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23部分

清末英雄-第23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点点头,他也很奇怪这一点,刚开始明明说的好好的,后面就不言不语了呢,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他然后拿了张名片——按照清朝的格式做的,红色长方形纸片上竖着印了杨锐两个大大的字,左下角是仪器馆的地址,又和胖先生客气几下,让他有消息就到这边来找自己,就和一帮人走了,胖先生拿了名片,心里就开始活动了,怎么把这生意促成,按照惯例,这介绍人可是有一分的好处,六千亩就是卖五块钱一亩也有三百块钱啊。

几个人上了王老三的船回到租界已很晚了,程广顺是直接在洋泾靠岸下船的了,杨锐明天让他来一下仪器馆,自己连夜画个工厂前期草图,让他拿回去看看要多少时间,多少价钱可以搭好,知道营建的情况杨锐才好做个整体计划,看到底是怎么安排。钟观光则直接拿着行李,直接坐船回家了,临走时还是说道:“竟成兄啊,那地方我看还可以,就是离租界远些,上班下班不便,工人住宿也麻烦,但是地价便宜,以后要扩大也有足够余地。不过啊,你还是要找个风水先生看看才好啊,要不然大家不放心啊。”

第二天上午程广顺来了,带了点鸡蛋给先生拜年,杨锐不好推辞只好接受,等到了下午,仪器馆里的伙计来了说有个姓吴的先生求见,那吴先生说是为了一片地的事情。杨锐一听就知道是昨天那个胖子,还真是勤快啊,要表扬,要嘉奖。

吴先生昨天晚上可是花了不少功夫挖到了朱老爷的心思,弄明白之后就马上过来邀功了,听胖先生说朱老爷的不想卖是因为看自己没辫子怕是革命党,杨锐愣了不止一会,半响才说道:“这个可是大误会啊,在下自小游学欧美,现在在学社里做先生,和革命党沾不上边啊,再说革命党买一块滩地又何用,那里又没有金子挖?我和几个仪器馆的先生,还有朝廷里学堂里的先生还有荷兰银行的总办虞洽卿先生一起,办了这家公司啊,本想开在租界里,但想到开在租界里,交税就要交给洋人了,所以最后大家商议还是办在华界的好,商务会办盛宣怀大人和吕海寰大人都是对我们都很嘉许的,不仅如此,还给了我们办厂的十五年专利的,你说我们可能是革命党吗?”

胖先生其实心里也是多有疑虑的,听杨锐说了这番话,虞洽卿他是知道的,盛怀宣和吕海寰也是听过,特别是盛宣怀在沪上可是商界第一人,既然这些大人都说了没问题,这事情还会有什么问题呢,特别是见了杨锐让人拿出来的专利书,看到那个红红的大印就彻底折服了,还有什么比朝廷的大印有权威。他连忙打圆场说:“哎呀,那朱老爷也是个好人,就是平时爱疑神疑鬼的,所以……,这事情阿拉回去和伊一说,就要疑云尽消了。”

杨锐点点头,把专利书让人收好,问道:“朱老爷之前想买的是什么意思啊?什么价钱可以卖啊?”

胖先生对朱老爷的心里还是把握的很准确的,于是就把朱老爷和那个袁三三的事情说了一遍,再推策朱老爷是瞒着家里动了家里的储备银子,这一年下来约莫折腾了有一万多块,而明年冬天大儿子娶亲可要花不少钱,这娶亲从春天开始就要行规矩花大钱的,没有个五六千块钱是过不去的。朱老爷呢也不知道卖多少钱,他这个人爱名声,不想家里出丑事,一心只是要添这个窟窿他就满意了。

杨锐听完心里就明白了,当下想了想,再拿笔算了算,最后定了方案。对胖先生说道:“我呢,是这样想的,这个地我们是看中了,其实那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地,但既然是买那总要付钱的,这地呢我们打算出两万块,不过因为金额比较大,要分三年付款,第一年呢,签合同就付两千块,然后就去官府把地契过了,后面朱老爷的长子娶亲的五千块我们也不耽误,这第一年就是七千块,剩下的一万三千块,那就每个月平均付好了,利息我们就算四厘。要是耽误了朱老爷的事情,那我们愿意赔钱。”

