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血肉长城 >

第180部分

抗日之血肉长城-第180部分

小说: 抗日之血肉长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些大胜后的泛起的余波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平”军的成立,这一划时代的政治事件,以其所具有的独特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得到了国际国内广泛关注。这一事件,非凡被最高当局誉为此次会战最大之成果,也被此时已有亲中倾向的英、美等国的部分媒体,视为日本穷兵黩武以致于军心离散、民怨沸腾的重要证据。随着欧美各国的大批记者,对这支还在扩大中的日本和平军的采访日益频繁,重庆方面对这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归义”部队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升温。四零年一月四日,为表郑重,由很少干预军事的国府最高负责人亲自下令,明确了日本和平军做为在军事上接受中国军队“指导”的友军,所能享受的待遇和相应的义务,从而在政治上确立日本和平军的地位。当然,“日本和平军”事件中,得到好处最多的还要算是黄中将和程家骥和他们的新十八军。一月五日,军委会宣布以新十八军骨干组建第四十五集团军。同日军政部明令发表了,第四十五集团军的部分高级军官名单。许是因为新十八军这此的战功,立得实在是太大、也太明显的缘故。在这份人事任命案里,程家骥和黄中将先前报上去的为会战有功人员请功的呈文,得到了上峰极大的尊重。
军委会的命令发表半个月后,四十五集团军于灵山境内正式成立,其主要高级军官及大致编制如下。
第四十五集团军,司令官:黄持(中将)副司令官(暂缺)副参谋长兼代参谋长邱远(少将)
集团军直属队约四千人。
新十八军军长黄持(兼)参谋长邱远(兼)
新七十二师师长黄琪(少将,)(团级建制无变化)
新一二零师师长侯世俊(少将)辖新三五八团、新三五九团、新三九二团(原挺进第三挺进纵队第二总队)、人力运输团。
新一五一师师长杨涛(少将)辖新四五二团(原第三挺进纵队三总队)、新四五三团、新四五四团。(该师为后调师,除新四五二团外其它两个团为架子团。。)
全军共二万六千人。新二十军军长:程家骥(少将)副军长:高士英(少将)参谋长:钱绅(少将)
新一百师师长文颂远(少将)辖新一九九团、新二百团、新三六五团、三六零团、人力运输团(由玉林五属民团一部编成)。全师一万二千人
新一五二师:师长邢玉生(少将)辖新四四六团(原新一百师补充团改编)新四四七团、新四四八团。该师为后调师,情况同上。全师四千人。
第四十五独立骑兵旅旅长刘天龙(少将加中将衔)
快速纵队:纵队长刘以诚(上校)
全军二万三千人。
该集团军成立之初,共有人员五万三千人。其中在会战后,才匆匆被补这支有功部队的天南地北的新兵,就有一万七千人之多。
稍后,兵员不足。新兵太多、五个师中又有两个是需要在短时间内把兵力补齐的后调师的四十五集团军。便立即奉命开往玉林地区,进行进一步的休整补充。
二月一日,玉林城北门外。
近代史上。相当有趣地一幕活剧,正在这里上演着。
一千多名穿着崭新地日式的军大衣、端着三八盖的短小壮实地士兵,正一个个努力的挺直着身板,目不斜视的站在湿气很重的南国寒风中。看这场面,十足是接受长官的检阅的排场。可奇就奇在,检阅这些日军的,除了那些侉着军刀、佩着绶带、脸刮得铁青地日本军官外。却还有几个中国军人。而且从那些日本军官对这几个中国军人那副奴颜卑膝地样子。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出,他们彼此间。显然是一种从属关系。总之。这个地方地一切。都是那么地让人不可思议。
其实,他们之间地关系。说从属都轻了,应当算是不折不损的主仆关系才对。
这是新二十军军长程家骥,来视察刚刚被军委会,正式划归新二十军“指导”地,日本“和平”军驻地了。
“北条,你们的部队,现在有多少人,编制情况如何。”程家骥情绪复杂的扫视着面前这支穿着日式军服,佩带中文符号,由日本人组成的,却是被中国人全权控制的,民国来以来,中国的第二支外籍兵团(第一支是山东军阀张宗昌,手下的白俄部队。);一边对已带着几十个特别行动队的人,加入到这支部队当中,并担任副总指挥的北条问道。程家骥之所以没有派太多特别行动队的人渗透到这支军队里来,并不是不想控制这支,在他的预想中,将来要在日本本土攻略战中。派上大用场的军队。而只是想循序渐进的把日本“和平”军,掌握得更加牢实而已。
