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墨迹---曾子墨自传 >

第4部分

墨迹---曾子墨自传-第4部分

小说: 墨迹---曾子墨自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联储基金利率是多少?通货膨胀率在什么水平?”
    这一次,我真的被问住了!我实在想不通,我与他素昧平生,他何苦这么咄咄逼人呢?
    准备面试时,我就告诉自己要秉承一个原则:不懂的千万不能装懂,不知道的更不能胡编乱造。于是,我老老实实
地回答:“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过如果需要,我回去查清楚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你。”
    后来,我的确听说过一个中国女孩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告诉面试她的美国人,说她的最爱是开赛车。乖巧的东
方瓷娃娃却热爱西方式的疯狂和刺激,这让从小就不说谎的美国人信以为真,神魂颠倒。然而,公司里的中国同事却一
语道破天机,斩钉截铁地说这个女孩是在杜撰。结果可想而知,空欢喜一场的美国人发现,乖巧的“瓷娃娃”居然连驾
照都没有,于是高呼上当受骗,而那个中国女孩,自然也无缘那份工作。
    那位分析员不依不饶又提出一个通常只有咨询公司才会问的智力测验:“9 个硬币,有一个重量和其他的不一样,
你用两只手,最多几次可以找出这枚特殊的硬币?”
    “三次。”我不服输地飞快回答。
    “还是9 枚硬币,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两次就可以找出这枚特殊的硬币,这个条件应该怎么修改?”
    “告诉我这枚特殊的硬币比其他的硬币重还是轻。”
    当我再一次以飞快的速度给出了正确答案,他终于低声说了句“Good”,然后问,“你现在有没有其他投行提供的
工作?一共有几个?是哪些公司?”
    笑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嘴角,他的表情终于不再横眉冷对,提的问题也终于走上了正轨。
    据说在我的评定书上,他填写的意见是:不惜代价,一定要雇佣!

5。渴望忙碌
    1996年7 月,我来到位于纽约百老汇1585号的摩根斯坦利总部报到,正式成为了M&A 的一名分析员。
    自从坐在办公桌前,一天一天,我时刻都在等待着召唤。只要桌上的电话铃一响,我就会盯着来电显示,满怀期待
地祈祷:Jim Head,一定是Jim Head。
    Jim Head就是当时的Assignment Associate。 望眼欲穿,我始终没能等来他的电话,却眼睁睁地看着同届的分析员
一个一个,兴高采烈,全都投入了工作中。
    他们时而紧张地在Bloomberg 里查找股价和股票总数,时而抱着厚厚的一摞年报寻找资产负债表的历史数据,又或
者跑上跑下地到Graphics(图表部)去更新给客户做的图表演示。在别人最忙碌的时候,我却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百无
聊赖,假装学习着早已经被我翻得滚瓜烂熟的培训教材,极力掩饰着自己的心急如焚:他们先开始工作,就意味着他们
先开始学习,他们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却虚度着光阴一无所获,以后,我和他们的差距怎么弥补?
    中午,在咖啡厅吃饭时,新来的分析员聚在一起,常常彼此询问:“Are you staffed yet ?(你分配到项目了吗)”
“What are you staffed on ?(安排你做什么项目?)”每每此刻,我总是像做了亏心事一样,低下头,小声回答:
“还没有安排我做项目呢……”
    这时,大家就会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安慰我,好像我是个被人遗弃的可怜孤儿:“可能Jim 下一个就会想起你啦!”
    傍晚6 点,我同样灰溜溜地下班回家。虽然在普通公司,这正是下班时间,但在投资银行,到了此刻,一天的工作
时间才仅仅过了一半甚至1/3。尤其是第二天上午,走进办公室,听到新同事们半是兴奋半是抱怨地说,又忙到凌晨四五
点钟才回家,我总是羡慕地想: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像他们一样呢?
    在那时的我看来,大概没有什么事情比忙碌地工作更值得我倾心,更让我渴望。
    日后,当我忙得没时间吃饭、睡觉,甚至接电话时,我也会怀念最初那些悠哉游哉的日子。天知道,又不是普渡众
生,当初的我怎么会鬼迷心窍地盼望着受苦受累?
    第9 天,坐在我不远处的Brian 也接到了Jim 的电话。看到他欢天喜地地冲向Jim 的办公室,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
点,因为从那以后,我就是M&A 部门里唯一的闲人了。
    在办公室里,我开始度日如年。面试时我就知道,最好的分析员永远是最忙碌的,最忙碌的也永远是最好的。因为
优秀,承担的工作就比别人多,因为做得更多,收获也就更多,继而理所当然地更加优秀。
    两三个月以后,我确实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种投资银行的怪圈,然而在当时,我却变得疑神疑鬼:难道大家觉得我
是一个很差的分析员,没有经理愿意让我参加他的项目?还是因为培训期间,我给同事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终于,我坐不住了。第10天早上,我主动拨通了Jim 的电话。
    “你好子墨,是不是因为分配项目的事情打电话?”
    Jim 料事如神,我也直截了当:“是,我可以来你办公室谈谈吗?”
    我万万没想到,Jim 居然一口回绝了:“我现在有点忙。你别急,再等几天,有合适的项目,我会找你的!”
    我失望地挂了电话,并不理解Jim 所说的“合适”其实有着许多特殊的含义。

