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 >

第67部分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到了杜榆他们过来的时候,梅氏都没有搬。说是孩子还小,搬了容易惊动,请他们体谅体谅。

    这就是欺生了。要杜榆来说,也喜欢独门独户的,谁也不乐意跟别人合住在一起。

    尤其是这边还妻妻妾妾的,碰着了也不好,带着杜有忠他们过来的差役看了这情况,回去就跟齐大人说了,齐大人想了想,说道:“你请几个人过去,把这一个四合院分成两个院子,中间砌墙,各分一半,就说是我说的。“

    也就是正房分成一半,然后宠院子中间给隔开,成为两个独立的院子,这样谁也影响不了谁,而且砌起来也快,东西厢房都动不了,两家人可以暂时住在东西厢房了。

    要是以前,齐大人是不会管这个鸡毛蒜皮的事儿了,可是这不,杜有忠他们救了齐大人的儿子吗?所以齐大人乐意给杜有忠一家子卖个人情。

    况且,王学海也就是跟他妻子住正房,都占了,这也说不过去,所以得分!

    等差役带着人来砌墙的时候,王学海听说是县太爷的意思,就没有说啥了。梅氏有些呆住了,咋是这个样子呢?

    而王学海的妻子赵氏则跟王学海说道:“不是我说那个梅氏,本来你和杜家的那位都是同事,搞好关系最要紧,她死活是站着东厢房不挪动,这不,让县太爷生气了吧。”

    你一个小妾住东厢,让人家举人老爷住在西厢,你好意思你?

    赵氏也是告诫王学海,别把那梅氏宠太狠了,不然老是得罪人,有时候把不能得罪的也得罪了!

    王学海倒是没有咋听进去,就是在想,这杜有忠是个什么来头,怎么才一过来,县令大人就要给他撑腰呢?这很不对啊,他得打听打听去,原本以为不过是来个训导,还是才中的举人,他都没有放在心上,结果是来了个硬茬?

    要说他们县学,也没有啥可以争的,就是县试的时候忙一些,有时候空闲了,他还能去一些高门大户里,给他们的子弟讲讲课,人家也会给自己丰厚的回赠。当然,也会挑生员,好好的教导,等以后真的中了举了,那就是自己教导的好,也出了名。

    另外和县太爷搞好关系,也是训导该做的,但是王学海自认为比这杜有忠早在这里些,肯定比他更受县太爷看中,但是现在看情况,很不对劲儿啊。

    以前另一个训导比他资格老,他只能当老三,现在来了个新人,难道自己还是要当老三?他很是不服气啊。

    可是要是这杜有忠大有来头,他也不能就处处针对他不是?

    所以要先摸摸这杜有忠的底细,另外,王学海对赵氏说道:“杜家初来乍到的,你去拜访拜访,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伸把手。好歹是要在一起相处的。别把关系弄僵了!”万一这杜有忠是个大有来头的,搞好关系很重要!

    中间的墙很快就砌起来了,然后原来的大门分成了两个小门,这样就是独立的两个小院了。坐北朝南的正房是两间,西厢房是四间,东西完全够放。

    不过杜有忠却没有这个闲心管家里的事儿呢,因为他立马就要投入到县学里的县试中去了,县试二月中旬就要开始呢,留给他们的时间,也只有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作者有话要说:倒霉的拐子啊!

 第100章 人际关系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胡氏还要带着杜榆去拜访教谕的妻子一家子;另外县令太太,县丞太太,县尉太太;等等;这一圈拜下来;腿都能走细了,其实最相关的就是县太爷;和教谕这两家子了。

    因为县学和县衙的其他部门没有啥关系,关系太亲近了反而不好;县学可是一心一意做学问的地方;你要是到处拉关系;到底是搞学问的呢;还是搞官场的?

