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雄霸楚汉 >

第38部分

雄霸楚汉-第38部分

小说: 雄霸楚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称赞后端起高脚栀杯一饮而尽,有人借机邀请才女抚筝助兴,立时被在场诸人推波助澜,李月瑶执拗不过,微笑地瞥了宾客一眼,娇姿美态风情万种,算是应承了。

由两名侍女平端着一把古筝放在小姐的桌几上,一名俏丫鬟燃起两柱清香,但见筝身朱漆斑斓,布满碧色断纹,落错有致,丝弦仿佛袅娜迎风的龙须竹,筝弦侧旁还镌刻着两个蝌蚪文“玉泉”。

李月瑶环顾众人,妩媚一笑,素手试拨了两下,其音清越异常。

张良闻声不禁开口赞道:“好筝,足可与瑶琴相媲美了。”

满堂宾客心情跃动,整个大殿落针可闻,禀起呼吸准备聆听仙曲。

李月瑶体态丰姿如同天仙一般,纤指转轴拨弦,慢拢轻抚,铮铮之声,悠悠漾开,妙曲绕梁,如鸣金石。

奔泻的筝音像汩汩的清泉汇入江河,继而由浑厚转入轻柔,仿佛流云盘旋在高山之上,忽而节拍变快,飞泉激浪;有时指快音促而急切激越,则悲痛迫胁之情涌溢,舒卷收放,缓急相接,运思微妙,气韵生动。

张良与柳诗诗对乐礼均是行家,单听此调便知所奏乃古曲《梁父吟》,曲意是讲春秋时期齐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昂扬的音调中流露出弹筝的主人,是位关注百姓命运、洞悉天下形势的巾帼才女。

第70章治国之论

李月瑶筝曲抚罢,宾客听得如痴如醉,心悦诚服地哄然称赞,即使连名姬柳诗诗,音律无所不通,亦对才女的筝艺佩服之至,同样的曲子在她的手指下奏出,竟然犹如仙曲一般。

龙天羽对现代乐器和流行的RAP也很在行,但古代乐坊却从未涉及,此时觉得超越自己那个年代的钢琴、小提琴等名曲,仿佛与淳于婉儿的瑶琴难分轩轾,正要找来美妙的词语称赞,忽然听到右旁丈许的席位上,有人脱口说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小姐的筝曲有如天籁之音,实在令项籍佩服!”

众人听到这两句诗词比任何赞美的话都恰到好处,不禁相顾望去,李月瑶眸子一闪,嫣然一笑道:“籍公子出口成文,令月瑶佩服才是,不知龙公子对人家的曲律有何看法呢?”她转而问向正发呆的龙天羽,希望他能说出更迷人的话语。

李园也是一凛,心想:“果然虎父无犬子,连说话的语气和措词也如此惟妙惟肖,新颖独到!”暗叹一声,又想到了往事故友。

在场最吃惊的莫过于龙天羽,他自幼习武,对国学文化也感兴趣,适才突然听到项羽的诗句,骇然吃惊,心想:“哦靠,这厮怎么会朗诵唐诗?倘若自己所记不错,这两句应该是出自诗圣杜甫的《赠花卿》,但杜甫是唐朝中期的诗人,比楚汉时期要晚上一千多年,项羽怎么能知道?难道这两句是他先作出,但没有被记载下来,直到后人重新又作出不成?”

此刻被李月瑶蓦地一问,忙压下奇妙的思绪,面对才女以及众人的目光,灵机一动,也想起一首唐诗来,随口念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听到小姐仙曲,实令天羽感触横生。”

众人愕然惊诧,咀嚼诗词之意,均感新鲜独特,不同诗经与楚辞的韵味,即便连张良、李园等也不禁惊讶他的才学,更别说柳诗诗、张倩、郭钰莹三女,爱煞了君郎的魅力。

李月瑶神采飞扬,眉梢眼角尽是欢喜之意,显然对他的表现大是满意,接着问道:“龙公子所言甚妙,月瑶听闻古时候,伏曦做琴瑟,长三尺三寸六分,好像一年三百六十日,上圆下方,犹如以法规治理天下,筝琴本为陶冶情操之物,何与治理国家相匹对呢,月瑶很请教公子!”说着秀眸闪烁,妩媚一笑。