6。写在脸上的:Enthusiastic
    整整14天,我郁郁寡欢,无所事事。直到正式工作两周后,我才终于盼来了Arco这个所谓的“合适”项目。
    通常,每个项目小组都有三到五名核心人员。Arco组里除了我,还有一位董事总经理Steiner ,一位高级经理Kamal
,和一位二年级的分析员Henry。
    Kamal 是哈佛商学院的MBA ,也是部门里公认的最聪明能干的经理之一,因为是黎巴嫩人,所以有浓厚的中东口音。
Henry 则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在美国出生的韩国人,也是部门内的明星分析员之一。可以说,Arco团队是个
名副其实的全明星队。
    在投行,第一个项目的表现,往往决定了你的口碑。此外,第一个项目的合作团队是否能干并且受人尊敬,是否能
够很好地言传身教,也极为关键。
    在M&A ,Henry 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一直庆幸并且感激,在我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是他教我
画出了漂亮的第一笔。尤其是在Arco项目上,正是因为Henry 的指点和帮助,我才掌握了各种技巧和窍门,成为了真正
意义上的M&A 分析员。
    Henry 分配给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做Information Book,也就是收集资料。买卖双方最新的10…K、年报、过去三个季
度的10…Q、半年内的相关新闻、各个投行的研究报告,以及客户的内部文件和预测……我迅速从图书馆调出所有资料,
分类整理,又请复印中心一式4 份,装订成册。
    2 个小时后,当我抱着整整600 多页的资料手册,一路小跑来到Henry 面前时,他的表情却有些意外:“这么快!
我还以为你明天才能做好呢!”
    等这一刻,我已经等了两个星期,我怎么能不快呢?
    “Steiner 和Kamal 要的材料我已经送过去了,接下来,我该做什么?”主动请缨的我,脸上一定写满了同一个单
词:Enthusiastic(热切)。
    “你先试着自己做ps 和P…Paids ,明天中午12点交给我!”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下午3 点,也就是说,我有21个小时来完成任务。
    在分析员眼里,ps 和P…Paids 其实都是最无趣的工作之一。虽然做到完美无缺,需要正确的判断和百分之百的
准确,但它们的计算却极其简单,绝不超过小学生都熟练掌握的加减乘除。然而,初入投行的我却把这项工作看得神圣
不可侵犯。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做真正的财务分析!
    十几家公司的10K 和10Q 堆在我的办公桌旁,有几千页纸。我迅速把自己埋在其中,按照培训期间学到的方法,铭
记着check the number(检查数字),生怕写错一个小数点,就会连累客户多付出几千万美元的代价。
    但那天晚上,我却守在办公室里,一遍一遍仔细核对。当我像交付心爱的宝贝那样,把完成的ps 和P…Paids 交
给Henry 时,已经是午夜时分。
    “你又早了12个小时!一年前,我刚开始工作时,和你一模一样!”正忙着做另一个Fairness Opinion(公平意见
书)的Henry 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理解地笑了笑,“不过,明天中午我才有时间检查你的工作,赶紧回家睡觉吧!趁
你现在有时间,多睡一些!”
    Henry 很有先见之明。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像那天那样在午夜12点以前回家,几乎成为了我最大的奢求。

第三部分
    但现实是,已经连续一周了,几乎每天我都是迎着初升的太阳、在交易员们纷纷踏入办公室准备上班的时候,才拖
着疲惫不堪的脚步离开公司。每天的工作时间已经达到十七八个小时,再接一个项目,我怎么能吃得消呢?