见胖先生在认真的听,又说道:“给吴先生的酬劳我就按照四百块打底好了,总价能少一千块,我们就加一百块给先生。不过吴先生啊,我们三月份就要开工,要是元宵之前没谈成,那么这买地一事我们就只能先放一放了。”

胖先生听到最后一条,心里哗的一下就转开了,恨不得立马就回去抓紧时间去找朱老爷,这四百块可了不得了,这些钱足够把自己的破房子修一下,再取个小妾。赶紧把杨锐说的条件记下了,好回去琢磨琢磨怎么把事情办成,以致杨锐走的时候给了他五块洋钱的路费他都不是太在意,五块钱算什么,事情办成可是有四百块的。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二十六章物理实验室

看到胖先生兴冲冲的回去了,杨锐正想起身回家,这时麦克尼尔从阁楼下来了。因为工厂最近都是没有事情,而物理实验室仪器馆没有非常专业的人员带领,杨锐记起他是懂电的,就让他来帮忙了,这时候的研究家都是很广博的,对电、磁、机械等都是有一些了解,他来了之后还是干的不错的,虽然在语言上有很多障碍,但理化讲习所的学生们还是有几个学生能懂一些洋泾浜英语的,所以开始不顺畅,到了后面就比较协调了,干电池就很快被弄出来,虽然做的很简陋,没有商业价值,但还是要继续改进。这也让杨锐发现了麦克尼尔的新用处,就是在实验室干活,并因此还给他加了两美元的工资,搞得他现在的干劲更足了,还把他以前做灯泡的那一些东西搬了过来,自己就住在当初虞辉祖给杨锐准备的那间阁楼里,废寝忘食的研究杨锐给的那些课题。

只见他说道:“老板,我这边的研究有了一些进展,非常有创造性”。他挥动双手,很是兴奋,“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您看一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他边说边带着杨锐往楼上走。阁楼上还是有个学生在鼓捣一个东西,见杨锐上来了马上放下行礼,这几个学生都是住沪上的,平时对格物之学就很是有兴趣,加入了理化讲习所就兴趣更足了,特别是现在专门有这么一个实验室就更是废寝忘食。

而且他们还听到个传闻:说是隔壁化学实验室做了一个连洋人都没有的东西,朝廷已经下了文书许为专利,几位先生将购买洋人的机器建立工厂,当初那几个在化学实验室帮忙的都发了十块、二十块的奖金,奖金什么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不是重点,关键是能做出洋人都没有东西来,对他们可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刺激。

于是物理实验室一开,几个物理狂热者就日以继夜的做研究了,当然这些研究都是杨锐从中学物理教材上面摘抄下来的小实验,没多长时间他们就把伏达电池、干电池、硫酸电池就做出来了,虽然是很简陋的东西,但大家都是士气大振,杨锐虽然不给他们讲课,但作为实验布置人,还是很受他们的尊敬的。

杨锐见他们行礼点点头示意他们接着忙。这是麦克尼尔拿出一个灯泡出来,杨锐不知何意,结过一看发现不是灯泡,再一看心下明白了,这是电子管。麦克尼尔在一旁解释说道:“老板,这个东西我用做电灯的设备做出来的,我发现它非常奇怪,接线的时候安装一定的方向就可以通电,如果把接线调换就不通电了,但是却不知道他有什么用处。这难道是什么新型灯泡吗?”

杨锐心里见了电子管可是大喜,这东西可不得了,在晶体管之前可就是老大啊,电子行业离了他可不行,前苏联据说可是用到七八十年代都还在用呢。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上次我给你的任务D你完成的怎么样了,这个东西就是用在那个上面的?”

麦克尼尔见问道D任务,指着靠窗长桌上的东西说道:“在那里呢,今天刚刚做好,”杨锐过去看了看上面固定着一些电子元件,感应线圈、电磁铁、手工做的可变电容、火花隙、干电池、电铃、一个有线电报用的电键和粉末检波器,然后用电线连着一根伸在楼顶的天线,上面做的很规整,心中比较满意,问道:“有没有做过实际的实验,效果如何?”

