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4部分

清末英雄-第14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干杯之后布朗就离开了,已经没他什么事情了。三个人的精力就放到了图纸上,月产三吨味精的产量虽然很小,但实际上设备却不小。按照最新的实验比例,每天生产一百公斤味精需要消耗一吨半小麦,而一吨半小麦将洗出六百多公斤面筋,根据新的反应比例则需要三倍共一点八吨12mol/L盐酸,两者相加重量已经超过两吨,反应罐的体积最少要超过两个立方米——这比之前确定的反应比例所需要设备大了大半个立方。

为什么会增大,因为之前是按照面筋和盐酸1:1的固液比测算的,现在则按照面筋和盐酸1:3的固液比测算的。前者需要的体积小,成本低,后者需要的体积大,每吨成本要多一百二十块左右,但后者1:3的固液比消耗的粮食是前者的一半,即十五吨小麦出一吨味精,而前者是三十三吨小麦出一吨味精。想到这是个缺粮的旧时代,杨锐选择多用成本高的盐酸,少用成本低的小麦,贵就贵一点,反正是独门生意,不怕增加几个点的成本。

吕特见杨锐选择这个成本不是最优的固液比很是惊讶,这样的话将增大设备体积增加造价,同时还增加物料成本,他问道:“这为什么改变了呢,之前的数据不这样啊”

第十六章设备上

杨锐解释道:“吕特先生,之前的配比是成本最优化方案,而后来我考虑到我的国家人口非常多,并且粮食常常歉收,所以我选择使用粮食最少的方案,而不是成本最优方案。”

吕特没说话,科尔只是深深看了杨锐一眼。在最后一遍确定反应的各个细节之后,剩下的就是小个子科尔的事情了,这也是吕特把他抓来的原因,毕竟化学家们只知道提出对流程的各个要求,而设备专家则知道哪些设备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并使之最优化。

科尔一脸严肃,虽然他不太明白副领事先生为什么和中国人走在一起,但作为一个上司和贵族对自己的请求,他是不能拒绝也不会拒绝的。幸好化工设备不是太过精密的设备,或者不是所有环节都要求精密,眼前这套设备除了几个大罐子之外,其余的东西就是现成的各种设备了,比如真空泵、冷凝器、输出加热蒸汽的蒸汽机等等,这些都只要选择厂家出厂的成品就可以了。

他仔细记录了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就对吕特说:“吕特先生,我已经了解了目前所有的具体技术细节,数据我也抄录了一份,相信不出意外的话,我在明天中午十二点之前可以出具所有设备图纸。”

吕特听后很满意,点点头说道:“好的,非常感谢你汉斯,明天中午两点钟我将会在这里等待和你会面。”

杨锐听了之后马上见缝插针的道:“吕特先生,我想如果科尔先生方便的话,和我们一起去洋行的谈判现场,那对我们的帮助将非常大。”为了能节省成本,杨锐希望这个严肃的科尔能出现在设备采购谈判现场,相信他的存在将会是个杀价的重要因素。

吕特是没有问题的,他看了看科尔,科尔虽然学的是机械,但脑子也不慢,马上说道:“是的,吕特先生,我在圣诞节之前都是有空的,如果这位先生认为我能对谈判起作用的话,我将非常乐意效劳。”

“真的很抱歉,汉斯。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了。我很担心这会影响你的圣诞假期。”吕特用表示真诚歉意的语气说道。他感觉杨锐的考虑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就要劳驾科尔了。

科尔连忙欠欠身,说道:“没关系,吕特先生,这是我的荣幸。”进而又道:“既然先生们这么信任我,那么我建议明天下午去禅臣洋行。”

杨锐听后很莫名其妙,穿越小说里买德国货都不是到什么礼和洋行吗,哪里又跑出一个听也没有听过的禅臣洋行。其实他也是中了穿越小说的毒,礼和洋行确实是很出名的,但是它的业务主要是克虏伯的钢铁和大炮,还有就是枪支弹药、化学原料、工业原料等等,机器从来就不是它的主业,而禅臣是老牌德国洋行,来沪上要比礼和洋行早二十多年,主要就是经营铁路和工厂成套设备,所以科尔选择的第一家就是去禅臣洋行。

