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26部分

清末英雄-第26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先生听后稍微放了放心,可想到换地契的事情说道:“杨老爷,浓可不知道啊,这衙门可是要到正月二十才开衙啊,浓要是等到那时候,不就是坏了大事了吗。阿拉看浓先和朱老爷先签个文书,然后等开衙再换地契也不迟,这可是能多个十几天啊。再说朱老爷这人还是很重清誉的。”

杨锐听他说衙门里那档子事情,这可是自己不知道的,又问道:“这买卖土地是要交税的吧,不知道要交多少?”

吴先生这些却早是知道的,正好为杨老爷解惑,清清嗓子说道:“按照商律是一百两征收九两,加上上下打点还需要几十两上下,不过一般买地都是不写实数的,一万块的常常写作五千块、二千块的,就是为了少交税,洋人那边更是厉害,他们只是永租,不买卖,所以都不交税。”

还是洋大人厉害啊,知道搞个永租出来,这九个点的税就自然不要交了。对于这样的做法杨锐难以接受,没有地契银行钱庄认吗——他被现代房地产搞昏头了,以为那地契可以抵押弄来巨额贷款——还是以减少交易额的方式避税吧。想了想说道:“吴先生,我们还是不要永租吧,直接买了干脆,至于要等到正月二十,那就等到那时候吧。你回去看看后天上午十时,让朱老爷带上中人过到这边我们先签个文书,文书签好,就有你四百块酬劳,地契换好,我就付了最后的三百块。朱老爷这边两千块呢,因为过年账房都回家了,只能等十五回来,你这边的四百块也是,六天后账房一来就付。你看这样可好?”

吴先生听到自己过了元宵可以先拿四百,拼命点头,至于朱老爷的钱只要杨老爷不赖着不给那他就没有异议的,说完之后,就马上告辞兴冲冲地的回去了。杨锐这边让马上让人给布朗送信,告诉他工厂买了一块土地,需要他起草一个文书,在后天上午十点送过来,再让人去找程广顺,让他初十下午和他舅舅在陆行那边地上会面,好安排建筑事宜。安排这些之后,杨锐使劲的拍了一下大腿,心下狂喜。

待到初十这天,杨锐很早就到了仪器馆,这时理化讲习所的学生回来了几个,正在实验室做实验,仪器馆热闹了些,布朗很早就来了,带来了他起草的合同,杨锐看来之后就放在一边,估计朱老爷是自己会带个文书来的,还是在他那边的文书上加吧。

十点不到的时候,吴先生打头,朱老爷几个随后,一帮人进了仪器馆,杨锐连忙礼迎一番,然后招呼馆里的伙计上茶,坐定之后双方就聊得了文书的事情了,朱老爷这边写了一份,杨锐接过看看又把主要的内容翻译给布朗听,问他是否有什么问题。

朱老爷见杨锐带了一个洋人,起初还以为洋人是主子,到坐下看位置再听杨锐解释之后才知道这是杨老爷的下属,心下顿时肃然起敬,这年头都是洋人指使中国人、指使官府,现在杨老爷居然能指使洋人,加上之前所知道的被朝廷大员盛宣怀大人嘉许一事,这不是背景深厚是什么,于是他们几个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越是恭敬起来。布朗听了翻译的文书没感觉到上面问题,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个微调,然后就让朱老爷带来的一个文书抄了三份,两份双方的,一份是中人的,文书写好之后大家都无异议就签了。签完之后,杨锐又请朱老爷几个到吃午饭,几人推辞不过也就去了。

朱老爷一直对杨锐买这么多地用来干什么很奇怪,就问道:“杨老爷,唔那地方还是离租界远的,杨老爷要找码头,洋泾不就是有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杨锐不好和他说我这化工污染严重,只能放在自来水厂的下面,所以最近的地方就是你这里了,笑着答道:“我啊,其实也是小本经营,起始艰难的,洋泾那边虽然近但是低价高啊,只能选择在朱老爷那边啦。说来还是和朱老爷有缘分啊。”说罢和朱老爷干了杯。

朱老爷不是商场上的人,对这些话语是信以为真的,当下也觉得这块滩地能卖掉还真的是运气,心情不由的更加舒畅起来,就琢磨着等下去了袁三三那里后用什么样的借口不回家。一个卖一个买都感觉占了便宜,这顿饭吃的是热闹无比。