麦克尼尔耸耸肩说道:“老板,非常抱歉,这些东西从连起来之后就没有实际使用过,我还是搞不懂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对于他的抱歉,杨锐是接受的,杨锐不能强求一个做灯泡的一定会懂得无线电报,而且按照历史,无线电报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被发明的,具体是哪一年他可就不知道了,他只知道马可尼和一个俄国人在弄这个东西,后面马可尼还开了个马可尼电报公司,在电子领域一直是很强的。

旁边的两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应该是听懂了他们的英语对话,他涨红了脸犹豫了一会说道:“先生,我按照计划书的办法试过了。”杨锐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怎么试得,有什么结果?”

那学生见杨锐问话,回道:“按照先生的图纸把他们连接起来,然后按照按了电键,那个缝隙就会出现电弧,通过那个电容之后,然后这边接收的电铃就响了,可是……”杨锐赶紧问:“可是什么?”

“可是那个地方,”他指着电容的说道:“这里就冒烟了,我开始以为是短路了,但检查之后没有发现哪里有问题,后面又换了新的电容上去,结果还是这样。后来我把电池去了一个,再做实验的时候还是这样,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说完拿出一个记录表来,递给杨锐。

杨锐接过看到上面按照格式写的很清楚的,把调整也写在上面,只是找不到实验失败的原因,他深深的点点头说:“你做的很好,我们每次实验都要好好的记录,实事求是的去找原因,现在看来是电容不行,电压太高了,所以光减少电池是不行的,真的是原因在变压器这里,调整线圈把电压降下来,再试试电容是不是还会烧掉。”

杨锐其实也是个二把刀,但是在这些学生面前还是可以冒充导师的,根据这个学生的实验记录,应该是电流或者是电压太强所以把手工制作的电容给废了,至于是因为电流还是因为电压,他就不知道哦,二把刀吗,不说中学物理教材上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很不简单他也早就忘记了,都多少年了。

趁着两个学生调整变压器线圈的时候,杨锐跟麦克尼尔说道:“威克,D实验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你知道电报吧?”见他点头,杨锐接着说:“这个也是电报,只是它是不需要电线的电报。”

麦克尼尔听了之后一副吃惊的表情:“哦,上帝,您说的是真的吗?老板。”忽然他又想起了什么,大叫一声说“哦是的,是的,我知道,我知道……我在美国的时候是听说过这个东西,好像是有个欧洲人在研究这个,他们都说他疯了,没有电线怎么可以发报?”他说完马上想到杨锐就是正要做这个实验的人,立马把嘴闭起来了。

杨锐倒是没有去责怪他,但他也没有太多的理论去告诉他为什么无线也可以发报,只能是以事实说话:“这份实验记录不是记载了这是件可以做好的事情吗,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花精力去不断的试验,你做的灯泡不就是爱迪生先生做了一千多次实验才成功的吗?”杨锐感觉他按照书上给出的设计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设计,特别是现在还做出了电子二极管,这就要比马可尼他们更有底气,他们现在应该还用那个什么金属粉末做的检波器吧。

麦克尼尔见杨锐说的也是事实,如果无线发报确实可行,那么他很乐意去研究这个神奇的东西,电报可是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如果没有电线,那么就没有电缆这笔庞大的投资,利润将更为丰厚,虽然说现在有线电报都是有人在经营,很有可能会干涉无线电报网的建立,但是假使不能建立无线电报局,只是卖无线电报机也是一笔回报及其丰厚的生意啊。

杨锐可不知道麦克尼尔在YY,只是又想到了电子管上面,说道:“威克,我们还要把这个小玩意做的更好,按照我说的,再在里面加个栅极,把他变成三个极,这个东西就是要用无线电报上的,他能够把接收的信号放大,代替那个粉末检波器,这样无线电报的传输距离就可以更远。还有那个电容,可以承受的电力太小了,我们还要想办法怎么把它的承受力变大,功率增大了那么电波的传输距离也会增加。”杨锐几乎说出了他所知所有关于无线电报的知识,再说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麦克尼尔却是认真的记录下了,表示加强电容和在玻璃管理加入新的栅极都是可以实现的:电容只能是更换材料了,之前用的是绝缘纸,看来这些绝缘纸的效果不是太好,这也是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