杨锐虽然心里疑惑,但是既然是专家的选择,那么只好遵从。因为禅臣洋行就在外滩28号,所以就直接约在明天下午两点在那里见面。当然,因为明天是周一,吕特先生是无法前往的,但他表示明天上午早些时候会和禅臣洋行的尼森先生打招呼,让对方予以关照这次交易,他以前和尼森先生在酒会上碰过面。

第二天的下午两点,杨锐他们赶到外滩28号的时候,科尔也正好赶到了,简单问候之后就一起进入禅臣洋行的大楼里,说这是大楼是针对这个时代而言的,其实这楼也就是三层,砖石结构,看上去整齐美观。进门之后一位华人迎了上来,科尔没有来过禅臣,虽然他用的不少东西都是来自于禅臣,但是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来说,采购明显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于是这次拿主意的自然是杨锐,杨锐也从来没有来过洋行,见有人迎上来就说道:“我们是想和贵行谈一套设备采购的,我的朋友吕特先生应该在今天上午和贵行的尼森先生联系过。”

这人本来就见这两个华人和一个洋人混一起就不是很正常,现在听说杨锐提到洋行的老板尼森就越发不敢造次了,请三位在大厅稍等就找人去了。一楼明显是买办的办公所,站在大厅里也不时听到一些广东话和沪上话传过来,片刻之后,下来了一位中年人,是个华人,方面大耳的,传统的商绅般打扮,身穿绸子做的富贵短袄,下身是分不清裙子还是裤子的衣物,因为天冷,袄子里面塞的鼓鼓的,头顶一顶黑色的瓜皮小帽,给杨锐几个见礼之后,就说道:“是杨先生吧,久仰久仰。鄙人是洋行总办郑渭刚,上午尼森先生和我说过各位要来,我下午正在等各位先生呢。”说完领前把众人带上了二楼。

二楼应该是经理的办公室,比一楼安静的多。进了一间会议室,郑渭刚请大家入座,又让仆人送了咖啡上来,他也看出来这几个人是以杨锐为首,看杨锐的装扮全然是一副洋人的模样,摸不清底,就试探的问道:“杨先生嘎年轻啊,生意做的这样大,实在了不起。”

杨锐连忙客套:“哪里,哪里。还是郑先生有能力,禅臣洋行是沪上十大洋行之一,这里的总办可是不简单啊。”

郑渭刚又在客气了几句开始说到正题:“杨先生,请问这次来是采购什么设备?”

杨锐让科尔把图纸拿出来,再把清单递过去,说道:“是一套化工设备,这是目录,请郑先生过目。里面有些要定制的,也将相关图纸带过来了。”

郑渭刚接过清单看了起来,上面虽然写的德文,但对他不是什么难事,看过之后说道:“敝行完全可以提供上面的这些设备,至于定制的部分,还请稍等,我请德国人看一下才能知道是不是能确定。”说完就出去了。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十六章设备下

郑渭刚出去之后,三人喝着咖啡,杨锐喝了一口,只觉得苦,忙找了糖往里加,钟观光见了也加了,似乎还喝的很享受。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样子,郑渭刚带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德国人过来了,他仔细看了科尔的图纸和技术要求,表示按照他的经验,厂家生产这样大的耐盐酸耐高温的反应罐在他的记忆力是没有先例,这需要和德国那边确认之后才能确定,至于其他的设备完全没有问题。

在这个没有塑料,各类新型材料的时代,要做一个超过两立方米的耐盐酸耐高温的罐子是比较有难度的,现在就是生产硫酸都只能用铅做反应炉,而铅与盐酸是会起反应的,再说食品里面可不能出现铅。现在可行的办法是看德国能不能做这么大的搪瓷罐,或者陶瓷罐,而且不能太贵,不然杨锐只好回去自己找陶瓷窑子烧了。

既然反应罐不能明确,那么就只能先谈机器部分了,加热用的蒸汽锅炉、动力、面筋制取、磨粉和烘干设备、冷凝器、真空泵这些都可以先谈,这些设备报价加起要一万两千马克,也就是五千六百块,里面最贵的是蒸汽锅炉,虽然他只是用作简单的加热要求还有提供各种设备的动力,但是还是要八千马克。

杨锐还没有说话,科尔却表示了异议,对于月工资只有一百多马克、加上所有奖金补助一年也还勉强只有两千马克的他来说,这些报价简直是抢劫,他用德语对那个负责技术的德国人说道:“先生,我敢向上帝保证,这是我听到的最离谱的价格。我不知道你说的A。E公司是哪家,但是我知道的这样简单的锅炉在德国决对不会超过四千马克,真空泵的价格也很离谱,就是这样常见的水银真空泵,正常的只需要四百马克,为什么要一千马克,还有这个磨粉机,这是一个很小的机器,怎么也要一千马克?”