吃饭完杨锐就寻了个车去苏州河边,还是找的上次的王老三的船送去陆行。到了那程广顺几个找就到了,他舅舅是个五十多的老人了,因为常常在太阳下干活,面目晒的乌黑,人倒是个老实人,了解下来只是个工人头头,不到包工头的级别,但是认识的师傅却有十几个,加上这些师傅的徒弟什么的,组建个建筑队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下也不说虚话,杨锐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建设一个一千多平的厂房,其中反应罐的地方还得加高到五米左右,再就是道路和码头,厂址只选在靠近东沟这一侧,离江五百米,道路呢因为还没有做整体规划,这要预留以后道路的位置,码头先要砌一个简单的,特别是靠岸的淤泥要掏空,按照上次的测量近岸的地方水深只有四五米,少的地方只有两米,这样大船无法靠岸,设备无法卸下,日后是要大动工程的。现在就先以用为主,日后再拆再改好了。

这些个师傅商议之后发现有两个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解决,一是竹棚有两个地方先要五米内高,这个搭是好搭,可就是怕夏季的台风,棚子太高就容易招风,实在是要搭这样高只能试试看;还有就是淤泥问题,现在是大冬天无法下水,而且要清一百米长的淤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最好是能请洋人的清淤船,又快又省事。

杨锐点头记下,这事情回头要去找租界找人清淤。当下大家在船舱里计算各项物料和用工计划,见这些师傅们在忙活,杨锐只好靠边。几个师傅还是很有经验的,很快就出来个结果,然后让程广顺写好报给杨锐,只见上面是一些物料列表,包括毛竹、木头、茅草、洋钉、沙石、人工等物,核算下来造价要两百二十块左右,预计元宵之后开工,二十天可以完工,价格也是很便宜啊,就怕搭不牢,反复和师傅确认之后,杨锐把预算增加了四十块,又把带来的一百块的银圆券给他们作为购买物料的钱,其他的就要等到元宵后才能付了。

厂房的事情弄完,最后的就是淤泥,这事情杨锐不好直接出面,就只能把实验室里的麦克尼尔去办了,工部局没有放假,但是明天正好是礼拜日,因此就只好后天去看看了。后天一早麦克尼尔就不情不愿的去了,作为正在研究神奇电报机的他实在是不想离开实验室去和那些臭屁的政府官员打交道,但是在老板的命令下他还是没有办法的,去了两个小时之后就回来了,汇报道:“老板,对方要求一百英镑一天,而且我把河道的图纸和情况说了之后,他们认为需要五天时间才能清完,也就是一共要五百英镑。”

“这帮家伙一定是想钱想疯了,这个价钱太离谱了。”杨锐摇摇头,只能另外想办法了,德国过来的设备最大就是两个反应罐,每个大概八百斤不到,接近半吨的样子了,要把这么大的东西完好无损的弄下船运上岸,还真是个问题,大船不能靠岸的话那么久要用小船驳对,怎么把小船上的大家伙弄上岸呢?

“对了,老板,我已经给我在美国的朋友发电报了,他已经答复在下个月登船过来。”麦克尼尔又向杨锐汇报了一个新情况。

“很好,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哈利吧,我非常高兴他能过过来研究这项伟大的发明,这个东西讲改变全世界。”杨锐又在大忽悠,笑咪咪的说道,“只要你的朋友能胜任这份工作,我讲不会吝啬金子的。”早就想找外援的杨锐一直苦于没有联系方式,现在终于来了一个,先不管行不行,等来了之后动动手就知道了。

麦克尼尔听了非常高兴,说道:“是的,老板,他叫哈利,是个工程师,他可比我强多了。”其实他和哈利的交情不是很好,只是现在的研究以他的学识难以胜任,在他的人际圈子里只有哈利在这方面是最好的,只能找他来了,也不知道哈利是怎么回事,一收到电报就马上回复了,并且还确定下月就过来,这真是奇迹,他心里暗想。

土地厂房之类的事情就这么解决了,能办的事情都办完了,不能办的事情只能等后面办了,杨锐又回到天天抄书的日子,慢慢的等着虞辉祖钟观光他们几个早点回来。

第三十章张园

学社回家过年的老师里最早返回沪上的是蔡元培,他元宵节前一天就回来了,当天中午就来如意里找杨锐。故人归来甚是高兴,不过好奇之余杨锐还是问道:“孑民兄,你没出元宵就出来了,嫂夫人不生气?”