“将军阁下,本军目前实有官兵一千五百六十七人,成员除“归义”的那七百多人及我带来的三四十个人外,其它的都是“志愿”加入的在上次会战中被俘及自动放下武器的第四师团的官兵。全军现编为四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骑兵中队、一个教导队、一个军乐队及军部直属队。”北条的回答让程家骥先是一愣,随即哑然失笑。乖、乖!区区一千五百人,光是步兵联队就编了五个,这个架子也搭得太夸张了些吧!真不知道,前些时候,军委会派下来点检这支部队的那个姓申的特派员,是怎么搞的,就这点人,硬是让他弄出一个师团架子来,难道这些日本人,还集体贿赂了他不成。其实程家骥这回可是冤枉人家了。把这支日本“和平”军的编制弄得越大越好,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目的,这可是最高当局的意思。秉承了“上”意的那位特派员,对小田原他们报上来的超大编制,那里有不照单全准的道理。
想到这,已联想到汪伪那支“和平”军的程家骥,若有所悟的看了看这些陪同自己的,带了加上了中日两国文字的“和平”字样的“日军”军帽的,“和平”军的“少将”、“大佐”们,一个个那踌躇满志、得意洋洋的样子,不禁在心里感叹道:看来凡是和“叛徒”粘了的边的,都会对当这种虚架子官,特别感兴趣。
相比于军官们的那副寡廉鲜耻的样子,加入和平军的那些前日军士兵们,倒让程家骥看得顺眼一些。至少,他从这些士兵眼神看到的更多的是茫然和空虚。看自己面前的这支明显,没了灵魂,只剩下空架子的部队,走着走着,程家骥便意识到是该给这些,被中国军队逼着,脱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苦海的前日本军人们,强化强化思想立场了,要不然这么大的一支队伍,迟早要出问题的。
当程家骥询问日本和平军的具体情况时,他带来的马三宝等人也没有闲着,他们手里的近百支二十响,都张开着机头了,只有有任何一个日本人敢有什么异动,马三宝敢拿他自己的脑袋担保,那个家伙一秒内就会变成筛子。
比马三宝和他的部下们,更紧张程家骥的安全的人,也不是没有。那就得数,这支部队的最高长官,现任日本和平军总指挥的小田原“少将”和他的一干亲信部属们了。
就是在平日里,和平军的每个士兵也只有两发子弹,充充门面,而今天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们,更是详详细细的把每一个士兵的枪膛里的所有的子弹都暂时收缴了上来。而他们这伙人,还是不敢掉已轻心,一直死死的盯着现场,以致于小田原这个正主,都没时间拍上几下主子的马屁,风头尽让东条这个“处来户”给出了去了。尽管对此有些懊丧,可小田原并不后悔。他太清楚,只要是有一个烧坏了脑子的家伙,用不知从那里搞来的子弹,冲着程家骥打上一枪。那不管是谁都救不了自己,要知道这位程军座的起家部队,新一百师的驻地,就分布在和平军的四周,日日夜夜的不辞辛劳的“保护”这支部队了。
好在,到检阅结束,也没那个活腻了的日本和平军士兵,做出什么蠢事来。一直到这时,马三宝和小田原方才在心里舒了一口气。
原是村子里的小学堂的日本和平军总指挥。
“两位指挥,各位联队长,现在博白那边的好几处矿山的监管,都有问题。看守俘虏的人手少不说,语言又不通,很容易出漏子。我的意思是,由你们以联队为建制,十天一换的轮流去监督。那个负责的期间,出的矿石多了,我会对这个联队的全体官兵有适当奖励的,要是达不到任务额度,或是出了什么大的差错,这个联队也要无一例外的全体受罚。”这个以倭制倭的招,程家骥可以绞尽脑汁才想出来。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俘虏们偷懒,又不用担虐待战俘的坏名声,最要的是,还可以在心理上促使和平军的官兵们尽快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除了有些阴损外,简直已到了完美的境界。
北条和小田原等人能当“日奸”,便都是头脑灵活的精明人,主子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他们那里还想不到,这是程家骥对和平军的考验。过不了这一关,他们已与之“共存共荣”这支队伍和他们本人,今后就甭想这位被日本军界称为战鬼的中国名将麾下,有舒心的日子过。
在这些已经“背叛”的自己的祖国的人眼中,旧日的同袍,和自己的今后的“前程”,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很快这都想着在程家骥面上露一手的七八个“少将”、“大佐”人,便为了谁先谁后,这个关键问题,当着程家骥的面,争得是一嘴的毛。
“轮换的部队的次序由你们和平军,自己定,我不干涉你们的内部事务。”
程家骥见这些家伙的积极性,已被自己这几句调动了起来,便起身回城了。他眼下不但是二万多官兵的头上的天,还是玉林五属两三百万老百姓的父母官,上马管军、下马管兵的忙得很。





