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狼行三国 >

第657部分

狼行三国-第657部分

小说: 狼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丹阳精兵平素操练的严格!而就是如此的高速进军却还非他们全力以赴,因其在奔走之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阵型以防对方突然杀出回马枪加以突袭,毕竟刘信的手中还是有着两千余骑军的。

当日汉中之战曹操攻击汉中城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马超的司州营驱赶使其不能与坚城成掎角之势以降低攻城的难度避免全力以赴之时会受其掣肘!以步军逼骑军,曹军靠的就是齐整的阵型步伐和与敌骑之间始终保持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极有讲究的,既要不停给对方施加压力还不能让他们借之发起冲击,没有多年的战阵经验绝难将此保持的恰如其分,在汉中城下曹军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便是精善指挥骑军的马超最后亦不得不率军而走,将对方远远甩在身后,如此一来曹军步卒虽无法对司州营产生威胁,可其掎角之势亦为敌所破。

如今在这徐南之处形势虽与汉中大相径庭,可关羽用以对付刘信骑兵营的方法却与曹孟德同出一辙,只不过在布阵之上各有巧妙不同罢了!汉中退敌乃在白日,骑军的视野不受任何的阻碍,给他们半点机会马超庞德就能组织起威力十足的集团冲击,因此曹军必须要以严密的阵型与各部之间的配合加以克制!但此时乃是夜战,骑兵很难将之冲阵之能完全发挥出来,关羽采取的便是松散又不失联系的弧形之阵对骑兵营加以包抄,那段距离控制的更是恰到好处,难以全力向前奔行太远,刘信后撤之间竟是一连数次都找不到回身作战的机会,身后扬州军的压力是始终存在的,一旦回头就会迅速遭到他们的打击!

燕地实力乃天下之冠,其中骑兵之上的优势更是极为明显,步卒三雄相加倒还能胜过燕军的总数,可由于战马受到刘毅的严格管控与骑兵处便是三人合力也难以与燕军铁骑营一较长短,更遑论他们还有马超的司州营加颜良的冀州营近四万骑军了!因此对南方三雄而言如何将步兵战术发挥到极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抗衡燕军骑兵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关键,在其寻常的操练之中便体现出来,如今关羽所展示的就是在夜战之中限制骑军的一种战法,已然颇有成效。

眼下刘信的唯一的应对便是快马加鞭将丹阳精兵甩在身后再谋应对之法,可一来敌军的跟进极为快捷身在夜间他又无法发挥骑兵营的全部实力,二来此地离燕军水寨不过十余里路程,能够供他驰骋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小。无论武艺还是控兵关羽皆显示出了一代名将的水准,也许在武艺上刘信尚能凭借过人的天分与之抗衡,可在战阵之中双方的经验差距与统兵之能就显得更为明显,如今初生牛犊的二公子与沙场宿将关云长相比终究还是显得稚嫩了一些,很难与之相敌!

倘若这队士卒换了是由严纲或是华雄来统帅,关羽面对的难度就必然要大上许多,在战阵之上将领之间的年龄差异比之斗将更能说明问题,武艺上经验相差一些只是两人之事,而到了统兵对战那可就影响到成千上万的士卒了。再假若没有之前那阵传令的鼓声,便是拼着麾下士卒遭受极大的损失刘信亦要回头与之决战为后继同袍争取反应的时间,可现在他却无法如此去做,对同袍他必须要有信心!

十里的路程对于骑军而言只是盏茶功夫,对训练有素的步军亦不过小半个时辰而已,刘信一时对关羽的进军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短短的十里距离容不得他做太多的思考便已然过去,此时在扬州士卒的眼中前方已然出现了他们此行的目标,燕军六合水寨所在的方位。修建之时一旧一新一明一暗的确可以掩人耳目,但那是面对江上敌军的探测而言,如今敌军步军已到近前,这样的掩饰也就不再具备效果,以关羽的眼光自然能够看出燕军重点防备之处的所在,而在此时就算是臧霸纪灵这般的宿将亦绝不会去为什么空城计,危险性太大!

