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142部分

大官人-第142部分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零六章县考

跑出大老远两人才停下相视大笑,上次这样一齐放声大笑,还是去年这时候呢。

笑过了,王贤突然神秘兮兮的,从袖里摸出了一对胖乎乎笑嘻嘻的大头娃娃泥塑。

“大阿福!”林清儿惊喜地叫出声儿,接过那对泥人来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只见泥人娃娃分一男一女,穿着红肚兜,抱着小狮子盘膝而坐,胖墩墩,笑呵呵,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方才在街市上,林清儿就看中这对大阿福,刚要买下来,谁知却惨遭围观,只得作罢。没想到王贤却看在眼里,给她买……呃,你什么空儿买的?林清儿突然想起,这家伙根本没和摊主说话啊?

“嘘……”王贤鬼头鬼脑地小声道:“小声点儿,这俩小家伙,是自己跑到我怀里来的。”要是换个实在人,会老实告诉林姐姐,俺是偷的,但王贤这滑头滑脑的家伙,一张嘴惯会哄人开心。

“瞎说。”可林清儿多了解他啊,已经猜到了七分,哭笑不得道:“这泥人没有脚,哪会自己跑人怀里,某人顺手牵羊还差不多。”

“真是自己跑来的,而且还说话了呢。”王贤老脸不红,瞪大眼道:“不信拉倒。”

“说什么话了?”林清儿无限美好地白他一眼。

“管我叫爹爹,”王贤火辣辣地望着林姐姐:“管你叫娘亲。”

“坏蛋……”林姐姐最受不了这个,嘤咛一声,俏脸一下红到脖颈,软在情郎的怀抱里。大阿福在两人的怀里探出头来,憨憨地笑着……

第二天,王贤便返回杭州,为下月的县试做最后的备战。不过有美人红袖添香,家人的周到照顾,苦读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时间很快到了二月。

按例,二月初,想要取得出身的童生,都要先向县学教官报名,然后到本县礼房报告,填写姓名、籍贯、年岁、三代履历、并取得本县廪生联名具保,保证不是冒籍、匿丧、不是娼优皂隶的子孙等等。这些事情说大不大,但是报名、求人、具保……一连串下来也忒是繁琐,没个三五天是办不完的。

但对他来说,又另当别论了。为了让王官人安心读书,一进二月,县学的韩教谕和礼房的关司吏就跑到杭州,上门为他办理一应文书。按例,到县学教官处报名时,还得求一相熟的廪生作保,如果找不到肯作保的秀才,那么就不能报名。报好名之后,由教官再派一名廪生作为副保,无此人亦不能应考。

所以这也成了那些穷秀才打秋风的好机会,按行情,就算是副保,也得二两银子、一顿酒席才能打发,正保还得更贵,还得客客气气求着……所以科举真是个烧钱的营生,很多读书人家一贫如洗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王贤不用愁这个,跟韩教谕同来的还有李寓等几个秀才,主动为他联名具保之外,还热情询问,可需要免费的考前辅导?

王贤有林姐姐和于谦两大护法,哪需要他们帮忙,但还是很感激他们的热心,盛情留他们用饭,但众秀才怕耽误他用功,不便叨扰,最后双方相约县试后,重游西湖把盏赏春,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话说原先双方还把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会儿却又好得跟什么似的,可见这世上善变的,不仅有女人的心情,还有男人之间的关系……

没工夫感慨,王贤得抓紧时间练习作文,话说从去年到现在,他背了不下千篇程文,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当你背过一千篇八股文的时候,也就知道该怎么作文了。

所谓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大结!这是一种对格式要求最高的文体,每一股都有具体的要求,譬如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然后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再然后提出夫子为何发此言,谓之起讲……篇末敷演完了圣人之言,再自抒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一切皆有定式,只要肯用功,敷衍一篇合规合矩的八股文出来,并非不可能。当然,这只是最低标准,文章想入考官法眼,还得有出彩之处,这就非得多年浸淫此道,才能窥到圣人的微言大义,靠速成不得。

不过作文的规矩再多,也仍是主观题。主观题么,你懂的,只要挑不出大毛病,那还不是考官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且县试不糊名不誊录……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二月十五,这天王贤在帅辉和二黑的陪伴下,离开杭州回到富阳,准备次日的科举。

