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鹰狼传 >

第94部分

鹰狼传-第94部分

小说: 鹰狼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那些临近中国的国家吧,无论是文字,衣着还是生活习俗,哪个没有中国文化的烙印?哪个不是中国文化的变种?这些国家,包括日本,又有哪个没有长期向中国朝贡称臣的历史?”老人的语气中多出了一丝激动,语速也开始变得急促起来:“西方人推崇征服,但那也仅仅是一种武力的征服!可中国人呢?他们虽然自称爱好和平,可他们最初的居住地也仅仅是黄河流域而已!他们如今那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一次次的对外战争打下来的?更可怕的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并不是他们军队手中的刀枪,而是他们的文化!侵蚀你,同化你,用中国的东西取代你原有的,让你永远也摆脱不了‘你是中国的学生,你更是中国的臣属’这个诅咒!你的一切是向中国学来的,你永远都不可能超过中国!在中国面前,你永远都是二等国家二等民族二等人!如果你不行动起来抵制这种侵略,那你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和中国人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你要抵制这种侵蚀又谈何容易?中国的文化早已经浸入了你民族的骨髓里,而且这种文化太强大了!你根本不可能创造一种真正的、完全的本民族文化来取代他!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否认你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变种,可这行吗?” 
老人的嘴角浮现出了一丝讥讽,他继续道:“这方面高丽人做的最彻底,说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和中国无关!可结果呢?全世界都把这当笑话看!帝国不能走那样的路!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战争,在战场上击败中国人,帝国就等于是真正的斩断了同中国相联的这条跻带,真正的获得了凌驾于中国之上的地位!”老人的目光渐渐又开始变得狂热,接着说道:“甲午战胜,帝国立刻就跃入了世界列强之林,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可那之后,帝国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太过了!片面强调以武立国,把武力视为解决一切的灵丹妙药!最终在二战中把50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一切输了个干干净净!”一直静静聆听的小林南平终于开口了,冷峻的声音中不但没有足够的敬畏,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欠奉。 
老人丝毫不以为忤的笑了笑,只是,那笑容中多出了几分苦涩! 
“你说得很对,小林君。物极必反,中国的东西,帝国很多都学到了,但中国文化的核心,不但帝国,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学到!” 
“那是什么?殿下?”小林南平奇怪道。 
“中庸!那是一种在矛盾的两极间把握平衡的高超艺术!可惜啊,帝国没有学到,所以65年前,帝国彻底失去了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65年后,帝国也不得不选择同时和两大强国开战的死局!”老人冷声道。 
“为什么只有这种选择?殿下”小林南平突然激动起来,他大声道:“我们完全可以和中国合作,共同对抗美国!日中同盟之间的共同利益和互补性绝对比欧盟那个德法轴心更大更强!我们和中国联手,绝对可以控制亚洲,称霸世界也不是什么问题!” 
“日中同盟,听起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老人苦涩的一笑,声音立刻又变得冰冷:“可你认为两国的人民会认同这个选择吗?毕竟,两国的积怨太深了!而且,德法之所以能成功合作,最关键的不在于共同的利益,而在于平等!你认为中国会放弃这个控制日本的千载良机吗?” 
“这……”小林南平语塞了。 
“小林君,日本的位置太尴尬了!夹在美中之间的微妙处境决定了,无论日本倒向哪一方,都只会成为那一方的一个筹码。而一旦日本试图脱离这个棋局,就立刻会成为双方共同的敌人。但是,尽管如此……”老人的眼中又闪过了那种决绝,他一字一顿的道: 
“帝国绝对不可以选择屈服!‘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的这句话说得太对了!真要选择,帝国宁可同时同中美宣战,即使举国玉碎也在所不惜!因为即便如此,也好过仰人鼻息苟且偷生任人宰割的活着!” 
