把帘子放下了。

外面传来王氏的声音:“秦公子,吃些点心填填肚子罢?”

秦公子赞道:“这点心不错。”

王氏欢快的笑了。

过了好一会儿,秦公子才走。

王氏问沈月华。

“长得不赖。”沈月华点点头。

王氏很得意:“人确实不错罢?我跟你讲,他家里开粮米铺的,家底子可厚呢,以前的娘子三年前出世了,留下两个孩子,不知道多合适!看看你们,站在一起多相配?你觉得如何?”

沈月华笑了笑道:“这就算打听清楚了?我问你,这人既长得好,家底也丰厚,年纪又轻,一般的姑娘,哪家娶不得?非得要我?还有,这三年,他可有四处去寻花问柳,品性如何?两个孩子多大,可调皮?粮米铺位于何处,到底是亏是赚?他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请媒人给他找个合适的娘子的?”

一连串问题砸下来,王氏脑袋里“嗡嗡”直响。

她连连摆手:“哪要想那么多,还能有人故意骗咱们那?”

“这可说不定。”沈月华道,“好歹我铺子赚的不少,京城也有两处宅院,指不定就是奔着钱来的。”

王氏鄙夷的很:“人家开粮米铺的!”

“京城开粮米铺的少?关门大吉的到处都是。”

“好好好,我下回再去打听清楚。”王氏辩论不过她。

院门这时发出“咯吱”一声,有人进来了。

王氏出去一看,原来是刘氏,她手里提着两包东西。

“大嫂,娘惦念着你们呢,这不,差我送些糖枣来。”刘氏笑眯眯的看着沈月华,“月华,你也在啊!”

沈月华淡淡叫了声大伯母。

刘氏看她一眼,问王氏:“刚才见一个公子从你们家走出来,可是月华……”

“那人不错罢?”王氏问她的意见。

刘氏笑了笑,“光是看皮相,挺好,月华可喜欢?”

“叫我多查查。”王氏叹口气,“这孩子就是心眼多。”

刘氏道:“是该查查,要不我请个人给你们查?咱们最近认识一个公子,姓柳,在大理寺当差,听说是查案子的,那手下的人可多。”她掩着嘴笑了两下,“是月茹上香时认识的,那柳公子对她可好呢,经常来送东西,我叫他查一个人,肯定容易。”

那副表情,满是得意之色,哪里是专程来送什么糖枣,分明就是借此炫耀的么。

沈月华懒得理她,拔脚就走。

刘氏却拉住她,劝道:“月华,不是大伯母多嘴,其实人差不多就行了,要是柳公子查了那人,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你就遂大嫂的愿,嫁了算了。你哪里还比得上以前呢,又不像咱们月茹年轻漂亮,还能寻一个好人家。”

沈月华倒还没说话,王氏却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

虽然她自己也常这么劝解沈月华。

可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女儿总是最好的,沈月茹哪里能比?

王氏瞪起眼睛道:“什么比不上以前?弟妹,你这话就不对了,咱月华年纪虽然比一般的姑娘大了几岁,可这脸蛋美得很,那些姑娘就算年轻五六年又怎么样?脸儿还能换一张那?咱月华就是再嫁,也得找个最好的!”

刘氏一愣。

以前她说话,王氏可不会反驳的,这次倒是怎么了?

刘氏干笑了两声:“我这不是在劝她么,大嫂你也希望她早些嫁人啊,这挑来挑去的,怎么行?”

“怎么不行?只要她不乐意嫁,我就让她挑来挑去,总能挑到好的。”

“行了,大嫂,我不跟你争了,我也是为月华好。”刘氏不想跟王氏闹起来,她做事总是留一线,不跟人闹翻的,“我回去就叫柳公子查,你们现在跟赵府也不搭边儿了,就是好些事要办,也找不到人。”

这话王氏又不爱听了。

“女婿还总往这儿跑呢,我叫他查,他不能查?”

刘氏忍不住,扑哧笑起来:“你给月华挑夫婿,还让前女婿给你查人那,大嫂,你可真做得出来。”

王氏一下子红了脸。

她为争口气,结果就说错了话,但是她很快就大着声音道:“还有侯爷呢,咱们还认识京城的一个侯爷,怎么着,你连侯爷的脸都没有见过罢?”

这下刘氏挨不住了,结巴道:“啥,你,你们还认识,侯爷?”

“可不是,咱月华还去过侯府呢,叫什么……”她一拍脑袋,“西平侯,住永泰街的,不信你去打听打听,他们有个管事姓雷,上回请月华去的。咱们还认识小侯爷,在咱们家住了二十天还不肯走那!”

