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之异能闺秀by清泉烹茶 >

第12部分

重生之异能闺秀by清泉烹茶-第1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异能闺秀by清泉烹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欣妍正兀自做着白日梦,李老太太却知道了菊苑发生的事情。她靠在躺椅上眯着眼睛叹气道:“这个家交给她三年了,学了三年还是上不得台面,可她左不过是我宋家出来的姑娘,我这个亲嫡嫡儿的姑母总不能嫌弃她吧!”
老太太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邹妈妈再不搭腔,就会遭老太太唾弃了:“宋姨娘做的也不错,二小姐不是被她劝住了吗?奴婢看着宋姨娘也是有分寸的,只是二小姐年龄太小,不懂事,也不能怪在宋姨娘的头上!”
老太太冷冷地盯着邹妈妈看了良久:“你就糊弄我吧!我还没糊涂到分不清好坏!欣然那丫头只比欣妍大几个月,还没有娘亲教导,你比比看两人的差距有多大?莫非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可她们是一父所生呀!”
邹妈妈被老太太看的无地自容,硬着头皮道:“奴婢觉得老太太太心急了,如果觉得宋姨娘没时间教导二小姐和四小姐就请个教养嬷嬷回来教导他们也是一样的。我听说新县几家有钱人家都是这样做的!”
老太太陷入沉思,良久才缓缓地说道:“你道我不想如此吗?请教养嬷嬷是要花大价钱的,那些不入流的嬷嬷请来也只会带坏了女儿家,还不如不请!哎,虽说志勋是这新县的父母官,但是入手的钱财不过是那几十两银子,还不够平时花销,王氏买的那些田产要养活老二和老三两家子、贴补三个姑奶奶,还要匀出一部分为志勋跑官,多出几个银子也都填到平时花销中了,哪有钱财去请好的教养嬷嬷?”
邹妈妈心里冷笑道:这时才知道王氏的好是否太晚了?当初姑侄两个以为害死王氏他们就会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却不想想这富贵是谁给的!
眼皮子浅的人啊,只能是过到哪里才知道那里的辛苦!
她没想到老太太会和她说起家事来,邹妈妈接话也不好,不接话也不好,磨蹭半晌才蹦出一句:“那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老太太知道她在敷衍自己,闭上眼睛懒得和她计较。一个下人知道自己的难处又如何呢?如果能把王氏的嫁妆拿出来补贴家用,或许能够让李府变得阔绰起来,想请教养嬷嬷的事情也能解决了。
三年了,老国公并没有派人来清点王氏的嫁妆,是否真的和几个外孙疏远了呢?若果真如此,自己几年来做的功夫也没有白费!
眼看着自己六十岁大寿的日子越发近了,总不能这样灰头土脸地见人吧?宋芙兰的送的那套衣服倒是勉强能够冲个门面,那支金簪子也还戴的出去,只是没有配套的耳环、项链,戴出去也会令人笑话!老太太踌躇不已。
宋芙兰被自己亲侄女踢打后,她曾想过让宋芙兰给李志勋做姨娘,这样,自己就可以言正名顺地指使她给自己添置衣服首饰了。
可是,那丫头话里话外只想当正室,不当妾,加之李志勋对宋芙兰不上心,故意躲着宋芙兰,老太太也就歇了这心思。
此时安国公府一家人聚在正房的东次间里,他们接到了外孙女的书信,正在讨论王氏的嫁妆和李府宋姨娘扶正的事情。
老国公王彦智眉头紧锁,语气凝重:“当初看着李志勋是个明事理的人,现在怎么这么不长进了?给姨娘扶正连个招呼也不打,当我国公府没人了吗?”
二儿子王静恩见大家沉默着,牙齿咬得咯咯响,忍不住说道:“真是狗眼看人低!不过是凭着国公府的关系得了个县令,就这样目中无人,真是气人!”
小儿子王静远不以为意地撇撇嘴:“什么狗屁县令,不过是个奴才,找人做了他得了!”他是行伍出身,讲究的是力气、是武力,没得这样让自己怄气的道理!
老国公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这是打仗?凭力气就可以让人服你?做了他,你那几个外孙怎么办?多大了还不知道动脑子?”老国公腰板挺得笔直,严肃地扣着桌子:“你嫌御史言官近段时间没有盯着国公府!你帮他们找点事做吧!哼!”
王静远连忙站起来打躬作揖地道歉:“父亲息怒,是儿子考虑不周。我这不是看着您生气想为您出气吗!”