“殿下……”小林南平嗫嚅着,不知不觉间,泪已经溢出了他的眼。 
老人突然转身,面向小林南平跪下,匍匐于地,大声道:“小林君……” 
“殿下!”小林南平浑身巨震,他双膝一软,也跪了下去。 
“小林君!”老人颤声道:“我知道你一直不能苟同我的选择,但请你相信我,那已经是帝国唯一的出路!小林君……” 
“是的,我知道了,我相信,殿下!”泪流满面的小林南平呜咽着回答道。 
“小林君……小林君……”老人哭泣道:“帝国虽已与俄国结盟,但你我都清楚,俄罗斯人是最不可以相信的!帝国的命运,如今已经全数交付于你我手上,拜托了,小林君,我一个人无法担负起如此重担!请你帮助我,小林君,拜托了,小林君……” 
“殿下!”小林南平突然大喝一声,旋即正容道:“虽然此战胜算不过百一,但自此刻起,小林南平将全力为争取这仅有的生机而战,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请殿下放心!” 
寂静的空间中,小林南平铿锵的声音显得无比的清晰! 
※※※ 
对中国的攻击首先来自于太空。 
中国在航天领域特别是军事航天上的强大是世所公认的,成军于2007年4月3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太空机动部队更是世界各国军界一致认同的世界上仅有的5支“天军”中仅次于美国天军的“探花郎”。 
在卫星侦察等太空军事领域远逊于中国的日本军方早已把这支世界第二的太空军事力量视作了自己的眼中之钉肉中之刺。也正因为如此,在中日战争正式爆发时,中国的太空部队也就极为自然的成为了日军的首要打击目标。 
“剜龙目”是日军参谋总长小林南平陆将为此次军事行动定下的代号。 
“中国人的太空侦察能力远远的超过我们,既然我们无法追上他们,那么就必须让他们和我们一样看不到!”这段话则是小林南平将军对此次行动目的的精辟阐述。 
14架经过特殊改装的F15J战斗机同时从各自的机场起飞,以最大爬升率快速进入18500米的高空。所有的飞机都仅仅在机腹下携带一枚体积庞大的“狙”式反卫星导弹,当进入发射位置后,14枚导弹几乎同时点火,特制高能燃料驱动的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强大推力让“狙”式导弹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到了7倍音速的高速,在弹上计算机的精确导引下,所有的导弹各自向这自己要摧毁的目标高速射去。 
西元2010年1月14日凌晨4时37分,担负中国太空部队对日监视任务的“尖兵11、17、19号”侦察卫星和其他4颗中国预警、通信卫星同时遭到日军导弹攻击,并在10分钟内被全数摧毁! 
同日晨,日本海空军对关岛等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二线基地发动了全面攻击。 
这就是日本人对于中美于1月11日联合发出的《关于要求日本停止非法恐怖行动的谅解备忘录》这一“最后通牒”的最后回答! 
也就是在这一刻,被后来的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亚太反恐战争正式爆发! 
※※※ 
西元2010年1月14日凌晨4时39分中国北京解放军天军指挥中心 
这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大厅,在大厅的最前方的墙壁上是18块巨型屏幕,大厅里错落有致的排列着上千台电脑,在它们前面,总数超过千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正紧张的忙碌着。 
和常人印象中的解放军军官相比,这里的许多人身上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让他们显得和“正常的军人”颇为不同。在着装上,整洁的蓝色工作装替代了常见的制式军服,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左臂上佩戴的臂章上特殊的图案: 
一颗带有“八一”标志的卫星正绕着地球旋转,在此背景下,一柄长剑直刺苍穹! 
在所有国家为中国军队建立的情报库里,这个标志和它所代表的那支部队的资料都是要打上醒目的“绝密”字样的。 
原因无它,这支部队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空机动部队,就足以让它享受这一切。 
“全体注意,我国卫星遭到导弹袭击,所有人员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这不是演习!我重复一遍,这不是演习!”一名年轻的将军站在指挥席旁通过麦克大声的下达着命令。 
这是中国天军的首度出击,可天军司令的指挥席上却空空荡荡——身兼天军司令的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令羽中将不久前刚刚秘密前往华盛顿主持中美军方的合作谈判,此时还在回国的飞机上! 