守城之时善用犄角之势此乃燕军的优良传统,拒守营寨之时亦是一般,相比刘信的实战经验不足,龙骧军骑兵营统领林雪就要老练的多了,他的两千余骑便就游荡在水寨以西两三里之处,见关羽大军赶到并无任何的表示,此时水寨之中的副将潘爽正依照纪灵临去之言而严阵以待,五架襄阳炮,六具墨方神弩和数千名燕军士卒正在等待着扬州士卒的前来。而刘信见了本军的这种阵势亦立刻有所领悟,全军加速便往营寨以东而去,远离丹阳精兵而将水寨的正面彻底暴露在了关羽的面前,如今战局的选择权便又交在了扬州军关云长的手中。

到了距离燕军水寨三百步之处,丹阳精兵停下了脚步,营寨在中,骑兵营左右为援,对方显然给自己摆下了一个口袋阵,数日之前辽东军攻击乐平城的军情便已经传到了庐江之处,对于燕军器械的精良关羽就算未曾亲见也有所耳闻。如今敌军做出一副任凭自己攻击的架势想必定是有所依仗,正面冲击受到其强力打击也将是意料中事!

攻击坚城或是敌寨,身为进攻的一方付出较为沉重的代价乃是军事常识关羽自不会不知,对于麾下丹阳精兵的攻坚能力他有着很大的信心,否则抄弋阳小道来此的也不会是他了,走那些崎岖之路无当飞军就乃最佳的选择!关羽不是怕付出代价,只要能够实现战略目标领军大将们是不会因此而有犹豫的,他担心的还是两侧骑军的牵扯,单只对付一路无论是营寨还是骑军凭借自己的战阵指挥能力他自有把握,可如今二者隐隐之间有着配合之势就必要加以细查了。

燕军营寨所设之处距离臧霸纪灵率领龙骧军士卒与张飞黄忠交战之地相隔并不甚远,夜色之中亦可见西方的火光以及隐约之中传来的喊杀之声,当然这阵声音极为的细微,足见张飞黄忠二人的麾下并未能突破燕军的防御,这些骑兵尽数留在此间监视自己亦可证明臧霸对于凭借手上的兵力挡住对方是极有信心的!这些关羽心中都已经迅捷做出了判断,但面对眼前龙骧军的犄角之势他又应该如何加以破局了?时间在此时可是极为宝贵的,一旦天色放亮,就是这数千骑兵都是极大的威胁,片刻之后关羽的青龙刀斜指天际,他已然有所决断!

第九百九十四章 名将之姿

谓之兵法运用之道存乎一心,将者战阵为先,武者居后,此谓善法也。徐南江岸这一战,二公子刘信不但见到了名将关羽无愧于风云将谱之上排名的实力,亦亲眼目睹了这等名满天下之将在战场上的灵动多变与指挥若定!正如当日郝昭对刘毅所言不要做百人敌而是万人敌,刘信亦更明白了将之一字的含义,真正的万人敌就是要求将者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都要迅捷的拿出最佳方略引导麾下士卒去取得胜利或是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将为兵之首,将为兵之胆,将志坚则军心高昂,令行禁止齐动若一人而无往不利!

关羽青龙偃月刀斜指天际,其首攻之处竟不是燕军水寨而是林雪率领的骑兵营,难道他奔袭到此其目的不在水寨抑或是想行声东击西之回马枪之法?丹阳精兵的行动极为迅速,而关羽文聘二将更是一马当先杀将过来!林雪是深知关云长之勇的,在此时若被他突入阵中将是无人可当,既然敌军不攻水寨他便要暂避锋芒以游击之法对之。

岂知骑兵营的阵脚方刚有所动作,丹阳精兵的行进路线却发生了变化,他们并不与龙骧军做过多的纠缠而是陡然加速想从其侧翼飞速通过。这个时机关羽选择的极为巧妙,就在林雪方才移动阵型之时,似乎之前他就已经判断出了对方的应对!而此时林雪与刘信心中都是警兆升起,这丹阳精兵所取的方向不正是臧霸将军引军与扬州军交战之处?想来这关云长审时度势之后瞬间便做出了战略调整,想要与渡江而来的扬州军前后夹击先击破臧将军的所部在回头攻击营寨?