    青阳县的教谕名字叫周志高,人称周教谕,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她妻子钱氏,连生了三个闺女,就是没有一个儿子,不过这周教谕却没有纳妾,和妻子钱氏感情也好。

    他们单独住在离杜榆现在住的地方不远的一个院子里。

    钱氏的前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还剩一个小女儿在家里,比杜榆大一岁,名字叫做周慧,钱氏见胡氏带着杜榆过来,就笑道:“我们惠儿天天说没有一起玩的,现在好了,这不,就来了一个了?以后你们两个好好相处。”

    周慧拉着杜榆去她房间了。周慧自己有个丫鬟,起名叫小心,这名字,可够奇怪的。不过杜榆作为客人,也不好主动问为什么。

    “杜妹妹是哪里人?喜欢什么?有没有读书认字?”周慧笑着问道。

    杜榆也一一的回答了,然后问周慧,得到了答案,两个人就有些熟悉了。

    “这么说,你家里就你一个女孩儿?”周慧问道,她家里三个女孩儿,她爹没有儿子,老家那边都巴巴的看着呢,不就是看他爹是个举人,手头上有些产业吗?

    不过,这些人想得美!没有他们什么事儿。

    杜榆说道:“我家里还有几个堂妹呢,不算是我一个人!”

    “这么说,你们一大家子还没有分家?”周慧问道。

    杜榆点点头。

    “你们一大家子感情肯定好,不像我们家,从我爹读书,我几个叔叔和伯伯都不乐意,逼着我们分了家,好嘛,现在我爹是举人了,他们又拼命的想要合着过,可惜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周慧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儿多,就没有再说了,这种事儿,是有些丢人。不过杜榆却能理解,当初自家爷爷不就是这样的?因为读书花费大,所以大奶奶张氏就立逼着要分家。周教谕这是成功了,可以扬眉吐气,自家爷爷却没有成功,前面几十年一直被人说。

    拜访了周教谕家后,渐渐的和周慧熟悉起来了,那边王训导家里也没有个年龄相近的伙伴,而且还有个梅氏,杜榆就很少和那边来往,虽然他们住的都挨着。

    大郎现在在家里教着二郎,二郎这个年纪,就是进县学也不到,而且县学上课的时间太少了,杜有忠也在忙碌着,所以就是大郎先教着二郎,不过他们也打听了,这边附近也有几个私塾,让二郎去读私塾,好歹能认识认识同龄的人。

    结果县令太太齐太太知道了,直接跟胡氏说道:“不如就到我们家里来学吧,我们这边请了个先生,专门教我家大小子的。”齐大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年纪和二郎差不多大,一个就是小儿,才六岁,也就是元宵节的时候,差点被拐子给拐走的那个。

    “说起来,也不怕杜太太你笑话,我也是想给我们家鹏举找个伴,两个人一起读书才能读的进去。”齐太太说道。

    胡氏和杜有忠商量了一下,也就同意了,县太爷找的先生,肯定学问是过的了关的,至于大郎,杜有忠是要带在身边亲自教的,大郎的籍贯不是青阳县的,所以也不怕别人说他泄漏县试的题目给自己的儿子看了。

    杜有忠是打算明年让大郎回云阳县参加县试的,今年感觉火候还不够,有些东西要巩固一些。

    而在他们要来青阳县的时候,杜榆他们就给大表哥去了信,告诉了他自己一家子的动向,所以很快这又接到大表哥的来信。

    大表哥在外面游历也有一年了吧,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回来,舅舅和舅母都挺想念他,过年的时候,杜榆的姥娘说着说着都哭了,也是太想念大表哥的原因。

    原来这次大表哥竟然到了京城,还去看了国子监,又说了京城之繁华,但是也讲了京城的东西比他们云阳县要贵多了,所以,不带够银钱,千万别来京城科考,不然就支撑不下去,又说年初的时候,京城赶考的人就多了起来,很多人客栈都找不到,所以以后要是进京赶考,最好是能在前一年过去,或者能找到有关系的人家住下来,不然就有可能没有容身之地,且开了春,客栈的房价就提了价钱。他不好花这个冤枉钱,所以赶紧的从京城逃了出来。

    大表哥写信真是有意思,说的活灵活现的,幸亏自家爹没有今年去参加会试,不然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了!

    在这边当训导,起码可以和齐大人搞好关系,人家齐大人可是在京城有关系的。

    当然,他们和楚院长现在已经是准姻亲了,也是可以帮助的,只是有些东西,不是帮忙就成的,这官场上的事儿,可不是说说就成了!