众人这才知道,才女有意在考教龙天羽的才学,都放下水酒卮杯,看他如何对答。

春秋战国起宴饮成风,而宴会上交谈的话题也是必不可少的,难得与名动天下的才女同席,她的每一句话无不引起众人的注目。

龙天羽感受着众人灼热的目光,同时清楚才女正在当面考教于他,一则为他树立威信形象,使他更加深入民心;二来看他有否真才实料,心中暗想:幸亏自己没事还翻过一些古代史书,不然此时非出丑不可。”

当下向佳人潇洒一笑,借题发挥道:“琴筝虽是乐器,但弹奏起来与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五十根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看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中弦看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其余小弦相辅相成乃是子民,这如同国家政令一般,齐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乐曲,而君臣各尽职责,百姓拥戴,方可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四海生平,故此弹曲与治国的道理相近也。”

在场宾客纷纷称赞,举杯共饮,张良、李园、郭敬等各自点头,深觉此比喻大有道理。

李月瑶彗质兰心,闻言点头沉思,欢喜道:“龙公子言语不凡,他日定是人中龙凤!”送上一个妩媚笑容后,转向他身旁席位的张良问道:“张先生运筹帷幄,立志灭秦,博浪沙一役天下皆知,虽误中副车,但此雄心壮志举世无二,这几年间先生一己之力,奔走天下,希望六国遗团结合力抗秦,让月瑶钦佩不已。”

张良叹道:“灭秦之举来日方长,刺杀始皇只能治表,欲绝其根唯有动其根基,然则各处起义乃乌合之众,相互攻击难成大器,只有找出能人贤者,凌驾义军之首,方可成事。”

众人寻思此言,一时静若无声,李园忽地问道:“请问先生,何为能人贤者呢?”

张良环顾一周,继续道:“能者乃具奇能异力,可灭秦之人;贤者此乃明君,仁德贤才可使天下得治,百姓安居;正如兵法所云,仁者之师方可百战百胜!”

项羽哼了一声道:“先生的话虽大有道理,却如缥缈的云烟一般,非实战也,两军相斗勇者胜,我项羽一人可杀他几百人,如此之威势怎能不让敌人降服呢?有我带兵,战必胜、攻必克,什么仁者之师,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嬴政统一六国,又何时讲究过礼仪仁义,大兵挥近尽所折服!”

此语一出众人不禁一呆,心中一想也不为道理,同时亦被项羽的气势所折服,在场的目光聚到张良身上,看他如何反驳?

张良显然乃雄辩大家,微微一笑,道:“六国离乱为暴秦所统治,天下百姓受了几十年的战祸之苦,灭秦虽需能者,但绝非治理天下的贤者,推翻暴秦以后德治天下,使百姓安享太平盛世,才是主流。”

李月瑶称赞道:“张先生的话发人醒思,真是精彩绝伦。”众人亦随声附和。

项羽心想自己从小学习剑术骑射,兵书战略,对什么“仁政”从来不屑一顾,尽管其母当年以才学名动天下,但自己却学来甚少,在政论上如何也辨不过,张良这位儒生夫子,蓦地想到龙天羽也是武将出身,不若拉他下水,转向龙天羽问道:“不知龙兄除领军打仗外,对这些缥缈的治国之道,有何见解?”

龙天羽愕然一呆,登时会意,心中暗笑:“项羽你也忒小瞧了人,老子可是两千多年后的才俊,问我政治学,随便找个后人的理论,你们也不曾听闻过?”

李月瑶俏目亮了起来,含情脉脉地瞧着龙天羽,笑靥如花道:“公子旦说无妨,月瑶很想再聆听公子的高论!”

龙天羽感受着才女灼热的目光,故意装出难为的神情,转身望向柳诗诗与张倩、郭钰莹她们的席位,三女眸光闪亮,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期盼着可以一盼意中人的风采。

项羽看到他为难的表情,以为他当真如此,心下则想:“还不是同老子一样,带兵打仗就是战争,称霸天下就是王道,讲什么‘仁政’劳什子治国之道,不切实际也!”