势若不可为切忌过于用强,当要随势而动待机而行,在刘信心中关羽的选择已然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注解,燕军水寨严阵以待,器械营威力巨大,又有骑兵两翼增援,此时强行攻寨显然绝非上策,而燕军分兵应敌,另一路仍在酣战之中,利用夜色的掩护骑兵牵制不能尽展其能的时机迅速作出战术调整,关羽眼光之准应变之快确是不凡。以己度人刘信?刘信相信自己也能判断出来,可要如此迅捷却是极难。

自当年幽州军成军之日刘毅就一直在士卒中强调手足这个概念,因此在战阵之上燕军各部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相互支援是极为得力的,往往一方形势不利必然就会八方来援。而在援助自己同袍之时,士卒们比之对待自己的安危还要更加看重,天下诸侯都知道在战场上围住一部孤立的燕军士卒不能在短时间内将之歼灭就是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接下来他们各部之间的前来相助将会如同海浪一般?哪怕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各部都在所不惜,他们绝不会抛弃奋战之中的同僚。

这对燕军而言乃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亦体现了刘毅在建军理论上的眼光,但万事有利必有弊,这个优秀素质有时也会成为敌军利用的因素,针对燕军的特质围点打援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这数年来南方三雄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从未放松过对燕军的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老生常谈了,关羽此时的出手就是针对燕军的特点。

与敌正面厮杀之时后路忽然遭遇威胁对任何一支军队而言都是极为危险的事情,臧将军哪儿厮杀近半夜且其中纪灵将军还曾率军增援,从这一点上就足以断定敌军的强大,如今那喊杀之声仍未减弱可见双方还在僵持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把眼前的丹阳精兵放过去对同袍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林雪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夜间不利骑战也好,关羽勇不可挡也罢,此时的他就是拼了性命亦要保证同袍的后路。

燕军士卒训练有素,对待军令的反应极为机敏,闻林雪之命便开始纷纷转向前来截击丹阳兵,不过他们方才奔行而起又再转折而来行动速度之间是必然会受到影响的。就在此时,后阵的丹阳兵齐齐加速,以一种冲刺的速度就对着骑兵营士卒冲杀过去,间中竟还伴随着一阵弩箭的射击,淬不及防之下不少骑兵士卒中箭。自己军中有着“秋月弩”这般利器不料扬州军中亦是有之!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骑兵营士卒的反应才能更为快捷,否则这阵弩箭之下中箭之人就还要更多。

关羽等得就是林雪转身的这个时机,通过它对燕军的分析与了解他们是绝对会上前阻拦自己的,这一动一静之间的转换其阵型出现瑕疵亦是必然,以燕军的素质这些瑕疵也只会在片刻之间,但这片刻的时机却被他精准的抓住了。陡然之间发起冲刺加上弩箭偷袭给对方带来的小小混乱,丹阳精兵将自己的速度展到极致一个个便如离弦之箭射入燕军骑兵阵中与之纠缠酣战起来,林雪再想摆脱已是难能!

骑兵对步军的巨大优势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他们的冲击力之上的,似严纲、华雄、颜良文丑这般的骑军大将都清楚一个道理,铁骑出战永远不能停下他们灵动的脚步,移动歼敌乃是骑战之首!而一旦他们停下就会失去冲击力的优势,此时再面对对方步卒便很难再有压倒性的力量!眼前的战局正是如此,丹阳精兵似乎对于与骑军交手也有着一番独特的心得,这样的纠缠之中尺寸之间的移动步卒反而要比骑军更具灵动,他们配合起来亦要比对方来的迅捷有力!

在如何应对燕军强大的骑军上,南方三雄的研究是颇有所得的,利用夜战限制其机动性乃是其中一种,而这般三五个士卒结成战阵对一个骑兵下手亦是在仔细思量分析之后才有的战术!同样的起步由于身躯的过大战马比人并无优势,尤其是在缠战之时,灵活的一方还要数到步军!眼前的战况就说明这一点,在种种条件合二为一之时敌军士卒又做足了事前的准备,就算步军面对骑军正面交手也有可能取得上风之势!方才弩箭的袭击燕军中箭者不少落马者却是不多,而在此番缠战之中仅仅是交手的一刻龙骧军骑兵营就有近百名士卒落马,在这样的局势之下,身落马下和死亡之间怕也只是一线之隔了!

南方三雄可以针对燕军骑兵的优势做出精深的研究,相对燕军本身也不会固步自封,两年整军之时他们是在不断克服着自己各方面的弱点的,就像眼前的结局林雪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当弃则弃,弃之如弃履!哪怕被敌军咬下一块肉来他也要迅捷的退出与之的纠缠,否则到了流血不止伤重难返之时想退也退不了了!不可否认燕军具备这个能力与心理素质,就似另一个战场上臧霸麾下龙骧军士卒后退决战的表现一般,可问题在于林雪不能退,退就会让敌军穿过自己突袭同袍的身后,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