第18章 商议

一旁的王老夫人脸色不愉地斥道:“说正事呢!少在这里油腔滑调!”王静远讪讪地退到座位上乖乖地听着他们说事。
“也不能全怪他们,此件事上我们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静琇已经去了三年了,国公府从来没有主动到新县看过几个孩子。我知道你们恨李府的人,故意忽略那几个孩子,可人家李府不这么想啊!他们认为我们不在乎几个孩子,所以他们也就为所欲为了!再说,那姨娘可是王老太太的亲侄女,把她扶正,她的儿女可就成了嫡子嫡女,到时候为了争权夺利,不知那个姨娘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呢!”王老夫人痛心疾首地道。
二儿子王静恩提议道:“在这里生闷气也不是法子,不如趁着李老太太六十大寿时机,以拜寿的名义去会会老太太和李志勋,一来可以搅和李府给姨娘扶正的事情,二来可以把妹妹的嫁妆清点清点,派个人专门管理这些嫁妆,等到两个外孙女出嫁时好给她们添妆。”
老国公满意地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锦绣的嫁妆是该规整规整了,长期不管没得好事了他们。再说,老太太过寿那天有国公府的人在场,量他李府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扶正妾室。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法子吗?”
王老夫人叹了口气,皱着眉头道:“只是这样恐怕要耽误两个孩子了,毕竟没有母亲的孩子在嫁人方面会让人诟病!”
老国公扬声说道:“怕什么?有我国公府撑腰,还怕她们嫁不好吗?到时候给她们找个有名的教养嬷嬷送去,总比那上不得台面的姨娘要强得多!到时候看谁敢说她们没有教养?”
“这去拜寿的人到是要仔细思量一番!既要有身份,又不能太给李老太太长脸,否则她还以为我国公府怕她了!”老国公押了口茶郁闷地说道。
当初看着李志勋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自己才力排众议和李家结亲。日久见真知,没想到只几年的功夫,李志勋的弱点都暴露出来,胆小懦弱不说,还没主见,这可都是男人的大忌。被乡下无知妇人牵着跑的男人能有什么出息?
老国公烦躁地挪了挪身子,眉头拧成了大疙瘩!王老夫人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安慰地拍拍他的手,老国公脸色稍稍好看些!
国公府的世子王静泽到底老练些,知道父亲心里所想无非是又想教训李府,又怕失了国公府的颜面。
他沉吟片刻,微笑着望向众人:“虽说只是县令的母亲过寿,但到底是妹妹的婆母,算起来也是我们的长辈,给她几分薄面也不是不可,就让管家陪着三弟去一趟吧!三弟虽然才十六岁但胆大心细,最适合和乡野之人周旋,这样做对欣然三姐弟也有好处。若亲家太太不自重,不明理也休怪我们这些晚辈不给情面。”
王静泽言语淡定从容,让众人的焦操情绪霎时安定。
老国公是个长情的人,除了王老夫人给他准备的通房丫头——王静琇的姨娘以外,再无她人。王静琇的姨娘也是个命薄之人,生下国公府唯一的女儿王静琇后刚刚被抬为姨娘没几天就撒手人寰,王静琇是被王老夫人亲自带大的,她只生了三个儿子,自然是眼睛珠儿似地疼爱王静琇。
只可惜王静琇命中多劫难,襁褓中丧母、如花年华又因为未婚夫丧命而蹉跎、最后嫁了个她喜欢的男人却过早命丧黄泉。
王老夫人有时候看着从娘家带来的老仆妇忙碌的身影,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老人常说命薄之人经受不起富贵,当初也许不让静琇的姨娘收房,而是嫁给一个管事之类的下人,她是否如今还活着呢?
儿时亲密无间的玩伴留下的后人总是让人揪心,王老夫人点头道:“如此甚好,至少我那几个可怜的外孙孙心里也好受些!”只派个管家过去显得太过疏离,会让李府的人更加怠慢几个孩子。
王静远见家人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笑得嘴角弯弯,立即表态道:“父亲母亲放心,这点小事孩儿一定能办好!”老国公虎着脸道:“得意便会忘形,这是做事的大忌,出门在外多听听的管家的意见,不要独断专行!”
王静远知道这是拍板定论了,自己即将独立为家里办事了,开心道:“是,孩儿谨记父亲的教诲!”
此时的李欣然正依在窗前看着天上皎洁的月光,那冷冰的圆盘令人格外伤感。再过半月有余就是娘亲的忌日,不知外祖父会不会派人赶来为娘亲做主做个道场。
娘亲一生命中多劫难,李欣然希望能为她超度亡灵,让她转世后永远顺利平安。
翌日,吴郎中应邀来为李欣然姐弟号脉。因是熟人,这次由宝墨带着他来到兰苑。
他见二人的气色都已恢复如常,号过脉后只开了些固本之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而后,又叮嘱二人多运动,多进食,这样身体会恢复得更快!
一切安排妥当,吴郎中就有些不自在起来,毕竟他的要求有些令人费解:女子在当下是不能抛头露面地做事的,何况还是撺啜她跟着学医?
不过,吴郎中走南闯北,见识自和他人不同,他认为只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顾及他人的看法。
只是当他看见李欣然时,又觉得自己有些莽撞。想人家一个官家千金又怎会跟着他学这样的贱业呢?就是她想学,她的父亲祖父也会阻拦。
罢了,收不到满意的学徒大不了不收,别让一个小女子作难。
他说服了自己,起身告辞准备离开!
李欣然有些意外吴郎中没有提出收自己为徒之事。她见吴郎中准备离开,有些着急,吴郎中救了弟弟,她本着不能慢待吴郎中为目的,便开口道:“多谢郎中为我姐弟诊治!郎中不愧是杏林高手,几服药就让我姐弟药到病除!再次谢过!”她起身屈膝行礼。
吴郎中听着李欣然真诚的致谢,心下舒坦,防线打开:“大小姐谬赞!既然大小姐觉得老朽医术高超,能否跟着老朽学的一二?”
吴郎中并非新县人,他自幼跟着师傅走南闯北,积累了很多医药方面的知识。三年前机缘巧合来到新县就定居下来。他一生醉心医药,一直没有成家,如今他五十有二,想找个传人把自己毕生所学教给弟子。
寻了那么久就是没有寻到称心如意的传人。没想到,最后自己竟然看上一个十岁的女娃娃。
这也许就是自己留在新县的缘分吧!冥冥中上苍安排好弟子等着自己和她巧遇。
李欣然见吴郎中放下心防,很是满意,她莞尔一笑:“吴郎中说笑了,我一个女子,又怎能跟着吴郎中学医呢?”
吴郎中没想到眼前的女娃娃张口就拒绝了自己,他苦笑着摇摇头:“是老朽糊涂,考虑不周全,大小姐别在意!”
李欣然见吴郎中语气中有些气馁,怕错过了机会,连忙说道:“不过吴郎中如果觉得小女子是个学医之才,能否不记名分,留在府中暗下教授小女子一二呢?”
吴郎中虽然行事大方果敢,只是这样做贼一样的传授方式他不敢苟同。
李欣然见他面露难色,盈盈一笑:“小女子的建议实在有些有些不妥,只是请吴郎中体谅小女子的苦处。此事不急在一时,吴郎中慢慢思量。八月初六是祖母的六十大寿,吴郎中不嫌弃可来府中一聚!”
到时候外祖父家来了亲人,说不得在此事上能帮上一二。
吴郎中沉吟良久,告退离去。

