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134部分

清末英雄-第1134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见年龄也就六十,可他是个爱面子爱干净的人,对杨锐的邀请只是微笑,反倒是他身边年纪更大的闲院宫载仁毫不客气的上前抽出短刀,这家伙也不蘸酱,那么大一块鹿肉直接就往嘴里塞。

“上酒!”公爵大人打猎有十几个随从伺候,牵马的、倒茶的、捧酱的、上酒的、弹曲的……,大人一声吩咐,二锅头就上来了。

“矫情!还是陆军爽快,海军他娘的全是娘娘腔!”杨锐道。就着仍温的鲜鹿肉,痛饮一口火辣辣的二锅头,酒与肉在口中发酵,加上秘制酱料,真是越嚼味越香。伏见见两人吃的畅快,也削了一小块肉尝尝,可他受不了那个腥味,勉强吞下去就不再吃了。

“陆军全是马鹿,也只知道吃马鹿。”伏见反口道,说罢又神经病的大笑。他笑罢指着杨锐道:“公爵阁下被人称为远东之狼,也有人称阁下是远东之狐,可这次怎么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呢?一旦华盛顿谈判成功,我们之前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去年是杨锐访日,今年是他和闲院访华,目的都是对美战争。去年大家什么都谈得妥妥的,不想万无一失的换届选举却出了纰漏——一个巨额军备能源案让复兴会丢了总理。现在刚上台的国民党完全亲美,翁文灝一上任就去了华盛顿投降,日本人在横滨想拉都拉不住。外交局势如此,再打听到杨锐无所作为,电报上也言语寥寥,两人就急急忙忙的杀过来了。

又喝了一口酒漱口,微醺的杨锐挥挥手,随从们端上椅子便远远的下去了。他看着气鼓鼓的伏见摇头道:“什么白费不白费,你懂个屁!你要偷袭珍珠港我不拦着,有本事去试试啊……”

一到通化伏见就说了一大堆东西,偷袭珍珠港也受当年复兴军晨袭浦盐港(海参崴)俄太平洋舰队的影响提了出来——军令部认为敌强我弱,应该趁米畜军舰还未造完之际抢先出手。可杨锐本就在道义上、经济上将美国人往绝路上逼,他这么一搞,中日就站在道义的反面,是以他对此没有任何评价,只带这两人来老林子打猎。

“不抢先攻击真珠湾,难道要等那群非国民拆散同盟?!”伏见被杨锐鄙视,面子当即挂不住,当即喊叫。不过他虽然贵为亲王,身份却比杨锐低一级,他能做的也仅仅是喊叫而已。

“什么叫拆散同盟?”杨锐反问。“真要铁了心扭在一起,那些人拆得散吗?”

“阁下,为何要容忍那些西化分子上台?”闲院打了个饱嗝,他不似伏见那么好对付,沉着的很,问的问题也问在点子上。

“家门不幸还能怎么办?”杨锐想到在华盛顿小丑一样的翁文灝,不屑之后又叹气。虽然这些人心慕西洋、脑塞民主,可从法律上说,他们还是中国人,而且上台完全合法。

“阁下,在日本,这样的人早就……”吃完鹿肉的闲院正用白布清洁太刀。说‘早就’的时候,他脸色一寒,手上的刀做了一个挥砍的动作,“……在下可以派死士办妥这件事。”

“不必!”杨锐笑着的脸僵了僵,他正色道,“短期看是办法,可长久看却是在帮倒忙。焚书坑儒的时候,儒家还是很小很小的角色,可仅杀了他们几百人,后世就被捧上天了。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让其作法自毙。”

对军人、尤其是对陆军军人说不得太深奥的道理,闲院不懂杨锐帮倒忙的意思,却知道作法自毙代表什么,他道:“阁下,难道和谈会谈不成?”

“美国经济再度下滑,四年来失业人数再次突破一千万,你说和谈会是什么结果?”杨锐问。

“什么结果?”闲院的回答彻底诠释了为什么说陆军全是马鹿,一边的伏见笑道:“米国第三次海军拨款三十亿米元,陆军法案拨款二十二亿米元,公爵阁下的意思是说一旦签订合约,这五十二亿米元的军备费就会撤销?失业人数再次剧增?”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杨锐点头。“美国出口不畅,能进去的市场除了菲律宾,其他都基本被我们的商品占领,剩下的又是英法的殖民地,所以不得不靠政府赤字拉动经济。这五十二亿拨款虽然不能带来多少就业,但却是门可罗雀的军火商难得的生意。若与我们签了条约海陆两军军备计划取消,对经济可是致命打击。五十二亿啊,这能拉高多少生产总值!”