网友上传章节 第四十五章 新扎军座(二)
 更新时间:2009212 14:50:19 本章字数:4497

沾了程家骥这个权倾一方的玉林五属警备司令兼行署专员的光,新二十军军部现下已明正言顺的兼理玉林五属警备司令部和专员公署的职权。有了至少是名义上的地方治权在手,非但新二十军招兵、屯粮、号房驻军等,平日驻兵地方时,最容易与当地起纠纷的事宜,样样顺遂得出奇。就连整个四十五集团军的诸项整补工作,也因此得到了许多言之不尽的便利。
这会儿,四十五集团上上下下,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就着过年了,只是苦了程家骥一个人。
从师长升任军长,本就是这个军权天大的时代,每一个将领在他的军人生涯当中的非同小可的一个坎。在副军长及师长时,程家骥虽已参与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的那时的新十八军的具体作战指挥。但终究没有直接的站在一军之长这么个可以直接向军委会陈情的关键位置上,去面对从更高一层延伸下来的大到如怎样处理与省府官员和那些旨在了解部队的思想倾向的“特权人士”之间的关系、小到上面介绍下来的一个中校军官如何安插,这些各式各样的没意义,却又躲不开的“杂务”。往日,程家骥虽很尊重黄中将这位宽厚长者,但在年轻气盛,一路走来,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程家骥的内心深处,未尝没有几分,嫌黄中将胆子太小,决断力不足,关键时刻总是瞻前照后的意思。
直到当了这个劳什子的军座,处于和黄中将同样的地位、处境后,程家骥才意识到,黄中将往日为自己这个他的小老弟,默默担待了多少。以前程家骥在二十一世纪时,看过一本描写昆仑关战役的小说。里面有一句话。拿来拿来形容他现下地心境,再是贴切不过了。一个军人只要坐上了军座这把交椅,他就不再是一个纯粹地军人。因为政治会自动找上门来。可以想见,向来对政治是能躲就躲的程家骥这些日子过得是如何的苦闷。更不用说,程家骥同时还要兼顾地方上地政务了。
幸好,程家骥从来就没想过,当一个黄中将那样的纯正得快成了的样板的标准军人,且之前这了自己一手拉起来的这支部队的生存,也不是没有参合过政治。故而对那些人事上的纷纷扰扰。他还可以东挪西移地应付着。可五个县、上百万人地国计民生就不那么好唬弄了。偌大的玉林五属,每天都难免有些火灾、水涝、匪盗等等“紧急”情况发生。16K小说网。电脑站.16K.程家骥又学不来某些官员那种见路人落水都不救地冷漠。凡是递到他那案头上来地公文。他都要一一批阅,并附上自己地意见。其实。程家骥并不知道,他披心戴月的仔细推敲过后,方敢批阅地许多公文,根本就是县里的一个小科长就能轻车熟路的处置的了的日常事务,之所以,下面的县太爷们,会堂而皇之的打着十万火急的招牌,把这些“无关紧要”的公文,报到行署来。也不全是想试试程家骥这个从没干过文职的新上司的斤两。下级把自己本来能做主的政务,推给上司,以逃避本身应负的决策风险,也是官场千年来一种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