第19章 相见

七月十八一大早,李欣然正在兰苑里看书,父亲身边的郁妈妈前来请她到前院花厅会客,说是京城的舅舅来了!
踏入花厅,李欣然立马认出了坐在父亲下手还没及冠的小舅舅王静远。她拉着弟妹紧走几步齐齐跪在舅舅面前,“舅舅”二子尚未呼出,直觉喉头梗塞,泪流满面。
王静远自己本就是个孩子,只道是外孙女看见他又想起了娘亲,于是情动之下起身虚扶起姐姐留下的血脉,一时竟然有些语塞。
呜咽片刻后,李欣然带头打破沉闷气氛,她含泪莞尔一笑:“舅舅此次前来定要多玩些时日,让我们和舅舅亲近亲近,给一个孝敬舅舅的机会!”
前世,几个舅舅本事了得,大舅现下应该已在吏部谋得令史一职,前途不可限量。二舅舅尚了公主,自不必说,眼前的三舅舅可是将来的大将军,年少有为,不容小窥。
王静远是个崇尚孝道之人,见李欣然对他如此礼节,心中越发高兴,笑容毫无遮掩的洋溢在年轻英俊的脸上:“欣然,欣雨,睿儿,见到你们舅舅真高兴!这次父亲派我前来主要是看看你们过得如何!如今见你们都好,舅舅我心安了!这几日就由着你们几个带舅舅到处逛逛,也领略一下新县的风光!”
有好多话,当着李志勋的面不易说出来,王静远只好用玩乐来遮掩自己的真实动机。
这次在姐姐忌日前赶来,除了破坏宋姨娘扶正仪式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为姐姐在寺庙里做场法事,超度她的亡灵。他是习武之人不相信鬼神之事,但能为姐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