“阁下,可我们还没有任何准备,陆军武器也没有全部换装,一旦开战肯定来不及。”闲院此时明白了杨锐的意思,可他还是担心。

“飞行员去年不就扩招了吗?”杨锐感觉闲院陆军本性未改,根本就不懂与美国打的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航母大海战。“关外的中华青年飞行会也在暗中选聘飞行员,他们都是贵家子弟,全部自备干粮培训。以青年飞行会八万多会员的底子,还是能挑出万余不错的飞行员的。”

“那陆军呢?”飞行员的事情闲院知道,可他还是挂念着陆军。

“亲王殿下,陆军在这场战争中作为有限,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防俄军南下。”杨锐道。

杨锐这么一说闲院就失望了,但伏见却担心道:“阁下,我最担心就是米国人单独和贵国签约,然后对霓虹发动战争。”

“这不可能!”杨锐摇头,“美国最终的敌人是我们,真决心开战他们是不会签约的。”

“阁下,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能?”伏见还是不放心,再问,闲院也看了过来。

“打败日本对缓解美国的现状毫无助益,他们必须打败我们,肢解并毁灭这个国家才能解决美国当下的危机。”杨锐之前也担心这个问题,但他感觉自己多虑了。

“米国为何不会先与贵国签约,击败霓虹再找借口与中国开战?”伏见再问。

“因为美国人还没有堕落到失去这点操守。”杨锐答道。“这事情放在意大利身上完全可能发生,放在德国身上……如果他们的领袖是个狡猾的陆军下士,也会发生,但放在美国身上不可能发生。对于年轻人来说,战就是战、和就是和,虽然凶恶但不卑劣;只有老人才会那么在乎谋划和算计,可这虽然聪明,但却下贱。美国是西洋诸国中最年轻的,一旦罗斯福这么做了,我们就真可以放心了。”

第四十章架势

杨锐对美国人行为之解释让日本人有些错愕,他们的榆木脑袋很难与杨锐共鸣,东方讲究‘算’,但更加年轻的西方却推崇‘力’。即便是务实功利的英国,也不会与一个大国签约后又突然反悔开战,何况是更骄傲的扬基佬。以他们的政治操守和邦交传统,即便罗斯福想这样做,国会和舆论也会反对,这毕竟是整个国家的外交行为,不是几个魑魅魍魉就能操纵更改得了的,而等美国人全部转了性子,那战与不战便毫无意义了。

看着日本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意思,杨锐不得不再次开口道:“要彻底打垮一个国家,不是杀人劫财、割地赔款,而是要让她失去道德操守。具体言之,就是要每个人变得非常聪明,聪明的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道德和信仰。他们的国民最好深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好常常把‘道德值多少钱一斤’挂在嘴边……”

杨锐说的很具体了,可陆军的马鹿看似还是不解,他不得不打了个更更具体的比方,“见过修房子吗?应该是见过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幢大楼,那国民就是大楼的砖石。我们把大楼推倒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只要砖石还在,大楼照旧可以重新建立。而以现在的国际舆论,我们无法像消灭印第安人那般把砖石全部毁灭,这就只剩下一个办法:让每一块砖石变得更聪明、磨的更圆滑。砖石必须是方的大楼才能稳固,可一旦他们懂得尔虞我诈,变得聪明圆滑,大楼就要摇摇欲坠。

美国人越狡诈,我们就越该放心。越是聪明人多的国家,内部就越是倾轧。他们的算计不是用在敌国身上,而是多用在自己身上,这样的国家再强大,也仅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没开战,他内部就要乱成一团,开战后略有小胜,投敌者将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而且这都是最聪明的那些人、喊口号喊的最激烈的那些人。大厦将倾之际,他们必会与我们接洽,为自己以后留一条后路。

美国的最终强大不在于工业,也不在于财富,而在于国民的淳朴和对基督的信仰。只要有这样的国民,这个国家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垮的。工业可以重建、财富可以积攒,但淳朴和信仰一旦失去就万难寻回。作为敌国,我们就是要让美国走向这个方向,然后万劫不复。”