1。决心说No!
    做投行的那4 年,我参与完成的最大项目是BP(英国石油)和Amoco (阿莫科)的合并。交易宣布那天,是1998年
8 月10日。当时,我已经离开纽约,迁往摩根斯坦利香港分公司工作。或许是因为刚搬到香港不久,炎热潮湿的天气和
完全不同的工作让我每天心烦意乱,对纽约这个我仅仅生活了不到两年的城市,竟然产生了许多乡愁一般的怀念。
    11日上午,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看到电话上红灯闪烁,显示我有新的留言。
    我把电话放在免提上,心不在焉地一条一条过着留言。突然,一个我听过成百上千次、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出现了:
Adres Rubio !
    我一把抓起了电话,Adres 露出洁白牙齿的笑脸仿佛就在眼前:“你好子墨!是我,Rubio ,Gordan和Ji…Ann也在
这里。”然后,电话中响起了Gordan和Ji…Ann与我打招呼的声音。
    “我们的项目终于完成了。恭喜你!更感谢你过去一年多的辛苦工作!能够和你一起做项目是我们的荣幸,没有你
在,我们的庆功晚宴会少很多乐趣,不过Adres 会负责把纪念品寄到你手上。我们都很想念你!”印象中,一向严肃深
沉的Gordan,声音从来没有如此欢快过。
    的确,Gordan怎能不开心呢?BP和Amoco 的合并价值560 亿美元,超过了3 个月前刚刚宣布的Daimler 和Chrysler380
亿美元的交易,是截至到那时最大规模的工业合并。以交易价格计算,新公司市值高达1400亿美元,不仅能够迈入世界
三大石油公司之列,还将成为英国最大的公司。作为Amoco 的顾问,摩根斯坦利也将从中获取巨额的顾问费用。
    短短的留言让我思绪起伏,我的心仿佛飞回到了万里之外的纽约,而记忆也翻回到一年多以前,我加盟Amoco 小组
的日子……
    1997年5 月的一天下午,我刚结束了一个内部会议,随身携带的呼机便“嘟嘟”地响了。屏幕上显示着7251,我知
道,这是当时的Assignment Associate,Sanjay Swani的号码,。
    9 年前的美国,手机远不像今天这么普及。在许多投行里,呼机却是人手一个。火急火燎的传呼,一定是有什么紧
急的项目。早已经忙得晕头转向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说No!
    “可别告诉我又有新的项目,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星期了,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踏进Sanjay的办公室,
我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警告”他。
    Sanjay是100 %的印度血统,却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大学一毕业,他就加入摩根斯坦利担任分析员,去哈佛商学院
读书后,又以经理的身份重回公司,并且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与他后来的太太,一个比我早两级的M&A 分析员,建立
了深厚的感情。
    尽管级别相差五年,Sanjay在工作上却对我特别偏爱,所以和他讲话,我从来都是“没大没小”。
    “至少先听听是什么项目再决定吧?”Sanjay神秘兮兮地关上门。
    “我现在绝不可能再接任何项目了!”我摇摇头,态度坚决。
    “Bob 马上就要离开了,Amoco 小组需要一个新的分析员。你知道,Amoco 一直在寻找并购机会,另一方很可能是
Mobil (美孚),如果成功了,将会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我劝你还是考虑一下。”
    “我当然知道你现在超级忙碌,但这是我们最好的项目,也是最优秀的小组,所以我让你选择,做,还是不做?”

2。难以抗拒的超级明星小组
    Amoco 小组确实是M&A 的超级小组。
    Bob 是二年级分析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