蔡元培一脸满足,微笑说道:“哈哈,竟成还关心起我的私事来了,你嫂子她温柔贤惠,可不比一般女子。”说完笑意更甚。

杨锐看他那个心满意足的样子,看来家庭真是幸福,哎难怪看起来整个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过年还是和一个水果贩子吃年夜饭的,有点什么事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真是凄惨,不由摇了摇头啊。

蔡元培见杨锐此状,顿时猜到是怎么回事,说道:“竟成啊,独身一人过年也太过孤单了,也该找个女人,安定下来。哎,你啊不能每天都闷在房间里的,要多出去走到走动,要不然哪里找心仪女子啊。”蔡元培作为朋友关心劝解道,他倒是现代人思维,主张两情相悦,自主婚姻。

可杨锐却是宅男思维,又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要希望那一天能在哪里莫名的撞见,纯粹是希望天下掉馅儿饼的那种。杨锐不知道怎么和他解释这种思想,于是索性换了个话题:“孑民兄,你这么早就从过来,今年有何大计划啊?”

蔡元培立即被问话拉到了另外一个思路上,他自己就这个问题也考虑了好久,正想一吐为快,说道:“去年自中国教育会成立,到仓促间办了爱国学社,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诸君同心协力。这新年伊始,爱国学社我想当应该扩大影响,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前次有个热心之人叫徐敬吾,他说能帮我们联络到张园的高级议厅给我们做讲演。”蔡元培有些兴奋,眼睛放着光,“如果能到那里讲演的话我们便可在众多市民面前畅所欲言,宣扬民主……”

看着蔡元培侃侃而谈的样子,杨锐心里一声长叹,大哥就是一百年后我也没见那个国家有真民主啊,你现在就开始民主自由了,但却不好在他兴奋的时候打断他的兴致,就沉默着等他这一通话说完,半响之后他终于说完了,唐僧终于没念经了,谢天谢地。

蔡元培激动的拉着杨锐的手臂说道:“竟成啊,我们学社要说学识渊博也就是你和枚叔兄了,要想开个好头,就非得你们上台演讲啊,讲的好我们学社就要扬名沪上了。”

晕!还以为这家伙是因为朋友之义所以一到沪上就屁颠屁颠跑过来,谁知道是找自己去免费演讲拉赞助的,真是人心不古。杨锐心里暗自嘀咕,不过作为学社老师的一员,这事情还真的推不得,无耐之下只好答应下来,

蔡元培见杨锐答应下来更是高兴,这时觉得肚子饿了就拉着杨锐去弄堂口吃饭,吃饭间还顺口说了各位老师也将在十六、十七回来,下周就开始上课了,而且这个学期学生会再次增加。听到学生增加,杨锐不由的想到了那黑压压的教室,说道:“教室可太小了啊,这样下去都要塞满了。”

蔡元培知道杨锐的经济课很受学生欢迎,每逢上课教室都站满了人,笑着道:“今年我们会给你换一间教室的,你就放心好了。对了,我啊还有一个事情要麻烦竟成兄啊。”

杨锐听他口气就知道没什么好事,有气无力的说道:“大哥你就饶了我吧,我才几斤几两啊,行行好放过我吧,我上有七十岁的老母……”

杨锐正背着台词就被他打断了,只听他说:“竟成兄,这真的是好事啊。南洋公学今年新办商务班,正好缺商学老师啊,那边的前任总办张元济是我的好友,听说你在我这讲课,就非得要我出面邀请你去南洋公学讲课。竟成啊,你就去帮帮忙吧,反正教一个班也是教,教两个班也是教啊。”

杨锐一听说去南洋公学,想到那可是在后世徐家汇那边,上个课来回就得一两个小时,再说自己这边工厂才开,事情及其多,加上要抄书,哪有时间去那边讲课啊,连忙推脱道:“孑民兄啊,我现在可是一天恨不得当两天用啊,这边还要写书,哎,事情太多,分心则乱,实在是没有时间精力啊,要是能缓个一年,一切都上了正轨,那时间多了再说好吧。”

杨锐摆出一副一秒钟几十万的样子,蔡元培也没办法,毕竟杨锐干的事情他都是有所耳闻,当下长叹一声:“竟成你这可是弃众多学生而不顾啊,教商学的先生本来就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