    等杜有忠他们忙完了县试,都已经是二月底了,每个县要考中多少名,上头都有规定的数目,齐大人自己和周教谕选了就成,也不怕他们徇私,毕竟县试过了,连童生也不算,且要是通过不了府试,第二年还是要重新考的。到时候送上去不好的,丢人的也是他们。所以尽可能的选文章写的好的。

    忙完了县试,剩下的时间就很充裕了,杜有忠也还带着大郎拜访了好几个人。然后就开始认认真真的教导大郎了。除了周教谕规定的要杜有忠上课的日子,他一般不和人抢,有生员和学子上门请教了,他也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学问。

    甚至有时候到了饭点,也会留他们一起吃饭。

    周慧约了杜榆,三月三的时候,出城去踏青,放风筝。

    这天,杜榆正在和自家娘学裁衣服呢,就听到隔壁传来尖叫声和哭声,弄得很是热闹。

    杜榆他们不想听,可是这就一道墙,那边的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女子的声音大声嚷嚷:“你以为你是谁,不过是个妾室,我娘想卖了你就卖了你!只是我娘仁慈,你就蹬鼻子上脸了!还想要我娘的强!什么东西!你会生儿子,我娘也早就生儿子了!你敢让你这小崽子叫你娘!你有本事了啊,怎么着,还想让我爹把我娘给休了,好扶正你?你做你娘的春秋大梦去吧。”

    这声音不会是王训导的女儿的声音吧,他女儿不是早就出嫁了?怎么现在过来找晦气了?

    胡氏听着不像话,对杜榆说道:“你去周家找惠儿玩去吧。别在这里听着了!”

    杜榆和周慧很熟悉了,胡氏也放心。

    杜榆走了没有几步路,就看见旁边有人在外面偷听,看来别人的八卦,旁人都喜欢听那。

    “你不是说你今天在家里有事儿吗?怎么又过来了?”周慧虽然是这样说,可是却很高兴,她一个人也很无聊,又不能天天找杜榆玩。

    杜榆也没有隐瞒,“我家隔壁闹起来了,我娘让我躲一躲!“

    “嗨,又闹起来了?这才隔了多久啊。肯定是王家的那个大女儿回来了!“周慧估计已经习惯了,“你们以前没有来,不知道,王家那个大女儿可厉害了!骂人别人都骂不过的!肯定又是找那个小妾的晦气了!”

    看来周慧了解的还挺清楚的,周慧让小心出去打听情况去了,难得有这样的热闹,不听白不听。

    “我说,你也要个丫鬟吧,不然啥事儿都是你自己做,多不好啊,你看我,有了小心,就可以让她跑跑腿,我就在家里等着。”

    杜榆说道:“我奶奶都没有丫鬟伺候呢,我要个丫鬟算个啥事儿?”

    “也是,你家长辈都挺好的,不给他们也不像话,那你就让你爹给你奶奶买两个丫鬟伺候去呗。”

    “我奶不会要的,她说她有手有脚的。”

    “唉,看来,你这丫鬟还得一段日子了,不过,你说,要是你爹的上司送给你爹了,那你们不得不要你奶也说不过去啊。”

    周慧忙想了个主意。

    “这事儿以后再说吧,我家里还有我大哥二哥呢,有些不方便!”

    正说着呢,小心从外面回来了情况也打听清楚了,“是王家的大姑奶奶回来看王太太,结果王家的小少爷不小心喊了那位姨奶奶一声娘,王太太没有说什么,王姑奶奶就生气了。”接着就闹腾开了,要给梅氏一个好看呗。

    当妾侍的哪怕生了儿子,也不能被儿子叫做娘,估计是这梅氏平时没有注意,所以让自己的日子叫了自己娘,但是却在王家的大姑奶奶面前露了馅。

    周慧说道:“这王家的大姑奶奶可是个厉害人物,就是王训导也有些怕她。”

    既然怕自己的女儿,干啥还要纳妾呢?这不是找抽吗?周慧看出了杜榆的意思,说道:“你以为那王训导为啥怕他女儿,还不是因为他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家里?他不怕才怪!”

    原来这王姑奶奶嫁的是青阳县的大户人家,在这青阳县是根深蒂固的,王训导一个小小的举人,还不是得供着他这个女儿?那妾室可是王家大姑奶奶没有嫁人前纳的。

  

 第101章 踏青

    到了青阳县;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身边的人有妾室;以后估计还会见到。

    等小心打听那边没有动静了,杜榆就和周慧告辞了,果然东边已经没有了争吵声;变得很安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