宾客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静聆他的回答,瞧他是否能说出一番道理来。

龙天羽左手习惯性旋动右手无名指上的钻戒,以其潇洒的招牌动作,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和工具,不能长期混战下去了无终结,要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立场的差异;治理天下在得民心,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第71章龙虎风云

龙天羽对古代文化有所研究,随口说出一段竟包括罗贯中《三国演义》、杜牧《阿房宫赋》中几句精辟词语糅合而成,论据说出后,在场宾客无论贤士大夫还是武侯将相皆被这几句折服。 。

李月瑶咀嚼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精辟之词,秀眸异闪,不敢相信地盯着龙天羽,仿佛重新认识他一般,觉得他简直高深莫测,不同常人。

张子房听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开头几句,道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禁赞了一声,等龙天羽一口气说完,深觉句句均是警世良言,每一句不拘于以往的世俗之语。

柳诗诗三女美目流盼,巧笑嫣然,被他言语所拜服,恨不得立即投到君郎的怀抱,温存受宠一番,眉梢眼角不胜欢喜。

项羽哪听过这些古代文化中的精粹,什么“灭六国者,六国也”根本听不下去,剑眉鹰目,炯若寒星,嗤之以鼻道:“成者王侯败者寇,自古弱肉强食,强者便是王权,焉能不服?嬴政一统天下难道靠的不是大秦百万铁骑,而是仁政民心不成?战争决定政治,儒墨道法、诸子百家多在虚无的形式,不切实际也!”

墨者钜子以及儒家仕夫听到此语,脸色颇有些不自然,众人莫不做声,目光聚集在龙天羽身上,不知他又会说出什么石破天惊的奇怪言论来。

龙天羽虽然不是雄辩家,却也机灵百变,脑海一闪,又捏来一些古代名言警句为己所用道:“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秦疆域之广旷古烁今,然则百万雄兵征服了六国,却征服不了民心,君王似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暴秦不施仁政,才会有今日一人振臂,八方响应的局面,倘若四海生平,百姓安居乐业,谁还会起义谋反呢?只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李月瑶、柳诗诗几女听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时惊讶地呼出声来;张良双眼发直,也感觉到这乘龙快婿的识见当世无二。

只因从商周到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利益之争,所以改朝换代均是诸侯权贵的人,从未有人将最底层的农民放到如此高度。

众人半晌无语,都在沉思他的言论,张良叹道:“好一句后之观今亦犹今之观昔,如此精辟的政论,即便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也有所不能!”

项羽亦吃惊不小,暗忖:“这小子言举奇特异于常人,看来才学不在母亲之下,新颖更在乃父之上,以文论友好比以短攻长,只会自取其辱,不若从武功剑术上搬回一局,看他有多少斤两?”

当下一声长啸打断了众人的附和声,朗声道;“公子的话果然甚有独到之处,不知龙兄除了探讨言论之外,剑术本领是否及得上词锋犀利呢?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如何?”

李月瑶眉头一皱,心忖:“今日招集这么多的名士大夫、贵族客卿前来意在商讨复国抗秦之举,岂能因个人话语观点不合,便文来不成竟要武斗,当场搦战?”

她正欲替龙天羽一言代过,转移话题,却听闻龙天羽忽然笑道:“拙艺不精不敢独舞,前日见项公子武艺超群,勇猛过人,实令在下拜服,倘若籍公子肯落场,天羽怎也要舍命陪君子!”

在场宾客无不惊愕,谁也想不到他竟会公然应战下场斗剑,如此论证宴会一下子变成风雨欲来的龙虎之争,却是始料不及。

龙天羽心想:“汉高祖刘季都成了我剑下之鬼,我还怕你项羽不成?老子等待今日与你相逢,已有近一年的时间,难得主动挑衅正中下怀,倘若不压住你嚣张的气焰,日后岂有老子容身之所!”

李月瑶也是一惊,不明为何龙天羽也如此冲动好强,做大事应该不拘小节,这个道理对方该懂得的。她哪知道在绝色美女面前,男人的自尊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张良猜出龙天羽的心思,毕竟见多识广,知道这项籍霸气冲天,当世少逢敌手,倘若当众拒绝挑战或退缩,不但损及龙天羽无敌义军首领的形象,以后休想再向对方挑战,正是大丈夫当断不断,则会反受其乱。

柳诗诗、张倩、郭钰莹为情郎的气势所倾慕,却也免不了担心,既希望他能大展神威,又不愿他涉身犯险,三颗芳心霍动不已。

自春秋战国开始,武风盛行,后来演变成宴会上一种助兴的形式,在《庄子…说剑》中曾有记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公前比武已经成了男人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