杨锐说的是美国,可在稍微聪明一些的伏见宫看来,这似乎说的是中国自己。中国人也是聪明的,还未开战,其内部就倾轧甚重,投敌者已成国家总理。杨锐见伏见目光闪烁,知道他想的是什么,便笑道:“中国方方正正的国民不少,但圆头圆脑的国民也多,特别是江浙、直隶、山东、河南和陕甘。这次大战就是试金石,必须把那些鹅卵石挑拣出来。作为一个国家领袖,重要的不是一次战争的胜负,重要的是教育国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杨锐的胸怀让伏见敬佩,可他还是担心战前准备不足,特别担心所当其冲的日本遭受空前损失。他道:“阁下,可要是我们输了呢?即使不输,那又要伤亡多少国民?”

“我们不会输!”杨锐笃定。“至于国民的伤亡……,一个民族必须用自己的血铸造自己的魂。只要他们死的有价值,那就不会是无所谓的。”

伏见还想再说,却发现身边忽然响起鼾声,扭头才发现闲院亲王已经睡着,老东西吃饱喝足再舒服的一坐,自然就打起了瞌睡。他的副官正给他盖上薄毯,却没想到这名副官盖完毯子忽然对杨锐和伏见鞠躬,他用极为生硬的汉语道:“鄙人石原莞尔,谒见公爵大人阁下。”

闲院和伏见这次来都带了副官,一个是陆军参谋本部的少将部长,另一个是海军军令部次长岛田繁太郎。之前介绍陆军的时候,只说是石原少将,不想却是石原莞尔。

“我听过你的名字。”杨锐看着眼前满脸紧张的小个子说了一声。“不错,可惜……”

杨锐在日本几乎被捧做圣人,七千万人的国家,卖掉的文明轮回论比全中国还多,高达八百多万册,几乎是每个日本家庭一本。小鬼子不但不记恨大正初年的惨败,反而感激杨锐把日本带入了正途。但杨锐很少评价日本人,他此时一个‘不错’让日本人眼里放光,可再一个‘可惜’又让伏见博恭王失望。

“德国人爱钻牛角尖,你不要和他们一起钻死,决战就不必了。”杨锐看过石原莞尔的最终决战论,虽然受自己影响已经与历史原版不同,可还是改不了决战二字。

“请阁下赐教。”决战二字对石原来说只能代表他的最终决战论,他当即再次鞠躬求教。

“决战统一等于秦灭六国,但欧洲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决战统一的世界会是怎么个模样。我们必须是整个世界的英国,阻止任何国家统一世界,所以不但不决战,还应该阻止决战。”杨锐道。“你能提出这一点是很不错的,这已经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高度,即从历史和文明的角度来看待民族和民族战争。但你把方向弄错了,决战是在加速人类文明的毁灭。”

杨锐看过最终决战论,石原也看过文明轮回论,是以对话虽然隐晦,双方却都清楚对方每一个字的意思。待杨锐说完,石原莞尔追问道:“阁下认为不决战文明之毁灭就可以避免吗?”

“不能,只能减缓。”杨锐摇头。“借用布尔什维克的说法,世界确实是唯物的,但历史——只有存在人类才有历史,没有人类只有荒芜——却不是唯物的,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处处在改变着历史。可我也说过,文明犹如高山之泉,它顺着山涧、河道流入大海,最终蒸发消亡。这是高山之泉的宿命,人只能改变其航道,却无法制止其消亡。

比如欧洲,如果德国不在下一次战争中将其统一,那么战后一心祈求和平的各国民众也会想着和平统一,总之,欧洲都将走向统一,这是宿命使然,唯一不同的是由谁统一、如何统一。可太平洋不同,这里的文明年轻的很,野蛮之地多的很,决战只会加速毁灭进程。”

对话似乎变成了哲学讨论,伏见和岛田正听着时,忽然醒来的闲院咳嗽了一声,道:“阁下,独国总理戈林向我国大使密议,希望与我们结盟,太平洋如果发生开战,独国可以出兵打击米国东海岸,米国之造船业全集终于东北部……”

“不必了!”杨锐打断。“德国人的最终目的是统一欧洲,夺取生存空间,同盟作战只是幌子。纳粹的秉性和沪上爱斤斤计较市民毫无二致,而且他们还有后者所没有的下贱。”

“可米国在菲律宾的长程轰炸机将轰炸我们的工业,我们却对米国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