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血肉长城 >

第135部分

抗日之血肉长城-第135部分

小说: 抗日之血肉长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
自己出院才不过几天,“老头子”就急着召见。难道是那里出了岔子。程家骥此时已顾不得这些许寒暑了,他现下最关心的是最高当局这么十万火急的,把自己这个尚未完康复的伤号从家里叫出来,到底是为了那般。
“浩然,你先看一下这个。”与往常一样。这次接见深得最高当局信任的陈上将也在场。
“美国废除了《美日通商航海条约》。”程家骥才把陈上将递过来的这份海外急件看了一个开头。立即大惊失色的跳了起来。
对于程家骥这种有失礼仪地唐突行径,很看重表面功夫地最高当局的面上。一反常态地竟没有丝毫不悦之色。他不但没有没有不悦。在心里又暗暗把对程家骥本已不低地评价。又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军内能征善战地将军不少,可能从美国废除了《美日通商航海条约》这一举措上。如此快的想美国这个举措与我国抗战地厉害的关系的军人那就是凤毛麟角了。看来找程浩然来还真是还是找对人了。最高当局想到这,微笑着给举荐程家骥参与此时的陈上将打了一个带有夸奖的意味的眼色。
其实程家骥之所以会如此吃惊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时空中美国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的时间,整整比历史上提前了一个月。这还是程家骥自来到这个时空以来,第一次发现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带给程家骥的第一种感觉就是不安、强烈的不安!若是说在今天之前,程家骥只需为这个时空的中国抗战在八年内,能不能如期取得胜利而担心的话。那今天之后,程家骥所担心的范围就要把全世界的反法西期战争也包起来了,毕竟中国抗战与世界的反法西期战争之间关系是想割都割不断的。程家骥并不认为自己担心是多余的,这个时空正在发生的这一切,比之他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上所查到历史,已有了许多的不同,而且看这个趋势,这种差异还在不断的扩大当中。虽说美国提前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可喜之事,可这个变数一起,后面的种种变数就会纷至沓来,终究会带来些什么,程家骥心里是越来越没底了。
“国际形势一天比一天有利于我国,而不利于穷兵黩武的日方,加之半年来日军攻击我多处要地皆受挫,兵锋已大不如前,因此国际上对日军的战力和日本的国力能不能战胜中国,也日益怀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抗战的外部环境在近期内将有个较大的改观。我军更应该做好应变之充分准备。”陈上将在最高当局的示意下,很有耐心的向程家骥详细介绍起天下大势来。
程家骥听到这,对于最高当局和陈上将今天急着召自己进见的来由,已是恍然大悟,这是要进行历史有名的那场徒劳无功的三九年冬季大反攻了。想来是自己有幸被日本人用子弹授予的那个战略家的头衔和之前在南昌会战中料敌先机出色表现,让最高当局这才想起来有必要找自己来咨询一下。
程家骥不明白还好,一明白过来后心情就更是不堪,适才他还只是担心,眼下却是十成十的焦虑了。历史上发生在一九三九冬的这次大反攻,动用了七十个精锐师劳师动众的打了三个月,却未能收复一寸国土,还把中国军队在武汉战役伤亡惨重后,好不得以恢复元气又给打没了。这一役,对国军伤害最大的还不在于败兵而回,而是受到此役的影响,国军就再没有勇气对日军发起过大规模的反击作战,相对于损兵折将来说,完全丧失在战略进攻上的信心才是此役国军受到的最大的损失。
此战虽也歼敌上万(日方承认八千。)可从战略意图上来说确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得不偿失地败笔。程家骥有心想阻止这场白白消耗了军力地败仗,却是无力,你又让他如何不忧心如焚。