沈月华一头黑线。

好么,这人的虚荣心一上来,那是什么话都敢讲的。

刘氏果然被唬住了,好半天都说不出话。

王氏洋洋得意。

“不对,之前月华不是认了一个弟弟?”刘氏忽然想起来。

“对啊,就是侯爷的儿子啊!”王氏道,“可喜欢咱们家了,以后还得来玩。”

刘氏这会儿一脑袋的浆糊,也搞不清楚了。

不过看王氏也不像胡说,便也不敢再来炫耀。

这侯爷怎么好比,真要跟沈月华有关系,以后他们家想捞些好处,那是更容易了,可不能得罪的。

刘氏就笑了起来:“那最好了,还是大嫂有福气,月华那是运道好,什么贵人都能认识。”

“可不是呢。”王氏抬起下颌。

刘氏灰溜溜的走了。

王氏看着她的背影,不屑道:“你嫁给女婿时,她满口好话,现在和离了,想把自己女儿压到你头上来了。”

沈月华奇怪道:“你不是跟大伯母挺好的么,还老听她的话。”

“那不一样,她以前可不说这些。”王氏哼了声,“她早这样,我也不理会她了,月茹能跟你比?你小时候就好看,又能干,后来嫁到赵家,县里多少人羡慕?你嫁的那天,花轿在县里绕了好几圈,撒了多少钱,人人都夸你命好,做了官太太。”

她回忆起当年风光,一时又悲从心来,抹起了眼睛:“谁想到会有今日,老天也是不长眼睛,竟然让你……月华,你是有福气的,娘不能让你随便给嫁了。”她握一握拳头,“再怎么样,也不能比女婿差,不能让别人看笑话啊!”

看她硬气的模样,沈月华伸手揉了揉眉心。

还不能比赵兰修差,这梦做得可真高远,也行,就让她慢慢找罢,省得自己烦了。

沈月华笑眯眯的给王氏捶了捶肩:“娘可记得您说的话啊,我这好姻缘就靠您了,娘一定要给我挑个最好,最好的,不能比赵大人差。”

“那是当然,包在娘身上了!”王氏摩拳擦掌。

后来,王氏才晓得,这个想法在媒人那里是行不通的。

那些媒人都当她是疯子。

可王氏自己打了包票,哪里好意思又反悔,她一时兴起说的话,被沈月华给抓紧了,现在不等她开口,沈月华还会主动问问呢。

王氏反倒不敢提了。

大年前两日。

门口来了一辆平板车,上面堆了好些东西。

沈月华见是赵霖,便道:“你们赵大人的东西,我可不敢收,你还是推回去。”

赵霖笑了笑道:“是颜料呢,爷说您现在使的那些颜料也不太好,有些是有毒的,用多了会伤到身体,这批颜料可是从平江运来的。”

“平江?”沈月华好奇道,“怎么,平江的颜料很好?

“是的,爷听周王府的一个管事说,平江出了好几个厉害的大师傅,那做出来的颜料品种可多呢,爷就雇人去平江运了来。虽然京城现在也有卖,可价格不菲,像爷一下子在原地买这么多,还是很划算的,并没有费很多钱。”

沈月华听得心动。

纸扎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手艺,事实上,它包括了绘画,剪纸,名俗,甚至建筑学的知识,而绘画是最基本的,花鸟,鬼神,屋宇,人物,样样都得画得出来,才能做出栩栩如生的纸扎。

所以,颜料是必不可少的。

她便过去看了下,平板车上果然都是成块或粉末状的颜料。

光是红色,就分了大红,莲红,水红,木红,她手里的可只有大红,水红两种。

沈月华很喜欢,问:“这里大概多少钱呢?”

“五十两。”赵霖道。

赵兰修早就晓得她会给钱,所以也不让赵霖说是赠送的,省得直接被拒绝。

沈月华估算了一下,大差不差,虽然是五十两,可这么多足够用好几年的了,便进去拿了一百三十两给赵霖:“还有八十两,是赵大人上回落在这里的。”

赵霖接了,帮她把颜料搬到库房,这就推着车回去了。

沈月华兴致勃勃拿了各色颜料出来,去屋里研究。


、第23章 新年


光是看色泽,都鲜亮了不少。

她拿起来再闻一闻,也不像平时用的那些有刺鼻的味道,果然是上品。

有这样品质的颜料作画,纸扎做出来将会更加的生动。

“珊瑚,你去铺子一趟,让吴中推个车过来。”

珊瑚答应一声去了。

吴中不一会儿便来了,沈月华让他搬了五分之一的颜料去铺子,以供日后使用。

“你跟我小舅再说一声,等会儿就把铺门关了,一年到头的忙,也不拘这一会儿功夫。”她跟吴中讲,“你手头一对大轿做完也停了,跟你娘子回县里过年去。”

吴中笑着点点头。

大年夜,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