如今在指挥中心内担负起指挥重任的,是一位看上去和令羽颇有几分相似的年轻少将。 
一样的清秀儒雅、一样的冷静镇定,身高比令羽还要略高些,但削瘦的身体却比令羽更显文弱;白皙的脸上架着一副度数不低的近视眼睛,不过30有6的年纪,两鬓却已是斑白。 
和令羽一样,他看上去也不象是个军人,倒更象是一名大学中的年轻学者,但他的的确确是一名军人,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中国天军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也是天军中的首席技术官僚——天军少将翔龙。 
而在战争突然爆发的现在,在令羽临战缺阵的关键时刻,这位丝毫没有常人观念中的军人气质的将军,却义无反顾的扮演起了天军主心骨的角色。 
“启动备用监视预警系统!” 
“准备启动‘天网’。” 
“立即将‘赤焰’调整到实战状态。” 
翔龙有条不紊的发布一条条命令,在他的镇定情绪感染下,指挥中心内最初的些许慌乱此时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报告,备用预警系统启动完毕,工作正常。” 
“报告,‘天网’各系统运行正常!” 
“报告,‘赤焰’已进入战斗状态,随时可以发射。”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个具有极高技术含量军种里那些看上去不象军人的军官们在战争爆发之际终于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身上那临威不乱不折不扣的军人气质。 
“报告,预警卫星发现日军发射弹道导弹!正在计算敌导弹数量型号及攻击弹道!”突然响起的报告声让翔龙周围本以和缓的空气再次开始凝结! 
“计算完毕!地方弹道导弹72枚,型号‘潘兴——3’,攻击目标……北京、上海……三峡坝区!” 
“启动‘赤焰天网’!”翔龙没有片刻的犹豫,几乎是用喊的发出了命令。 
大厅里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了!翔龙的表情依然是镇定如恒,但在没有人看到的另一面,他背上流出的汗已经浸湿了他身上的将官制服! 
“司令员啊!您现在在哪里呢?”望着大屏幕上标志着敌方导弹运行弹道的那一条条蓝色曲线,翔龙在心中大声的呼唤着。 
而此时,在遥远的西太平洋上空,翔龙急切期盼着的那位将军自己也已经陷入了近乎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九部 大国交兵 第二章 赤焰天网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枚国产中程弹道导弹试射成功,中国第二炮兵对敌对国家的核打击力量正式形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有矛还要有盾”,在建立自己的核武库的同时,中国正式开始了建立太空侦察能力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尝试。尤其是后者,在那个“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年代,一度被不计成本的纳入了中国的军备发展计划。 
1972至1976年,在短短的4年间,中国军事科研部门接连进行了名为“反击1、2、3”号的3套导弹防御系统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反击3号”系统进展最快,在1975年年底就形成了原始的作战能力。 
“反击3号”的基本构想和原苏联的“橡皮套鞋”系统类似,都是在大型远程相控阵警戒雷达的导引下,使用装备有核战斗部的反弹道导弹在外太空空间通过核爆来摧毁敌国发射的洲际中程弹道导弹。在当时,这是唯一可行的反导措施。 
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巨大的技术困难和当时中国已濒临崩溃的经济的不堪重负,1977年,“反击3号”计划正式停止。 
此后的14年间,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中国的军费开支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大幅度缩水,囊中羞涩的中国的军事科研部门这种“有心无力”的实际情况下步履艰难,除了在太空军事侦察卫星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外,中国“天军”的建设步伐基本上陷入了停滞。 
时光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距离中国并不十分遥远的波斯湾爆发了一场由美国导演的高技术战争。 
面对美军在战争中展现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视距外交战、空地一体战、太空侦察、信息制胜……,从未听说过这些全新名词的中国军方被发生在海湾的一切震惊的瞠目结舌! 
“这是怎样的战争模式?如果面对美军的不是伊拉克,而是我们呢?那结果会如何?” 
答案是残酷而无可回避的——面对这样的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