在富阳,他仍住在陆员外的别业里……哦忘了,现在是他的别业了,陆员外见他很喜欢这处精致幽雅的小宅子,便连带宅子里的八九个下人,送给了王贤,作为他回乡的住处。

王贤客气了一下,也就笑纳了,老陆如今趁个几万两的身家,这宅子不过九牛一毛,意思意思也是应该的。

早知道主人要回来应试,提前三天,宅子里就开始忙活起来,等王贤回来,万事准备妥当。晚上,李寓和于秀才两个过来一起吃饭,这二位是他明日的保人,能得王大官人看重,两人倍感荣幸,跟他详细讲明了明日的流程和规矩:“县试一共考五场,四场都是四书题的八股文,中间有一场则必须做赋或古诗,这叫考古,又叫古场。第一场未取中者,不得考第二场,以后每场都要删人,最后剩下六十人,就是县试被取中的了。”

“虽然考五场,但像咱们县六百多人应试,大老爷哪有那精力,一场一场地看?其实他只用心看头场的头篇四书文。”于秀才神秘兮兮道:“乃至头篇都不会看完,就看前三句,要是前三句入不了法眼,这秀才就黄了,要是入得了,基本就被录取了。”

“所以在头场头篇头三句上,大人一定要用尽全力,后面的么,差不多就行了。”李秀才点头附和道。

“第一到第四场的头名,都名曰草案,草案者,未定案之首卷也,但也没什么意思的。因为考中末场的头名,才是真正的案首。”于秀才接着道:“只有案首才有意思,因为按例,县试、府试的案首,只要不出大的纰漏,是必中秀才的,否则知府知县脸面上会不好看。”

“案首之外,其余的名次就意义不大了。”李秀才又道:“哪怕你前四场都考头名,只最后一场没得案首,院考时也可能进不了秀才。”顿一下道:“任凭你考得多坏,哪怕县试未取,也可以参加府试,府试不取亦可院考,若院考的文章入了宗师的法眼,还是可以中秀才。”

“这样说来,”王贤笑道:“县府考只为取两个案首,未免太劳师动众了吧。”

“呵呵,也不能这么说,”李秀才笑道:“我说县试未取,亦可考府试,是对咱们这样的人来说。此事不是府学教官可做主,得知府特批才行,院试亦得宗师特批,若是寻常的童生,宗师犯得着让知府难看,知府犯得着不给知县面子么?”

“呵呵,也是。”王贤点点头,心说看来朝廷给予的特权,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大多数人还得按部就班,一级级考上去。

“要我说,大人不如让蒋知县给你个案首,后面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个生员是妥了。”于秀才出馊主意道。

“好主意!”李秀才赞道:“以大人在富阳县的地位,就算取个案首,大家也心服口服!”

“呵呵……”王贤笑着看看二人,不知道他们是读书读愚了,还是没安好心,竟然出这种馊主意。他这个有官人参加县试,已经够扎眼的了,要是再取个案首,肯定一片哗然。万一有那些没取中的读书人,一时偏激上告,就算把这事儿按下,自己的名声也完了,日后还怎么混?所以万万不可取。

见他笑笑没应声,两人忙道:“我们也是瞎出主意,大人要是觉着不妥,当个笑话听听就好了。”两人唯恐好容易修复的关系,又让自个搞砸了。

“哪里哪里。”王贤摇头笑道:“二位一席话,在下大长见识,全都记在心里了。”又说了会儿话,便让人带二位相公去客房歇着了,因为考试都是天不亮点名,所以他们就住在这儿,明早和王贤一起过去。

王贤也回到后宅,便见林清儿在仔细为他整理考篮,王贤凑过去,揽住她的纤腰道:“不是都收拾好了么?”

“总不放心,还是再整理一遍,”林清儿也不回头,低头清点着里头的笔墨纸砚和吃食若干,“万无一失,才好放心。”

“我看你比我还紧张。”王贤笑嘻嘻道:“到底咱俩谁去考?”