听到科尔的话,戴眼镜的德国人毕竟只是技术人员,听了之后有些难为情的推推眼镜,不知道如何解释,郑渭刚能听懂德语,但是他就好像完全听不懂一样,干愣着不说话,一时会客厅里的气氛很尴尬,那个德国人磨蹭了一会说道:“先生们,我主要是负责技术的,报价如果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些你们都可以和郑先生协商。”说完起来欠个身,然后溜走了。

杨锐见德国人走了,郑渭刚还在找话题,就拿着空了的咖啡说道:“这里的咖啡真的是不错,很久没有喝到这样的咖啡了”

郑渭刚正不知道说什么好,马上跟门外的仆人招呼了一声,再干笑说道:“杨先生似乎咖啡喝的很习惯,以前应该是在国外游学的吧?”

“是啊,我在德国大学里面学过,可惜学的不是很深,所以就请了德国领事吕特先生来帮忙,吕特先生又推荐了科尔先生来协助我,实在是惭愧啊。”杨锐在话里面给对方交了个底。

郑渭刚听了心里开始明白为什么是老板尼森叮嘱他接待这伙人了,原来是德国领事馆派下来的,这个科尔看上去是个厉害人,技术部的那些人平时都是趾高气扬的,今天却是这么溜走了。当下笑道:“老弟你可是神通广大啊,鄙人年长,不介意老哥占你点便宜吧?”

杨锐倒是无所谓,笑道:“哪敢,哪敢,老哥叫我老弟是看得起我啊,唉这个事情老哥你看怎么办的好?”

郑渭刚笑笑:“老弟,我虽说是个总办,可是也只是个传话的,老弟你关系通透,不如让领事先生对老板说句话好了,这样我这也好做人啊。”

杨锐知道这个狡猾的家伙把问题给推回来了,想着还是要给他推回去:“老哥啊,你是不知道,这么套东西,也就几万块钱的事情,我要真是为了这几万块钱去找吕特领事,他可就要看不起我了,再说,吕特领事为了这点钱去找你们老板,那可多没面子啊,这老外啊,虽然不是中国人,可这面子也是会讲的。”

郑渭刚见问题又被推回来了,知道人家说的也是,就这点钱,求来求去也太不值当了。看来就只能落在自己头上了。正想着,杨锐又说了:“老哥,我们私下里说,这洋行毛利定的是多少啊?”

郑渭刚听到问到这个,打了个哈哈:“老弟啊,做生意的总是赚的越多越好。”见杨锐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知道哄不了他,又说:“实话说吧,上次老板说过,进来的东西如果别家有就按别家的价格加一两成卖,但是毛利低过六成就不要做了,要是别家没有的东西,那就要翻倍了,这德国货要比其他货好不少。”郑渭刚终于说了句实话,但又怕杨锐说出去,又补充道:“这可是私下里说啊,出去了我可绝不敢承认啊”

“怎么会呢,都是大家喝茶聊天随便说说啊,当不了真,当不了真的。”杨锐笑着说:“不过老哥这事件可要你帮忙了,要是在职权之内,还请照顾一二。”

郑渭刚见对方也是很醒水的人,人老道,和德国人关系也很深,想着不由卖个人情。于是说:“老弟先坐喝咖啡,没了让仆人加啊,我先和上面通通气,看看上面意思。”

杨锐站着起身,笑了笑说道:“谢谢了啊。”

郑渭刚摇摇头,出去了。

等他走后,杨锐问科尔:“科尔先生,刚才非常感谢你。”

科尔一脸的严肃似乎化开了一些,说道:“杨先生,他们简直就是在抢劫,这些万恶的商人。一个真正的德意志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说完科尔挺挺胸,似乎自己这样的才是真的德国人。

杨锐见了也不觉好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都感觉自己是最好的,这无所谓对错。又想到刚才那个德国人说的那个问题,问道:“科尔先生,我现在很担心那个反应罐能不能制造出来。”

见问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