程家骥一边苦思要如何才能尽量的忙改变此战的结局,一边在心里不由自住地埋怨着。前些时候还嚷着死守这里保卫那里。怎么一转眼就要高歌猛进大反攻了。军委会那些人到底在搞什么。
程家骥这段时间在养伤期间,与外界特别高层的接触少了许多。对大反攻这个眼下重庆军政两界的时髦字眼,不免有些大惊小怪了。
近一个时期。随着中日两军转入对峙态势,重庆主张要大举反攻的高级将领大有人在,南昌保卫战的胜利从客观上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隐藏在持久战论点下的速胜论地迅猛抬头,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上面。
早在南昌战役刚刚结束地三四月间,军委会就有意策划一次大的反击作战,作战目标为夺回武汉附近一些战略要地,以造成兵逼三镇之势。结果正在准备期间就被日军觉察。第二军以两个师团强大兵力。出击大别山北部与此就大有干系。若不是日军主动出击打乱这个计划反攻之举早在五月间就全面铺开了。
“浩然,今天叫你。就是让你谈谈你个人对如在今年秋未冬初发动全线反击地作战有什么看法和好地建议。”果然陈上将地下一句便是给程家骥的发言暗暗定了调子。陈上将这一席地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大的原则已定。反攻势在必行,只是让来你提提不同的作战方案。以供最高当局选择的,扫兴的话别说。
“这次大反攻,是我国自“七七”事变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反击作战,兹事体大,又事关国际观瞻,不战则已,战则务求必胜。”事到如今,程家骥心里明白的很,自己要是不说出个道道来,今天是休想过关的。再说万一要是能通过自己的情况分析,能影响到最高当局和陈上将,从而使得这次反攻的结局,会有那怕是一丝改观,这是一件利国利的大功德,遂决定不再藏拙,把自己所想的都说出来就是。至于能不能采纳自己的建言,那就是上位者的事情了。他即存了这等心思,在措词上不免就有些投其所好了。
果不其然,当听到程家骥一上来就重点提出的此役是国际观瞻所系只能胜不能败这个观点时,最高当局的脸色立时好看了许多。原因无他,只因程家骥的这个国际观瞻所系的说法,很对这位对国际寄望很深的最高当局脾胃。
“南昌会战后,日军的整体攻击能力,虽已降中日开战以来的最低点,但单以兵力而论,单纯用于防守,还是不容小觑的。要是全面攻击的话,我方几十个师摆得天南地北的,难免会因指挥系统不能畅,导致步调不一致,而出现前方部队逐渐使用兵力,而非集中全力攻击,后面的部队跟进不及时,形不成压倒性优势等等弊端。如此一来,势必影响到全面反击的效果。最可虑的还是日军要是先以小部队坚守有坚固工事的外围要点拖住我军主力,然后再集中兵力歼击我某一路,则全面反攻的前景殊不乐观。”若以国军的实际情况就事论事而言,程家骥的话已是很客气了。事实上在这种在攻击日军时狼上狗不上的军中时弊由来已久,就是抗战胜利后也未曾有丝毫改观,且还愈演愈烈可程家骥这一席已是大大粉饰过了的话,还是让最高当局的嘴角边立时浮起一丝阴郁。
那边厢,举荐程家骥参与此等重大军机的陈上将更不用说,正使劲的拿眼睛瞪着程家骥了,要不是最高当局在场,他不敢托大,只怕早训斥起程家骥来了。
“综上所述,我建议集中将原定的全线大反攻分为若班干个反击战役逐次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在相对小的战区内,参战各部也容易协调,只要衔接的适当,反攻的效果也能得保证。而且还能以此来抵消,习惯于大兵团作战,作战规模越大,其综合战力越强的日军在这方面的优势。在我预想中我军最好是以两到三个军机动兵力为作战单位,轮番向日军兵力薄弱而又有战略价值的地区进行攻击。这样一来既让日方主力部队疲于奔命,以便于让我军能捕捉更好的战机,还可以给国际上我军的反击此起彼伏,完全是在压着日本人打的印象。”程家骥既然打开了话匣子,就直接来了“泣血上陈”,趁还没人制止自己,痛痛快快的把想说了话说了个一干二净。
而两位级别高得吓人的听众反应了?