林清儿白他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二百零七章万白丛中一点绿

翌日四更天,王贤感觉刚睡下,就被林姐姐摇醒,迷迷糊糊起床洗漱,又发了好一会儿痴,才清醒过来。

玉麝捧来簇新的官服,和林清儿一道伺候他穿上,待到要给他戴上官帽时,王贤摇摇头,还嫌不够惹眼么?

来到前厅时便见满满都是人,老爹、老娘、大哥、银铃,还有李寓和于秀才早坐在那儿了,家里人都一脸郑重地望着他,好像王二小要英勇就义似的。

早餐是董师傅二更天就起床整治的,跟皇帝的御宴也差不多了,吃得两个秀才跟饿鬼投胎似的,还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呢……

王家人却食不甘味,满脸紧张地望着王贤,王贵竟紧张到呕吐……家里没出过高考生的,是没法体会那种让人窒息的紧张感觉。

早餐过后,老爹老娘把王贤送到门口,一个拉着他的左手,一个拉着他的右手。

老爹一脸凝重地叮嘱道:“儿子,爹等你的好消息,一定要为老王家考个秀才回来……”

“爹,这才县试第一场……”王贤哭笑不得道:“说这个还早了点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王兴业倒能记住王贤常用的新词。

“好吧。”王贤又转向老娘:“娘有什么吩咐?”

老娘眼泪都出来了:“呜呜,我儿子竟然要进考场了,我以为你这辈子就是进赌场的料呢。”

“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王贤无奈地小声道:“这么多人呢。”

“好好考,考个秀才回来……”许是怕影响他发挥,老娘今天出奇的温柔,乖乖改了口。

“呃,好吧……”王贤给爹娘行了礼,又朝林姐姐使劲点点头,便转身出了门。

二黑提了考篮、帅辉拿着杌子,玉麝夹着油伞,一大群人簇拥着他出门。

外面还是满天星斗,夜风清冽,往常这时候,大街上是没有人的,但今天却满是一群群打着灯笼的行人,所有人都只一个目的地——位于县学的县试考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漫漫科举路,这是第一步!

待到了县学外的大街上,便见这里早就挤满了人。浙江是文教大省,读书人的数量远超其他省份,富阳这样的中等县,每届都有六百多人应试,换了西边西南的一些省份,一个府应试的人数也就这么多,难度可想而知。

六百多考生,加上送考的,当保人的,足足两三千人,乌压压挤在县学门外,让人不禁对县里的组织能力捏一把汗。好在富阳的官差管理灾民一年多,也算是训练有素,再加上县试的要求相对轻松,倒也可以应付。

这么多人考试,天不亮就得点名,寅时左右,县学门口点起了数支松明火把,照得门前亮如白地。这时韩教谕、赵县丞带着百十名差役到了,简单地布置一下,即开始唱牌。

六百考生在报名之后,会领到一个考牌,上头除了他本人和祖宗三代的信息外,还有编号。比如富阳县用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编号,每个号编五十人左右,唱到哪个号,哪一组便上前接受检查。

见马上要点名了,编号靠前的童生们便接过考篮,往门下靠近。王贤是子号,也赶紧凑上前。家人们只能在后面等候,而具保的秀才们则早进去,在教谕身边集合,等考生前来验明正身。

这会儿,子字号五十名童生集中到了县学门前,按规制,考生必须穿官衣、戴官帽,否则不许入场,但县试的考生连起码功名都没有,清一水的白衫皂巾,所谓‘白衣秀士’是也,唯独王贤头戴乌纱,身穿正经的绿色官袍,胸前是练鹊补子。混在一群小白之中,要多显眼有多显眼……

童生们以为他是监考的官员,都毕恭毕敬,自动与他保持距离,结果所有人一堆,王贤自个一堆,还有二百五对他磕头,然后自报家门,等他验明正身。

弄得王贤很是尴尬,只好对众人笑笑道:“大家误会了,我也是来应考的。”

童声们却是不信的,大人已经是朝廷命官,还应什么考?

王贤只好指着自己胸前的补子道:“我是未入流品的杂职官,按规制可以参加科举。”也难怪童声们会少见多怪,有官人参加乡试的比比皆是,从县试考起的却绝无仅有。

直到考官点名,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