当程家骥说到把全面反攻分成若干个反击战役来逐进行时,最高当局已是露出的略有所思的神情。程家骥一路说来,最高当局的脸色也跟着在一步一步的阴转睛,当程家骥最后说到“给国际上以我军的反击此彼伏,完全是在压着日本人打印象“时。最高当局的眼中已微微有了几分欣赏之意。
“啪、啪。”最先捧程家骥场的是早把“圣心”揣摸到家了的陈上将。接着最高当局也象征性的鼓起了掌。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十九章 雾都缘(七)
 更新时间:2009212 14:47:37 本章字数:4654

自从上次在“面圣”时,痛陈了一番全线反攻的诸项弊端后,程家骥又被最高当局专程召见过几次,说的还是反击作战的有关事宜。重庆官场上向来是不大保得密的,程家骥出入“禁中”的次数一多,在不知究竟的各路人马面前,俨然就成了最高当局面前的大红人了。一时间重庆的人层们都以座上能程家骥这个贵宾为荣。
起初程家骥还为自己能这么得最高当局的赏识而颇有些自鸣得意,日子一长,这种得意渐渐化为一种由衷的惶恐。上峰不会真得想把自己转职为一个专职高参吧!
虽说眼下是抗战时期,到那个岗位上不是打鬼子。可程家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就凭自己那点从“后世”剽窃来的只言片语,站在一边支招还行。要是站到台前去指点江山,单凭自己肚里那小半桶水是无论如何不够看的。
再说一但旦真要成了军委会的高级幕僚,非但再没机会直接带兵杀鬼子,且还会避无可避了卷进政治斗争的旋窝当中。政治那潭混得不能再混的混水是程家骥这自知自己没多少政治天分的人,绝对不愿意去趟的。
抱着这种想法,一入七月,程家骥就急着走门路,不求升官发财,但求能尽快到绵阳视事。尤其是当军委会传出风声音,说最高当局有意让程家骥升任中将调到总参谋部任高参后,程家骥四处奔起得就更是勤快,不知情的人看他这样起劲的钻营,还以为他要谋个什么美差了。
几番折冲下来,最后还是陈上将和黄中将帮了大忙,以新十八军正缺高级军官为由。把程家骥从参谋总部里已为他备上了的那张冷板凳上活生生的拉了回来。在这其中。杜老板也出了不少力。可以这样说,这回能为了回军中效力,程家骥算是把能欠的人情一次性欠足了。
出发去绵阳地头一天。有感于自己和于三姑地关系,总该有个说法的程家骥,约了对方在两人第一次约会的那家咖啡厅见面。
说真地,程家骥并不认为,眼下和于三姑摊牌是最好的时机。他知道自己的和于三姑的情感火花,是好不容易擦出来了,可要立即开花结果。此刻显是还不大稳当。
可程家骥更明白。自己没时间了。此一去绵阳。,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回得来的。就算是整军结束。照时下军委会已是磨拳擦掌的情况来看。wAp.16k.部队也极可能从绵阳直接拉上前线。况且身为一个有三个妻妾又有了儿子的“成功男士”,后院地葡萄架也是不能倒地。眼下自己与于三姑的事情已是闹得半城风雨,要是再不定下来,将来少君她们一入蜀中,事情就没这么好办了。因有这些方方面面地顾忌,程家骥也只能勉强而为一次了。
两人见面后,于三姑虽在言谈间与昔日在病床前陪伴程家骥时没什么明显地变化,但以程家骥对她地了解,又怎会看不出,于三姑所表现出来这种开朗,有强颜欢笑意味在其中。既已有此种自觉,程家骥为了让气氛好些,也是尽心尽力的,在调节着两人间地情绪,光是从二十一世纪听来的让人捧腹的经典笑话,程家骥就一口气说十几个。可很快程家骥就发现自己所做都是徒劳,无论两人表面上如何欢笑雀跃,一股淡然而无处不在的忧郁,还是始终弥漫在各有心事的两人的心头。
“什么时候去绵阳。”许捉迷藏捉得累了,于三姑的终于把话说到了正题上。
“明天!此一去说不定关山万里,不知何时方能回了。”为了今天能一战成功,程家骥来的时候,专门把自己脑海所说得的例如爱一万年之类的感人词汇给整理一遍。但一到于三姑的面前,他却什么也说不出了,只剩心之思口之所言了。
“你的那位当年的金陵大学有校花的大太太几时到重庆。”于三姑冷不呤叮的问了一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
“三两个月后。”许是从中嗅出了什么,程家骥面带喜色的答道
“别绕圈子了,咱俩的事,等你的正房到了重庆我见过后,再说吧!”
于三姑的这句话让程家骥又喜又忧,喜的是于三姑愿意与少君接触,显是有缝可钻。忧的是不知倔强的少君和独立性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